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军事电影的观后感。1500字以上
说起希特勒,让人联想到的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战争狂人!
第一次看了讲述希物勒最后日子的《帝国陷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希特勒的疯狂、不是那些党卫军官们对他的忠诚和临死时的视死如归,是炮弹呼啸在耳边时的震撼、是那些在战争中断胳膊少腿的伤惨军人们痛苦的呼叫、是那一片片的废墟、是那个母亲,那个无奈而勇敢的母亲的悲壮!她是希特勒帝国总理的妻子。
战争打到这时已经是不受他们的控制了,除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做为希特勒的近身官员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那个母亲啊!要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女们,这对她来说是怎么样的一种无奈和悲哀啊!
看到她亲手把一颗颗见血封喉的毒药塞进儿女们的嘴中,让儿女们在无知无觉的沉睡状态死去时,而她们的父亲却只能站在门外无奈的、悲伤的、木然的伫立。这时的帝国总理已经不是总理,而是一个父亲,一家之主的父亲!帝国的陷落让他别无选择,为了他们所谓的对希特勒的忠诚,他的孩子只能这样子结束幼小的生命。
母亲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喂下毒药,并让那些药丸在她们的嘴中溶化让她们顷刻间命丧,在她们死去之后为她们轻轻的拉过床单盖住全身。母亲在做这些时没有流泪,她做的那样的仔细、那样的有条不紊,仿佛她的孩子们不是死了,而是去了另一个快乐幸福的地方,她做完这些后出门,轻轻的关了灯,轻轻的把门关上,就象往常孩子们睡着了一样。
坚强的母亲在走出房间后就跌坐在地上!无声的眼泪终于流下来!不管她是不是希特勒帝国总理的夫人,作为一个母亲,她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并且还要亲手杀死她们,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怎么样的一种锥心刺骨的痛啊!
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无知无觉的成了希特勒战争的牺牲品!她们原本可以过的好好的,天真烂漫的过完她们快乐的童年,可是,是战争的残酷摧毁了一切,摧毁了她们可以生存下去的机会。
那一刻,我痛恨战争!痛恨希特勒!痛恨纳粹!
看完《帝国陷落》后,我要对天下好战的人们大声疾呼:请你们为了天下的孩子,为了天下的母亲,不要轻易说打仗!
二战时期死了五千多万人啊!这是个充满鲜血的数字啊!
好战的人们,请你们醒醒吧!
2、cctv7我爱国防观后感
由解放军电视宣传抄中心、中国航天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具体指导的全新军事益智节目暨首届全民国防知识大赛——《我爱国防》。
《我爱国防》栏目是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CCTV-7特别推出一档以国防知识为载体、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目的、以传播正能量为立意的全新大型军事益智节目。节目以国防历史、军事知识、武器装备、防务热点等为主要内容。第二季选手招募活动现已全面启动,通过全国海选、进京面试,精心挑选10名选手参加决赛,经过总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一名全民“国防之星”。
作为一档以国防知识为载体、以强化国防教育为目的、以传播正能量为立意的大型军事益智节目,今年的《我爱国防》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引领观众走进那段血火交织的历史,更深刻地感受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从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回顾战争,珍爱和平。
3、军事记录片观后感8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800字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近日推出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强烈反响。对于众多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无疑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教学片”,是对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9个主要大国发展史的一次集体学习。
用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显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但是,电视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转变形象地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华散尽形象地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
在过去的500年间,中国所谓的盛世已经持续至清康乾时代,期间还包括明初郑和浩大船队的远洋。但这只不过是古老的“中华龙”惯性繁华的回光返照。而从14世纪开始的300年间,欧洲文兴复兴击碎了中世纪宗教的神学桎梏,将人们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解放出来,在精神方面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翘楚的新时代。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谱系的美国在另一块大陆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当然,这9大强国的辉煌中也都沾染了穷兵黩武的战争残酷和侵略他国乃至灭绝异质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来的500多年间,这些强国或有兴衰,但他们的一个或多个在21世纪依然占有全球主导地位。即,西方社会主导全球的大趋势并没有逆转。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灭亡中汲取的教训。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对新中国如何摆脱历代王朝“兴勃亡忽”的质疑时,给出的药方是“人民民主”。今天,这句话对中国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当综合实力成为衡量大国地位的标准时,作为硬实力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同作为软实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响力一个都不能少。美国的强国之路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
