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短视频 > 科普微视频

科普微视频

发布时间:2020-09-04 01:19:43

1、关于如何拍摄科普微电影的问题。

建议你到网络的会声会影贴吧去学习了解。里面有好多素材,也可以学习到视频后期技术。

2、2018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展演活动在哪举行?

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2018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展演活动6月28日在扬州举行,这也是中央文明委2018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活动之一。

科技部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对获奖优秀作品充分肯定,要求做好优秀作品的宣传推介。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贺德方司长介绍,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活动得到了各地、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共收到中央、国务院部门、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推荐和社会机构、个人自荐的381部作品。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对推荐和自荐的微视频作品进行了形式审查、网络评选,组织专家进行了独立评审,评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制作的《黑洞》等100部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

贺德方说,100部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突出了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通俗性,是集成了中国科普微视频的精华之作,展现了中国科普微视频领域的创作水平,代表了中国科普微视频作品的创作方向,是科学传播的有益创新与可贵探索,是科技领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为广大公众奉献了丰富的精神产品,搭建了良好平台。这些作品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受到了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对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予以高度评价,并呼吁更多科学家参与科普视频的创作与制作。优秀科普微视频制作者的代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苟利军研究员表示,将带领他的团队持续进行科学可视化、通俗化的探索和创新,为广大公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科普微视频作品。

2018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展演活动由科技日报社、科技部机关服务中心、中央新影集团、扬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据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及展演活动今后将每年举办。

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扬表示,“扬州将以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夯实科技创新载体,着力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加速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科创名城。”陈扬现场代表扬州市政府表示,期盼科普微视频大赛展演活动能够永久落户扬州,扬州将与主办方一道不断拓展活动影响力,打造一流的科普盛会、文化盛会、友谊盛会,努力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事业迈向新台阶。

来源:中国新闻网

3、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自主招生有用吗

问: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自主招生有用吗?
答:这个还是有点用的,可以适当加分。

4、大吉成长记的相关荣誉

1.《大吉成长记》获得了2013 “海淀区文化发展百万专项资金支持”;
2.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15年第二届中国婴幼儿发展论坛”上,《大吉成长记》荣获“中国早期教育科技创新奖”;
3.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15年第二届中国婴幼儿发展论坛”上,《大吉成长记》荣获“关爱婴幼儿发展社会责任奖”。
4.大吉成长记入围2015互联网+科普峰会
2015年11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腾讯公司联合举办的2015“互联网+科普”峰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三六三教育出品的大吉成长记“科普微视频:衣服不能放在电暖气上”成功入围峰会,视频点击量突破300万,同时大吉成长记与腾讯签订了科普教育合同,两家企业携手将长期给中国科协提供科普教育视频。

5、科普微视频:肠胃不好不宜吃什么

肠胃不好的人平时要注意: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6、内容以科普知识为主的网站有哪些?

