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nas文件伺服器

nas文件伺服器

發布時間:2020-09-22 03:35:34

1、如何在區域網內訪問 Synology NAS 上的文件

在區域網內訪問 Synology NAS 上的文件步驟如下:(演示使用WIN10系統,其他Windows版本操作大致相同)

1丶打開控制面板>文件服務,勾選紅框所示的取消SMB服務,記下下方紅框內的信息。

2丶在此電腦中打開映射網路驅動器。

3丶最後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你要映射到此電腦的驅動器,以及你要方問Synology NAS的文件夾,點擊確定即可。

(1)nas文件伺服器擴展資料

SAN 和NAS的區別:

SAN是一種網路,NAS產品是一個專有文件伺服器或一個只讀文件訪問設備。

SAN是在伺服器和存儲器之間用作I/O路徑的專用網路。

SAN包括面向塊(iSCSI)和面向文件(NAS)的存儲產品。

NAS是功能單一的精簡型電腦,因此在架構上不像個人電腦那麼復雜,像鍵盤、滑鼠、熒幕、音效卡、喇叭、擴充漕、各式連介面等都不需要;在外觀上就像家電產品,只需電源與簡單的控制鈕。

NAS在架構上與個人電腦相似,但因功能單純,可移除許多不必要的連接器、控制晶片、電子迴路,如鍵盤、滑鼠、USB、VGA等。

2、公司建立文件伺服器,採用NAS伺服器是不是要方便些?

是,NAS將存儲設備通過標準的網路拓撲結構連接到一群計算機上,所以NAS可以無需伺服器直接上網,不依賴通用的操作系統。

3、打算自己配個文件伺服器NAS,請問系統用2008還是FREE NAS

NAS作為一次安裝,終身不理的設備向來是主機越簡單越好,24X7的時候越不容易出問題,而且出了問題直接替換無需二次配置。windows很難做到
還配什麼E1230,現在最低端的G530性能也綽綽有餘,NAS性能瓶頸一向是網速,再就是硬碟。

樓主先考慮好自己的網路環境是什麼,百兆共享?千兆共享?抑或更高的iscsi共享?
考慮為哪些設備提供共享,手機系統?平板系統?

然後是raid5,用windows上raid5很蛋疼,多盤raid之後換主板導入必須硬碟順序按原來的,擴容更是麻煩事,必須用三方軟體,否則只能對拷。你上了5盤raid5之後擴容最好考慮能通過直接替換大容量硬碟擴容的方案,不要考慮再增加數量的,這種動態擴容很不安全,容易所有數據損毀。再增加數量的只有前面5盤raid5不變,後面的盤單獨做raid5,浪費2個盤,而且盤的數量超過6個最好做raid6才能安全,因為同一時期購入的硬碟容易因為壞一盤替換重建時另一盤也壽終正寢導致全部損毀。可以3T X5,以後升級6T X5這樣升級。raid5盤的數量一步到位最好,看你需求單盤容量再定。比如我就是640G X6,然後現在不夠了直接2T X6替換,擴容時不用設置,全自動。
而且windows上共享對現在的移動設備也不友好,配置麻煩。
用windows作NAS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是一點都不懂也不願意了解其他NAS系統,只會next->next->next的用戶使用。
Windows從來不是一個好的文件伺服器系統,也不適合家庭用戶使用,你看看WHS的用戶群多少就知道了。

freeNAS是現階段最完美,最安全,最方便的NAS系統,一次配置,以後更換硬體只需要通過瀏覽器導入原配置文件即可。
用ZFS文件系統的raid5(ZFS上叫raidz1)管理多盤無需關心盤序,在主板上隨便插什麼順序raid信息不丟失。大容量硬碟替換小容量硬碟,自動擴容。
DLNA就是freenas里的uPnP配置,除了標准DLNA協議外 可以支持多種設備協議,如Playstation3,xbox360都行
可以很方便的支持apple的itune協議,iphone ipad共享,支持Mac OSX的time machine備份,當然windows備份也支持了。
iscsi也支持的非常好,配置也簡單
最主要的支持現在大多數網路電視,高清播放機的NFS共享,播放視頻也很方便。,依然設置簡單
反正只要是NAS共享需要的,freeNAS可以說都支持,而且配置簡單。

freeNAS硬體性能要求很低,新配機來個g530+H61+4G 內存即可,主板6個插口,接5個硬碟。這年頭哪家硬碟都不靠譜,建議ST買2個,WD買2個,三星也買2個搭配使用,同容量就行。系統安裝在2G的U盤上,設置完成後,啟動從U盤啟動即可。哪怕以後你換到AMD平台也只要直接更換無需配置。

4、如何從NAS伺服器(Synology公司)中列出每個文件夾的許可權?

