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真正的互联网之父是谁
“中国互联网之父”
让我们从以下这些马云式的话语中探寻这个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之父”人的商道智慧吧。
他坚信,创业的首要条件是“创业激情”,
他说:“从事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最重要的是永远为你所激情的事情激情下去。”
而阿里巴巴的成功则为这一论点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
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都很浮躁,针对这点,他说:“我们必须比兔子跑得快,但又要比乌龟更有耐心。”
阿里巴巴上市之后,他又这样说:“上市只是一个加油站,目的是为了走得更远。”
对于电子商务的作用,他的看法十分务实,他强调:
他对于融资十分谨慎,他不仅挑选投资人的品牌,
甚至还特别要求对方不能投资太多。
他说“太多的钱会坏事”,而且“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痛苦”。
关于人才任用,他的观点就是“只要普通人”,
因为在阿里巴巴这个团队里,“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件不平凡的事。”
他提出了一个Yes理论,他认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当然也需要赚钱,但是光会赚钱的公司不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所以,企业家既要创造财富,又要影响社会。
他把大企业比作鲸鱼,小企业称为虾米。阿里巴巴就是为那些中小企业服务的,
所以他提出“让别人去跟着鲸鱼跑吧”,为阿里巴巴明确了服务方向,即踏踏实实地为目标客户做到最好。
……事实上,马云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启迪,
以至于我们迫切地想带着读者们进入关于马云,关于阿里巴巴的这个真实而宽广的世界中去。写于七贤村
2、中国互联网之父是谁
钱天白教授被称作中国互联网之父是当之无愧的。1987年9月20日这一天,他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为了这封通讯速率最初为300bps电子邮件的发出,从1986年开始,钱天白教授就负责了CANET国际联网项目。
3、世界教育之父是谁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
福禄培尔(Fredrich Froebel,1782—1852)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他出身于牧师家庭,自幼丧母,童年没受过严格的教育。中学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林业工作。1799年入耶拿大学,两年后又因贫困而失学。此后,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805年,他受聘担任一所学校的教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由于该校崇尚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也对裴斯泰洛齐产生了兴趣。他先后两次前往裴氏工作的学校参观学习,第二次留在裴氏身边工作了两年。1811年,福禄培尔重返大学,学习数学、自然科学等。此后他当过兵,也在大学从事过科研工作。
1816年,福禄培尔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学校,实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并取得了成功。1826年,他的著名教育代表作《人的教育》一书问世。1829年,激进的福禄培尔受到反动当局的迫害,学校被迫关闭,他本人也流亡到了瑞士。
流亡期间,福禄培尔在瑞士相继开办了几所学校,继续他的教育实验,并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幼儿教育。1837年,福禄培尔重返家园,为学龄前儿童创办了一所活动学校。几年后,该校正式改名为幼儿园。与此同时,他还开设了幼儿教师培训班。福禄培尔的其他教育著作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版,如《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幼儿园教育学》等。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活动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幼儿园在各地相继建立。1851年,德国反动当局下令关闭所有的幼儿园。次年,福禄培尔在悲愤中离开了人世
4、公共关系学之父是谁?
艾维·李。
艾维·李(1877-1934),美国著名记者,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1903年,艾维·李开办了第一家正式的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专门为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提供传播沟通服务,协助客户建立和维持与公众的联系,成为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的第一人。最值得一提的是,1906年,艾维·李发表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原则宣言,提出“讲真话”的基本原则。
(4)seo之父扩展资料:
艾维。李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个牧师的儿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就学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他早期受雇于美国报业大王斯特的《纽约世界报》当记者。1903年,他开办了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成为向客户提供劳务而收取费用的第一个职业公共关系人。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由此开端。该事务所一成立,就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其客户包括当时美国许多最大的企业,乃至纽约市市长塞思洛。
公共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先哲们“权力在民”的政治思想,但真正成为一种工具和职业,还是应该回到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政治游说、宣传鼓动、资金募集等活动为公共关系这一工具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好的示范效果,二十世纪初美国媒体针对资本家、企业主的大规模“揭丑”运动则直接导致了公共关系职业的诞生。
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共关系”,有时候又称“公众关系、机构传讯”,简称PR或公关。
自从公共关系诞生以来,人们给其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由于每个人的认识角度不同,对公共关系内涵的理解也各异,于是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公共关系定义。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学者莱克斯·哈洛(RexHarlow)博士就搜集到47个公共关系的定义;还有人说,公共关系的定义已有上千条之多。于是有人不无幽默地说有多少公共关系学者,便有多少种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包括选创组织的成功,降低组织失败的影响,宣布变更等等。和中国传统个人关系的中的面子类似。在市场营销学体系中,公关关系是企业机构唯一一项用来建立公众信任度的工具。由于社会上的分工越来越细,公关人员的重要性愈显增加,许多大专院校纷纷成立公共关系学系,为社会培养不同领域的公关人才。
5、互联网之父是谁?
