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评价电视剧《在远方》?
尽管《在远方》剧中有些地方不太符合逻辑,与常人的思维习惯有些不同,甚至有时还有些小狗血,但总体不失为一部带给人们比较多正能量的电视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部电视剧呢?
《在远方》是由陈昆晖执导,刘烨、马伊琍领衔主演,梅婷、保剑锋、曾黎、郑奇、程煜、薛皓文主演的都市创业剧 。该剧以姚远为主线,讲述了他在快递与互联网的创业浪潮中百折不挠,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在远方》是一部可驻足停留的剧集,编剧的思路与《鸡毛飞上天》是一致的。跟《鸡毛飞上天》一样,该剧也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姚远、路晓鸥的创业线,一条是俩人的爱情线。该剧的创业线很见功力,剧中人物的每一步跨越都那么难,但天道酬勤——这是观众能够共情的情感体验。
该剧主创把“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作为创作原则,并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一方面真实地展现了历史大事与大势,另一方面让虚构的人物和情节恰到好处地为作品增添了艺术光彩,从而令整个作品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同时,该剧还通过聚焦新中国外交战线来回溯历史的荣光,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鉴往知来,另一方面更是生动地诠释了当下中国的外交思想,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和认可。一个理性、骄傲、有自己的事业追求,也有自己爱情要求的女强者,一个既可为你洗手做羹汤,也可以穿上高跟鞋驰骋职场的“铁血”女子,简值就是马伊琍本人写照。
大家喜欢这部剧吗?
2、大胃王阿浩是不是离婚了,都没看到她媳妇直播的时候。以前经常看到?
这些事情不要乱说乱差,不是你们没有看到大胃王阿浩的媳妇,就说别人离婚了,也许大胃王媳妇有别的事情,没来陪阿浩上直播,所以最好不要乱说乱差了,
3、为什么直播中的“大胃王”可以吃那么多,还不发胖?
因为你没亲眼看到过,所以很多都是假的,你只是好奇,无聊视频看看就行别太认真,网络骗人很多。
4、男朋友不让我在快手对任何一个男性朋友评论,自己却跟女的评论得很亲密,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我气的就是
你做错的事就是没选好男人,这样的男子,就该放弃
5、快手大胃王桐桐为什么离婚?
快手上的大胃王彤彤,她和她的丈夫离婚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两个感情上已经说不到一块儿去了,没有一致。
6、七鹤大人扇贝是什么梗
短视频软件快手的作者“七鹤大人”的粉丝被称作“七彩糖”,其中专的一个粉丝为了让一属个网友变成七鹤大人的粉丝,满足了这个网友提出的“隐私部位”的要求。这件事情在快手上影响较大,后来有网友将他的粉丝称为七彩扇贝。
在前几天的时候,主播圈子里面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斗鱼平台上面有一位小主播,名气并不算是大,没有任何的才艺和人脉,但是在短短一夜之间,刷爆了网络各个角落!
她在PK的时候,因为系统BUG,不慎暴露了自己的真实颜值,二次元头像后面的本人竟然是一位脸色蜡黄的五十多岁大妈,顿时整个直播间直接爆炸,粉丝贡献榜傍一现场销号逃走了!
发视频的时候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永远带着口罩,不管什么形式的内容,黑色的口罩永远出现在脸上,这让他的的神秘感瞬间暴增!就在乔碧萝事件出现之后,“七鹤大人”也是进入了众多网友们的视线之内,毕竟谁也不知道他的口罩下面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嘴脸!
