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略号后面可以加句号吗?请举例
加重疑问中自己无法回答的无奈感,可以省略号之后加问号(……?)。比如“那你想怎版么办……?”,“就原权谅我吧,好不好……?”如果要强调省略号前内容的主题,但有戛然而止或更加突出之前内容的语气,可以加感叹号(……!),比如“就这么多……!”“你居然这么说我……!”,六个句点(……)也可以改成三个空心句圈(。。。)。省略号之后已经加了叹号或者问号的句子,不能再加句号,会冲淡语气的,如果之后要另起话题,直接陈述即可,或者是换行
2、中文标点符号中的省略号按哪个键呀?
在中文输入状态下,按"shift"+"6"都可以,不一定在智能ABC,但标点状态一定是中文标点状态才行。
3、语文标点符号:12个点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语文标点符号用12个小圆点表示,自成一行,占四个字的位置。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被省略的语言单位可长可短,可以是字、词、短语、句子、诗行以至若干个段落。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可有可无的不保留,如果有助于表达文意,可酌情保留。一般地说,句末点号保留,顿号不保留,逗号和分号是否保留看需要,看是否有停顿。避免在省略号前后同时保留两个点号,或前或后只保留最需要的一个,前面保留了,后面就不要再保留,反之亦然。
(3)标点符号省略号讲解微视频扩展资料
运用范畴:省略号不影响其它标号的使用;省略号之前是句内停顿符号(顿号、分号、逗号、 冒号),除冒号要保留外,其余可以不写;省略号之前是句尾符号的(句号、问号、叹号),应一律保留。这是为了保留原句语气的原貌;省略号后所有停顿符号可以一律不用。
与等的区别:表示列举未完有所省略时,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用省略号,就不必再用“等”“等等”或“之类”;用“等”“等等”,也就不需要用省略号了。使用中常见有两者并用的。例如:“报告文学的主题、题材、类型、风格……等应该是异常丰富的。
4、在中文标点符号状态下,按什么就可以输入省略号
键盘上Ese键下面的那个键,有波浪线的那个········
5、请教中文标点符号怎么用?要详细解说!
省略号〔……〕:
它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2)表示思维的进行或跳跃。(3)表示话语的断续。(4)表示心情的矛盾。(5)省略号的前面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一般可直接用,如:A.“汪老师……”B.“汪老师,您是……”(6)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一般要先在句末注上标点符号,后用省略号,如:A.“学校已放学了。……”B.“今天,阳光灿烂。……”(7)省略号的后面一般除了可用引号外,不再用别的标点符号。(8)用省略号表示省略时,如果用了省略号,一般不要再用“等”、“等等”;反之,用了“等”、“等等”,就不要再用省略号。(9)省略号还可以表示语断意留。(10)省略号又可以表示语音含蓄或状态延续、声音的断续或延长、声音被打断等。
括号〔()〕:
一般多用来表示文中的注释或补充。如:A.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现在江西省婺源县人)。B.结果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鲁迅全集》第二卷《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破折号〔-〕:
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意思转换或递进;(2)表示对前文的解释和说明;(3)表示中断或插说;(4)表示语言停顿;(5)表示提示下文;(6)表示声音的延长。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者并列短语。并列的词之间用了“和”、“或”之类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顿号与“和”的作用是一致的。多个词语并列先用顿号,最后一个用“和”。如果并列词语结合得很紧,没有必要在行文中用停顿来突出它,则可以不加顿号。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顿号运用方面常见错误如:
张三,李四,赵五经常到阅览室学习。(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 主任都来开会了。(此句混淆了并列词语的大小层次。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其主要用法有:
a.用在较长的主语后面。 如:这个演员表上排列在最后一名的小角色, 却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b.用在需要强调的简短主语后面。 如:北京,祖国的首都。
c.用在句首状语的 后面。如: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他登上了去石家庄的列车。
d.用在较长的宾语前边。如: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比我强得多。
e.用在插入语前后。如:我来北京,往少里说也有十几次了。
f.某些句中关联词后面有时也用逗号。这往往是出于强调的需要,一般民政部下是不必停顿的。如:劳动很艰苦,可是,我们根本不怕。
g.用在复句内部的分句间。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h.用在次序语后面。如:第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加劲干; 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i.用在倒装句中间。如:多么美丽,这一朵朵鲜花。
分号〔;〕:
表示一句话里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分号之间必须用分号。如:白天,战士们坚守着已得的阵地;夜里, 战士们向敌人发起新的攻击。
在多重复句内, 并列分句之间必用分号。如:依照客观规律去办事,国民经济就能够均衡地、顺利地发展;违反这些原则,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不起来。
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突出名单的需要, 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如: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
冒号〔:〕:
用在提示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如:这种惊人产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在句子万分内部,不能用冒号。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 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句末点号。
