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伺服器和普通電腦在硬體配置上的區別是什麼?
除了更高配置帶來性能的提升(多指計算和存儲性能,並非游戲性能),穩定性也不是一般家用主機可比的,一般家用電腦正常使用質保為一年365X8小時,伺服器則是一年365X24小時,這也就很好理解專業伺服器價格為什麼貴的離譜了。
2、硬體伺服器的形式有哪些
我們常按塔式、機架式和刀片式這三種結構來劃分伺服器,如此劃分主要原因就是具體的應用環境不同,塔式伺服器長得跟我們平時用的台式機一樣,佔用空間比較大,一般是一些小型企業自己使用自己維護;而機架式伺服器長得就像卧著的台式機,可以一台一台的放到固定機架上,因此而得名;而刀片伺服器是近幾年才比較流行的一種伺服器架構,它非常薄,可以一片一片的疊放在機櫃上,通過群集技術進行協同運算,能夠處理大量的任務,特別適合分布式服務,如作為WEB伺服器等。目前我們工作中常見使用和維護的以機架式居多。同時要注意的是,伺服器所使用的計算機配件以及介面類型,與其他普通台式機或家用機均有相同或不同之處。例如伺服器使用專用尺寸電源,伺服器主板一般為定製型號或OEM特殊布局介面等,可以支持多CPU及多內存插槽或多PCI Express定製介面等,以適應特殊需求及伺服器多種擴展功能要求。
3、什麼是伺服器?包含哪些硬體和軟體?
1、什麼是伺服器?
從廣義上來講,伺服器是指網路中對其它用戶主機提供互聯網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如對外提供FTP、WEB服務)。從狹義上來講,伺服器歸根結底還是一台計算機,能通過網路,對外提供服務。相對普通PC硬體,伺服器硬體中包含著專門的伺服器技術,這些專門的技術保證了伺服器能夠承擔更高的負載,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擴展能力。
2、伺服器的分類
基於結構可以分為塔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和刀片式伺服器;
基於應用類別可以分為為工作組級、部門級和企業級伺服器;
基於處理器個數可以分為為單路、雙路和多路伺服器。
3、什麼是塔式伺服器?
塔式伺服器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最為常見的一種伺服器。 外觀上為一台體積比較大的PC,機箱做工一般比較扎實。
優點:成本低於機架、刀片伺服器,由於機箱較大,具備良好的擴展能力和散熱性能,可以配置多路處理器、多根內存、多塊硬碟、多個冗餘電源和散熱風扇。
缺點:機器重量、空間佔用率相對其他兩種是最高。
編輯建議:推薦給伺服器擴展、散熱性能要求較高,且采購數量不多、且空間比較冗餘的用戶。
4、什麼是機架式伺服器?
機架式伺服器顧名思義就是「安裝在機架上的伺服器」。可以統一的安裝在按照國際標准設計的機櫃當中,機櫃的寬度為19英寸,機櫃的高度以U為單位,1U=1.75英寸=44.45mm,不同的規格在標准上面進行相乘,即:2U=89mm,4U=178mm。
優點:相對塔式伺服器大大節省了空間佔用,使布線、管理更為簡潔,節省了機房的託管費用,並且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架式伺服器有著不遜色於塔式伺服器的性能,機架式伺服器是一種平衡了性能和空間佔用的解決方案。
缺點:由於機身的限制,在擴展能力和散熱能力上不如塔式伺服器,這就需要對機架式伺服器的系統結構專門進行設計,如主板、介面、散熱系統等,設計成本提高,所以價格一般也要高於塔式伺服器。
編輯建議:推薦給資金較為充裕,針對性比較強的應用。如需要密集型部署的服務運營商、群集計算等等。
5、什麼是刀片式伺服器?