七鹤大人是一名95后,98年出生,据悉是广东茂名人,因为一直戴着口罩不露全脸引起大家关注,从七鹤大人的照片或是直播看,戴着口罩的七鹤大人还是挺帅的一个小伙,在乔碧萝事件发生后,七鹤大人的长相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7、快手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快手真的是一个乌烟瘴气的地方。多少洗脑大师成为网红,多少空手套白狼发家致富。快手的核心就是刷礼物点关注,然后开直播别人刷礼物点关注一级一级的,就是传销。很多托所谓的神豪刷礼物搞气氛,诱导人跟着刷跟着当主播。好多纷纷开启致富之梦,结果大部分都被快手吞噬干净。。
快手都是一些没文化没素质纹身张口骂娘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游手好闲的社会寄生虫,大部分以东北为主,可能东北人二人转发源地。每个人东北人都会忽悠吧。主播都喜欢抱团。抱团就可以更好给粉丝洗脑,毕竟粉丝只能打字不能说话。而且质疑的字都会被屏蔽,说不好的被踢出去,留下来的人只能听,只能被洗脑。有二驴团。刘一手团。张二嫂白小白团。刘妈团。散打团,表哥团等等。主播和主播都是一伙的,大部分都是签约了快手有托捧的。
主要分析一下洗脑。
洗脑单词:大哥、老铁、家人、兄弟、(有)牌面、爹妈,(有)画面,存在感,点关注、上刺刀、giao、板板整整、满满登登、等等
洗脑称号:驴家军、散打家族、丈门、嫂家军、表家军,仙家军、6块钱大队等等
洗脑语言: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个。这是战争,兄弟们给我上。驴家军全体上刺刀。甩人集体去1号麦打啵酱油。老铁给我上。
洗脑音乐:牌牌琦。等等
洗脑游戏:PK 刷礼物点关注 甩榜 连麦 啤酒互关
洗脑话题:炫富(砸车、秀车牌,秀车钥匙、秀豪宅、游艇飞机等) 办活动(生日、开业、结婚、周年庆等) 干架(主播和主播扯皮吵嘴制造话题) 八卦主播围着散打二驴添油加醋 土豪刷礼物、二驴今天又挣了50万、散打今天挣了100万、粉丝排行榜、礼物榜、炒作(反目成仇)、 拜师收徒
洗脑方式很简单,就是洗脑单词+洗脑语言+洗脑称号+洗脑游戏+洗脑音乐+洗脑话题+主播的发挥(声情并茂)+美颜滤镜+托+达到目的后谢谢就好了(个别时候假惺惺开小号谈心不要礼物给粉丝洗脑),这就是完美的洗脑方式了 对粉丝进行彻底洗脑。有很多粉丝被洗明白了之后,你会心甘情愿送礼物,还有一些会跟着送礼物想当主播。还有一些会被洗了,马儿跑马儿还不用草,还给主播去点关注,让主播可以卖关注挣钱的。还帮主播去维护成为主播的脑残粉。天天发主播的照片当作品。那叫一个比亲爹还要亲啊。亲爹估计多没有他对网红那么好。脑子估计都被洗坏了。
这样子就能到空手套白狼。发家致富。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了。成为一名成功的快手网红了。傲视群雄。每天礼物收到手软。完成社会渣渣到社会寄生虫的完美蜕变了。
8、在冰上跳“鸭子舞”的“奥利给”,是怎么喊出都市青年的心声的?
1、我们为什么要喊奥利给?
《看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年轻人的焦虑。
在《后浪》当中,我们看到的年轻人在上海参加漫展、在科技馆感受前沿技术、在巴黎铁塔下舞蹈。
在《看见》当中,我们看到的年轻人在田野上歌唱、在大山中起舞、抱着鲜花的女孩与消防员相拥。
说白了,《看见》当中的人们让我们感觉更加真实,让我们更有安全感。
相比较之下,《后浪》更像是用最正经的表情放了一个“屁”。
这段视频在全网走红的时候,所用的标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喊奥利给?》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喊奥利给?
回溯一下“奥利给”这三个字,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不过是因为这位大叔慷慨激昂的一段“演讲”罢了: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恐惧唯一的方式就是面对恐惧!坚持,才是胜利!奥利给!”