破折号〔---〕:
表示对上文的词语的解释或表示语意某种变化。破折号的第一作用是对上文进行解释。这种用法与括号相似。它们的区别是:括号里标明的语句仅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读的时候不必读出;破折号标明的语句坚前文的解释说明,同时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与上下文连读下来。所以,对上文进行注释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注释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号;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号。行文中表解释说明通常只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这类语句若插在句子中而且较长,可用双破折号,即注释语前后各一个。破折号的第二个作用是表语意的递进。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破折号的第三个作用是表语意的转换,批语言表述中一个意思突然转到另一种意思上去,破折号前后不是同一方面的内容。第四个作用是表示声音的中止、停顿、延长。另外,破折号还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及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间。
省略号〔......〕: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主要用法有: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语意未尽
e.表示沉默不语
并列词语在句中作定语时, 省略时只用"等"不用省略号。使用省略号要注意它和前后标点的关系。省略号前边如果是完整的句子,此句点号照用;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一般不用点号。省略号后边一般不用点号。省略号后边有时用点号,目的在于分清结构,表示不与下文相混。
书名号〔《》〕:表示文中出现的书名、报刊名、诗文名、歌曲名、戏剧名、绘画名、电影和电视片名等。书名与一般用双层尖角号表示。书名号内还要用书名号时,里面的用单层尖角号。
着重号〔.〕: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文字。着重号用小圆点表示,点在被强调的文字下边,有多少个字,就点多少点。
连接号〔-〕:表示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小短横,高低居中。它一般用来连接起止时间、相关数字、两个地名等。
间隔号:标明词语的分界。它是一个小圆点,放在隔词语的中间,高低居中。它用在并列的词语构成的标题中;用在词牌名与题目间;用在书名与篇章名之间;用在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部各部分之间;用在表示年月日的数字之间。
专名号:表示文中人名、地名、朝代名、团体名等。它是一条横线,村在专有名称下面,目的在于使之与一般词语区别开来。它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中著作里面。
6、在word点击标点符号,有时明明点的是句号,却会出现省略号,撤消两次后就
个别输入法在中文状态下会出现这种情况,换个输入法吧。如果是极点五笔的话,右击输入法悬浮面板选“输入法设置”,再选“图形设置模式”,如图,不勾选启用智能标点功能。
7、请问有些汉语的标点符号如顿号,省略号怎么在键盘上输入啊?
主要根据你使用的是什么输入法
比如拿我经常使用的智能ABC来讲
用V+1 2 3 4 5 6就可以输出很多字符
比如顿号这个标点符号 就是v+1 的第2个选项
8、省略号后面,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该怎么处理呢?
1、一般说来,省略号前面原来是个完整句子的,原有的句号、叹号、问号等句末标点要保留。如:“星期天我吃过早饭,爸爸就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把新棉衣送给外婆。„„到了中午12点,我才来到外婆家。”省略号前面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句号可以保留。
2、省略号前面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则原有的顿号、逗号、分号或冒号等句中点号应删除。如:“一秒钟、两秒钟„„手术室里还是没有传出叔叔的(遭受严重车祸)生死信息。”“他走进教室,拿起书包„„”省略号前不用顿号。
3、省略号后面,除了前后引号、前后括号、前后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如果省略号后面还有文字,为了表示这些文字跟省略号及省略号之前的文字关系较远,可以在省略号后面加上句末点号。
例如:
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的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9、请问电脑上如何打出标点符号的顿号和省略号
你要输入的顿号和间隔符都是中文标点符号,首先你必须在中文输入法下输入,智能ABC就是。但中文输入法又可以输入英文和中文两种标点符号。楼上说的全角半角与此无关。正如楼上所说,中文输入法都有个指示条,指示条上有全半角切换按钮。在全角和半角按钮右侧的那个按钮便是中英文标点符号切换按钮,按钮上有个豆号和句号形状。当它们成空心时则表示是中文标点符号,当他们成实心时则表示是英文标点符号。用鼠标单击那个按钮可以切换。
在中文标点符号下,按shift+6打出省略号,按\键打出顿号,其它一样。
10、语文标点符号:12个点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语文标点符号用12个小圆点表示,自成一行,占四个字的位置。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被省略的语言单位可长可短,可以是字、词、短语、句子、诗行以至若干个段落。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可有可无的不保留,如果有助于表达文意,可酌情保留。一般地说,句末点号保留,顿号不保留,逗号和分号是否保留看需要,看是否有停顿。避免在省略号前后同时保留两个点号,或前或后只保留最需要的一个,前面保留了,后面就不要再保留,反之亦然。
(10)标点符号省略号讲解微视频扩展资料
运用范畴:省略号不影响其它标号的使用;省略号之前是句内停顿符号(顿号、分号、逗号、 冒号),除冒号要保留外,其余可以不写;省略号之前是句尾符号的(句号、问号、叹号),应一律保留。这是为了保留原句语气的原貌;省略号后所有停顿符号可以一律不用。
与等的区别:表示列举未完有所省略时,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用省略号,就不必再用“等”“等等”或“之类”;用“等”“等等”,也就不需要用省略号了。使用中常见有两者并用的。例如:“报告文学的主题、题材、类型、风格……等应该是异常丰富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