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点赞为主题的讲课,公益广告,小品,采访视频,微电影等,6分钟视频,有什么想法或者创意吗?
北邮的?毛概期中吧
2、状元大课堂崔老师讲作文的微视频
崔老师是我的作文老师。老师的个子中等,眉毛淡淡的,眼睛小小的,像小杏核,有一双大大的耳朵,像金元宝似的。
崔老师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给我们讲课。有时候,老师给我们讲故事;有时候,给我们画图画,让我们说题目;还有的时候,给我们说他的故事。
崔老师还认真地给我们批作业,他每天给我们把作业收上去,认真地批改,把好词、好句、好段都做上标记,然后上课时,还会说到哪个同学写得好,哪个同学写的不合格。记得有一次,我们写的作文都不合格,老师就拿来作文,让我们都重新写,并且,逐个进行指导,后来,我们写完了,都写得很好。
还有一次,我的作业错字较多,老师就一个一个给我改正过来,最后让我再认真书写了一遍,现在我的错字越来越少了。
3、哪里有姜久才老师的计算机二级VF考试的视频讲课资料
200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B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windows环境下的字表处理软件word,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5.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FoxPro的基本操作。
6.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
7.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考试内容
1、基础知识、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及不同数制间数据的转换;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存储单位;字符、汉字及编码。
4.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系统组成的初步知识,CPU、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计算机中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数据库语言的概念。
6、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7.多媒体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组成、文件、目录、盘符和路径、常用命令。
3.Windows 95使用初步:
(1)Windows 95的特点、功能、配置、运行环境。
(2)windOws 95“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等的使用。
(3)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资源浏览。
(4)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及设置属性等操作。
(5)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卸除、选用和屏幕显示,中文DOS方式的使用。
4.操作系统对汉字的支持。
三、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 中文WORD for windows 95的基本功能,word的运行环境和启动,Word工作窗口。
2.文档的创建、打开与编辑,文档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编辑。
3.文档的保存、拷贝、复制、删除、显示、打印。
4.文档字符格式的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编排。
5.word的图形功能,wOrd的图形编辑器及使用。
6.Word的表格制作,表格中数据的填写,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四、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1.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2.FoxPro for windows 95系统的运行环境;系统的启动及退出。
3.数据库文件的建立、显示、修改、拷贝、排序与索引,数据库的打开及关闭。
4.数据记录的定位、插入、删除、拷贝、检索,基本计算和基本函数。
5.数据库间的关联与连接。
6.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五、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计算机通信的简单概念:Modem、网卡等。
3.计算机局域网的特点。
4.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拨号接入、电子函件(E一mail)、万维网(WWW)等。
六、上机操作
1.Windows 95的基本操作。
2.汉字录入。
3.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
4.数据库系统的操作。
说明:
①上机考试时间为45分钟
②上机操作的1、2、3、4部分均为必考
200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输入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基本知识,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简单运用。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的概念,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西文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其编码(国标码)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的安全操作, 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初步知识。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DOS、Windows、Unix、Linux)。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2)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 图标”等的使用。
(3)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4)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删除、更名、查找、打印和属性设置。
(5)软盘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6)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7)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
(8)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四、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和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3.文档的保存、保护、复制、删除、插入和打印。
4.字体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文档编排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
5.Word的图形功能,图形编辑器及其使用。
