1、Linux 伺服器之間如何進行文件目錄共享
目的: 把 192.168.1.3 上的目錄/u09 共享給192.168.1.4使用。方法:192.168.1.3:1. 修改/etc/exports文件# vi /etc/exports/u09 192.168.1.4(rw,sync,no_root_squash) --添加這一列,寫明共享的文件,能夠遠程使用這個文件的IP地址和使用的許可權2. 啟動nfs服務#/etc/init.d/nfs startStarting NFS services: [ OK ]Starting NFS quotas: [ OK ]Starting NFS daemon: [ OK ]Starting NFS mountd: [ OK ]192.168.1.4:1. mount遠程文件mount 192.168.1.3:/u09 /u09 即可。2. umount遠程文件umount /u09當然還有很多特殊的情況,就不一一列舉了。對於Linux和AIX之間共享的話,上述方法可能會失敗,在使用的時候提示錯誤(mount 192.168.1.3:/u09 /u09 不會有錯誤):ERROR at line 1:ORA-27054: NFS file system where the file is created or resides is not mounted with correct optionsAdditional information: 6這時,可以通過在192.168.1.4上的文件/etc/filesystems 中添加:/u09:dev = "/u09"vfs = nfsnodename = 192.168.1.3mount = falseoptions = bg,hard,intr,rsize=32768,wsize=32768,timeo=600,vers=3,sec=sys最後再執行 mount /u09即可。
2、如何在linux操作系統中配置NFS伺服器??
伺服器端
1.檢查所需要的包
[root@ ~]# rpm -qa | grep nfs
nfs-utils-1.2.3-36.el6.x86_64
nfs4-acl-tools-0.3.3-6.el6.x86_64
nfs-utils-lib-1.1.5-6.el6.x86_64
2. 配置輸出選項
[root@app71 ~]# vi /etc/exports
/mnt/iso 192.168.1.1(rw,sync,no_root_squash)
3. 啟動NFS服務
[root@app71 ~]# service nfs start
4. 查看共享
[root@app71 ~]# showmount -e
Export list for app71:
/mnt/iso 32.32.99.0/24
5. 開機啟動
[root@app71 ~]#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
客戶端
創建掛載點mkdir -p /mnt/bk
mount -t nfs 192.168.1.10:/mnt/iso /mnt/bk
使用df -h查看/mnt/bk是否掛載成功。
將/etc/mtab中關於nfs的行增加到/etc/fstab中,實現自動掛載,注意先啟動伺服器。使用mount -av來查看自動掛載是否正常,正常情況文件系統掛載點無任何變化。
如果是oracle備份需要指定參數,包括讀寫緩沖,版本,超時等。更多信息可查看man 手冊
3、搭建NFS伺服器需要在Linux系統中安裝什麼軟體包
NFS服務需來要5個RPM包。
setup-*: 共享NFS目錄自在/etc/exports中定義 (linux默認都安裝)
initscripts-*: 包括引導過程中裝載網路目錄的基本腳本 (linux默認都安裝)
nfs-utils-*: 包括基本的NFS命令與監控程序,是nfs服務的主程序包
portmap-*: 支持安全NFS RPC服務的連接
quota-*: 網路上共享的目錄配額,包括rpc.rquotad (這個包不是必須的)
4、linux,NFS服務,是什麼啊
NFS(Network File System)即網路文件系統,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統中的一種,它允許網路中的計算機之間共享資源。在NFS的應用中,本地NFS的客戶端應用可以透明地讀寫位於遠端NFS伺服器上的文件,就像訪問本地文件一樣。
NFS最顯而易見的優點:
1、節省本地存儲空間,將常用的數據存放在一台NFS伺服器上且可以通過網路訪問,那麼本地終端將可以減少自身存儲空間的使用。
2、用戶不需要在網路中的每個機器上都建有Home目錄,Home目錄可以放在NFS伺服器上且可以在網路上被訪問使用。
3、一些存儲設備如軟碟機、CDROM和Zip(一種高儲存密度的磁碟驅動器與磁碟)等都可以在網路上被別的機器使用。這可以減少整個網路上可移動介質設備的數量。
(4)linux下nfs伺服器擴展資料:
NFS 有很多實際應用。下面是比較常見的四點:
1、多個機器共享一台CDROM或者其他設備。這對於在多台機器中安裝軟體來說更加便宜跟方便。
2、在大型網路中,配置一台中心 NFS 伺服器用來放置所有用戶的home目錄可能會帶來便利。這些目錄能被輸出到網路以便用戶不管在哪台工作站上登錄,總能得到相同的home目錄。
3、不同客戶端可在NFS上觀看影視文件,節省本地空間。
4、在客戶端完成的工作數據,可以備份保存到NFS伺服器上用戶自己的路徑下。
NFS是運行在應用層的協議。隨著NFS多年的發展和改進,NFS既可以用於區域網也可以用於廣域網,且與操作系統和硬體無關,可以在不同的計算機或系統上運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NFS
網路-linux
5、LINUX怎樣安裝和使用NFS服務
舉例,有台機器叫AAA,想把自己機器根下的一個叫abc的目錄極其裡面的所有文件都內共享給一台叫BBB的機容器。
在這里AAA就可看成是伺服器,BBB為客戶端,方法如下:
(在AAA上先配置)
1.
