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什麼是主機

什麼是主機

發布時間:2020-09-25 19:53:30

1、主機包括什麼

只要有這些,如下
中央處理器 CPU 電腦的核心,
內存 RAM 電腦中資料暫存的地方
硬碟 電腦中存儲數據的地方
主板 電腦的骨架,是連接其他所有設備到CPU的橋梁
顯卡 電腦中負責輸出顯示畫面的設備
網卡 電腦中負責連接廣域網,區域網的設備
音效卡 電腦中負責聲音輸入輸出的設備
光碟機 電腦中負責非網路獲取大量資料的設備
軟碟機 電腦中負責非網路獲取少量資料的設備
電源 電腦中負責給各個設備供電的設備
機箱 電腦的皮膚,負責保護電腦內各個設備的安全
顯示器 電腦中負責把圖象信息顯示在你眼前的設備
音箱 電腦中負責把聲音信息讓你聽到的設備
麥克風 負責錄入你的聲音的設備
滑鼠 20世紀最偉大的電腦發明,讓人可以簡易的使用電腦
鍵盤 往電腦里輸入信息和操作的最基本工具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5%E7%C4%D4%D6%F7%BB%FA%C5%E4%BC%FE

電腦機箱內部結構及內部設計
現如今一款優秀的電腦機箱除了好的材質和漂亮的外形設計之外,電腦機箱內部結構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畢竟我們所購置的各種DIY配件就是安插在這里。所以在介紹電腦機箱的「表象」過後下面就讓我們關注一下電腦機箱的內在。

1.內部結構:

電腦機箱的內部設計可以體現在諸多方面,比如機箱內硬體的免螺絲設計、硬碟位設計,機箱風扇位置,開關、USB介面設計等等。而它們所採用設計的優劣除了會影響到配件的安裝之外,還會影響到後期的使用以及電腦自身工作的穩定性,而這方面在機箱的風扇上體現的尤為突出。

2.電磁屏蔽:

電磁屏蔽方面的設計主要從EMI彈片、側面導風孔等多個方面體現。首先是EMI彈片的設計,它的優劣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機箱防輻射的性能。也就是說只有靠著它和擴展卡擋板有效的接觸,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防止電磁輻射外泄。而EMI作為防電磁輻射的基礎,它的主要目的是要讓機箱保持一個沒有漏洞的密閉環境,這就要求機箱中任何兩個相鄰的金屬板材間都要保持有良好的接觸。也就是說質量較好的機箱框架上經常能見到很多的EMI觸點,它們就是用來加強與側板的接觸的,這種觸點排列的越緊密越好。

側面導風孔,機箱為了增加散熱效果,機箱上必要的部分都會開孔,包括側板孔、抽氣扇進風孔和排氣排風孔等等,但是孔的形狀和周長都必須在一個正常的標准上。首先機箱內部的電磁波會在機箱表面產成感應電流,當電流通過孔時,會以輻射的方式發射能量,此輻射能量的大小與孔的周長有關。為了屏蔽高頻率設備產生的電磁波,孔的周長至少要小於1/20的波長,相同面積的孔中,圓形孔的周長最小。 所以機箱上的開孔要盡量小,而且要盡量採用圓孔。

其次各位在購買機箱的時候還要注意各種指示燈和開關接線的電磁屏蔽。比較長的連接線需要設計成絞線,或者在線上增加一個磁環來減少電磁輻射泄漏。當然,用戶還可以通過察看機箱的標准認證來了解機箱是否通過了EMI GB9245 B級、FCC B級以及IEMC B級認證。一般合格的的機箱都會針對這些內容進行詳細的標注。

3.散熱性能:

機箱的散熱性能也是我們必須要仔細考核的一個重點,目前普通機箱基本都採用前後雙重互動對流風道設計。不過在CAG1.0規范實施後,機箱還針對CPU設計了一個獨立風道,在處理器對應的側板位置開設一個6cm的導風孔。通過一個可伸縮的導風管和導風罩,CPU的散熱器可以直接從側板外面吸入冷空氣給處理器進行散熱,加熱後的熱空氣通過機箱後板上的8cm機箱風扇排出。

