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瓜豆豉(酱)如何加工?
(1)备料黄豆38千克,面粉28.5千克,食盐12.5千克,陈皮丝5克,西瓜瓤汁62.5升,生姜0.75千克,小茴香5克。(2)泡豆将黄豆用清水洗净,除去浮土杂质,捞出置入缸内,加清水浸泡3~4小时。(3)蒸熟浸泡后的黄豆用常压蒸煮3~4小时,以用手指捏呈饼状,无硬心时为止。(4)制曲蒸豆制曲沿用传统法,靠天然黄曲霉菌自然生长繁殖。蒸熟黄豆与面粉混拌均匀,置苇席上平摊约3厘米厚,室温保持28~30℃,曲温控制在35~37℃为宜。1天后呈块状进行第一次翻曲。之后,约6小时翻第二次曲。再经3天保温培养,待全部黄豆曲料呈鲜嫩浅黄色即成曲。出曲后在烈日下晒成干豆黄。(5)制醅发酵将西瓜瓤汁与食盐、生姜丁、陈皮丝、小茴香混匀,然后拌入干豆黄,入缸置日光下保温浸润分化,待食盐全部溶化、豉醅稀稠度适宜时(15天以上),将缸密封保温发酵40~50天,即酿成西瓜豆豉成品。(6)成品特色色泽鲜嫩,豆糊混态,口感爽利,鲜味浓郁回甜,气味香柔,有健胃助餐之功效。食用时可与适量香油或辣椒油炒熟或加工成香辣豆酱。
2、根瓜豆酱的做法大全
主料
西瓜豆酱适量 红椒一根
杏仁一把
辅料
大蒜三四颗 辣椒面适量
白糖适量 生抽适量
炒西瓜豆酱的做法步骤
1. 西瓜豆豉一小碗,蒜切片,杏仁泡好
2. 锅放油烧热,下蒜片辣椒面炒出红油放西瓜豆酱炒香,放一勺生抽一勺白糖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小火焖五分钟,然后放红辣椒大火收汁,就着馒头开吃
3、豆豉怎么制作方法
准备材料:黄豆、盐、老抽、辣椒面、花椒面。
1,首先我们把黄豆用水泡制7到8小时左右,就是浸泡一个晚上就可以了。
2,然后再洗净,再用一个筛漏捞出晾干水,如下图所示。
3,用一个大铝锅一次性加足水,在放泡好的黄豆,开大火煮开后在转小火煮5小时左右,煮熟为止。
4,煮好的豆子捞起放密封盒装好,放温暖处发酵两天,发酵好的豆子粘粘的能拉丝,然后拌入调料。
5,然后搅拌均匀,放罐子里存放半月就可以吃了,也可以拌匀后晾晒两天再装罐子。
4、怎么制作西瓜豆豉?
西瓜豆豉的生产以精选的黄豆、面粉、优良品种西瓜为原料,利用天然黄曲、西瓜瓤汁拌醅,经天然发酵酿制而成。
5、开封市尉氏县蔡庄镇西瓜酱豆做法
用料:
干黄豆1斤;白面粉4两;熟透西瓜1个(6斤重,用西瓜汁4斤);食盐4两;花椒、大茴少许。
用具:
干净的玻璃瓶2个(每个可以容纳2斤水);干净的牛皮纸1张;小棉被1条;小块纱布2块;牛皮筋2个。
制作方法:
1、先把把碎瓣和不好的黄豆捡出来,黄豆淘洗干净用凉水泡开,开锅后煮5分钟,一定把豆子煮熟。
2、快速用带网的小筐把豆子水控干,趁热把熟豆放在有面的簸箕里,滚动豆子让每粒豆子上面都滚上面粉。
3、滚好的豆子趁热气倒在干净的牛皮纸上面,叠好牛皮纸的四边,用小棉被盖在上面开始捂豆子。
4、一般天气炎热室温在25度,豆子捂3至5天,捂两天就要查看一下,一般出白毛即可凉开。阴天或者捂时间长了会出绿毛,千万不要出黑毛。
5、如果捂好豆子不准备马上下酱,一定要把捂好的豆子再晒干,等着下降酱备用。
6、下酱前一定要先准备好一个熟透的西瓜,只挖出西瓜的中间的芯,去掉瓜子做成西瓜汁,最好买无籽瓜下酱。
7、盐、花椒、大茴要用少量水煮熟放凉。
8、下酱的时候把捂好的豆、西瓜汁、盐花椒大茴水放进干净的玻璃瓶内,用干净的筷子搅拌均匀。
9、在玻璃瓶上面盖上干净的纱布,用牛皮筋绷住纱布,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晒。
10、每天打开纱布用干净筷子轻轻地搅拌一下,再盖上纱布继续晒。没有在室外的条件晒就在自己家阳台有阳光的地方晒。
6、怎样做西瓜豆豉
