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BM為什麼被聯想收購
IBM經營Thinkpad 一直處於虧損來狀態自.因此無奈之下只能賣出.由聯想來做THINKPAD的筆記本PC業務.
但技術方面只有 IBM來提供.這樣一來.在仍然保證THINKPAD的質量前提下.還能拿到分紅.這才是明智之舉
因為THINKPAD一直價格都偏高.雖然質量好.但銷售情況仍不可觀.畢竟還是窮人多.轉給聯想以後.聯想把價格放低來開拓中國的大市場...說起來.這並不算是被收購.只能算是一場合作罷了..
2、為什麼實力很強的IBM公司會被聯想公司收購呢?
請注意,2005年5月1日,中國聯想集團正式宣布收購IBM全球PC業務。收購的只是PC製造業務,不包括IBM的伺服器製造業務。PC製造和銷售,對於IBM來說,是虧損板塊。
IBM目前主體也是主要是大型伺服器、軟體系統開發、資料庫開發應用、企業應用解決方案實施等,聯想在這方面與之相比,還是比較弱小、低端的。
3、IBM為什麼被聯想收購了啊?
只是IBM的PC業務,並不是整個IBM,整個IBM要比聯想龐大好多倍,不可能被聯想收購,反過來還差不多。之所以被收購了PC業務,是因為IBM把業務重點轉移了,要放棄PC業務。
4、IBM被聯想收購
聯想收購的只是IBM的一部份:IBM的個人電腦業務(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全球PC業務)。
收購IBMx86
2014年8月26日,美國官方同意聯想以23億美元(約合141億元人民幣)收購IBM公司的x86伺服器業務 。2014年9月29日,聯想與IBM共同宣布,聯想已完成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的所有相關監管規定,10月1日正式完成並購。並購對象包括IBM旗下System X、BladeCenter、Flex System blade 伺服器和轉換器、以x86為基礎的Flex整合系統、NeXtScale和iDataPlex伺服器以及相關軟體、blade networking與維護營運等項目。至此,聯想已經成為全球市值超過421億美元的x86伺服器市場中的第三大供貨商。
5、IBM 被聯想收購了什麼?
個人PC業務,說白了就是個人台式機和個人筆記本歸聯想做了.
其實這次收購是雙贏回,IBM的個人PC業務已經答是虧本了幾年了,對IBM而言伺服器和企業方案才是利潤大的,個人PC部賺不了錢,而且還虧本,欠下不少的債,而剛好現在聯想站出來說要收購,那就是幫他還錢唄,IBM當然是答應啦,價錢也不是便宜的.
反過來聯想也不是沒有腦子的,大家都知道的IBM的名字,連小孩都知道的,聯想也不是開善堂的,幫你還債?? 行,不過你的品牌給我用用,哈哈,聯想就是想借IBM的名字打入國際.所以各自都得到利益.
6、IBM這家公司被聯想收購了?
不是
IBM的筆記本業務被聯想收購了,而不是IBM被收購.
因為在被收購之前,IBM電腦業務給公司帶回來的收益貌似是一年一答億美元,但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物力,收益相對於IBM公司提供的伺服器,軟體等等服務來說是九牛一毛,基於這樣的情況,IBM決定出售其PC業務.
聯想購買IBM PC業務也將其三個全球頂尖的PC實驗室購買了過來,所以可以說聯想收購了IBM 的pc 的核心技術,而不是別的核心的技術.所以現在的thinkPad筆記本還是和以前一樣的質量,技術與創新能力.
7、Ibm伺服器被聯想收購了,收購的伺服器是哪些?
聯想此次收購包括System x、BladeCenter和Flex系統刀片伺服器以及交換機、基於x86的Flex集成系統、NeXtScale和iDataPlex伺服器以及相關 軟體、刀片網路和運維。這些業務俗稱為基於x86架構的伺服器業務,即IBM的中低端伺服器業務。而x86伺服器在全球市場總規模仍然達到421億美元,聯想將大有可為,天互數據現在也與ibm合作,最新推出大黃蜂伺服器,口碑很好。
8、IBM是什麼時候被聯想收購了的???