與此同時,Intel在CAG1.1基礎上又推出了全新的 TAC1.1規范,即在CPU上方位置設計導風管,當在25℃室溫下,機箱內CPU風扇上方2CM處的四點平均溫度不得超過38℃,也就是所謂的38度機箱。當然,選擇了AMD處理器的朋友也照樣可以選擇這種機箱,畢竟現在AMD處理器的發熱量也不亞於Intel了。

當然,為了讓機箱能夠更好的散熱,除了以上被動式的設計之外,優秀的機箱還會在機箱內部設置機箱風扇。機箱風扇的安裝位置,通常有三個地方:側板、前面板下部、機箱後部。少數機箱還會在頂部安裝一個。不過目前DIY市場上大部分機箱都是只預留了風扇位,而沒有放置風扇,用戶可以自行購買機箱風扇安裝即可。

2、電腦主機的作用是什麼?

電腦主機由哪些基本部件組成,各種部件的作用是什麼?

顯示器,主板,內存,硬碟,CPU,顯卡,光碟機,軟碟機,機箱電源,鍵盤,滑鼠
詳細點說就是:
1 硬體系統:

電腦的硬體系統由輸入設備、主機和輸出設備組成。外部信息經輸入設備輸入主機,由主機分析、加工、處理,再經輸出設備輸出。

#1 輸入輸出設備:

電腦只能識別二進制數字電信號,而人們習慣於接受圖文聲像信號。輸入輸出設備起著信號轉換和傳輸的作用。

我們常用鍵盤輸入文字,用麥克風輸入聲音,用數碼像機、掃描儀和攝影機輸入圖像。

常用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和喇叭。

#1 主板:

也稱主機板,是安裝在主機機箱內的一塊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有電腦的主要電路系統。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

主板上安裝有控制晶元組、BIOS晶元和各種輸入輸出介面、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及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CPU、內存條插接在主板的相應插槽(座)中,驅動器、電源等硬體連接在主板上。

主板上的介面擴充插槽用於插接各種介面卡,這些介面卡擴展了電腦的功能。常見介面卡有顯示卡、音效卡等。

#1 CPU:

CPU(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核心,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決於CPU。

通常用位長和主頻評價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Ⅱ300 CPU能處理位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主頻為300MHz。

#1 系統匯流排:

系統匯流排是連接擴充插槽的信息通路。

ISA和PCI匯流排是目前PC機常用系統匯流排,主板上相應有ISA和PCI插槽。

#1 輸入輸出介面:

簡稱I/O介面,是連接主板與輸入輸出設備的界面。主機後側的串口、並口、鍵盤介面、PS/2介面、USB介面以及主機內部的硬碟、軟碟機介面都是輸入輸出介面。

#1 串列通訊介面(RS-232-C):

簡稱串列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現在的電腦至少有兩個串列口COM1和COM2。

#1 並行通訊介面:

簡稱並行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這種介面將8位數據位同時並行傳送,並行口數據傳送速度較串列口快,但傳送距離較短。

並行口使用25孔D形連接器,常用於連接列印機。

#1 EIDE介面:

也稱為擴展IDE介面,主板上連接EIDE設備的介面。常見EIDE設備有硬碟和光碟機。目前較新的介面標准還有Ultra DMA/33、Ultra DMA/66。

#1 AGP:

即「加速圖形埠」,是Intel公司在1996年7月提出的顯示卡介面標准,通過主板上的AGP插槽連接AGP顯示卡。PCI匯流排的傳輸速度只能達到132MB/s,而AGP埠則能達到528MB/s,傳輸速度四倍於前者。

AGP技術使圖形顯示(特別是3D圖形)的性能有了極大的提高,使PC機在圖形處理技術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1 光碟驅動器:

讀取光碟信息的設備。是多媒體電腦不可缺少的硬體配置。

光碟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保存時間長,適宜保存大量的數據,如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信息、電影等多媒體信息。

光碟驅動器有三種,CD-ROM、CD-R和MO,CD-ROM是只讀光碟驅動器;CD-R只能寫入一次,以後不能改寫;MO是可寫、可讀光碟驅動器。

#1 內存儲器:

簡稱內存,用於存放當前待處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導體晶元。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

內存包括RAM、ROM和Cache。

#1 RAM:

RAM(隨機存取存儲器)是電腦的主存儲器,人們習慣將RAM稱為內存。RAM的最大特點是關機或斷電數據便會丟失。

內存越大的電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量越大。

我們用刷新時間評價RAM的性能,單位為ns(納秒),刷新時間越小存取速度越快。

586電腦常用RAM有EDO RAM和SDRAM,存儲器晶元安裝在手指寬的條形電路板上,稱之為內存條。內存條安裝在主板上的內存條插槽中。

按內存條與主板的連接方式有30線、72線和168線之分。

目前裝機常用168線、刷新時間為10ns、容量為32M(或64M)的SDRAM內存條。

#1 Cache:

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與主內存間的一種容量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

由於CPU的速度遠高於主內存,CPU直接從內存中存取數據要等待一定時間周期,Cache中保存著CPU剛用過或循環使用的一部分數據,當CPU再次使用該部分數據時可從Cache中直接調用,這樣就減少了CPU的等待時間,提高了系統的效率。

Cache又分為一級Cache(L1 Cache)和二級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內部,L2 Cache一般是焊在主板上,常見主板上焊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1 ROM:

ROM(只讀存儲器)是一種存儲計算機指令和數據的半導體晶元,但只能從其中讀出數據而不能寫入數據,關機或斷電後ROM的數據不會丟失。

生產廠商把一些重要的不允許用戶更改的信息和程序存放在ROM中,例如存放在主板和顯示卡ROM中的BIOS程序。

#1 BIOS:

BIOS是一個程序,即微機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對電腦的硬體進行管理。

BIOS程序是電腦開機運行的第一個程序。開機後BIOS程序首先檢測硬體,對系統進行初始化,然後啟動驅動器,讀入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將系統控制權交給磁碟引導記錄,由引導記錄完成系統的啟動。電腦運行時,BIOS還配合操作系統和軟體對硬體進行操作。

BIOS程序存放在主機板上的ROM BIOS晶元中。當前586主板大多使用Flash ROM存儲BIOS程序,Flash ROM中的程序(數據)可以通過運行程序更新。

#1 CMOS:

CMOS是主板上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於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信息和用戶設定的某些參數。CMOS RAM由主板上的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掉電信息也不會丟失。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和更新需要運行專門的設置程序,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一般是Del鍵)就可進入BIOS設置程序,對CMOS進行設置。CMOS設置習慣上也被叫做BIOS設置。

#1 顯示卡:

又稱顯示器適配卡,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其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

顯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擴展插槽中,ISA顯示卡現已基本淘汰。

#1 音效卡:

多媒體電腦中用來處理聲音的介面卡。

音效卡可以把來自話筒、收錄音機、激光唱機等設備的語音、音樂等聲音變成數字信號交給電腦處理,並以文件形式存檔,還可以把數字信號還原成為真實的聲音輸出。音效卡尾部的介面從機箱後側伸出,上面有連接麥克風、音箱、游戲桿和MIDI設備的介面。

#1 視頻捕獲卡:

用於捕獲從電視天線、錄像機、影碟機等輸入的動態或靜態視頻影像的介面卡,是多媒體製作的重要工具。高級的視頻捕獲卡還能在捕獲影像的同時進行MPEG壓縮,製作VCD。

#1 中斷:

中斷是計算機處理特殊問題的一個過程。當在計算機執行程序的過程中,出現某個特殊情況(或稱為「事件」)時,暫時中止現行程序,轉去執行這一事件的程序,處理完畢之後再回到原來程序的中斷點繼續執行的整個過程叫做中斷。

#1 IRQ:

即「中斷請求」,是其它設備發出的請求計算機響應的信號。計算機將根據IRQ的級別和優先程度決定何時發生響應。原則上每個設備有自身的唯一的中斷請求通道,即IRQ值(又叫IRQ號),如果兩個硬體設備使用同一個中斷通道,必定會發生IRQ沖突。

#1 DMA:

即「直接內存訪問」,是計算機內的一種數據傳輸操作。整個數據傳輸操作過程在「DMA控制器」控制下進行,不通過CPU。數據傳輸過程中CPU只在數據傳輸開始和結束時作一點處理。DMA技術使計算機系統的效率大大提高。

DMA傳輸通過DMA通道進行,如軟碟機、音效卡均佔用DMA通道傳輸數據。兩個設備不能同時用同一DMA通道傳輸數據,否則會發生DMA沖突。

#1 主頻與外頻:

主頻指CPU內核工作時鍾頻率。外頻指CPU與外部(主板晶元組)交換數據、指令的工作時鍾頻率。

系統時鍾就是CPU的「外頻」,我們將系統時鍾按規定比例倍頻後所得到的時鍾信號作為CPU的內核工作時鍾(主頻)。例如某電腦使用Pentium 233 CPU,那麼這台電腦的外頻是66MHz,而它的主頻則是(66×3.5)=233MHz。

系統時鍾(外頻)是電腦系統的基本時鍾,電腦中各分系統中所有不同頻率的時鍾都與系統時鍾相關聯。如當前100 MHz 外頻系統中,系統內存工作於100 MHz (或66MHz),L2 Cache工作於100 MHz,PCI 工作於33MHz,AGP工作於66MHz。可以看出,上述頻率都與外頻有一定的比例關系。

提高系統時鍾(外頻)可以提高整個電腦的性能,但提高外頻必然將改變其它各分系統時鍾頻率,影響各分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這一點對CPU超外頻運行時應該加以充分重視。

#1 DVD:

即數字通用光碟。DVD光碟機指讀取DVD光碟的設備。DVD碟片的容量為4.7GB,相當於CD-ROM光碟的七倍,可以存儲133分鍾電影,包含七個杜比數字化環繞音軌。DVD碟片可分為:DVD-ROM、DVD-R(可一次寫入)、DVD-RAM(可多次寫入)和DVD-RW(讀和重寫)。

目前的DVD光碟機多採用EIDE介面,能像CD-ROM光碟機一樣連接到IDE1或IDE2口上

3、什麼是計算機網路中的主機?

F:什麼是主機和虛擬主機?什麼是功能主機?
Q:
互聯網上現在聯有近億台的計算機,但可以非常簡單的歸結為兩大類:客戶機和伺服器
客戶機是訪問別人信息的機器,或許您現在就正在用著「客戶機」。
伺服器則是提供信息讓別人訪問的機器,通常又稱為主機。讓主機「活著」的重要條件包括:擁有自己永久的固定IP地址以及每時每刻都保證在線狀態的永久互聯網鏈路。
「養活」主機需要的成本是相對較高,加上再加上各種維護費以及特定的環境費用(如:恆溫、多路供電保障等)更是無法讓主機的擁有普及化。為此人們開發了虛擬主機技術,利用虛擬主機技術,可以把一台真正的主機分成許多的"虛擬"的主機,每一台虛擬主機都具有完整的互聯網伺服器功能,虛擬主機之間有完全獨立。在外界看來,每一台虛擬主機和一台獨立的主機完全一樣,但費用卻大不一樣了。
功能主機進一步發揮了虛擬主機技術,讓人們所擁有的不再僅僅是存放數據的空間尺寸,而讓人們在擁有空間的同時,擁有掌控空間的工具-功能主機系統,從而網站信息發布變得異常簡單、移動協同、辦公、管理成為現實。
每一台功能主機和獨立的網站平台架構與內部系統建設質量完全一樣,但費用卻大不一樣了。

功能主機原創團隊的產品哲學是:有空間就有功能,純粹的虛擬主機必將被有功能的功能主機所取代。

4、計算機的主機包括哪些部分

答:計算機的主機包括顯示器,主機,cpu,滑鼠鍵盤,內存,硬碟,顯卡,主板,音效卡。

1顯示器

1、與電視一樣的功能、外觀。

【作用】 只有通過它我們才能了解到信息,並根據所顯示的信息對電腦進行操作。顯示器的技術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只要是裝機時市面上常見的就完全可以滿足普通人的需求。