(1)备料黄豆38千克,面粉28.5千克,食盐12.5千克,陈皮丝5克,西瓜瓤汁62.5升,生姜0.75千克,小茴香5克。(2)泡豆将黄豆用清水洗净,除去浮土杂质,捞出置入缸内,加清水浸泡3~4小时。(3)蒸熟浸泡后的黄豆用常压蒸煮3~4小时,以用手指捏呈饼状,无硬心时为止。(4)制曲蒸豆制曲沿用传统法,靠天然黄曲霉菌自然生长繁殖。蒸熟黄豆与面粉混拌均匀,置苇席上平摊约3厘米厚,室温保持28~30℃,曲温控制在35~37℃为宜。1天后呈块状进行第一次翻曲。之后,约6小时翻第二次曲。再经3天保温培养,待全部黄豆曲料呈鲜嫩浅黄色即成曲。出曲后在烈日下晒成干豆黄。(5)制醅发酵将西瓜瓤汁与食盐、生姜丁、陈皮丝、小茴香混匀,然后拌入干豆黄,入缸置日光下保温浸润分化,待食盐全部溶化、豉醅稀稠度适宜时(15天以上),将缸密封保温发酵40~50天,即酿成西瓜豆豉成品。(6)成品特色色泽鲜嫩,豆糊混态,口感爽利,鲜味浓郁回甜,气味香柔,有健胃助餐之功效。食用时可与适量香油或辣椒油炒熟或加工成香辣豆酱。
7、舌尖上的中国之豆豉西瓜酱怎么做
分为五个步骤:
把黄豆用清水洗一下,然后在水中泡制三小时左右,以黄豆泡发为止。
锅中放水,加入泡好的黄豆,放水的量要超过黄豆,然后开火煮制,煮到八成熟时就可以把黄豆捞出来。
把捞出的黄豆摊凉在簸箕上,再把黄豆摊平以后要在上面均匀的撒上面粉,放到一个温度较高,并且潮湿的地方,在黄豆的上面盖一些竹叶是最理想的。过十多天左右,再去看时就会发现黄豆上生出了一层白色的细毛,这时就可以把簸箕再转移到阳光下进行曝晒,等晒干后,把白毛颠掉,就可以准备做酱了。
把处理好的黄豆放在一个瓦制的容器中,再盐、八角和花椒等调料调匀,这时就可以把西瓜切开,取出里面的红色瓜瓤,放入到调好的黄豆之后,尽量把瓜瓤捣碎让它与黄豆充分接触。
加好西瓜以后,把盛有西瓜酱的容器搬到阳光下曝晒一个月的时间,西瓜酱就制好的了。
8、豆豉制作方法有哪些
将大粒均匀的黄豆或黑豆过筛,去掉沙土和杂质,用水冲洗干净后用冷水浸泡2~3小时,以豆子泡后无皱纹为宜。将泡好的豆子捞出沥干后放入笼内用急火蒸。等蒸气冒出后再盖好笼盖,继续两小时后将笼内的豆子进行上下翻动,然后再加盖蒸两小时,这些豆粒已蒸透,以捏成饼为好。将蒸好的大豆辅在凉席架上,放在通气避风不见太阳的室内任其发酵。在适当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经过15~21天,就可看到菌丝茸毛长长,并有香味,就可下架。大约50千克黄豆用盐9千克、白米0.5千克、清水3千克,按此比例混合拌匀放入泡菜坛,将坛口用油纸封好,上加坛盖。水槽中需经常有水,不要出现干枯现象,大约半年之后,豆豉粒颜色变黑,味香甜,籽粒滋润,豆豉即成。保管时注意密封好坛口,勤换槽水,一般可存5~6年之久,时间越长,味道越香。
豉(音chǐ )是一种用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煮)熟,发酵制成的食品,主要产于湖南浏阳。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都有此记载。据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佳品,而且传到海外。我国台湾人称豆豉为“荫豉”,日本人称豆豉为“纳豉”,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
豆豉按原料分有“黑豆豆豉”和“黄豆豆豉”两种。以黑褐色或黄褐色、鲜美可口、咸淡适中、回甜化渣、具豆豉特有豉香气者为佳。
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0%)、脂肪(7%)和碳水化合物 (25%),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豆豉还以其特有的香气使人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大量生产豆豉供应志愿军食用。