科学松鼠会
果壳网
煎蛋

7、科普作文大赛自主招生至少要几等奖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自主招生认可的12类竞赛活动: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1.竞赛时间:每年4月10日前为省级组织阶段;每年4月10日至8月为全国赛事组织阶段;每年8月下旬到年底为总结阶段。
2.竞赛方式:提交作品
3.大赛内容:大赛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意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等。
4.比赛特点:提交科技创新作品,可以是科技发明、程序设计、科学调查等,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医学、农学、生物学、工学等领域。(华夏鲲鹏教育)
二.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1.竞赛时间:省级竞赛每年5月,全国竞赛每年7月;
2.竞赛方式:团体参赛,现场比赛。
3.竞赛内容: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 、机器人创意比赛 、 机器人足球比赛、 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 、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
4.竞赛特点:机器人竞赛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既要学习机器人编程,也要学习机器人硬件的组装和改装。尤其到了国赛阶段对软件和硬件的要求都较高。
三.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1.竞赛时间:每年10月中旬省赛初赛,11月中旬省赛复赛,次年8月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现场编写程序。(华夏鲲鹏教育)
3.竞赛内容:计算机编程;
4.竞赛特点:竞赛分普及组和提高组,但报名对初高中并无限制,因此初中生也可参加提高组竞赛;省级竞赛获奖者通过选拔参加全国竞赛。
四.全国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
1.竞赛时间:每年9月上旬预赛,9月中下旬复赛(笔试+实验),10月底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笔试+实验
3.竞赛内容:竞赛物理(华夏鲲鹏教育)
4.竞赛特点:竞赛内容包含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部分内容,复赛和全国决赛包括笔试和实验两部分。
五.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1.竞赛时间:每年7月省级联赛第一试;每年9月省级联赛第二试;每年12月为冬令营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省级联赛为笔试,全国决赛为笔试+实验。
3.竞赛内容:竞赛化学,参考化学竞赛大纲。
4.竞赛特点:竞赛内容涵盖较广泛,省赛只有笔试,国赛含笔试和实验两部分。
六.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1.竞赛时间:每年9月为省赛你的初赛试和复赛,12月为冬令营(全国决赛);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华夏鲲鹏教育)
3.竞赛内容:初赛不超出高中新课标规定的内容,发赛增加课标外知识;
4.竞赛特点:复赛和全国决赛内容范围和深度,远高于高考难度;
七.全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1.竞赛时间:每年5月省级联赛,含初赛和复赛;每年8月为全国决赛,包括笔试和实验两部分;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
3.竞赛内容:包含高中生物和大学生物学部分内容;
4.竞赛特点:参赛人数相对较少,联赛只有笔试没有实验;
八.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华夏鲲鹏教育)
1.竞赛时间:每年3月省内评选;每年4月全国评选;每年暑期全国评比入围者面试。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提交作品评比,现场面试评选全国奖。
3.竞赛内容:高中生可提交下列类别作品:电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二维)、电脑动画(三维)、“健康教育”专项动画、网页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校讯通”专项手机动漫、3D创意设计(创新未来设计)、3D创意设计(创新三维设计)、微视频;
4.竞赛特点:涵盖门类较多,基本上是艺术设计和技术的结合。全国奖需要通过面试才能产生。(华夏鲲鹏教育)
九.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1.竞赛时间:每年9月1日前提交报告;
2.竞赛方式:同一学校3人组队参赛(由一名老师带队),在网上注册,选取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论文,提交评选;
3.竞赛内容:研究范围涵盖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所有领域,例如:
·基础研究: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分析等。
·工程应用:包括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信息及数码科技等。
·商业应用:包括经济、金融、物流、管理、决策、运筹学、交通运输等。
· 科学应用:包括医药、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及健康问题。
·创新设计:包括图形设计、游戏等。(华夏鲲鹏教育)
· 精算学(针对“保险精算师大奖”而独立设置)
4.竞赛特点:本竞赛是一个开放式的数学研究性活动,参赛者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对报告进行评比。奖项包括分区赛入围奖和全国总决赛金、银、铜、优胜奖,并有奖金。分区入围奖以答辩形式评选,全国决赛以英文答辩方式评选。
十.新概念作文大赛
1.竞赛时间:每年4月开始启动。
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投稿评定,设一二三等奖;3.竞赛内容:以征文形式征稿,不限内容、题材、体裁,字数5000字以下。
4.竞赛特点:分A/B/C三组

8、微课程的分类有哪些

微课程是一套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单独讲解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是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可以是生活中的科普知识或社会文化,可以是在职学习、考试培训等。

按课堂教学方法分类

根据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微课程可以划分为五类,分别为知识讲授型、解题演算型、实验演示型、角色扮演型、学习活动型。

(1)知识讲授型

主要用于课程要点讲授、重难点分析等,表现形式以教师授课视频为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程类型。

(2)解题演算型

主要用于对典型例题及习题进行讲解,演算过程分析、逻辑推理等,表现形式以电子白板、手写板演示讲解为主。

(3)实验演示型

主要是对实验过程演示和重难点讲解,
可以是教师在实验室操作实验的现场视频,也可以是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动画加教师旁述讲解,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在实验类课程中较为常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程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程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程类型的组合,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程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1.3.2 按微课程制作技术分类

(1)高清摄像机实景拍摄型

这类微课程的制作最为复杂,一般要求由专业化公司进行制作。制作工具要采用高清摄像机,教师在演播室以讲授某个知识点内容为主,结合屏幕演示、板书、教学用具等活动完成的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高清标准的摄像,拍摄完毕后对视频进行专业化的后期制作,添加视频特效及字幕,结合与课程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实景拍摄型微课程可借鉴微电影拍摄模式,由学校组成微课程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此类微课程中教师会全景出现并贯穿始终,教师是整个视频的主角。

(2)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

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的设计、创作与制作,产生真实的立体场景与动画,可以使人的视觉产生新的冲击,动画以其形象直观、表现力丰富的特点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深受师生的喜爱,给人一种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类微课程的制作采用专门动画软件进行开发,教师本人一般不出现在画面中。这种类型微课程由设计者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并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然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生成最后的微课程视频。

