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IDC基礎設施L層

IDC基礎設施L層

發布時間:2020-10-09 12:50:59

1、IDC機房有哪些級別,評估標準是什麼

一、一星級、二星級(得分率須達到90%以上)

評定標准主要包括:機房布局、公共信息符號圖形,供電設備、製冷設備、設施設備養護、服務語言、IDC機房硬體設施、光纖、承諾提供24×7(每周24小時x 7天)的網路聯接狀況監控,24×7的主機運行狀態監測,24×7系統管理和技術支持服務,24×7的客服熱線,

24×7的恆溫恆濕環境,雙路高壓供電,需要後備柴油發電機,獨立UPS 不間斷電源保障和緊急狀況下第一時間的響應與支持,需要高靈敏度的煙霧探測系統和FM200組成的消防系統等10個方面。

二、三星級(得分率須達到92%以上)

在上述的10個方面外,三星級評定標准還增加了計算機管理系統、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機房設備、IDC設施等其他內容要求,並設置了選擇項目73項(綜合類別類21項,特色類別一20項,特色類別二16項,特色類別三16項),要求三星級IDC業機房至少需要具備其中10項。

三、四星級(得分率達到95%)

四星級的評定標准在三星級的基礎上增加了IDC業機房內外裝修、高品質的監控系統兩個必備的考核內容,並在其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73個選擇項目中,至少要具備26項。

四、五星級(得分率達到95%)

該星級主要標准與四星級內容基本相同,但各項內容更豐富、規模程度的要求更高,服務項目設置更多,規范也更詳盡,比如73個選擇項目中,至少要具備33項。

(1)IDC基礎設施L層擴展資料

分級依據:

IDC機房星級(等級)分級的依據國內標准《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174-2017)中主要從機房選址、建築結構、機房環境、安全管理及對供電電源質量要求等方面對機房分級,可分為A(容錯型)、B(冗餘型)、C(基本型)三個級別。 

在美國標准TIA-942《數據中心的通信基礎設施標准》中主要是根據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穩定性(St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分為四個等級:TierI,TierII,TierIII,TierIV。

其中這四個等級可用性的劃分是源於美國標准TheUptime Institute,Inc.的《採用分類等級的方式定義場地基礎設施性能的工業標准》,在該標准中,美國TheUptimeInstitute依據工程需求與實踐,提出了場地基礎設施的分類等級的體系框架,

針對數據中心的關鍵設備期望達到「五個九」即99.999%的系統應用可用性的需求,提出了要與之相匹配的機房場地基礎設施(電源配電、暖通空調、以及其他的相關系統)的可用性等級指標。

2、IDC基礎設施架構師是做什麼的?

很唬人的名字,不過實際工作就是機房網管。
這個東西還是有些門道的,如果沒有相關工作經驗,肯定沒法冒充有經驗。如果有思科之類的網管證書,那麼也算有優勢。如果沒有這些證書,那麼你只能拿網路知識來對付了,不過這個工作很需要經驗,沒有人帶過,直接上手困難。

3、什麼是IaaS, PaaS和SaaS及其區別

IaaS, PaaS和SaaS是雲計算的三種服務模式。

1. 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提供給客戶的服務是運營商運行在雲計算基礎設施上的應用程序,用戶可以在各種設備上通過客戶端界面訪問,如瀏覽器。消費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任何雲計算基礎設施,包括網路、伺服器、操作系統、存儲等等;

2.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務)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是把客戶採用提供的開發語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 .Net等)開發的或收購的應用程序部署到供應商的雲計算基礎設施上去。

客戶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層的雲基礎設施,包括網路、伺服器、操作系統、存儲等,但客戶能控制部署的應用程序,也可能控制運行應用程序的託管環境配置;

3.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是對所有計算基礎設施的利用,包括處理CPU、內存、存儲、網路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用戶能夠部署和運行任意軟體,包括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

消費者不管理或控制任何雲計算基礎設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統的選擇、存儲空間、部署的應用,也有可能獲得有限制的網路組件(例如路由器、,防火牆,、負載均衡器等)的控制。

區別:

SaaS 是軟體的開發、管理、部署都交給第三方,不需要關心技術問題,可以拿來即用。普通用戶接觸到的互聯網服務,幾乎都是 SaaS,下面是一些例子。

客戶管理服務 Salesforce

團隊協同服務 Google Apps

儲存服務 Box

儲存服務 Dropbox

社交服務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PaaS 提供軟體部署平台(runtime),抽象掉了硬體和操作系統細節,可以無縫地擴展(scaling)。開發者只需要關注自己的業務邏輯,不需要關注底層。下面這些都屬於 PaaS。

Heroku

Google App Engine

OpenShift

IaaS 是雲服務的最底層,主要提供一些基礎資源。它與 PaaS 的區別是,用戶需要自己控制底層,實現基礎設施的使用邏輯。下面這些都屬於 IaaS。

Amazon EC2

Digital Ocean

RackSpace Cloud

(3)IDC基礎設施L層擴展資料:

saas發展歷史

2003 年Sun推出J2EE技術, 微軟推出.NET技術, 以前只能通過桌面應用才能實現的功能可以通過基於網頁的技術實現。 以Salesforce為首的多個企業推出了功能強大、用戶體驗良好的企業級產品。

公平的說,SaaS和ASP的差異一直就比較模糊,它們的區別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提出ASP概念的廠商已經不多了。其實概念到還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在線軟體模式的技術已經變得成熟。

2003年後,隨著美國Salesforce、WebEx Communication、Digital Insight等企業SaaS模式的成功,國內廠商也開始了追趕模仿之路。

Microsoft、Google、IBM、Oracle等IT界巨頭們也都已悄然搶灘中國SaaS市場。同時,SaaS正在深入的細化和發展,除了CRM之外,ERP、eHR、SCM等系統也都開始SaaS化。

2008 年前,IDC 將SaaS 分為兩大組成類別:託管應用管理 (hosted AM) - 以前稱作應用服務提供 (ASP),以及「按需定製軟體」,即 SaaS 的同義詞。

從 2009 年起,託管應用管理已作為IDC應用外包計劃的一部分,而按需定製軟體以及 SaaS 被視為相同的交付模式對待。

2010年,阿里巴巴宣布放棄SaaS ,意味著SaaS在中國的路並不平坦。

4、新基建是什麼?和IDC有關系嗎?

Zkeys系統可以幫助傳統IDC廠商在不依靠大量資金和版技術的情況下,獨立完成雲化轉型,而且耗費的時間更短,產品更穩定答,在新基建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建議IDC廠商可以多了權解看看,選擇合適自己的雲化平台。

5、新基建數據流量爆發背景下,IDC如何實現快速發展?

在新基建的大潮中,手握強大基礎資源的入局者,才更能掌握行百業領域的「加速鍵」。IDC要從自身形態上改度變思維,積極投身數字化,打好基礎 ,穩固根基。
作為一站式的IDC及雲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ZKEYS將為IDC提供核心系統的回開發與技術支持,並賦予IDC整合生態的能力,實現資源共享與調度,推動IDC數字化轉型,為加速發展奠定基答石。

與IDC基礎設施L層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