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電腦主機板

電腦主機板

發布時間:2020-09-21 17:08:53

1、台式電腦的主機有哪些組件?

硬體部分:機箱(電源、硬碟、內存、主板、CPU-中央處理器、光碟機、音效卡、網卡、顯卡)、顯示器、鍵盤、滑鼠等。

2、電腦主板型號怎麼區分,各有什麼不同?

一板產品的命名方式大致是:主板品牌縮寫+晶元組型號+字母數字縮寫。可以從品牌晶元組和字母縮寫進行區分。

第一部分:品牌部分,ASUS代表「華碩」的牌子。GA代表「技嘉」的牌子。MSI代表「微星」的牌子。此外還有,華擎、昂達、映泰等牌子。

第二部分:晶元組,像B85、Z97等,叫做「晶元組」一般是根據不同的CPU型號和針腳數,選夠合適配套的晶元組。

晶元組後的字母晶元組後面帶M的,就是M-atx小板;晶元組後面帶N的,就是Mini-ITX板型,俗稱迷你版;晶元組後米娜不帶字母的,就是正常的大板子;此外,高端的晶元組主板有另外的意思。

第三部分:字母縮寫,數字+字母的部分,其數字越大,則板子檔次越高、做工越好、功能越齊全、高檔,帶字母D,表示此款主板為全固態電容;帶字母S,表示部分使用固態電容;

對於同時有DS的情況,屬於某個品牌的特例,其實是「S+數字」的組合。字母中帶有H,表示主板帶HDMI輸出的意思,字母中帶有V,表示主板帶DVI輸出的意思,也就是主板的後置介面上有區別而已。

倒數第二個數字——越大越好

最後一個數字:0是最高級別主板,5代表主板功能完整,3代表中端主板,功能中規中矩,足夠一般用戶的使用,1是入門(低端)級別的主板。

(2)電腦主機板擴展資料:

不同的品牌在型號上也有稍微的區別!

如DS2、DS3主板。這里的S並不是上面說的意思,需要把S與2或3一起看。這里的S是技嘉主板的特例,代表技嘉的5個優化技術,分別是:安全;智能;效能;熱管;雙卡交火

G代表Gaming,玩家級別

E代表娛樂級別(首字母為E,表示支持表示支持輕松省電節能技術,說白了就是:供電部分很普通,價格也便宜。);

P代表專業級別,面對商務使用的客戶;

C代表入門級別,即經濟型主板;

3、怎麼區分電腦主板是大板還是小板。

區別一:首先大板和小板性能是一樣的;大板的擴展介面更豐富一些,比如大板標配4個內存插槽,而小板有可能是2個或則4個,另外PCI插槽大板也更豐富一些,其他介面基本完全相同。

區別二:大主板做工用料相對充足,價格上也會更貴一些;小板的相對差一點。

區別三:大板需要選擇中塔以上大機箱,而小主板既可以兼容大機箱,還可以兼容一些迷你機箱。

區別四:尺寸區分。

大板:ATX、Mini ATX、XL-ATX、非標准E-ATX。(170mm*170mm)。

小板:MATX、μATX、FlexATX。(244mm*244mm)。

(3)電腦主機板擴展資料:

主板版型主要分為:ATX(標准型)、M-ATX(緊湊型)、MINI-ITX(迷你型)等,這里不常見的主板版型就不一一介紹了。無論是入門級的H110主板,還是主流級別的B150以及高端級別的Z170主板,它們都有ATX、M-ATX、MINI-ITX等板型。

也就是說,主板板型只和主板尺寸有關系,和主板晶元型號沒有任何關系,任何一款主板都可能分為ATX(標准型)、 M-ATX(緊湊型)、E-ATX(加強型)等規格,只是尺寸和擴展介面等方面存在區別。

4、電腦主板,大板和小板的區別,優劣

1、規格型號不同:

一般所說的大板指的是ATX主板,小板指的是MINI-ITX主板。主板根據其尺寸大小分為以下幾種版型:E-ATX(加強型) 、ATX(標准型)、 M-ATX(緊湊型)、 MINI-ITX(迷你型),還有比MINI-ITX更小的STX甚至一些定製的超迷你主板。

2、可擴展性不同:

ATX板型因面積更大可以容納更多的介面和堆置更多的元件:四條內存插槽、豐富的供電與散熱系統、ATX板型一般配置6個SATA介面、超多的PCIe+M.2 SSD插槽。而ITX板型介面較少:兩條內存插槽、單個PCIe插槽和少量的SATA介面、M.2介面。

3、尺寸不同:

最標準的ATX板型是30.5cm×24.4cm,也就是最常見的主板標准尺寸了。MINI-ITX又被簡稱為ITX,也是有嚴格的尺寸控制,17.0cm×17.0cm,一般用來配超小巧的機箱使用。

ATX主板:

ITX主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ATX主板

5、電腦主板上各個模塊的功能

1、CPU模塊

CPU模塊包括CPU晶元、CPU插座和風扇。它按系統程序接收並存儲用戶程序和數據,用掃描的方式採集由現場輸入裝置送來的狀態或數據,並存入規定的寄存器中。

同時,診斷電源和PLC內部電路的工作狀態及編程過程中的語法錯誤等。進入運行後,從用戶程序存儲器中逐條讀取指令,經分析後再按指令規定的任務產生相應的控制信號,去指揮控制電路。

2、內存模塊

內存模塊包括內存插槽和內存條。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軟體的運行都是在內存條中進行的。內存主要是用來臨時存貯數據,比如電腦中調用的數據,需要從硬碟讀出來,發給內存,然後內存再發給CPU工作任務。