vi /etc/exports
(用vi編輯器打開共享資源,在裡面填寫共享的屬性,linux下nfs的共享資源路徑為etc下的exports)
打開編輯器後,裡面可能什麼都沒有,需要自己填寫,然後保存即可,在這里填寫
2.
/abc BBB(ro)
之後按Esc停止文字錄入,然後按Shift+;鍵,在出來的冒號後輸入wq,表示保存退出!
(這個的格式是這樣的:先給出要共享的路徑,然後空格,後面寫共享給誰,可以是IP地址或主機名。再後面的括弧里表示以什麼方式來共享,ro是客戶端只能讀,如果想讓客戶端可以改,可設為rw,即可讀寫)
6、linux NFS伺服器的搭建、客戶端如何使用伺服器資源
舉例,有台機器叫AAA,想把自己機器根下的一個叫abc的目錄極其裡面的所有文件都共享給一台叫BBB的機器。
在這里AAA就可看成是伺服器,BBB為客戶端,方法如下:
(在AAA上先配置)
1.
vi /etc/exports
(用vi編輯器打開共享資源,在裡面填寫共享的屬性,linux下nfs的共享資源路徑為etc下的exports)
打開編輯器後,裡面可能什麼都沒有,需要自己填寫,然後保存即可,在這里填寫
2.
/abc BBB(ro)
之後按Esc停止文字錄入,然後按Shift+;鍵,在出來的冒號後輸入wq,表示保存退出!
(這個的格式是這樣的:先給出要共享的路徑,然後空格,後面寫共享給誰,可以是IP地址或主機名。再後面的括弧里表示以什麼方式來共享,ro是客戶端只能讀,如果想讓客戶端可以改,可設為rw,即可讀寫)
3.
service portmap start
service nfs start
ntsysv
(這是3行不同的命令,第一個是將portmap服務打開,也就是先打開nfs共享通訊的埠,第二個是開啟nfs服務,第三步是進入一個圖像畫面,在裡面找到nfs服務,然後用空格選擇上,以保證下次機器啟動時,系統會自動運行nfs服務的意思)
在客戶段操作如下:
mkdir /abc
mount AAA:/abc /abc
service portmap start
service nfs start
ntsysv
第一步是在本機的根上建立一個叫abc的目錄
第二步是將AAA機器上的abc目錄掛載到本機的abc目錄上
第三步和第四步是啟動客戶端的埠和服務
最後一步是保證下次系統啟動時自動運行什麼服務
說了這么多,應該夠詳細了吧? *^_^*
7、Linux架設NFS伺服器
編輯 /etc/exports
/xxx/xxx 192.168.1.19(sync,rw) 192.168.1.31(sync,ro)
這樣測試試試。。。
8、linux下二台nfs伺服器怎麼做高可用
一、NFS服務簡介
NFS 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縮寫,即網路文件系統。一種使用於分散式文件系統的協定,由Sun公司開發,於1984年向外公布。功能是通過網路讓不同的機器、不同的操
作系統能夠彼此分享個別的數據,讓應用程序在客戶端通過網路訪問位於伺服器磁碟中的數據,是在類Unix系統間實現磁碟文件共享的一種方法。
NFS 的基本原則是「容許不同的客戶端及服務端通過一組RPC分享相同的文件系統」,它是獨立於操作系統,容許不同硬體及操作系統的系統共同進行文件的分享。
NFS在文件傳送或信息傳送過程中依賴於RPC協議。RPC,遠程過程調用 (Remote Procere Call)
是能使客戶端執行其他系統中程序的一種機制。NFS本身是沒有提供信息傳輸的協議和功能的,但NFS卻能讓我們通過網路進行資料的分享,這是因為NFS使
用了一些其它的傳輸協議。而這些傳輸協議用到這個RPC功能的。可以說NFS本身就是使用RPC的一個程序。或者說NFS也是一個RPC
SERVER。所以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要啟動RPC服務,不論是NFS SERVER或者NFS
CLIENT。這樣SERVER和CLIENT才能通過RPC來實現PROGRAM
PORT的對應。可以這么理解RPC和NFS的關系:NFS是一個文件系統,而RPC是負責負責信息的傳輸。
二、系統環境
系統平台:CentOS release 5.6 (Final)
NFS Server IP:192.168.1.108
防火牆已關閉/iptables: Firewall is not running.
