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猴子抱西瓜里面的猴子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我觉得猴子抱西瓜应该是一个寓言故事,然后里面的猴子是一个贪得无厌,他不喜欢失去自己的所有物品。
2、找规律,给小猴分西瓜。西瓜15个猴子10只西瓜30猴子只20西瓜个()猴子2只西瓜60个()()填空
西瓜(3)个猴子2只
西瓜60个猴子(40)只
3、猴子怎样分西瓜?
一天,猴爸爸出差回来给明明和聪聪带回了一个大西瓜,明明和聪聪非常高兴,兄弟俩一边翻筋斗一边叫道:“吃西瓜了,吃西瓜了!”猴妈妈拿起西瓜放到桌子上对明明和聪聪说:“别高兴,这个西瓜由我们三人来分吃,但必须按我的要求来分,谁分对了,就把我分得的那一份西瓜奖给谁,行吗?”明明和聪聪连忙催促妈妈快讲。
妈妈说:“我分得的等于你弟兄俩个分得的份数和,聪聪是弟弟,分得的必须是明明的2倍。”弟兄俩听了妈妈的要求后,一个眨巴着眼睛,一个挠挠头皮想开了。
一会儿,聪聪想起来了,他连忙拿起小刀把大西瓜切成相等的6块。自己首先拿两块,然后又拿一块送给明明说:“哥哥,剩下的三块是妈妈的。”妈妈一见问到:“聪聪,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不甘落后的明明立即替聪聪回答:“我分得的一块是这块西瓜的16,聪聪分得的两块是这块西瓜的13,是我的两倍,妈妈分得的三块是这块西瓜的一半,也就是12,或者是这块西瓜的50%,正好与我和聪聪分得西瓜块数的和同样多。”妈妈听后,夸奖明明和聪聪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这时,坐在一旁的爸爸发言了:“你们兄弟俩还能说出算式吗?”
兄弟俩争着回答,聪聪说:“我分得两块是16+16=26,我和明明共分得3块是26+16,妈妈、我和明明一共分完的这块西瓜,是36+36”明明说:“妈妈和弟弟共分的是12+13=56,妈妈、弟弟和我共分的是56+16=1”妈妈听后开心地笑了。
爸爸说:“我也说一道算式,谁能说出其中的道理,16+12+13=()×(),”话音刚落,聪聪抢着说,“16+12+13=(16)×(6)=1。因为我分了这个西瓜的13,是2个16,哥哥分了这个西瓜的13,是一个16,妈妈分得的50%,就是3个16,一共有6个16,根据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知6个16就是16×6=1,”爸爸听后也夸奖明明和聪聪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这时妈妈却犯了愁,我这一份该奖给谁呢?小朋友,你能替猴妈妈想出好办法吗?
4、一个大西瓜,需要四只猴子抬,五只猴子轮流抬,平均每只猴子抬多少米,画线段怎么画?
你要走多远的路,你都没说清楚,
那只能四个猴子抬一只猴子休息了,然后再换另外一只猴子休息,轮流着休息呗,你不知道多远这边走吧,到家为止。
5、《猴子吃西瓜》的寓意
《猴子吃西瓜》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讨论不见得是有效的,结果如何在于自己的判断。
年长者,专家者并不一定事事都通晓。
要敢于怀疑专家或领导的观点,因为也许它们本来就是错的。
最好的办法是实践,吃一口皮再吃一口瓤,不就知道应该怎么吃了?五、是不懂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嘿嘿,看故事中描述的,估计是老猴子也不知道怎么吃的,只是从大家提供的意见中选择了一个,却被大家当成了正确答案
6、猴从300米远的地方往回抬一个大西瓜需要2只小猴子一起抬现在由3只小猴子轮流抬每只猴抬西瓜平均走几米
每个小猴子抬西瓜平均走了200米.2个小猴子抬着走300米,共要走300×2= 600(米).3个小猴子轮流抬,平均每个小猴子抬西瓜走了300×20÷3=200(米)。
7、一共有十二个西瓜,小猴一次运2个,小猪一次运4个?