豆豉不仅能调味,而且可以入药。中医学认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宽中除烦、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头痛、胸闷烦呕、伤寒寒热及食物中毒等病症。
豆豉一直广泛使用于中国烹调之中。可用豆豉拌上麻油及其他作料作助餐小菜;用豆豉与豆腐、茄子、芋头、萝卜等烹制菜肴别有风味;著名的“麻婆豆腐”、“炒回锅肉”等均少不了用豆豉作调料。广东人更喜欢用豆豉作调料烹调粤菜,如“豉汁排骨”、“豆豉鲮鱼”和焖鸡、鸭、猪肉、牛肉等,尤其是炒田螺时用豆豉作调料,风味更佳。
豆豉用陶瓷器皿密封盛载为宜。这样可保存较长时间,香气也不会散发掉。但忌生水入侵,以防豆豉发霉变质。
我国较为有名的豆豉有:广东阳江豆豉、开封西瓜豆豉、广西黄姚豆豉、山东八宝豆豉、四川潼川豆豉和湖南浏阳豆豉等。
豆豉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豆豉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乳酸、磷、镁、钙及多种维生素,色香味美,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国南北部都有加工食用。但若不注意加工艺,会致使品质下降,甚至霉变,造成经济损失。
一、工艺流程
黑豆→筛选→洗涤→浸泡→沥干(TY-Ⅱ)→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豉→浸FeSO4→拌盐→发酵→晾干→成品(干豆豉)
二、操作要点
(一)原料处理1.原料筛选:择成熟充分、颗粒饱满均匀、皮薄肉多、无虫蚀、无霉烂变质、并且有一定新鲜度的黑大豆为宜。2.洗涤: 用少量水多次洗去大豆中混有的砂粒杂质等。3.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黑豆吸收一定水分,以便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度变性;使淀粉质易于糊化,溶出霉菌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供给霉菌生长所必需的水分。浸泡时间不宜过短。当大豆吸收率<67%时,制曲过程明显延长,且经发酵后制成的豆豉不松软。若浸泡时间延长,吸收率>95%时,大豆吸水过多而胀破失去完整性,制曲时会发生“烧曲”现象。经发酵后制成的豆豉味苦,且易霉烂变质。因此,我们在生产加工中应选择浸泡条件为40℃、150分钟,使大豆粒吸收率在82%,此时大豆体积膨胀率为130%。4.蒸煮:蒸煮目的是破坏大豆内部分子结构,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易于水解,淀粉达到糊化程度,同时可起到灭菌的作用。确定蒸煮条件为1kgf/cm2,15分钟或常压150分钟。
(二)制曲制曲的目的是使煮熟的豆粒在霉菌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酶系。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豆豉具有鲜美的滋味和独特风味。
把蒸煮后大豆出锅,冷却至35℃左右,接种沪酿3·042或TY-Ⅱ,接种量为0.5%,拌匀入室,保持室温28℃,16小时后每隔6小时观察。制曲22小时左右进行第一次翻曲,翻曲主要是疏松曲料,增加空隙,减少阻力,调节品温,防止温度升高而引起烧曲或杂菌污染。28小时进行第二次翻曲。翻曲适时能提高制曲质量,翻曲过早会使发芽的孢子受抑,翻曲过迟,会因曲料升温引起细菌污染或烧曲。当曲料布满菌丝和黄色孢子时,即可出曲。一般制曲时间为34小时。