鍵盤滑鼠

1、鍵盤常用的是104個鍵,滑鼠常用的是3個鍵。可針對需要選擇有線或無線的來使用。

【作用】 鍵盤、滑鼠是最熟悉的輸入設備。只有通過它們,才能對電腦進行操作。鍵盤、滑鼠是電腦中最易消耗的設備,也是電腦中最便宜的設備。

主機

1、方方的一個鐵箱子。

主機中的常用設備有:主板、CPU、內存、硬碟、顯卡、機箱電源。

【作用】電腦中的重要設備都放置在它的肚子里。

CPU

1、生產CPU的主要就是兩個廠家,Intel和ADM。外觀都是正方形的薄薄的,可是裡面卻是集成了十多億個晶體管。

正面標注了與CPU相關的參數信息,有金屬的那面朝下安裝到主板上。CPU被用來散熱的CPU風扇藏在身下,打開機箱是看不到的。

【作用】CPU是計算機的大腦,負責所有設備的運算。就是無論做什麼都需要CPU發出指令才能執行。CPU分析運算的速度越快,電腦反應就越快。

內存

1、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一個長條的電路板上鑲嵌了對應數的晶元,通過電路板下面一排金色的叫金手指的與主板進行連接。內存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

【作用】內存是CPU與存儲設備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等同於兩個城市之間的車道,越寬、越好,到達的時間越短。

硬碟

1、見的硬碟有3.5英寸台式機硬碟和2.5英寸筆記本硬碟。硬碟裡面有一個圓形錚亮的碟片。

【作用】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使用硬碟時需進行分區,分成幾個部分。就象房子里分房間一樣。通常系統都裝在C盤。

顯卡

1、顯卡分獨立顯卡與集成顯卡。有一個類似於CPU的晶元叫GPU。獨立顯卡通過金手指與主板連接。一般情況下,集成顯卡就能滿足日常需要了。

【作用】顯卡將電腦里的信號轉換後輸出到顯示器上顯示出來。還協助CPU對圖像進行處理,提高電腦整體的運行速度。

主板

1、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打開機箱看到的最大的一個板子。

【作用】計算機的所有設備都通過主板連接。協調各設備間的溝通,監控設備狀態。

機箱電源

1、四處漏風的方箱子,能看到內部有一個散熱風扇。

【作用】計算機既然又叫電腦,沒有電供應怎麼行。機箱電源就是給主板供電的,將供電電壓轉換成幾種適用於主板及各種硬體的電壓。

音效卡

1、音效卡分獨立與集成。除了專業人員,現在用的都是集成在主板上的音效卡。

【作用】將信號轉換後輸入到音箱。有了它,電腦的世界不枯燥。

(4)什麼是主機擴展資料

cpu超頻的原理

從製造者的限制上來講,有些CPU本身就沒限制,有些CPU的限制可以被輕易解開。

從CPU的耐受性來講,一來CPU本身就會有一些設計餘量;二來一些CPU的同代不同檔次的產品,用同樣的矽片,只是檢測的質量不一樣,而有些低檔的超到高頻也問題不大。

5、計算機主機是指( )

通常包括CPU、內存、硬碟、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如 USB 控制器、顯卡、網卡、音效卡等等。

位於主機箱內的通常稱為內設,而位於主機箱之外的通常稱為外設(如顯示器、鍵盤、滑鼠、外接硬碟、外接光碟機等)。通常,主機自身(裝上軟體後)已經是一台能夠獨立運行的計算機系統,伺服器等有專門用途的計算機通常只有主機,沒有其他外設。

(5)什麼是主機擴展資料:

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佔地170平方 ,150KW。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1964年晶體管的計算機時代:操作系統。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

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現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機

6、主機(host)是指什麼

選B, 與Internet以TCP/IP協議相連的任何計算機 。

主機是指計算機除去輸入輸出設備以外的主要機體部分。也是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體(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內存、主板、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

在Window系統中有個Hosts文件(沒有後綴名),在Windows98系統下該文件在Windows目錄,在Windows2000/XP系統中位於C:WinntSystem32DriversEtc 目錄中。

