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猴子下山为什么会捡了芝麻丢芝麻,捡了玉米丢玉米,捡了西瓜丢西瓜?最后小猴子捡到了什么?
最后小猴子什么也没有捡到,因为他看见什么都想捡,到最后什么也没有捡到
2、捡了芝麻,丢掉西瓜。比喻因小失大。说的是猴子吗?有没有这个故事的出处?
~~~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
比喻做事没有恒心,三心二意,同时要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这也是我们小学时(好象是一年级吧)的一篇课文,叫《小猴子下山》。附故事:
小猴子下山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
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3、小的时候曾经听过一个猴子捡了芝麻丢西瓜的故事,哪边有这个完整的故事叙述呢
很多人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猴子,有一天运气特别好,捡到不少的东西。可惜它捡一样丢一样,最后一次,小猴子竟然为了捡一粒芝麻,竟然放弃了上次捡到的西瓜。结果回到家的时候,小猴子手里只剩下一粒芝麻。
故事毕竟是故事,相信即使是小猴子,也不会愚蠢到故事中所说的地步。可是,在我们身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却还经常发生。
眼看就要过年了,电脑城前的各种促销活动又轰轰烈烈地上演起来,各个厂商都使足了劲,采用各种方式促销,希望能在寒假这个销售的“黄金时间”里做出彩头来。这其中不乏一些有创意、真正让利给消费者的促销活动,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然而,笔者也发现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让笔者不由自主地想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
4、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例子
小猴子下山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看了结满桃子的桃树,就摘了个大的,拿着往山下走。一会儿,它路过一片玉米地,就扔掉桃子,掰了个大的,捧着继续往到山下走。又一会儿,它又路过西瓜地,就又丢掉玉米,摘了个大西瓜一路抱着往山下走,它忽然又看到前面出现一只可爱的白兔,就又丢掉掉西瓜,去追兔子。结果它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双手回家了。
5、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句话的意思
把西瓜扔了,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指把大的东西事情给搁置了却去把小的东西事情看的重要;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主要的给忽视了。
比喻做事情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不知轻重缓急,最后入不敷出亏的是自己。
(5)猴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视频扩展资料:
出自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
原文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6、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图说话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只小猴子,第一次离开出生的山顶,一路往山下走去,看什么都很新鲜。到了山脚,小猴子看到地上有一粒芝麻,从没见过,觉得是个好东西,就带了跑路。走了没多久,又看到一个玉米棒,小猴子想了,玉米棒比芝麻大多了,岂不是玉米棒更好,于是便丢掉了芝麻,捡起了玉米棒。一路继续往前,又经过一个西瓜地,小猴子立马丢掉了玉米,捧回了西瓜。不过西瓜真的很重,小猴子抱着赶路倍觉辛苦,不远处突然跳出了只小兔子,小猴子改变主意了,还是觉得小兔子好,于是丢了西瓜开始去追小兔子。当然怎么追得过小兔子呢?结果小猴子两手空空,到最后什么都没捡到。
这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寓言故事,近日读来,感触颇深!何为?
无论我们在哪儿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任务新状况,甚至调到新的岗位,就像猴儿初次下山一样,我们一路走来,也一路取舍,会不会挑来捡去,最后“两手空空”呢?即,在面对路边各种景象时,你是否放慢了步伐,或者“误入藕花深处”,又是否知道如何寻找归路?此为其一。
其二为:在同样的位置上,你是否逐渐开始“不安本分”,开始“眼花缭乱”,开始注视他人各种各样的举动,甚至是否开始被各种事物分神,直至忘了你的本职内容?如果你能抱紧芝麻,再去捡西瓜,固然好;反之,如果属于你的那部分已经“岌岌可危”“凌乱如麻”,再去为它事“分神”,实为“本末倒置”之举!
当你一直“看着锅里的”的时候,你当真能保证你碗中之物不会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