SELINUX=disabled
三、安裝NFS服務
NFS的安裝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兩個軟體包即可,而且在通常情況下,是作為系統的默認包安裝的。
nfs-utils-* :包括基本的NFS命令與監控程序
portmap-* :支持安全NFS RPC服務的連接
1、查看系統是否已安裝NFS
系統默認已安裝了nfs-utils portmap 兩個軟體包。
2、如果當前系統中沒有安裝NFS所需的軟體包,需要手工進行安裝。nfs-utils 和portmap 兩個包的安裝文件在系統光碟中都會有。
#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 cd /mnt/cdrom/CentOS/
# rpm -ivh portmap-4.0-65.2.2.1.i386.rpm
# rpm -ivh nfs-utils-1.0.9-50.el5.i386.rpm
# rpm -q nfs-utils portmap
四、NFS系統守護進程
nfsd:它是基本的NFS守護進程,主要功能是管理客戶端是否能夠登錄伺服器;
mountd:它是RPC安裝守護進程,主要功能是管理NFS的文件系統。當客戶端順利通過nfsd登錄NFS伺服器後,在使用NFS服務所提供的文件前,還必須通過文件使用許可權的驗證。它會讀取NFS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來對比客戶端許可權。
portmap:主要功能是進行埠映射工作。當客戶端嘗試連接並使用RPC伺服器提供的服務(如NFS服務)時,portmap會將所管理的與服務對應的埠提供給客戶端,從而使客戶可以通過該埠向伺服器請求服務。
五、NFS伺服器的配置
NFS伺服器的配置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在相應的配置文件中進行設置,然後啟動NFS伺服器即可。
NFS的常用目錄
/etc/exports NFS服務的主要配置文件
/usr/sbin/exportfs NFS服務的管理命令
/usr/sbin/showmount 客戶端的查看命令
/var/lib/nfs/etab 記錄NFS分享出來的目錄的完整許可權設定值
/var/lib/nfs/xtab 記錄曾經登錄過的客戶端信息
NFS服務的配置文件為 /etc/exports,這個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不過系統並沒有默認值,所以這個文件不一定會存在,可能要使用vim手動建立,然後在文件裡面寫入配置內容。
/etc/exports文件內容格式:
<輸出目錄> [客戶端1 選項(訪問許可權,用戶映射,其他)] [客戶端2 選項(訪問許可權,用戶映射,其他)]
a. 輸出目錄:
輸出目錄是指NFS系統中需要共享給客戶機使用的目錄;
b. 客戶端:
客戶端是指網路中可以訪問這個NFS輸出目錄的計算機
客戶端常用的指定方式
指定ip地址的主機:192.168.0.200
指定子網中的所有主機:192.168.0.0/24 192.168.0.0/255.255.255.0
指定域名的主機:david.bsmart.cn
指定域中的所有主機:*.bsmart.cn
所有主機:*
c. 選項:
選項用來設置輸出目錄的訪問許可權、用戶映射等。
NFS主要有3類選項:
訪問許可權選項
設置輸出目錄只讀:ro
設置輸出目錄讀寫:rw
用戶映射選項
all_squash:將遠程訪問的所有普通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nfsnobody);
no_all_squash:與all_squash取反(默認設置);
root_squash:將root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默認設置);
no_root_squash:與rootsquash取反;
anonu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都映射為匿名用戶,並指定該用戶為本地用戶(UID=xxx);
anong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組賬戶,並指定該匿名用戶組賬戶為本地用戶組賬戶(GID=xxx);
其它選項
secure:限制客戶端只能從小於1024的tcp/ip埠連接nfs伺服器(默認設置);
insecure:允許客戶端從大於1024的tcp/ip埠連接伺服器;