6.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表格的创建,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五、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
3.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4.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
5.数据清单的概念,记 录单的使用,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
6.图表的创建和格式设置。
六、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
4.幻灯片的手稿和删除,演示顺序的,多媒体对象的插入,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打印。
考试方式
1.笔试:90分钟。
2.上机操作:60分钟。
在指定时间内,使用微机完成下列各项操作:
1.汉字录入能力测试(录入120个汉字,限时10分钟)。
2.Windows的使用。
3.Word操作。
4.Excel操作。
5.PowerPoint操作。
6.Internet的拨号连接、浏览器(IE)的简单使用和电子邮件(E_mail)收发。
200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
3.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熟悉算法描述工具――流程图的使用。
4.能熟练地使用一种高级语言或数据库语言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与系统配置。
2.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及其相互关系。
3.微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运算器与控制器),内存储器(RAM与ROM),外存储器(硬盘、软盘与光盘),输入设备(键盘与鼠标)输出设备(显示器与打印机)。
4.软件系统的缀成,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软件舶蒸丰概念,文档;程序设计语言与语言处理程序(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
5.计算机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及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数据基本单位(位、字节、字)。
6.计算机的安全操作;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7.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知识。
8.多媒体技术的一般知识。
(二)DOS的基本操作
l.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分类。
2.DOS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
3.文件、目录、路径的基本概念。
4.常用DOS操作,包括:
初始化与启动:
文件操作(TYPE,COPY,DEL,REN,XCOPY,ATTRⅠB);
目录操作(DⅠR,MD,CD,RD,TREE,PATH);
磁盘操作(FORMAT,DⅠSKCOPY,CHKDSK);
功能操作(ⅤER,DATE,TⅠME,CLS,PROMPT,HELp);
批处理(批处理文件的建立与执行,自动批处理文件);
输入输出改向。
(三)Windows的基本操作
1.Windows的特点、基本构成及其运行环境。
2.Windows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包括: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按钮、光标等。
3.Windowo基本操作。包括:启动与退出,鼠标操作,窗口操作,图标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
二、程序设计
1.能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写程序。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3.能熟练使用一种高级语言或一种数据库语言(共有QBASIC、FORTRAN、C以及FoxBASE+等四种语言,考生任选其中一种。各种语言的考试内容附后)。
三、上机操作
在指定的时间内使用微机完成下述操作:
1.完成指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机器启动和操作命令的使用)。
2.按给定要求编写和运行程序。
3.调试程序,包括对给出的不完善的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C语言程序设计
(一)C语言的结构
1.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它函数。
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3.源程序的书写格式。
4.C语言的风格。
(二)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1.C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空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结合性。
3.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4.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三)基本语句
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
3.复合语句。
4.go to 语句和语句标号的使用。
(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有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for 循环结构。
2.while和do while循环结构。
3.continue语句、break语句。
4.循环的嵌套。
(六)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七)函数
1.库函数的正确调用。
2.函数的定义方法。
3.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4.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值的传递。
5.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6.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变量的存储类别(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
(八)编译预处理
1.宏定义:不带参数的宏定义;带参数的宏定义。
2.“文件包含”处理。
(九)指针
1.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指针与地址运算符。
2.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以及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变量。通过指针引用以上各类型数据。
3.用指针作函数参数。
4.返回指针值的指针函数。
5.指针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
(十)结构体(即“结构”)与共用体(即“联合”)
1.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和引用方法。