三维动画技术模拟真实物体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微课程制作方面,这种类型的微课程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受到了众多学生的欢迎。关于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第一,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可以提供事物的具体形象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发展要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而他们要学习的知识大多是已有的经验知识,不能亲身体会知识发现的过程,更不能获得一些事物的具体形象,而三维动画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从事物的具体形象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

第二,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可以再现实验情景。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教学常常始于实验现象、过程以分析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由于实验本身或现实条件的限制,真实实验情境的再现受到很多局限:有的实验时间跨度很长或稍纵即逝,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有的实验条件过于苛刻或实验设备过于昂贵难以完成;有的实验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不便控制,变化细节和内在的变化规律不一定能直观地看到。产生于科学思维的理想实验、理想模型、科学想象等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仅通过言语表述难以沟通表达等,这些都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利用三维教学动画的“虚拟真实性”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实现替代性体验。

第三,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可以将抽象概念、规则具体化。基本概念、规则的学习会对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与否产生较大影响。但是,概念、规则又常常是以定义的方式呈现,抽象程度较高,学习者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困难。三维动画微课程可针对学生理解上可能产生的误区进行设计,将定义描述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直观地表现现象与抽象规律间的联系,采用各种动画表现手法逐步引导学习者从现象中抽象出内在规律,帮助学习者突破思维上的难点,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往更深层次发展。

(3)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

这类微课程的制做需要在配备触摸一体机的专用教室或录播室里进行,视频记录工具为高清摄像机。制作时一般由教师站在触摸一体机前进行教学内容讲解,触摸一体机同步播放课程PPT,教师可对PPT的播放进行控制。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微课程与实景拍摄型微课程制作过程基本一致,也需要进行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这类微课程中教师会全景出现并贯穿始终,教师是整个视频的主角。

(4)电脑屏幕录制型

这类微课程的制作相对简单,教师稍加培训就可以掌握,录制时一般由教师本人独立完成。电脑屏幕录制型微课程制作首先要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然后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教师对照要PPT课件进行讲解,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进行录制。教师在录制时按照教案,一边演示幻灯片放映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电脑屏幕录制型微课程在录制时可以选择是否录制教师本人的头像。录制完毕后,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由于这类微课程视频主要呈现教师的PPT课件,PPT课件的制作水平决定了微课程的质量,教师一定要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上多下功夫。

(5)可汗学院(手写板)型

这类微课程的制作相对简单,由教师通过手写板和画图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并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教师稍加培训就可以掌握,录制时一般由教师本人独立完成。制作时首先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其次安装手写板、麦克风等工具,使用手写板和绘图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演示;第三步,通过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教学过程并配音;第四步,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这类微课程中教师一般不出现在视频中。

(6)数字故事型

数字故事型微课程就由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发布为视频而产生的课程。数字故事是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故事,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数字故事作品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被众多一线教师采用,在学习、制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学会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借以能够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可以将教学故事的可视化用以表达教学内容与知识点。数字故事型微课程主要用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中。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故事型微课程由教师自己制作,通常使用PPT软件进行制作,根据自己当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故事主线,并收集和加工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素材,按照讲述故事的形式制成3
~5分钟的PPT课件,用然后把PPT课件发布为视频而形成的一种微课程形式。

9、科普微视频:吃生姜会增加患肝癌风险吗

虽然生姜中含有的黄樟素确实是致癌物质,但是普通人正常用量的食用生姜并没有致病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过量食用以及食用坏姜都会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研究发现,生姜中含有一种叫做黄樟素的致癌物质,其又称黄樟毒素、黄樟脑,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易溶于乙醇,是许多食用天然精油的主要成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黄樟素可引起肝癌,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0.04%~1%的黄樟素150天到2年,可诱导小鼠产生肝癌。

并且,黄樟素经过代谢转化为活性致癌物的过程,目前已经比较清楚:黄樟素在小鼠体内首先代谢为苯乙醇形式,接着被激活转化为乙酸盐或硫酸盐,成为最终的致癌物。黄樟素如果与氧化剂结合,就会生成更强致癌活性的环氧黄樟素。

因此,在美国不再允许黄樟素作为食物添加剂。欧盟专家委员会2年以前也决定,在欧盟范围内会进一步降低黄樟素的允许剂量,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正在启动制定的《食用香料使用准则》中规定,黄樟素在食品和饮料中最大限量为1毫克/千克。

吃坏的生姜会增加健康风险

与科普微视频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