sync:將數據同步寫入內存緩沖區與磁碟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async:將數據先保存在內存緩沖區中,必要時才寫入磁碟;
wdelay:檢查是否有相關的寫操作,如果有則將這些寫操作一起執行,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默認設置);
no_wdelay:若有寫操作則立即執行,應與sync配合使用;
subtree:若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則nfs伺服器將檢查其父目錄的許可權(默認設置);
no_subtree:即使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nfs伺服器也不檢查其父目錄的許可權,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六、NFS伺服器的啟動與停止
在對exports文件進行了正確的配置後,就可以啟動NFS伺服器了。
1、啟動NFS伺服器
為了使NFS伺服器能正常工作,需要啟動portmap和nfs兩個服務,並且portmap一定要先於nfs啟動。
# service portmap start
# service nfs start
2、查詢NFS伺服器狀態
# service portmap status
# service nfs status
3、停止NFS伺服器
要停止NFS運行時,需要先停止nfs服務再停止portmap服務,對於系統中有其他服務(如NIS)需要使用時,不需要停止portmap服務
# service nfs stop
# service portmap stop
4、設置NFS伺服器的自動啟動狀態
對於實際的應用系統,每次啟動LINUX系統後都手工啟動nfs伺服器是不現實的,需要設置系統在指定的運行級別自動啟動portmap和nfs服務。
# chkconfig --list portmap
# chkconfig --list nfs
設置portmap和nfs服務在系統運行級別3和5自動啟動。
# chkconfig --level 35 portmap on
#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
七、實例
1、將NFS Server 的/home/david/ 共享給192.168.1.0/24網段,許可權讀寫。
伺服器端文件詳細如下:
# vi /etc/exports
/home/david 192.168.1.0/24(rw)
2、重啟portmap 和nfs 服務
# service portmap restart
# service nfs restart
# exportfs
3、伺服器端使用showmount命令查詢NFS的共享狀態
# showmount -e//默認查看自己共享的服務,前提是要DNS能解析自己,不然容易報錯
# showmount -a//顯示已經與客戶端連接上的目錄信息
4、客戶端使用showmount命令查詢NFS的共享狀態
# showmount -e NFS伺服器IP
5、客戶端掛載NFS伺服器中的共享目錄
命令格式
# mount NFS伺服器IP:共享目錄 本地掛載點目錄
# mount 192.168.1.108:/home/david/ /tmp/david/
# mount |grep nfs
掛載成功。
查看文件是否和伺服器端一致。
6、NFS的共享許可權和訪問控制
現在我們在/tmp/david/ 裡面建立一個文件,看看許可權是什麼
# touch 20130103
這里出現Permission denied,是因為NFS 伺服器端共享的目錄本身的寫許可權沒有開放給其他用戶,在伺服器端打開該許可權。
# chmod 777 -R /home/david/
再次在客戶端/tmp/david/ 裡面建立一個文件
我用root 用戶建立的文件,變成了nfsnobody 用戶。
NFS有很多默認的參數,打開/var/lib/nfs/etab 查看分享出來的/home/david/ 完整許可權設定值。
# cat /var/lib/nfs/etab
默認就有sync,wdelay,hide 等等,no_root_squash 是讓root保持許可權,root_squash
是把root映射成nobody,no_all_squash
不讓所有用戶保持在掛載目錄中的許可權。所以,root建立的文件所有者是nfsnobody。
下面我們使用普通用戶掛載、寫入文件測試。
# su - david
$ cd /tmp/david/
$ touch 2013david
普通用戶寫入文件時就是自己的名字,這也就保證了伺服器的安全性。