3、晶元組(Chipset)

晶元組稱為控制晶元組(Chipset),由一片或多片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構成。主板晶元組幾乎決定著主板的全部功能,其中CPU的類型、主板的系統匯流排頻率,內存類型、容量和性能,顯卡插槽規格是由晶元組中的北橋晶元決定的;

而擴展槽的種類與數量、擴展介面的類型和數量(如USB2.0/1.1,IEEE1394,串口,並口,筆記本的VGA輸出介面)等,是由晶元組的南橋決定的。

4、匯流排擴展槽

可插放各種用途的功能板卡,如顯卡、音效卡、網卡、視頻轉接卡等。根據不同的標准,可用來插接各種板卡,如顯卡、音效卡、MODEM卡和網卡等。

使用的板卡擴展槽主要有PCI插槽和AGP插槽等,在此之前還曾廣泛應用一種ISA匯流排插槽,不過現已被淘汰。PCI插槽用於插接PCI匯流排的板卡,一般為白色的插槽,根據主板的不同,一般有3~5個PCI插槽。

(5)電腦主機板擴展資料:

電腦主板各個插槽介面的作用:

1、CPU插槽:

顧名思義,放置CPU的地方,此插槽上面的針腳很容易受損,放置的時候一定要輕放不要和針腳有摩擦,否則會斷針或是針腳彎曲。AMD的這個插槽是小圓孔的沒有針腳,針腳在CPU上面,沒那麼容易受傷。

2、內存條插槽:

放置內存條的地方,這里總共有四條,擴展位置是非常的足,這四條不一定全部插滿,只要插上一條便可以運行,後期如果感覺內存不夠用了可以再加上一條。

3、主板電源插槽:

電源最寬的一組插口插與此處,他就的作用給電源供電,每個小孔的電壓都不一樣(除了黑色的線,地線)最大電壓不超過12V。

4、CPU供電插槽:

專為CPU單獨供電,旁邊的供電晶元帶有散熱快的就是為防止電壓過高導致此晶元發熱較大,很多低端主板並沒有散熱快,那是因為高端系列主板可以超頻,超頻的時候電壓會升高,電源晶元的溫度也會很高所以才加散熱快。

5、PCI-E插槽:

這主要是用於放置獨立顯卡的位置,圖中共有兩條PCIE插槽,如果你只插一條那麼他的通道數1為16,插兩條插槽時,各自通道數為8,建議擦在第一條插槽,也就是中間那條。PCIE1也是一種擴展插槽,比如咱們的獨立音效卡,網卡可以插在上面。

6、電腦主機怎樣更換主板步,要注意什麼?

電腦主機更換主板具體步驟如下:

1、拆掉主機箱後面的所有接線,將機箱打開;

2、用鏍絲刀松下主板上的鏍絲,將主板上所有的接線拔下;

3、取下顯卡,內存條;

4、將壞主板拿出來;

5、將CPU放在新主板上;

6、安裝好CPU風扇將並新主板放入機箱中;

7、安裝好顯卡,內存卡;

8、安裝完畢,蓋上機箱並接上主機箱後面鍵盤、滑鼠、網線、電源線;

7、電腦主板在主機哪個位置

電腦主板在主機箱內,不同品牌的電腦主板具體位置不一樣。打開機箱可以看到一塊較大的電路板,那個電路板就是主板。

顯卡在主板上,顯卡和內存條都在主板風扇的下邊。風扇下邊有兩個明顯的卡槽,插的就是顯卡和內存條,大一點的就是顯卡。如果只有一個,那就說明是集成顯卡。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7)電腦主機板擴展資料:

電腦主板選購注意事項:

電腦的主板對電腦的性能來說,影響是很重大的。曾經有人將主板比喻成建築物的地基,其質量決定了建築物堅固耐用與否;也有人形象地將主板比作高架橋,其好壞關系著交通的暢通力與流速。

1、工作穩定,兼容性好。

2、功能完善,擴充力強。

3、使用方便,可以在BIOS中對盡量多參數進行調整。

4、廠商有更新及時、內容豐富的網站,維修方便快捷。

5、價格相對便宜,即性價比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顯卡

8、台式電腦主機箱接線圖

主機是指計算機除去輸入輸出設備以外的主要機體部分。也是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體(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內存、主板、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

位於主機箱內的通常稱為內設,而位於主機箱之外的通常稱為外設(如顯示器、鍵盤、滑鼠、外接硬碟、外接光碟機等)。通常,主機自身(裝上軟體後)已經是一台能夠獨立運行的計算機系統,伺服器等有專門用途的計算機通常只有主機,沒有其他外設。

(8)電腦主機板擴展資料

主機的組成部分和功能:

1、機箱(主機的外殼,用於固定各個硬體)

2、電源(主機供電系統,用於給主機供電穩壓)

3、主板(連接主機內各個硬體的軀體)

4、cpu(主機的大腦,負責數據運算處理)

5、內存(暫時存儲電腦正在調用數據)

6、硬碟(主機的存儲設備,用於存儲數據資料)

7、音效卡(處理計算機的音頻信號,有主板集成和獨立音效卡)

8、顯卡(處理計算機的視頻信號,有核心顯卡(集成)及獨立顯卡)

9、網卡(處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網路信號,常見個人主機都是集成網卡,多數伺服器是獨立網卡)

10、光碟機(光碟機用於讀寫光碟數據)

11、軟碟機(軟碟機用於讀寫軟盤數據,軟盤如今已經徹底淘汰)

12、散熱器(主機內用於對高溫部件進行散熱的設備)

13、開機重啟按鈕

14、其它不常見硬體

與電腦主機板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