2.用指针和结构体构成链表,单向链表的建立、输出、删除与插入。
(十一)位运算
1.位运算符的含义及使用。
2.简单的位运算。
(十二)文件操作
只要求缓冲文件系统(即高级磁盘I/O系统),对非标准缓冲文件系统(即低级磁盘I/O系统)不要求。
1.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
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fclose)。
3.文件的读写(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rwite,fprintf,fscanf函数),文件的定位(rewind,fseek函数)。
200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技术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组成和物理结构。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维护管理。
5.熟悉个人计算机常用的外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结构。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计算机分类,PC机的组成与性能评测。
2.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和运算,实数(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3.文字信息与文本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字符编码字符集(Unicode)。
4.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声音的类型,波形声音与合成声音,图像、图形的特点与区别,图像、图形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5.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成。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因特网与IP地址,计算机局域网初步。
二、微处理器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寄存器组,寄存器管理,总线时序,工作模式以及类型提供配置。
2.Pentium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组,工作模式及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总线时序。
3.80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编码,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4.80X86宏汇编语言的数据、表达式和伪指令语句。
5.80X86宏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顺序、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ROBBIOS中断调用和DOS提供功能调用。
三、PC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
1.PC机的逻辑组成与物理结构:主板与芯片组,超级I/O芯片,主板BIOS等。
2.系统总线的功能与工作原理,ISA总线和PCI局部总线。
3.主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ROM和RAM,内存条与主存储器工作原理,Cache存储器。
4.输入输出控制:I/O寻址方式与I/O端口地址,程序控制I/O方式,中断控制I/O方式。DMAI/O控制方式。
5.外设接口:串行接口,并行接口,SCSI接口和IEEE-1394。
四、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原理
1.操作系统的功能,类型和Windows98体系结构,Windows API与DLL的基本概念。
2.Windows的处理机管理:Windows虚拟机,Windows虚拟机管理程序,Windows的进程调度技术。
3.Windows的存储管理:Windows的内存结构与管理,Windows的虚拟内寻。
4.Windows的文件管理:Windows的文件系统结构,磁盘的存储结构,FAT16与FAT32。
5.Windows的设备管理:虚拟设备驱动程序,通用驱动程序与小型驱动程序,即插即用与配置管理,电源管理,打印子系统等。
6.Windows的网络通信功能:Windows的网络组件,远程网络通信,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Windows中的Internet组件。
7.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Windows对多媒体文件与设备的支持,Windows的多媒体组件,Windows的媒体播放器。
8.Windows的配置、管理与维护:安装与启动,注册表,系统配置与管理,系统性能监视和优化,故障诊断。
9.PC机的安全与病毒防范:计算机安全的一般概念,PC机病毒及其防范。
五、PC机的常用外围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笔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声音输入设备及MIDI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CRT显示其、液晶显示器与显示控制卡,针式打印机、激光印字机与喷墨打印机;绘图仪;MIDI音乐合成、3D环绕声生成与音箱;视频输出设备。
3.外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的组成、原理与性能指标,活动硬盘,磁盘阵列;磁带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的原理与分类,CD-ROM、CD-R、CD-RW、DVD光盘存储器。
4.PC机连网设备:Modem,ISDN与PC机的接入,ADSL接入,有线电视网与Cable Modem,局域网组网设备(以太网卡与集线器),无线接入技术。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200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管理技术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⒈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⒉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的原理及其应用。
⒊具有计算机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和性能评价的基础及应用知识。
⒋具有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础知识。
⒌具有计算机应用项目开发的分析、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基本能力。
⒍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安全和保密性知识。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⒈计算机系统组成:
⑴计算机的发展。
⑵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
⑶计算机硬件结构。
⑷主要部件功能。
⑸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与分类。
⑹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⒉计算机工作原理:
⑴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⑵运算器。
⑶控制器。
⑷存储器。