關於許可權的分析
1. 客戶端連接時候,對普通用戶的檢查
a. 如果明確設定了普通用戶被壓縮的身份,那麼此時客戶端用戶的身份轉換為指定用戶;
b. 如果NFS server上面有同名用戶,那麼此時客戶端登錄賬戶的身份轉換為NFS server上面的同名用戶;
c. 如果沒有明確指定,也沒有同名用戶,那麼此時 用戶身份被壓縮成nfsnobody;
2. 客戶端連接的時候,對root的檢查
a. 如果設置no_root_squash,那麼此時root用戶的身份被壓縮為NFS server上面的root;
b. 如果設置了all_squash、anonuid、anongid,此時root 身份被壓縮為指定用戶;
c. 如果沒有明確指定,此時root用戶被壓縮為nfsnobody;
d. 如果同時指定no_root_squash與all_squash 用戶將被壓縮為 nfsnobody,如果設置了anonuid、anongid將被壓縮到所指定的用戶與組;
7、卸載已掛載的NFS共享目錄
# umount /tmp/david/
八、啟動自動掛載nfs文件系統
格式:
<server>:</remote/export> </local/directory> nfs < options> 0 0
# vi /etc/fstab
保存退出,重啟系統。
查看/home/david 有沒有自動掛載。
自動掛載成功。
九、相關命令
1、exportfs
如果我們在啟動了NFS之後又修改了/etc/exports,是不是還要重新啟動nfs呢?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exportfs 命令來使改動立刻生效,該命令格式如下:
# exportfs [-aruv]
-a 全部掛載或卸載 /etc/exports中的內容
-r 重新讀取/etc/exports 中的信息 ,並同步更新/etc/exports、/var/lib/nfs/xtab
-u 卸載單一目錄(和-a一起使用為卸載所有/etc/exports文件中的目錄)
-v 在export的時候,將詳細的信息輸出到屏幕上。
具體例子:
# exportfs -au 卸載所有共享目錄
# exportfs -rv 重新共享所有目錄並輸出詳細信息
2、nfsstat
查看NFS的運行狀態,對於調整NFS的運行有很大幫助。
3、rpcinfo
查看rpc執行信息,可以用於檢測rpc運行情況的工具,利用rpcinfo -p 可以查看出RPC開啟的埠所提供的程序有哪些。
4、showmount
-a 顯示已經於客戶端連接上的目錄信息
-e IP或者hostname 顯示此IP地址分享出來的目錄
5、netstat
可以查看出nfs服務開啟的埠,其中nfs 開啟的是2049,portmap 開啟的是111,其餘則是rpc開啟的。
最後注意兩點,雖然通過許可權設置可以讓普通用戶訪問,但是掛載的時候默認情況下只有root可以去掛載,普通用戶可以執行sudo。
NFS server 關機的時候一點要確保NFS服務關閉,沒有客戶端處於連接狀態!通過showmount -a 可以查看,如果有的話用kill killall pkill 來結束,(-9 強制結束)
9、如何利用Linux系統做一個NFS伺服器
創建文件copy夾
新建文件夾名為testfs1,並且在該文件夾裡面新建一個文件:touch a.txt
以ROOT身份登錄Linux伺服器,編輯/etc/exports,指定共享目錄及許可權。
添加的信息如下:
/testfs1/ xxx.xxx.xxx.*(rw,sync,no_root_squash)
添加的內容表示:
允許ip 地址范圍在xxx.xxx.xxx.*的計算機以讀寫的許可權來訪問/testfs1 目錄; 其中*.*.*.*表示
括弧內的參數意義描述如下
rw:讀/寫許可權,只讀許可權的參數為ro;
sync:數據同步寫入內存和硬碟,也可以使用async,此時數據會先暫存於內存中,而不立即寫入硬碟.
no_root_squash:NFS 伺服器共享目錄用戶的屬性,如果用戶是 root,那麼對於這個共享目錄來說就具有 root 的許可權。
啟動埠映射
執行以下命令:/etc/rc.d/init.d/portmap start
開啟nfs服務:#service nfs start
關閉nfs服務:#service nfs stop
10、linux下nfs客戶機掛載伺服器上的共享目錄時,出現許可權不夠的錯誤,怎麼解決?
你的內網的IP是怎樣的呢?我的內網ip是192.168.X.X的,我的配置文件是這樣寫的:目錄 192.168.0.0/24 (sync,rw)。你可以參照修改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