刀片式結構是一種比機架式更為緊湊整合的伺服器結構,它是專門為特殊行業和高密度計算環境所設計的。刀片伺服器在外形上比機架伺服器更小,只有機架伺服器的1/3至1/2,每個刀片就是一台獨立的伺服器,具有獨立的CPU、內存、I/O匯流排,通過外置磁碟可以獨立的安裝操作系統,可以提供不同的網路服務,相互之間並不影響,
優點:擴展方便,刀片可以進行熱插拔,通過刀片架組成伺服器集群,提供高速的網路服務,如需升級,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即可。每個刀片伺服器不需要單獨的電源等部件,共享伺服器資源,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供功耗,並且可以通過機櫃統一的進行布線和集中管理,這樣為連接管理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可以有效節省企業總體擁有成本。
缺點:刀片伺服器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准,刀片伺服器的幾大巨頭如IBM、HP、Sun之間互不兼容,這樣導致了刀片伺服器用戶選擇的空間很狹窄。另外成本在前面兩種來說也是最高。
4、伺服器百問百答:伺服器的主要硬體構成有哪些?
伺服器硬體
其實說起來伺服器系統的硬體構成與我們平常所接觸的電腦有眾多的相似之處,主要的硬體構成仍然包含如下幾個主要部分:中央處理器、內存、晶元組、I/O匯流排、I/O設備、電源、機箱和相關軟體。這也成了我們選購一台伺服器時所主要關注的指標。
整個伺服器系統就像一個人,處理器就是伺服器的大腦,而各種匯流排就像是分布與全身肌肉中的神經,晶元組就像是脊髓,而I/O設備就像是通過神經系統支配的人的手、眼睛、耳朵和嘴;而電源系統就像是血液循環系統,它將能量輸送到身體的所有地方。
對於一台伺服器來講,伺服器的性能設計目標是如何平衡各部分的性能,使整個系統的性能達到最優。如果一台伺服器有每秒處理1000個服務請求的能力,但網卡只能接受200個請求,而硬碟只能負擔150個,而各種匯流排的負載能力僅能承擔100個請求的話,那這台伺服器得處理能力只能是100個請求/秒,有超過80%的處理器計算能力浪費了。
所以設計一個好伺服器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平衡各方面的性能,使得各部分配合得當,並能夠充分發揮能力。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衡量伺服器是否達到了其設計目的;R:Reliability——可靠性;A:Availability——可用性;S:Scalability——可擴展性;U:Usability——易用性; M:Manageability——可管理性,即伺服器的RASUM衡量標准。
由於伺服器在網路中提供服務,那麼這個服務的質量對承擔多種應用的網路計算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承擔這個服務的計算機硬體必須有能力保障服務質量。這個服務首先要有一定的容量,能響應單位時間內合理數量的伺服器請求,同時這個服務對單個服務請求的響應時間要盡量快,還有這個服務要在要求的時間范圍內一直存在。
如果一個WEB伺服器只能在1分鍾里處理1個主頁請求,1個以外的其他請求必須排隊等待,而這一個請求必須要3分鍾才能處理完,同時這個WEB伺服器在1個小時以前可以訪問到,但一個小時以後卻連接不上了,這種WEB伺服器在現在的Internet計算環境里是無法想像的。
現在的WEB伺服器必須能夠同時處理上千個訪問,同時每個訪問的響應時間要短,而且這個WEB伺服器不能停機,否則這個WEB伺服器就會造成訪問用戶的流失。
為達到上面的要求,作為伺服器硬體必須具備如下的特點:性能,使伺服器能夠在單位時間內處理相當數量的伺服器請求並保證每個服務的響應時間;可靠性,使得伺服器能夠不停機;可擴展性,使伺服器能夠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不斷提升性能。因此我們說不能把一台普通的PC作為伺服器來使用,因為,PC遠遠達不到上面的要求。這樣我們在伺服器的概念上又加上一點就是伺服器必須具有承擔服務並保障服務質量的能力。這也是區別低價伺服器和PC的差異的主要方面。
在信息系統中,伺服器主要應用於資料庫和Web服務,而PC主要應用於桌面計算和網路終端,設計根本出發點的差異決定了伺服器應該具備比PC更可靠的持續運行能力、更強大的存儲能力和網路通信能力、更快捷的故障恢復功能和更廣闊的擴展空間,同時,對數據相當敏感的應用還要求伺服器提供數據備份功能。而PC機在設計上則更加重視人機介面的易用性、圖像和3D處理能力及其他多媒體性能。
5、怎麼查看linux伺服器硬體的配置
Linux大部分操作是通過命令實現的,並不像windows那麼直觀。linux查看硬體信息也是需要通過linux查看硬體信息命令查詢的
系統
# uname -a # 查看內核/操作系統/CPU信息
# head -n 1 /etc/issue # 查看操作系統版本
#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信息