該文件其實是一個純文本的文件,用普通的文本編輯軟體如記事本等都能打開。用記事本打開hosts文件,首先看見了微軟對這個文件的說明。

這個文件是根據TCP/IPforWindows的標准來工作的,它的作用是包含IP地址和Host name(主機名)的映射關系,是一個映射IP地址和Hostname(主機名)的規定。

規定要求每段只能包括一個映射關系,IP地址要放在每段的最前面,空格後再寫上映射的Host name(主機名)。對於這段的映射說明用「#」分割後用文字說明。

(6)什麼是主機擴展資料:

主機的分類:

1、計算機主機,指計算機硬體系統中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CPU、內存、硬碟、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如 USB 控制器、顯卡、網卡、音效卡等等。

2、internet主機,與internet相連的任何一台計算機都稱為主機,每台主機都有一個唯一的Ip地址,每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3、迷你電腦主機,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超靜音的迷你電腦,支持1080P解析度高清影片播放器,同時也是一款時尚裝飾家居的家庭設備,上網,看電影,樣樣毫不示弱。

7、什麼是主機

ID主機號就是你網卡的MAC地址,用ipconfig/all命令可以查看得到。
網卡在出廠時廠家就已經設置好了的ID,當你上網時你的這個號碼就用來標識你的上網的電腦,通過這個分配的ip地址就可以很快找到你的電腦了!!

8、什麼是主機與從機

在電腦中放在機箱中的部件以及機箱一起稱為主機。
你說的如果是單片機的話,在單片機中起主要作用、發布主要命令的稱為主機,接受命令的稱為從機。

9、什麼是主機以及主機的分類有哪些

對於我們seo從業者來說,還必須要了解些有關主機的相關知識,這不僅僅是對於知識的累積,也為我們將來可能發生的故障、問題而准備。雖然不 要求我們深入了解,但是也必須得簡單明白下。 (網站換伺服器,是否會對百度排名有影響)

一、什麼是主機以及主機的相關參數

1、主機是什麼

主機,也叫做空間,是存放網站程序和數據的地方,是搭建網站的三要素之一(另外兩個是域名和建站程序)。

2、主機的分類

1)、按照地域來分,可以分為國內主機(主要是大陸主機)和國外主機(美國主機、香港主機)國內主機速度最快、穩定性最高,但是價格最貴,而且還需要備案。

美國主機穩定性不錯,但是速度一般;香港主機穩定性一般,但是訪問速度不錯。美國主機和香港主機是不需要備案的。

2)、按照程序語言來分,分為PHP主機、ASP主機和全能主機。其中,全能主機可以搭建PHP程序和ASP程序開發的網站。

3)、按照操作系統來分,可以分為LINUX主機、WINDOWS主機。

3、其他參數

1)、資料庫,資料庫是放置網站數據的空間,有的空間是贈送資料庫的,而有的空間不贈送。

2)、FTP軟體,FTP軟體是管理我們空間的軟體

3)、流量的計算,我們網站的主機一般都有流量的限制。建議大家購買不限流量的空間。

二、主機的分類 我們搭建網站只需要購買相應配置主機就行,不需要自己搭建伺服器。

1、虛擬主機(適合初學者)

網路伺服器上劃分出一定的磁碟空間供用戶放置站點,就叫做虛擬主機。容量比較小,適合小型網站(淘寶客、企業站、博客站)。常見的虛擬主機有50M、100M、200M、500M、1G等。

2、專享主機/vps(適合老站長

專門面向中高端用戶的性價比超值的獨立的操作系統,用戶可以自主控制,靈活配置,但是容量一般,大小一般為20G-80G,適合中小型網站(論壇、商城)。

3、託管主機(專業級/公司級)

客戶自身擁有一台伺服器,並把它放置在Internet數據中心的機房,由客戶自己進行維護,或者是由其它的簽約人進行遠程維護。容量較大,適合大型網站(門戶網站、大型網站)

4、免費主機(練手)

免費主機,就是說免費的提供虛擬空間給你使用 (主機屋、新浪雲平台)。免費主機的安全系統不高,僅提供給大家來練手。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什麼是主機、主機的分類有哪些的相關基礎知識,大家不需要深入了解,只要明白就好。

與什麼是主機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