是2004年開始商定收購,彼此秘密討價還價。05年5月1日達成協議,收購結束。收購的是IBM的個人電腦業務。自此,聯想成為世界三大PC製造巨頭。其實網頁上很多的,都不用知道提問,呵呵
9、IBM伺服器事業部是否會被聯想收購
據傳本來IBM這兩年就會把一二路的伺服器賣出去,不包括四路,刀片,小型機伺服器。後來好像出回了什麼變答故,暫時沒賣了。不過把一二路伺服器賣掉是遲早的問題,IBM以後會走高端+服務的路子。可以查一下IBM近幾年的收益額,服務收益占很大比例。
10、聯想為什麼收購IBM伺服器
很高興為您解答:
聯想電腦並購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生產商IBM個人電腦業務的消息引起世界嘩然,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此舉對雙方都有利,創造雙贏。相對於一般大眾的驚奇,科技人士多半肯定這筆交易對兩家公司所造成的雙贏局面,不但可以讓市場百分之百專注於中國聯想電腦獲得進軍全球的渠道,也讓IBM擺脫個人電腦業務的賠錢夢魘。
1著名業界人士的想法
龍脈創投公司董事長趙光斗認為,經營品牌的最終目的是賺錢,IBM撐著賠錢的個人電腦品牌已經撐得太久了。他說,IBM賣掉個人電腦業務不僅可以讓損益表的虧損減少,把握時機把不值錢的個人電腦品牌,換成一家將有更高成長的個人電腦公司之部分持股,怎麼不是個好投資呢!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舊金山分會方玉山解讀說,IBM的個人電腦銷售業務已經不行,需要放棄,應集中火力在對企業界提供技術軟體服務與伺服器業務上。聯想是中國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商,接掌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可以發揮專長,有利聯想進入世界市場,此交易對雙方都有好處。
南方證券香港公司分析人士劉念懷表示,從2001年開始,聯想開始面臨國內PC市場的逐漸飽和、傳統的PC業務增長緩慢、國內外PC品牌的競爭激烈、國際市場銷售不甚理想等諸多困境。因此此次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從而獲得相應的品牌、銷售渠道、人才和專利技術,使聯想公司在國際化的進程上實現躍進,對公司的管理者而言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選擇
2事件產生的效應 1、(可能)最大的直接獲益者:聯想。通過這次購並,聯想發展歷程的努力縮短了整整一代人。從30億美元,一下子進入100多億美元,一下子躋身全球IT巨頭的行列,而且聯想換標和贊助奧運的幾大舉措效應負面轉為正面。一舉多得,而且間接效應價值將遠遠超越直接購並耗費的成本。一流的產品、技術、品牌、市場、渠道、管理等直接獲得,完全物有所值。這是一次巨大的升華。 2、最大的間接受益者:整個中國IT產業。往往是少數企業的崛起,從而帶動整個產業和國家的崛起。三星等公司帶動了韓國產業,Infosys等帶動了印度的軟體業崛起。聯想以及華為的全球崛起將直接帶動中國高科技產業在全球的崛起。因此,這次購並,對中國高科技產業,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都是一次極大的推動和促進。 3、最受沖擊的企業:英特爾、微軟、惠普和戴爾。英特爾和微軟的Wintel聯盟使得IBM這十幾年在產業界都抬不起頭來,聯想的崛起將改變產業格局,間接提升IBM的產業地位。惠普和戴爾是在規模上的競爭者,而藉助中國力量,聯想的崛起將直接威脅惠普和戴爾在PC市場的競爭力量,消減贏利能力,間接制約了對手的競爭力。 4、誰因此受了內傷?這次購並將加速惠普退出PC業務的進程,顯然是內傷最深的一個受害者。其次,將極大制約戴爾高歌猛進的前進勢頭,為戴爾的未來蒙上陰影。更深遠的是對台灣地區IT製造業的沖擊。這次購並將加速中國在高科技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台灣地區的優勢將加速下滑。東芝等日本高科技製造企業也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聯想的收獲與付出
我們先來總結下聯想在此次收購中的收獲吧。第一,可以繼續使用IBM品牌五年;第二,獲得IBM的一些技術,可以彌補聯想本身的技術缺陷;第三,聯想通過管理合資企業,能夠介入到IBM公司PC業務的銷售渠道當中,拓寬了企業發展空間。第四,品牌知名度極大提升,這也是此次收購的最大亮點。當然,聯想也付出了代價,主要是:一,付出了12.5億美圓的現金流,代價很大。二,IBM公司PC業務目前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僅約5%,聯想的此次收購並不能使自己 成為中國PC市場的絕對霸主。三,聯想的此次收購是聯想集團戰略調整的一個信號,即從多元化發展回歸專業化道路。因為在此之前從聯想集團拆分出的神州數碼據說經營狀況並不太好,聯想的手機和數碼相機業務也不太盡如人意,可以說聯想的多元化並不如預期的那麼理想。此次收購,意味這聯想將至關重要的企業現金流重新投入PC業務,這對聯想其他業務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當然,聯想這么做這也不排除企業理性的回歸和自身避免風險的需要。
轉載相關答案,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