# hostname # 查看計算機名
# lspci -tv # 列出所有PCI設備
# lsusb -tv # 列出所有USB設備
# lsmod # 列出載入的內核模塊
# env # 查看環境變數
資源
# free -m # 查看內存使用量和交換區使用量
# df -h # 查看各分區使用情況
# -sh <目錄名> # 查看指定目錄的大小
#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查看內存總量
# grep MemFree /proc/meminfo # 查看空閑內存量
# uptime # 查看系統運行時間、用戶數、負載
# cat /proc/loadavg # 查看系統負載
磁碟和分區
# mount | column -t # 查看掛接的分區狀態
# fdisk -l # 查看所有分區
# swapon -s # 查看所有交換分區
# hdparm -i /dev/hda # 查看磁碟參數(僅適用於IDE設備)
# dmesg | grep IDE # 查看啟動時IDE設備檢測狀況
網路
# ifconfig # 查看所有網路介面的屬性
# iptables -L # 查看防火牆設置
# route -n # 查看路由表
# netstat -lntp # 查看所有監聽埠
# netstat -antp # 查看所有已經建立的連接
# netstat -s # 查看網路統計信息
進程
# ps -ef # 查看所有進程
# top # 實時顯示進程狀態
用戶
# w # 查看活動用戶
# id <用戶名> # 查看指定用戶信息
# last # 查看用戶登錄日誌
# cut -d: -f1 /etc/passwd # 查看系統所有用戶
# cut -d: -f1 /etc/group # 查看系統所有組
# crontab -l # 查看當前用戶的計劃任務
服務
# chkconfig --list # 列出所有系統服務
# chkconfig --list | grep on # 列出所有啟動的系統服務
程序
# rpm -qa # 查看所有安裝的軟體包
其他常用命令整理如下:
查看主板的序列號:dmidecode | grep -i 'serial number'
用硬體檢測程序kuz探測新硬體:service kudzu start ( or restart)
查看CPU信息:cat /proc/cpuinfo [dmesg | grep -i 'cpu'][dmidecode -t processor]
查看內存信息:cat /proc/meminfo [free -m][vmstat]
查看板卡信息:cat /proc/pci
查看顯卡/音效卡信息:lspci |grep -i 'VGA'[dmesg | grep -i 'VGA']
查看網卡信息:dmesg | grep -i 'eth'[cat /etc/sysconfig/hwconf | grep -i eth][lspci | grep -i 'eth']
查看PCI信息:lspci (相比cat /proc/pci更直觀)
查看USB設備:cat /proc/bus/usb/devices
查看鍵盤和滑鼠:cat /proc/bus/input/devices
查看系統硬碟信息和使用情況:fdisk & disk – l & df
查看各設備的中斷請求(IRQ):cat /proc/interrupts
查看系統體系結構:uname -a
查看及啟動系統的32位或64位內核模式:isalist –v [isainfo –v][isainfo –b]
查看硬體信息,包括bios、cpu、內存等信息:dmidecode
測定當前的顯示器刷新頻率:/usr/sbin/ffbconfig –rev ?
查看系統配置:/usr/platform/sun4u/sbin/prtdiag –v
查看當前系統中已經應用的補丁:showrev –p
顯示當前的運行級別:who –rH
查看當前的bind版本信息:nslookup –class=chaos –q=txt version.bind
查看硬體信息:dmesg | more
顯示外設信息, 如usb,網卡等信息:lspci
查看已載入的驅動:
lsnod
lshw
查看當前處理器的類型和速度(主頻):psrinfo -v
列印當前的OBP版本號:prtconf -v
查看硬碟物理信息(vendor, RPM, Capacity):iostat –E
查看磁碟的幾何參數和分區信息:prtvtoc /dev/rdsk/c0t0d0s
顯示已經使用和未使用的i-node數目:
df –F ufs –o i
isalist –v
對於「/proc」中文件可使用文件查看命令瀏覽其內容,文件中包含系統特定信息:
主機CPU信息:Cpuinfo
主機DMA通道信息:Dma
文件系統信息:Filesystems
主機中斷信息:Interrupts
主機I/O埠號信息:Ioprots
主機內存信息:Meninfo
Linux內存版本信息:Version
備註: proc – process information pseudo-filesystem 進程信息偽裝文件系統
6、伺服器與電腦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它的硬體比電腦的貴那麼多?