必须厘清的是,和上述9个大国不同的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有着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绝少侵掠他国的文化传统的贪婪品格。也正因为如此,在学习9大国优点的同时,中国可以避免其他强国最终“亡乎”的历史宿命。
不过,仅有和平的理性,经济的势力和开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实现强国之梦。如中国两宋,经济文化发展俱佳,政治也相当开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终被异族所灭。去年5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这虽是对美国提出的警醒,但也给我们以警醒,强国之路,必须要保持软硬力量的综合平衡,综合国力的哪一个要素都不能偏颇。
4、国防安全讲座观后感500字
国防教育是公民学习和掌握国防知识的主要来源,它可以促进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的强化和巩固。国防知识是公民为了履行国防义务所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只有熟悉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才能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我们青少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参加国防教育能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从而增强对国防的义务感、责任感和坚决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
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是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和平年代历史对现实的警醒,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怎能忘记那段沉重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还不是因为当时国力薄弱,清zf腐败无能吗?到头来落得个割地赔款,卖国求荣的下场,园明园被洗劫一空,多少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啊!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只要我们国力强盛,军事过硬,众志成城,就能立于不败之林。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永恒问题,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我们应该牢记无数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邱少云、江姐、董存瑞等先烈的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更让世人见证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国防意识。
5、中国军事电影,要写读后感的,最好看好后感悟较深的
狼牙山五壮士
地雷战
地道战
这么经典了
大街上随便拉个老爷爷都能给你背诵剧情的你不要
鸡毛信
王二小
小兵张嘎
╮(╯▽╰)╭
我说孩子
这些经典的好写啊
6、军事题材电影观后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这周四,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7、国防军事优秀视频观影感想
影片伊始,
讲述了钱学森在孩提时代的折纸飞机爱好的往事,
也就是这件往
事为这篇电影更是为钱老这生的奋斗事业做了个综述和开头,
也让人不禁想起了
钱学森在中国的社会主义航天事业建设中所有着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在看这纪录
片之前,
对于钱学森在中国社会主义航天事业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我所想的也只
有深深的热爱和尊敬,
可在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
我才发现钱老的一生其实是本
厚厚的极富有深邃的书·
·
·
·
·
在记录片中,说到了少年时代的钱学森,留给我的印象是很聪颖,很努力。
年仅
18
岁就考入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机车制造专业。但是钱学森
在赴国立中央大学参加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考试的时候,仅仅以唯一
一名航空系学习的学员被录取。或许我们会有很多羡慕吧,但我们更多的
是对钱学森少年时代的优异才能所折服!影片在介绍早期钱学森在国内生
活的时间时,也相应的为我们介绍了当时的中国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也
许正是应了那句古话,国家不幸英雄幸。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将钱学森当做
英雄,因为他只是个文弱的学者,但又总是觉得他更是英雄,因为他做了
一般英雄所不能做的事情。政局的动荡,经济的萧条,国家的苦难,人民
的不幸,或许少年时代钱学森就已经感觉自己要肩负起振兴祖国的重任,
或许是少年时代的钱学森希望自己能过消除民族的苦痛,改变国家的命运,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有人希望能够兴业救国,有人希望能够革命救国,钱
学森也不愿做个不负责任的中国人,他想他所能做的是凭借自己的一技之
长学习科学知识,
去建设祖国,
增强国防,
不让我们美丽的祖国再受屈辱!
据影片的介绍,应该是在一二八事件中,钱学森看见我们偌大的祖国有空
无妨,只能任侵入者的飞机在我们自己的领空中倾泻着罪恶的炸弹,蹂躏
着我们的人民,践踏着我们的领土,于是钱学森在
1935
年留学美国,入麻
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8、军事禁区 电影观后感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