互联网之父,指互联网的创始人、发明人,这一美称被先后授予多人,包括: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温顿·瑟夫(Vint Cerf 原名:Vinton Gray "Vint" Cerf )、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等, 所以“互联网之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6、世界上被称为 什么之父的人 有那些?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罗斯文学之父)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2、詹天佑(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3、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AK-47之父)
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是苏俄著名的枪械设计师,以设计“AK-47突击步枪”而闻名。卡拉什尼科夫的代表作是AK系列步枪、轻机枪RPK、通用机枪PK、霰弹枪SAIGA系列等。
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曾在1991年到中国进行技术交流。2013年12月23号,"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在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去世。
4、爱德华·泰勒(氢弹之父)
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原匈牙利名为Teller Ede),是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匈牙利,曾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高校。
1952年,他与欧内斯特·劳伦斯共同创建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959年又主持建立了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爱德华·泰勒被誉为“氢弹之父”,但他本人对此称号并不在意,而除氢弹之外,他对物理学多个领域也都有相当的贡献。
5、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之父)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
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7、博古开莱之父是谁?
谷景生
8、艺术摄影之父是谁?
艺术摄影之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ilander 1813-1875)
一个出生在瑞典,原本学习绘画的年轻人,之后疯狂地爱上了摄影术,最后成为了摄影史中高艺术摄影流派的重要人物,他就是被人们称为“艺术摄影之父”的传奇人物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ilander 1813-1875)。
雷兰德年轻的时候热爱艺术,早年在罗马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从事肖像写生。当时,精美写实的绘画风格盛行,摄影术被称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学术,当然,也没有太多人愿意将自己的目光投向这门现在看来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一个机会,1851年,38岁的雷兰德在参加海德公园举行的大型摄影展中,以他的达盖尔式照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他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赴英国接受摄影课教育,开设了自己的人像摄影室,正式开始人物肖像与特写的创作。
雷兰德比较擅长照片的剪贴与多张底片的叠放技术。当时,他是为了克服慢速胶棉湿版工艺在技术上带来的困难,但是,后来,他的叠放技术成了自己的一大风格,一张照片上的人或物都是由一个个单次曝光最终组合形成的。这种手法在现在看来是十分复杂的,但是在当时却是一种创作出更新作品的有效途径。所以自1855年他的第一幅合成照片展出后,这种方法开始被摄影界的其他人接受,在1856年他还被选为伦敦“摄影学会”会员。
1857年,雷兰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诞生。这幅作品借用的是寓言中的题材,讲述了一个有关教化的故事:一个父亲养育的两个儿子的一生。在图片正中央的是老父亲,右边的儿子在正确的教育下,走在宗教和知识的道德社会中,而左边另一个儿子则选择了懒惰和堕落,最终结束余生。在当时,从技术上看,工艺特殊而复杂;在含义上,由一幅16*30英寸的图片描述了两个人的一生,并表达出教育的意义,实属难得。也正因为这幅作品,使摄影在那个时代第一次和油画、雕塑获得了平起平坐的地位,被人们承认为艺术,从而奠定了雷兰德在摄影史上的重要地位。《人生的两条道路》曾被几次印制,其中一幅被维多利亚女王高价购买,现收藏在乔治·伊斯曼机构的国际摄影博物馆中。
照片的剪贴与多张底片的叠放技术我们现在是用不上了,先进的技术和方便的数码冲印机器取代了暗房里的复杂程序。但具有主题的创作和善于从周围事物和历史文化中引经据典还是对我们的创作很有启发的。我经常想,摄影就是用来表达人类思想的工具,和写作、音乐、舞蹈等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不同的只是表达语言而已。
查看雷兰德的出生时间,想像在一百多年前,有这样的摄影先驱为摄影术探索、努力,笔者不禁感到钦佩。但是,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所有力量的源泉都来自于对摄影艺术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9、JavaScript之父是谁
网页链接
Brendan Eich 。
题外:历史问题除了政治敏感的,其他的问题一般能直接用网络搜到。在网络搜索输入“javascript之父”
10、SEO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