伺服器與PC的區別應該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來看,根據應用的不同兩者的差別很大,打個比方,PC就是那什麼都會的門診醫生,但是醫術不是那麼精湛,而伺服器就應該是某個方面的專家了,處理能力越出
眾,它「專」的就越厲害。我先從硬體上,根據各個組件說說他們的不同:
1.CPU 伺服器CPU的指令一般是採用的RISC(精簡指令集)。根據研究,在大多數的應用中,CPU僅僅使用了很少的幾種命令,於是研究人員就根據這種情況設計了該指令集,運用集中的各種命令組合來實現各種需求。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針對性更強,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專門的優化,處理效更高。相對應的則是CISC(復雜指令集),他的特點就是盡量把各種常用的功能集成到一塊,例如我們常常聽到的MMX,SSE,SSE+,3D!NOW!等等都是這種類型的。另外,伺服器的CPU設計一般都要考慮它的多路功能,說白了就是好幾個甚至上千上萬個CPU一起工作的問題,而PC則簡單多了,這種多路功能用上實在浪費,而它的價錢也的確是上面兄弟說的,不是誰都能受的了的。(補充:伺服器的定址能力很早前就是64位了;APPEL採用的指令集也是RISC,他是個另類,不過現在已經投靠INTEL了)2.內存。內存在伺服器上的原則也上越快越大越好,不過它對糾錯和穩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ECC("錯誤檢查和糾正"好象沒人這么叫的)。我們現在使用的PC上很少有人能夠用到1G的內存(玩游戲的不算),而在伺服器上,這G級的內存有時也會顯著捉襟見肘,記得去年國家發布銀河最新超級計算機時,他的內存更是達到了1個T;相比內存的速度,人們在應用的時候更優先考慮內存的穩定和糾錯能力,只有在保證了這兩條,才能再考慮別的東西。
3.硬碟。硬碟性能無論是在PC上還是伺服器上,性能的提升一直很緩慢,個人認為,依靠機械的發展,硬碟的發展是不可能出現質的飛躍。由於使用伺服器的一般都是企業單位,裡面都是保存了大量珍貴數據,這對硬碟就提出了安全穩定的要求,硬碟上出現的相關技術也基本上圍繞這兩個要求轉。比如:數據冗餘備份,熱插拔等。另外,伺服器硬碟必須能做到24*7不間斷工作的要求。
4.主板.這個我了解的比較少,很少看到伺服器有主板的說法,不過我覺得應該提提伺服器的匯流排設計——多路,就是多個CPU如何能夠協調工作。有興趣建議你看看操作系統方面的書,看老外寫的,很好!
5.顯卡.除了圖形和3D設計(那個人家好象都叫工作站,哪位達人知道請告訴我對不對),伺服器上的顯卡基本上就是你只要能接上顯示器能顯示就行!
接下來我說說軟體,軟體就主要指操作系統,比如我們熟悉的NT,2000 SERVER,2003 SERVER,LINUX,SOLRAIS和UNIX等等,都是專門針對伺服器設計的,比如:負載均衡,多路CPU的支持。
7、哪些是X86伺服器系統的硬體構成?