⑸输入与输出系统。
⒊计算机的主要性能:
⑴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
⑵处理机指标。
⑶存储容量能力。
⑷I/O总线能力。
⑸系统通信能力。
⑹联机事务处理能力。
⑺软件支持。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⒈基本概念:
⑴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⑵算法的描述与分析。
⒉线性表:
⑴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⑵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⒊数组:
⑴数组的定义与运算。
⑵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矩阵的压缩存储。
⒋栈与队列:
⑴栈的定义和运算。
⑵栈的存储结构。
⑶队列的定义和运算。
⑷链队列与循环队列。
⒌串:
⑴串及其操作。
⑵串的存储结构。
⒍树和二叉树:
⑴树的定义。
⑵二叉树的定义及性质。
⑶二叉树与树的转换。
⑷二叉树的存储。
⑸遍历二叉树与线索二叉树。
⒎图:
⑴图及其存储结构。
⑵图的遍历。
⑶图的连通性。
⑷有向无环图。
⑸最短路径。
⑹拓扑排序。
⒏查找:
⑴线性表查找。
⑵树形结构与查找。
⑶散列查找。
⒐排序:
⑴插入排序。
⑵交换排序。
⑶选择排序。
⑷归并排序。
⑸基数排序。
10.组织:
⑴顺序文件。
⑵索引文件。
⑶散列文件。
三、离散数学
⒈数理逻辑:
⑴命题及其符号化。
⑵命题公式及其分类。
⑶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⑷范式。
⑸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⑹谓词与量词。
⑺谓词公式与解释。
⑻谓词公式的分类。
⑼谓词逻辑等值演算与前束范式。
(10)谓词逻辑推理理论。
⒉集合论:
⑴集合及其表示。
⑵集合的运算。
⑶有序对与笛卡尔积。
⑷关系及其表示法。
⑸关系的运算。
⑹关系的性质。
⑺关系的闭包。
⑻复合关系与逆关系。
⑼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
(10)函数及其性质。
(11)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⒊代数系统:
⑴代数运算及其性质。
⑵同态与同构。
⑶半群与群。
⑷子群与陪集。
⑸正规子群与商群。
⑹循环群与置换群。
⑺环与域。
⑻格与布尔代数。
⒋图论:
⑴无向图与有向图。
⑵路、回路与图的连通性。
⑶图的矩阵表示。
⑷最短路径与关键路径。
⑸二部图。
⑹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
⑺平面图。
⑻树与生成树。
⑼根树及其应用。
四、操作系统
⒈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⑴操作系统的功能。
⑵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⑶操作系统的组成。
⑷操作系统的接口。
⒉进程管理:
⑴进程、线程与进程管理。
⑵进程控制。
⑶进程调度。
⑷进程通信。
⑸死锁。
⒊作业管理:
⑴作业与作业管理。
⑵作业状态及其转换。
⑶作业调度。
⑷作业控制。
⒋存储管理:
⑴存储与存储管理。
⑵虚拟存储原理。
⑶页式存储。
⑷段式存储。
⑸段页式存储。
⑹局部性原理与工作集概念。
⒌文件管理:
⑴文件与文件管理。
⑵文件的分类。
⑶文件结构与存取方式。
⑷文件目录结构。
⑸文件存储管理。
⑹文件存取控制。
⑺文件的使用。
⒍设备管理:
⑴设备与设备分类。
⑵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⑶中断技术。
⑷通道技术。
(5)缓冲技术.
⑹设备分配技术与SPOOLING系统。
⑺磁盘调度。
⑻设备管理。
⒎一种典型操作系统(DOS/Unix/Windows)的使用:
⑴DOS的特点与使用。
⑵UNIX的特点与使用。
⑶Windows的特点与使用。
五、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⑴软件与软件危机。
⑵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工程。
⑶软件开发技术与软件工程管理。
⑷软件开发方法与工具、环境。
2.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
⑴瀑布模型。
⑵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⑶软件计划与进度安排。
⑷软件需求分析。
⑸数据流程图(DFD)、数据字典(DD)。
⑹软件需求说明书。
⑺系统设计。
⑻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⑼模块结构设计与数据结构设计。
(10)接口设计与安全性设计。
(11)统设计说明书。
(12)程序设计。
(13)程序设计语言。
(14)结构化程序设计。
3.原型化方法:
⑴原型化的基本原理。
⑵原型化的生命周期。
⑶原型化的人员与工具。
⑷原型化的实施。
⑸原型化的项目管理。
⑹原型化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的关系。
⒋软件测试:
⑴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⑵软件测试方法。
⑶软件测试计划。
⑷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
⑸测试用例设计。
⑹测试分析报告。
⒌软件维护:
⑴软件可维护性。
⑵校正性维护。
⑶适应性维护。
⑷完善性维护。
⒍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⑴软件开发工具。
⑵软件开发环境。
⑶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
⒎软件质量评价:
⑴软件质量的度量与评价模型。
⑵软件复杂性的度量。
⑶软件可靠性的评价。
⑷软件性能的评价。
⑸软件运行评价。
⒏软件管理:
⑴软件管理职能。
⑵软件开发组织。
⑶软件计划管理。
⑷标准化管理。
⑸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⑹软件配置管理。
⑺软件产权保护。
六、数据库
⒈数据库基本概念:
⑴数据与数据模型。
⑵数据库体系结构。
⑶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
⑷数据库工程与应用。
⒉关系数据库:
⑴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⑵关系数据模型。
⑶关系定义、关系模型、关系模式与关系子模式。
⑷数据操纵语言。
⑸关系代数。
⑹集合运算(并,差,交,笛卡尔积)与关系运算(投影,选择,连接)。
⑺关系演算。
⑻元组关系演算与域关系演算。
⑼数据库查询语言。
(10)SQL语言。
⒊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⑴关系数据理论。
⑵函数依赖。
⑶关系模式分解。
⑷关系模式的范式。
⒋数据库设计:
⑴数据库设计目标。
⑵数据库设计方法。
⑶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⑷数据库规划。
⑸需求分析。
⑹概念设计。
⑺逻辑设计。
⑻物理设计。
⑼数据库的实现与维护。
⒌数据库的保护:
⑴数据库恢复。
⑵数据库的完整性。
⑶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⑷数据库的安全性。
⒍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Oracle)应用:
⑴FoxProDBMS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⑵OracleDBMS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七、计算机系统结构
⒈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⑴体系结构的定义。
⑵系统的功能层次。
⑶系统的分
参考资料:http://.baidu.com/question/5235079.html
4、用微师上课可以开视频吗?