这番话正能量么?当然正能量,但这似乎并不是“奥利给”走红的真正原因。
真正让“奥利给”走红的,还是大叔那浮夸狰狞的面孔。
其实,如果去“奥利给”大叔的主页翻一翻,会发现他在短视频当中的形象多数都是“狰狞”甚至是“怪异”的。
大冬天在冰面上赤裸着跳“鸭子舞”,亦或是在路上学“恐龙快跑”,画面看起来多少有些猎奇。
但正是在这种近乎“畸形”的展现当中,才透露出一个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在现实生活当中,“奥利给”大叔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正经工作,体育老师、相声演员、婚礼主持,什么给钱做什么。
在家他还要照顾年迈的父亲,以及自己脑瘫的弟弟,家中的条件比较贫寒,就连直播时观众给他刷个礼物都会感动到流泪。
相较于“后浪”们,世界上更多的其实还是像“冬泳怪鸽”这样的平凡人。
如果不是凭着“奥利给”阴差阳错的走红,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有人注意到他。
“存在即是完美。”
《看见》的出现,无疑成为了慰藉都市年轻人的一碗老酒,让大多数人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与我们相似的人。
或许,这便是我们高喊“奥利给”的意义。
2、能够活着,便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
最近,一个叫“旧真瞎哔哔”的人火了。
这是一个在富士康干了快十年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日复一日的倒班之中,生活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乐趣。
在他的视频当中,往往都是用一些平淡的语调阐述着自己身边人的故事,亦或者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配合以不知所云的镜头,颇有些王家卫的风格。
也正是因为如此,“旧真”经常被网友戏称为“富士康王家卫”。
前两天他刚刚更新了一段视频,讲述了自己身边一名叫“兵哥”的故事。
“兵哥”36岁,至今未婚,也没谈过女朋友,每天都在工厂和出租的筒子楼之间两点一线的来回跑,几乎不怎么出门。
在提到结婚的时候,“兵哥”直截了当的说:
“别害别人了,自己烂就算了,还TMD搞得别人和你一起堕落?”
不知有多少人看到这里,鼻头一酸。
哪有什么所谓的不婚主义,只是对于有些人来讲,组建一个家庭的成本和责任实在是太高了。
像“旧真”和“兵哥”这样在富士康一干就是十几年的人其实还有很多,每个月拿着四千多块的工资,要么待在工厂,要么待在自己的小出租屋当中,够吃够喝就足够了。
至于其他的,实在是不敢想,那太奢侈了。
在《后浪》刚火起来的时候,b站上还有一位小哥火了,在夜晚的工地上,脸上满是灰尘,对着镜头讲述着自己一个又一个简单的愿望:每天能够加班赚300块,然后带着姑姑和姑父去北京看看天安门。
共青团福建省委评价:“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后浪。”
6月5日,社科院副院长发布了一条声明,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但依旧有6亿人的月均收入只有千元,最少的甚至只有600多元,这些人口根本失不起业,也承担不起长期不工作。
就像曾经红极一时的“三和大神”们一样,“梦想”对于他们来讲,实在是太过于奢侈。
能够活着,便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
3、《看见》成功了,快手还“土”么?
让我们回归到事件的本身,其实,无论《看见》再怎样精彩,它的实质无非是快手的一则宣传广告。
不得不承认,这则宣发广告制作的很成功。
当然,这是建立在《后浪》的失败之上的。
在没有看过这则视频之前,大家对于快手的印象是怎样的?
土味吃播、土嗨视频、土味歌手........以及尬出天际的剧情短片。
单单一句“正道的光”,便成为了可以与起床铃声媲美的致命“魔咒”。
而在《看见》文案当中的第一句话便是:
“不要冷漠地走入普通人,那些不假思索就说这里不够潮的人,应该亲自来这里看看。”
很显然,快手太想要改变自己现有的形象了。
自打快手创立以来,所主打的方向便是面向底层群众的生活百态,借此打开一个全新的流量缺口,赚取了大量的资本。
为了吸引新用户,快手甚至不惜花了大价钱与春晚进行合作,借此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在平台的运营上,甚至请到了周杰伦入驻,并买下了周杰伦所有歌的版权,可谓是下了血本。
但实际的效果呢?
只能够说治标不治本。
在搜狐网给出的调研数据当中显示,抖音用户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占比为45%;快手的用户以三四线城市居民为主,用户占比达到了64%。
平心而论,不带有任何地域歧视的前提下,快手的用户受众情况将使整个快手的内容生态趋于一个下沉的姿态,很难在短时间、大规模内进行内容的革新。
相信这也是快手官方所能够看到的,也应该是《看见》所制作的初衷。
但若没有《前浪》的失败,《看见》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么?这不敢去武断。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看见》凭着自己的魅力获取了推广上的成功,但快手的内容生态会因新涌进的用户而发生进化么?其实也很难说。
后记面对《看见》的成功,网友其实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觉得《看见》讲出了真实的年轻人生活现状,也有人觉得他只不过是蹭着《后浪》的热乎劲鞭了波尸罢了。
究竟是站边“后浪”还是站边“奥利给”?其实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
其实《后浪》的初衷也不过是让年轻人珍惜好的时代,而《看见》所想要表达的则是“看清生活,热爱生活。”
就像文案中说的那样:“君子和而不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所以,正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因为这个时代不仅需要“后浪”,“奥利给”的存在,也同样重要。
9、流浪大师成月入百万网红:垃圾分类了,沈巍的书房在哪里?
