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六堆西瓜,其中有一堆是11斤,其余是10斤,怎样才能一次称出11斤的那堆西瓜呢?
猜一堆!
2、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少半个,请问这堆西瓜有多少个?脑筋急转弯
4个
很简单 说白了 就是比他多切一半的少了2分之1个西瓜。所以说少切了一半那个就必须是1个西瓜了。因为在用1*2*2=4 在不明白就只能是你对语言的悟性了。
3、一堆西瓜有70多个,如果把这堆西瓜6个装一箱
最少要装12箱(看那个多字包含几,少于2个的情况下12箱,多于2少于8个的情况下13箱,大于8个的情况为14箱)
4、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的一半比一半的一半少半个,这堆西瓜有多少个?
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为八分之一,一半的一半为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减八分之一等于半个西瓜。四分之一等于八分之二。八分之二减八分之一等一八分之一。所以,八分之一等于一半西瓜。四分之一有两个一半,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等于一个。把一堆西瓜分成四份,一份是一个。那就是四个。 答案就是:这堆西瓜有四个。
5、有一堆西瓜5个5个地数剩3个,6个6个地数也剩3个,这堆西瓜至少有多少个?
5和6的最小公倍数为5×6=30
30+3=33
答 这堆西瓜至少有33个。
6、谜语: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比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多半个。请问这堆西瓜有多少个?
设这堆西瓜有X个,依题意得:
x/4-x/8=1/2
解得X=4
答:这堆西瓜有4个。
7、一棵树一个李字地上一堆西瓜是什么成语
瓜田李下
这句话出自曹植的一首诗《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是说一位行端坐正的君子,做事应该懂得避嫌。经过别人瓜田的时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弯腰去提,不然容易让人怀疑你偷瓜。走到别人李子树下的时候,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则很像是动手去摘李子。这两种行为,都容易引起误会,越是正人君子,越应该尽力避免。
这就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主动避嫌,尤其在一些有理难辨的场合。《旧唐书·柳公权传》:“瓜李之嫌,何以户晓?”
唐文宗时期,皇帝派郭旼到邠宁地方做官,引起了朝野议论,人们认为是郭氏送了两个女儿入宫才换来这个职位的。文宗向柳公权诉苦,说郭家的两个女儿入宫其实是为了拜见太后。
柳公权告诉皇帝,事情的真相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重要的是您本身处在嫌疑的地位,就难怪别人不非议。“瓜李之嫌”说的就是事件本身容易引起误会,当事人有口难辩,不能摆脱嫌疑。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误入“瓜田李下”,也都有面临“瓜李之嫌”的时候。坦荡如君子,不该惧怕遭人误解。
只要自己做事合乎道德礼法,没有邪念,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不必太在意。但是,毕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世俗的框架下,活在别人的声音里,所以适当的时候,还是要避一下嫌。
公生明,偏生暗。“瓜田李下”不可忧,君子避嫌是防微杜渐,只要行得端、做得正,流言迟早不攻自破。正如晚唐诗人韩偓的诗中所言:“提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
8、西瓜视频为何关闭了推送通知不顶事,还是一堆一堆的推送通知?谁能告诉我怎么弄?
你打开设置里的应用管理,把西瓜视频的通知禁止掉,然后再打开西瓜视频的设置把推送通知也关掉就不会收到一大堆的通知了。
9、有十堆西瓜,有九堆每个十斤有一堆每个九斤,不管用什么称,只可以称一次,怎么知
第一堆拿一个,第二堆拿二个,如此类推到第十堆拿十个总共是55个西瓜,去称这55个西瓜的重量
如果都是10斤的西瓜,总重应该是550斤,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少1斤,就是第一堆是9斤的;
如果少2斤,就是第二堆是9斤的;
如果少3斤,就是第三堆是9斤的;
如果少4斤,就是第四堆是9斤的;
如果少5斤,就是第五堆是9斤的;
如果少6斤,就是第六堆是9斤的;
如果少7斤,就是第七堆是9斤的;
如果少8斤,就是第八堆是9斤的;
如果少9斤,就是第九堆是9斤的;
如果少10斤,就是第十堆是9斤的;
这样就可以称一次就知道哪堆西瓜是9斤的了
10、有一堆西瓜,第一次
第一次卖出后还剩的西瓜:
(25+2)÷1/2=54
一共有多少个西瓜:
(54+2)÷1/2=112
答:一共有112个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