這個問題就和台式機有什麼硬體一樣,台式機就是X86架構,只不過伺服器用的硬體貴,穩定。
8、PC機的硬體系統和伺服器的硬體系統有什麼不同
在如下幾個方面不同於PC: 在CPU處理能力方面 由於伺服器要將其數據、硬體提供給網路共享,在運行網路應用程序時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因此要求CPU要有很強的處理能力。大多數IA架構的伺服器採用多CPU對稱處理技術,多顆CPU共同進行數據運算,大大地提高了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滿足學校的教學、多媒體應用方面的需求。而PC基本上都配置的是單顆CPU,所以PC在數據處理能力上比起伺服器當然要差許多了。如果用PC充當伺服器,在多媒體教學中會經常發生宕機、停滯或啟動很慢等現象。 在I/O性能方面 伺服器採用的冗餘電源 在安全可靠性方面 由於伺服器是網路中的核心設備,因此它必須具備高可靠性、安全性。伺服器採用專用的ECC內存、RAID技術、熱插拔技術、冗餘電源(如圖1所示)、冗餘風扇等方法使伺服器具備容錯能力、安全保護能力。 伺服器需保證長時間連續運行。多長的時間算長時間呢?不同的伺服器有不同的標准。一般來說,對工作組級伺服器的要求是在工作時間(每天8小時,每周5天)內沒有故障;對部門級伺服器的要求是每天24小時、每周5天內沒有故障;而對企業級伺服器的要求是最高的,要求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要保證沒有故障,也就是說,伺服器隨時可用。而PC是針對個人用戶而設計的,因此在安全、可靠性方面PC要遠遠低於伺服器。如果用PC作為伺服器,在教學應用中出現宕機或發生數據丟失的現象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學校教學及校園網路應用中,經常有許多的用戶同時訪問伺服器,網路上存在著大量多媒體信息的傳輸,要求伺服器的I/O(輸入/輸出)性能要強大。伺服器上採用了SCSI卡、RAID卡、高速網卡、內存中繼器等設備,大大提高了伺服器I/O能力。因為PC是個人電腦,無需提供額外的網路服務,因此在PC上很少使用高性能的I/O技術,和伺服器相比其I/O性能自然相差甚遠。 在擴展性方面 隨著教育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成熟,學校必然會面臨網路設備的擴充和升級問題。伺服器具備較多的擴展插槽、較多的驅動器支架及較大的硬碟、內存擴展能力,使得用戶的網路擴充時,伺服器也能滿足新的需求,保護了學校的設備投資成本。如圖2所示的伺服器主板,具有數量高達8個之多的內存插槽,最高支持16GB的內存,這樣的擴充能力是PC無可比擬的。 伺服器主板上的8個內存插槽 在可管理性方面 從軟、硬體的設計上,伺服器具備較完善的管理能力。多數伺服器在主板上集成了各種感測器,用於檢測伺服器上的各種硬體設備,同時配合相應管理軟體,可以遠程監測伺服器,從而使網路管理員對伺服器系統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有的管理軟體可以遠程檢測伺服器主板上的感測器記錄的信號,對伺服器進行遠程的監測和資源分配。而PC由於其應用場合較為簡單,所以沒有較完善的硬體管理系統。對於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學校來說,選用可管理性強的伺服器可以免去許多煩惱。 為了使您更好地理解伺服器和PC機的區別,請參見附表的對照。在校園網中,雖然高檔PC可以暫且充當低端工作組級伺服器進行工作,但是為了滿足學校應用需求、為了保障您的數據安全,您最好還是選擇專業伺服器。國內伺服器廠商浪潮、聯想、曙光、方正都有專為教育用戶量身定做的教育專用伺服器,這些產品的性價比很高,是教育用戶的理想選擇。
9、伺服器的硬體組成有哪些?
伺服器配置組件和PC基本相同 伺服器是7*24小時工作對電源硬碟及散熱要求較高 所以配伺服器 電源要好 機箱要好 硬碟要好就是了,其他根據應用要求進行配置
10、想問下目前主流的伺服器硬體配置
伺服器對網站的影響都非常大,無論是SEO優化還是用戶體驗,而網站伺服器配置的選擇與網站的訪問量密不可分。如果我們的網站大就需要選擇配置高的雲伺服器,如果訪問量大需要選擇大帶寬。那麼具體的網站與伺服器空間配置選擇是什麼?
具體網站類型與訪問量配置推薦
靜態頁面,企業網站
固定日IP數量 。
理論公式:( 同時打開人數 * 頁面大小 )/ 帶寬速率 = 時間
靜態頁面打開網站因素主要與頁面大小和同時訪問數量有關。
博客,社區網站
固定日IP量
假設執行動態語言 php 時間為1秒(不加入)。
理論公式:( 同時打開人數 * 頁面大小 )/ 帶寬速率 = 時間
動態網站打開速度主要與頁面大小和同時訪問數量,CPU,內存 有關。
游戲,APP,中大型網站,並發型
固定參數:頁面大小
理論公式:( 並發數 * 數據包大小 )/ 帶寬速率 = 時間
並發數 = 一秒內同時連接伺服器 = 同時在線
並發型站點需要的配置比其他類型需要的配置都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