应该是可以的
5、求中山大学考研838微观经济学(平狄克)和管理学(罗宾斯)的讲课辅导视频!
这个网上好像没有!但是有一个广州考研网好像有个视频辅导班,收钱的!600到800!是针对专业课的!我没有上过!其实这个你可以自己复习的!像我是跨专业考生,本科学的是计算机!刚开始复习这两本书时也不不太行!我建议对于没有经管类学科基础的学生来说,先可以看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做入门,这是一本初级微经学,写的有条理,清楚易懂!然后再看看平狄克的,配合着做后面的习题,你可以买一本金圣才的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版),专业课书至少要看三遍,要会理解和运用图,还有后期可以用金圣才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也要多做几遍!其实中大838的微经考题还是挺简单的!
不知道你说的是《管理学》还是《管理学原理》,罗宾斯这两本书都有,建议你可以两本都看看,然后针对指定教材做一份笔记,注意理出各章节大致思维框图,这一点是很有用的,可以极大减轻你的记忆工作!
不知道我啰嗦了这么是否有给提供有用的信息!呵呵~~
祝你考研成功!
6、急求自考高数(一)微积分免费教材视频讲课
我有蔡高厅 高等数学 教学视频,用它学高数再好不过了,我也是自学,效果很不错,应该能够帮到你
7、如何在微信上开微课堂?
在微信上面开微课堂,主要的问题在于微信不提供视频的功能,而微信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生态,人们使用频繁、使用时间长、消息传播快,因此要借助第三方平台搭建。配置好相关的课程资源后进行推广,实现在微课堂授课的目的,对于很多想尝试搭建微课堂的朋友来说,使用短书是一个更快捷的解决方案。
8、视频的教学效果有哪些好处?
1.、教师能够不断修正教学模式,实现更好的教育
课堂教学的把控方式和教育体系的了解程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础实力,而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中需要将教育的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完全的阐释,让许多教师所了解的丰富知识难以完全发挥,而通过满足客户的视频教学模式,能够让许多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知识实现更好教授。
2、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灵活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绞尽脑汁难以消化的知识,在课后也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巩固,而我国市面上最好的视频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生动有效的课堂展示方式来进行更好的教学,这种直播的视频播放模式也能够让学生在更多的地点灵活的学习知识,对于一些知识渴求度较高的学生而言,这种视频教学的模式无疑丰富了日常的生活。
3、视频教学实现自我的价值
视频教学模式手机内的优越性不仅具有课程的灵活性也拥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随着近些年来视频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逐步成熟之下,给网络视频教育教学绘制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越来越多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实现自我的价值,既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够让教育教学的价值得以完全落实。
(8)微视频上课制作扩展资料
视频教育和视频培训是一个概括性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通过视频形式的增强型学习方式。当人们提到视频教育时,很明确的都了解是通过视频中介进行知识的传播。从许多方面来看,它通常是以多媒体视频为载体的,也就是说该种学习媒介可以为用户同时提供视觉和听觉的内容。
视频教育主要是通过视频课件的形式引导用户理解相关知识或者指导用户完成特定的任务。以视频为基础的视频教育会向用户传递更加直观的特定信息,比如说向用户介绍某个产品的历史、作用、特性等等。
视频培训教育网站,都是立足于整合中文视频资源中的教育培训内容,精选对用户价值最大的教育培训视频,满足精准受众的高端需求。尽管目前的网民需求仍旧以娱乐内容为主,但相信互联网可以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增加提供更多帮助,而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具有直观、全面、准确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