1 都说网络时代,从不缺一夜爆红的人。 在自媒体兴起的今天,一段段短视频,将上海街头的一位流浪者捧火了。 如果说“犀利哥”靠的是颜值和时尚,那沈巍靠的是才华和学识。 你很难相信,一个流浪汉,随身携带的除了废品之外,还有大量的书。
“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广交朋友,博览群书,诚信待人,宽厚处世。” 他读《战国策》《左传》《了凡四训》《聊斋》《诗经》......
他和周围人畅谈古今历史、各地典故,思维清晰深刻。 他拒绝路人的资金帮助,说“我不是乞丐”,而在还原他的前半生后才知道,他确实不是。 他是上海本地人,从小喜欢画画、历史、写字、看书,可父亲对此深恶痛绝。 他梦想是能进中文系或者做国际政治研究,可父亲却逼他学了审计。
小时候他就开始捡垃圾去卖,然后买自己想看的书,可在同学眼中,捡垃圾是会被笑话的行为。 毕业后,他进了上海某区的审计局,可因为他总爱在公司捡垃圾,被同事觉得是“神经病”,所以就被病休回家了。 因为捡垃圾,他被家人赶了出来,因为捡垃圾,他被邻居投诉,最终流落街头。
他确实也不需要捐助。 原单位一直给他发工资,每月2000多元,卡里还有父亲的遗产,拆迁还被分到十多万。 当地救助站曾向他提供救助但被拒绝,他说他喜欢这样的生活:
每天捡完垃圾后就分类,再去附近地铁站看书,看不懂就用买来的二手手机连着商家WiFi查资料,没事写写字画会儿画。 他说他崇拜甘地,愿意主动过苦行僧般的生活。 有理想有坚持,不被世俗所羁绊,简单而又纯粹。
2
可就在那么一天,他被包围了。 3月份的上海,充斥着大量举着手机、摄像机,满上海“抓”沈巍的人。 嘴上说着要大师为自己指点迷津,可却基本没听进一个字,只顾着将镜头对准,多拍视频,多拍合照。
甚至有部分女人来找他相亲,要嫁给他:
自称身价百亿的男人,要给他当儿子。
西装革履的男人,带着摄影团队来直播“认爸爸”:
包装成沈巍的老婆,自诩为“流浪师娘”,短短时间揽下58万粉丝,然后开始卖书。
那时,沈巍是慌乱的。他被人群逼进了墙角,大喊:“我已经三天没好好睡觉了,你们放过我吧!”
而他也早已看透了现实:“我知道你们是为了钱,现在我就当是一只猴子,被你们耍。” 那时的沈巍,或许还没意识到:网红、流量、直播到底是什么?又会给他带来些什么。
他也像看猴子一样看着围着他的这群人,他不想红,也不觉得这会改变自己的生活,那时的他还带着属于读书人的傲气: “这不能改变我的命运,我一辈子没想过成名,读书人一辈子有个理想,最好的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学杜甫,忧国忧民。”
3
可好像谁也无法逃脱真香定律。
流浪大师,就如之前千千万万个突然爆火的人一样,也没能逃过网红包装命运。
他洗了澡、剪了头发、换了衣服,可还留着标志性的胡子,因为干儿子说:要让别人一眼能认出是流浪大师。 他有了助理,有了干儿子,有了团队,被安排着离开了上海,住高级酒店,辗转去新疆、成都、杭州、南京等地一路游玩,走到哪都是“粉丝见面会”,在博物馆对着粉丝的镜头耐心地讲典故。
他开始每天做直播,提前准备好提纲,讲历史、文化、故事、艺术.....慢慢的,他在直播场里越来越自然,学会了怎么用语言艺术,挑起气氛逗大家笑。 短短时间,他坐拥90万粉丝,月入过10万。
沈巍现在的生活,和以前大不相同。 捡垃圾没人骂,说历史有人听,走到哪都有人叫他大师,竖起大拇指,不缺钱,更不缺尊重。
可网友们却很失望:流浪大师也逃脱不了直播网红的命运,他已经“背离初心”,完全没了之前的与世无争。 而在这背后,成名后的沈巍也陷入了纠结两难之中。
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大师,却被包装成了大师。他怀念以前的日子,因为那时每天还有固定的时间可以用来看书、写字、画画,没有“任务”要去做,没有人会打扰他。 而现在,他不再流浪,可看书却成了奢望。
4他需要被安排着去周游各地、和粉丝交流、供他人拍视频、参加各种各样的饭局,和各种各样的人周旋、每天花很长时间,对着手机直播......
