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短视频 > 校园生活微视频

校园生活微视频

发布时间:2021-01-15 04:27:28

1、野猪现身华科大校园,不顾来往师生悠闲散步,这种动物是否具有攻击性?

野猪神经敏感,易受惊发怒,嘴长有力,撕咬和拱嘴都有很强的攻击力,特别是成年的野猪,狼、豺等肉食动物,若单兵较量都惧怕三分。

野猪的性情十分凶猛,平时则遵守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准则,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当受到追捕时,特别是受伤时,会疯狂地向猎人扑过来。猎人们口耳相传的“三怕”就有“一猪二熊三老虎”之说。因此,古代先民对野猪也十分敬畏,尤其是在北方的红山诸文化中,就有野猪崇拜现象。其中在红山文化中还由野猪崇拜发展出猪龙崇拜,出土的玉猪龙还刻有野猪的獠牙。这种造型是中国龙的原始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各地可见,野猪的形象从猎民文化融入战争文化,例如米诺斯文化的军兵戴野猪獠牙作的盔。日耳曼人在男婴儿摇篮上挂野猪獠牙,以盼望其长大后成为英勇的人。中世纪时,野猪也被欧洲军事贵族用作族徽。

在狩猎文化中,人们把野猪獠牙视为主要荣誉象征,高级猎获物纪念品,西方国家的猎业公会有时候会进行猎获物比赛和展览,当时猎人用野猪的獠牙参加比赛,猎获獠牙最大的野猪的猎人将会获得奖励,得奖者继续参加国际狩猎博览会(如 EXPO Hunting等)。

此外,有些少数民族文化迄今保留野猪獠牙的神秘作用。例如,中国西南纳西族的巫师(东巴),在仪式中手拿着野猪獠牙,根据现代纳西族东巴的解释,野猪獠牙能够增加他和先人沟通的能力。

说到野猪的威猛,除了由特别发达的上犬齿形成的尖锐獠牙,它们的身体也很强壮,奔跑的速度和耐力都十分出色。最重要的是,野猪平时要花很多时间在树干上摩擦它的身体两侧,让鬃毛和皮肤上涂满凝固的松脂,在“猪皮”上形成坚硬的保护层。有了这样的“铠甲”,不仅虎豹不敢向它们贸然发动进攻,有时猎人的枪弹也奈何不了它们。

如今,野猪栖息的林地逐渐缩小,食物匮乏,人与野猪的矛盾在很多地区愈演愈烈,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野猪喜食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红薯、大豆、瓜果、花生等。它们对地面上的植株用啃食的方式,对在地下生长的果实则拱地刨取,破坏严重时能造成大面积减,甚至整片地绝收。

另一方面,野猪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物种,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当地的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已不宜再对野猪“动武”。“保护”还是“猎杀”?人们仍在争论不休。

2、如何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措施

几点建议:
1.健全门卫制度,严禁非教学用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严禁机动车辆和闲杂人员进入校园。进出校园要严格把关,严格登记、验证。门卫要认真履行职责,丝毫不能懈怠。把好进出校门第一关。
2.校园的路灯,楼道的电灯,楼梯的扶手,走道的栏杆,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经常检查、维修。
3.加强寝管人员的职责,值班室夜间要有人值班。一旦有事故发生,要保障安全出口、通道的畅通,组织施救、疏散学生。
4.食堂物质定点采购、索证和登记,做好饭菜的留验和记录工作。
5.危险化学物品、放射性物质要存放在安全地方,不能让学生接触或带出实验室。
6.学生有先天性疾病、特异体质的情况要报告老师,建立和妥善保管学生健康档案,给予特别的关照和留心,并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7.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学生在校、放假、返校时间有非正常缺席或擅自离校情况,要及时通知其监护人。联系电话要做到及时更正,保证信息畅通。
8.对住宿生的管理要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特别要加强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9.注意交通安全和接送学生的校车管理。
10.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11.注重易发事故的时间:体育课、劳动课、自习课、夜间休息,区域:楼道、走廊、宿舍、厕所, 类型:打架斗殴、翻院墙、交通、用水、用电、火灾、自然灾害等。
12.大型集体活动,防拥挤踩踏。上课的老师一定要维持秩序,合理安排疏散时间,分时段、分楼层有序下楼。
13.安全知识要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利用读报、放假前、开学初、升旗时开展安全教育。
14.校园内发生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员参与救援、疏散、报警和上报家长及上级部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15.教师生活区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总之,安全无小事,要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争取做到零伤亡,杜绝大型恶性事件的发生。
希望全体教职工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共同关注我们的校园安全问题,做好警之于先,察之于后的各项工作,为创建平安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3、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地标性建筑有:

1. 邱季端体育馆。拥有地下层、游泳馆、健身房等各种功能的邱季端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美国国家篮球队的训练馆。

2.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书室,于1922年建成第一座馆舍。在1931年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图书馆并入和1952年私立北平辅仁大学图书馆并入之后,于1959年又建立起一座馆舍。1989年建成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型图书馆。

为配合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目标,“新图书馆大楼”拔地而起,已于2008年投入使用。校内正在使用中的是新图书馆。原图书馆目前正在进行改造,拟成为办公区。

2. 先师鲁迅浮雕。鲁迅先生的一生,和北师大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在北师大工作的6年内,因为当时激烈的斗争生活,使他充满了战斗的豪情,是他前期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阿Q正传》、《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两地书》、《彷徨》、《野草》、《中国小说史略》等作品的创作,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

3. 刘和珍浮雕。在北师大五四纪念广场,刘和珍浮雕默默矗立。刘和珍浮雕由青年雕塑家、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喻建辉潜心设计,用艺术的手法展现了刘和珍壮烈牺牲的场面,充分表达了全校师生深情纪念革命烈士、学生运动领袖刘和珍君的文化内涵。

4. 一二九运动纪念碑。为纪念1919年五四运动,师大校园里矗立的一二九运动纪念碑,时刻提醒着当代大学生爱国,自救,进步,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

(3)校园生活微视频扩展资料:

北师大花很多,春天的樱花,油菜,桃花,梨花,夏天的向日葵,荷花,月季,蔷薇,秋天的芍药、菊花、满街的黄银杏,冬天的松柏。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建设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故宫红、天坛白、师大灰”作为主色调,并将师大的标志性设计蕴含其中。整个校园按东西和南北轴线,通过景观大道将校园。分为四个小庭院。中间为中心广场,同时地下还有四层的停车场和学生活动区域。

校方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会有以教育、科技、创新为主的,学科交叉平台陆续进驻新校区。

与校园生活微视频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