1、
4÷2=2(倍)
答:小猪一次运的西瓜数是小猴的2倍。
2、
12÷2=6(次)
答:如果小猴自己运,需要运6次。
8、怎样演猴子吃西瓜
语言活动课《猴吃西瓜》 语言活动课《猴吃西瓜》教学设计 活动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欣赏并理解寓言故事,有感情的朗诵寓言 2、通过不同猴子对于西瓜到底吃瓤还是皮的争论,结合猴子身份年龄来想象猴子的 口气是什么样子,并分析动作,进行表演。 3、通过表演进行交流,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创造力。 :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读并短时间记住寓言的内容,想象不同身份的猴子说话的 教学重难点】 表情动作 2、能够结合寓言进行表演故事,尤其对于猴子语气把握。 :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具准备】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猴子都吃什么东西?(小朋友们回答) 师:一天,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但是,猴王没吃过这个东西,于是,它召集了其 他的猴子,想从侧面来了解这西瓜到底怎么吃,可笑的事情发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故事《猴子吃西瓜》 。 二、范读文章 猴子吃西瓜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于是, 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 “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 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 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 “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 “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我小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 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瓤! : : ”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 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打扫了一下嗓子说: “这吃西瓜嘛,当然……当 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 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开言道: “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 猴崽子说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一个小猴子觉得不是味儿,悄悄地问旁边一个猴子: “哎,我说,这东西怎么不好吃 呀?” 1 “那,那是你吃不惯。我过去常吃西瓜,西瓜呀,就是这个味儿。 ” 三、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师:听过老师做了范读后,我想问问小朋友,这个故事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呢?都有 谁?(猴王、小毛猴、老猴子、大伙) 师:要读好这个故事,首先就要分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接下来,我们从故事中一 个一个的分析。 四、分析角色性格特点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于是, 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 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 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师:小朋友们,猴王为什么要这样问问题呢?猴王作为猴群的领袖,连它自己都不知 小朋友们,猴王为什么要这样问问题呢?猴王作为猴群的领袖, 道西瓜怎么吃,但是又不想让其他猴子知道,小朋友们想下, 道西瓜怎么吃,但是又不想让其他猴子知道,小朋友们想下,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 气去说? 气去说?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师:通过这段文字,小朋友们在心里想想这小猴子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通过这段文字,小朋友们在心里想想这小猴子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猴子 A:“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我小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 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师:这段文字是其他猴子反驳小毛猴的话,应该使用争抢说话并带有否定语气的语言 这段文字是其他猴子反驳小毛猴的话, 状态。 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状态。(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吃西瓜吃皮! :“吃西瓜吃瓤!”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 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吃西瓜嘛,当然……当 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 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想想,老年人说话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而这 在读这段话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想想,老年人说话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个老猴又是猴群中比较有地位的,现在大家想想,老猴子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个老猴又是猴群中比较有地位的,现在大家想想,老猴子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开言道:“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 猴崽子说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师:当猴王觉得找到正确答案的时候,拿出了作为猴王的威风之气,这个时候猴王的 当猴王觉得找到正确答案的时候,拿出了作为猴王的威风之气, 语气有变化了,应带有自信,威严,还带有讽刺的口气。讽刺的口气针对谁? 语气有变化了,应带有自信,威严,还带有讽刺的口气。讽刺的口气针对谁?(范读 后找小朋友读) 后找小朋友读) 2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一个小猴子觉得不是味儿,悄悄地问旁边一个猴子: (猴子 A)“哎,我说,这东西怎 么不好吃呀?” 师:这个小猴子对西瓜吃皮产生了怀疑,怀疑的语气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小猴子对西瓜吃皮产生了怀疑,怀疑的语气是什么样子的? (猴子 B)“那,那是你吃不惯。我过去常吃西瓜,西瓜呀,就是这个味儿。” 师:最后一句话是整个故事的重点,讽刺的味道更重,尤其这句“就是这个味” 听 最后一句话是整个故事的重点,讽刺的味道更重,尤其这句“就是这个味” 事的重点 , 老师在读一下。 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老师在读一下。(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五、学生熟读故事,解决生僻字。 师:分析完这篇故事后,请小朋友在下面熟读这篇故事,不会的字请举手问老师。 分析完这篇故事后,请小朋友在下面熟读这篇故事,不会的字请举手问老师。 六、分角色朗读(旁白,猴王,小毛猴,老猴子,猴子 A,猴子 B,猴子 C) 分角色朗读(旁白,猴王,小毛猴,老猴子, 七、表演环节。 表演环节。 八、对故事内容所揭示的道理进行总结 师:通过这个故事,哪位小朋友能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学会的哪些道理?(这篇寓言说 通过这个故事,哪位小朋友能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学会的哪些道理?(这篇寓言说 ?( 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会犯错.2 听取别人意见时, 明了 1 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会犯错.2 听取别人意见时,要多思考 3 如果猴王自己试 过两种味道,就不会犯错.因此要自己勇于尝试) 过两种味道,就不会犯错.因此要自己勇于尝试)
9、猴子如何抬西瓜?
小猴子从300米远的地方往回抬一个大西瓜,需要2个小猴子一起抬,现在由3个小猴子轮流参加抬,请你算一下,每个小猴子抬西瓜平均走了多少米?
[答案:每个小猴子抬西瓜平均走了200米。2个小猴子抬着走300米,共要走300×2=600(米)。3个小猴子轮流抬,平均每个小猴子抬西瓜走了300×20÷3=200(米)。]
10、小猴子想把西瓜与好朋友分享,可见小猴子是个( )的人。
小猴子想把西瓜与好朋友分享,可见小猴子是个(爱与朋友分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