而就连直播,本着初心是为了传播文化,类似于“大师讲堂”,可沈巍却坦言:每天对着屏幕说几个小时,像是高级乞讨。他兴致勃勃地在直播里谈论诗词歌赋,历史杂谈,可评论里的粉丝,高呼着“大师好牛”“大师好学识”,却鲜少有人真正关心他在说什么。
他们更关注的是粉丝数、点赞和礼物量,而更多的人,不过是凑个热闹罢了。 刚火之时,他像是网红成名的工具,而现在他依然像个钱、财、名的工具。
他不再流浪,可他却好像仍还再流浪,只是换了个更“高级”点的方式罢了。 他渴望着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让自己能自由自在的看书、写字、画画。 或许连他也没想到,现在更像是拥有了一间“会客厅”,被强行推入人情世故之中,每天要应付前来拜访的众多“客人”。
他曾奢望快手直播室是那间“书房”,又或者他渴望能利用快手赚来的钱为自己搭建一间书房,可却不知自己其实已经被“直播”“网红”绑架了。
而在浮华名利过后,赚够了那间书房的钱,未来大师又是否还能找回曾经纯粹的自己,回归精神自由呢?
5
在流浪大师火了之后,他同学的采访视频也火了。 在被围观者要求“你们同学帮帮他”时,这位中年男子回答:“不是我们帮帮他,是他帮帮我们。” “你们觉得他可怜,其实他更可怜你们!你看我们,每天都在苦恼,为没钱苦恼,为穿的差苦恼,为换大房子豪车苦恼,其实到底谁更可怜?”
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沈巍选择做了26年的流浪汉。他是当之无愧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而现今他也成为了直播时代的一名“网红”,和其他网红最大的差距,或许就是至少他肚子里还有货。 有人说网友对他的苛责是“见不得他好”,可其实网友的苛责或许是因为:大家害怕,连沈巍也迷失在网红世界。
曾经一夜爆红的洗头小哥,火了之后立刻辞掉了工作,签了经纪公司,开始拍视频,学着做网红,准备包装出道,可殊不知大众早已遗忘。
曾经一夜爆红的“发际线男孩小吴”,说着不会进演艺圈,会继续好好工作,可后来却也开始参加节目,甚至膨胀到真把自己当明星“约炮女粉丝”,而被曝光陷入众嘲。
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在网络时代,名利追捧之下,好像没有人能逃脱真香定律,迷失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早前,犀利哥出名时,周立波曾评价过犀利哥爆火事件:犀利哥之所以出名,之所以美,因为他是野生的,而不是圈养的。 这句话其实放在现在来看,也非常的现实。
每个能一夜爆火的人,都一定有着他的“特别”之处,独一无二,无可替代。让众人追捧的其实就是你身上的这点“特别”,和别人都不一样。
沈巍用26年,活出了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敢活出的精神自由。
即使最终他也不能免俗的落入平凡人的世界,我们还仍希望,他的身体不再流浪,可至少还能保持着精神上的“自由”。
不是不让你争名夺利,而怕的是,在感受过名利之后,慢慢的,圣人也变成了俗人,身上那点“特别”慢慢的不见了。
那时,丢了“特别”的你,在网络时代已经没了价值,更可怕的是,回头看发现自己活成了连自己也不喜欢的样子。
习惯了充满鲜花和掌声的会客厅,还有多少人还愿走进空无一人的书房?特别了26年的沈巍,他会和其他人不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