只能 通過 賬號看每個賬號 對所有文件夾的 許可權

1.用管理員賬號登陸網頁管理系統~~

2.打開 控制面板---用戶賬號~~

3.選擇你要看的賬號,編輯

4.點 許可權,就能看到此賬號對所有文件夾的操作許可權了,如下圖~

5、NAS網路存儲設備和文件伺服器的區別

以ReadyNAS為例了解傳統伺服器與NAS網路存儲功能對照

不像傳統的伺服器系統,需要若干個小時去配置,ReadyNAS的安裝和配置都非常簡單。隨產品附帶的檢測工具RAIDar,可以自動地在網路中發現設備。任何的工作站,只要有一個支持JAVA的瀏覽器即可管理ReadyNAS。

在現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對於機構來說,一種技術最重要的是能為自己所用而不是給自己帶來麻煩。成長型的中小企業最容易由於選錯了一種有缺陷的技術而受到影響。因為他們一般不會僱傭一位昂貴的專職IT人士去規劃和維護設備。而當技術問題一旦發生,他們會發現需要浪費寶貴的商業活動時間來管理技術。NETGEAR的網路附加存儲設備ReadyNAS家族是針對以上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因為它提供了集中式文件存取和列印服務、高安全性、額外的數據冗餘保護和本地與遠程按時間表的備份功能。這一系列的功能都可以通過Web界面輕松管理。


6、文件伺服器共享方案還是買NAS網路存儲器?

一個比較實用的解決方案。
使用家用電腦加裝多個硬碟解決。

不清楚你的公司數據存儲量有多大。所以無法確定需要多少硬碟。

這里把詳細解決方案說明一下。
可以選擇有多個硬碟位的機箱。有些機箱有多個光碟機位,但是光碟機位寬度比硬碟大,可以用光碟機位轉硬碟支架解決。這樣就有多個硬碟位了。
例如,我就有一個老機箱上有4個光碟機位,下方有7個硬碟位。這樣總共可以安放11個硬碟。
將硬碟連接到主板SATA上。但是一般的主板只有4個或6個SATA介面。
剩下的硬碟無法連到主板上,可以使用硬碟擴展卡解決。可以選擇4個SATA介面的擴展卡,注意PCI卡或PCI-E卡。
如果電源的插口不夠的話,可以使用電源分支線解決,一頭是一個插頭,另一頭是兩個插頭。

文件伺服器對處理器性能要求不高,內存也不高一般2G或4G就行。

許可權控制、安全性等問題可以用軟體系統解決。
最簡單的用具有訪問控制功能FTP伺服器即可實現。也可以找專門的訪問控制軟體。

數據安全性,可以用硬碟之間相互備份解決,用備份軟體實現。

7、是買伺服器還是買NAS網路存儲器?

用不了一萬就搞定的事,NAS網路存儲就可以勝任。
購買一個4盤位的NAS就可以組成RAID,要速度,要安全,還是介乎兩者直接通過NAS可以隨意設定。
NAS的用戶群組設定,群組或單個用戶都可以分別設定各自的許可權,無論是私人還是共享文件夾都單獨設定訪問許可權。
每個人可以設定自己獨享的文件夾,許可權隨便定義,每個人的空間大小限制。
NAS伺服器還可以提供網路回收站功能,不小心刪除的資料可以在回收站找回。
特定客戶端電腦的特定區域資料可以設定定期或實施自動備份至NAS伺服器。
NAS設定OK後,通過公司的外網可以在隨時隨地用電腦或手機在公司以外的地方通過上網登陸NAS並調取資料,也可以遠程式控制制。
NAS還可以提供多路網路監控攝像頭自動監控錄像存檔。
這個級別的NAS甚至有多個eSATA可以隨時接入資料硬碟擴容供大家訪問存取,可以連接USB列印機構建網路列印機。
還有雙千兆的網路介面,自身同時可以為兩個網段的區域網提供服務。
最基本的就是FTP伺服器功能,還有WEB伺服器功能(把你公司的網站放進去都行),其它一大堆服務不給你一一介紹了,因為你上面沒有提到要用這些。

8、NAS伺服器的NAS定義

NAS被定義為一種特殊的專用數據存儲伺服器,包括存儲器件(例如磁碟陣列、CD/DVD驅動器、磁帶驅動器或可移動的存儲介質)和內嵌系統軟體,可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NAS通常在一個LAN上佔有自己的節點,無需應用伺服器的干預,允許用戶在網路上存取數據,在這種配置中,NAS集中管理和處理網路上的所有數據,將負載從應用或企業伺服器上卸載下來,有效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用戶投資。
NAS本身能夠支持多種協議(如NFS、CIFS、FTP、HTTP等),而且能夠支持各種操作系統。通過任何一台工作站,採用IE或Netscape瀏覽器就可以對NAS設備進行直觀方便的管理。
SAN 和NAS的區別:
SAN是一種網路,NAS產品是一個專有文件伺服器或一個只能文件訪問設備。
SAN是在伺服器和存儲器之間用作I/O路徑的專用網路。
SAN包括面向塊(SCIS)和面向文件(NAS)的存儲產品。
NAS產品能通過SAN連接到存儲設備

9、nas與文件伺服器比較有哪些優點

其實就是文件伺服器,不同的是NAS是特定的系統,而文件伺服器你可以裝windows或者其它的。

10、怎樣把本地nas文件伺服器里的文件(夾)同步到廣域ftp伺服器。

什麼叫同步到FTP?

是不是只是想把NAS的東西做成FTP共享給外網?
群暉直接可以開啟FTP服務的,你直接開啟就OK了,路由器把FTP埠映射就好

與nas文件伺服器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