(三)发酵豆豉的发酵,就是利用制曲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分解豆中的蛋白质,形成一定量的氨基酸、糖类等物质,赋予豆豉固有的风味。
1.洗豉:豆豉成曲表面附着许多孢子和菌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酶类,如果孢子和菌丝不经洗除,继续残留在成曲的表面,经发酵水解后,部分可溶和水解,但很大部分仍以孢子和菌丝的形态附着在豆曲表面,特别是孢子有苦涩味,会给豆豉带来苦涩味,并造成色泽暗淡。
2.加青矾,使豆变成黑色,同时增加光亮。
3.浸焖:向成曲中加入18%的食盐、0.02%的青矾和适量水,以刚好齐曲面为宜,浸焖12小时。
4.发酵:将处理好的豆曲装入罐中至八、九成满,装时层层压实,置于28℃~32℃恒温室中保温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在15天左右。
(四)晾干豆豉发酵完毕,从罐中取出置于一定温度的空中晾干,即为成品。
三、质量标准
(一)感官指标
1.色泽:黑褐色、油润光亮。
2.香气:酱香、酯香浓郁无不良气味。
3.滋味:鲜美、咸淡可口,无苦涩味。
4.体态:颗粒完整、松散、质地较硬。
(二)理化指标
1.水分:不低于18.54%;2.蛋白质:2761g/100g;3.氨基酸:1.6g/100g;4.总酸(以乳酸计)3.11g/100g;5.盐分(以氯化钠计)14g/100g;6.非盐固形物:29g/100g;7.还原糖(以葡萄糖计):2.09g/100g。
9、传统西瓜酱豆具体做法
传统西瓜酱豆具体做法如下:西瓜酱豆的做法
1.【煮豆】把黄豆在凉水中洗净后,直接放在锅里添入自来水,没至黄豆上约二指深。然后开始像焖米饭一样煮豆,把豆煮到吃起来稍微有点面。豆捞出后放在筛子上控一夜,凉透。
2.黄豆凉好后开始拌面,在黄豆外均匀裹上一层薄面,互相不粘连。如果豆太干拌不上面,把留用的煮豆水淋在黄豆上少许,达到使其能裹面的程度。
3.【捂豆】(这一步比较恶心,慎入)在木板或一些透气性好的材料(忌用玻璃板或塑料)上铺三四层报纸,报纸上再铺一层干净的白纸或牛皮纸。把拌好面的黄豆均匀铺在白纸上,约一指厚。在摊好的黄豆上再铺上一层透气性好的纸。捂豆的房间门窗不要频繁开启,尽量保持一个闷热、潮湿的环境,春天温度低时可盖上纸并在纸上盖一层毛巾被,利于豆子发酵。
4.黄豆捂到第3天时,如果黄豆发乌,说明捂得恰到好处,如果发黏则说明湿度大,可把盖在上面的纸揭下。3天后,黄豆长出白毛,再等一两天,白毛变绿毛,把长满绿毛的豆放在筛子里,放太阳下将其晒干,约需两天。整个捂豆晒豆过程,最长不会超过7天。
5.【晒酱】晒酱之前先拌酱,这一点非常关键。拌酱前一定要听天气预报,如果一周内没有连阴雨天气,方可拌酱。拌酱当天需天气晴好。拌酱前把豆中夹裹的成团绿毛或黑毛捡出扔掉。
6.一斤黄豆配三四两盐、四五斤西瓜瓤。先用水把花椒、大料等洗净,捞出后加入盐放在一碗开水中浸泡,等水冷却后倒入准备好的大盆中,再倒入晒好的豆,搅拌后浸泡两个小时,再放入西瓜瓤搅拌。
7.把搅拌均匀的酱豆盆口处蒙上一层棉质纱布,纱布上面可撒一些花椒,防止招苍蝇。
8.把蒙好纱布的酱豆盆放在太阳下暴晒,早上搬出时搅拌一次,晚上再搬回室内,防止雨淋。晒半个月,闻到酱香味后可炒制食用。
9.【炒酱】晒好的酱很咸,一般是勺出一些炸过后再吃。热锅起油,放一些花椒大料炸出香味后,倒入酱豆,加水。小火炒至冒泡后,下大量事先切好的剁椒,以及葱花、姜末。
等到水收至合适的稠度,加入蒜末,稍微翻弄一下拌匀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后拌上麻油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