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站优化 > 济阳seo

济阳seo

发布时间:2020-09-18 14:16:19

1、为什么网站索引量突然一下没了怎么回事

新站吧,新站不用担心的,如果是老站的话,块检查下是否有违规信息,有的话尽快删除。

2、优化网站的周期怎么这么长,随便就是几个月。有优化做的好的有便宜的企业吗?

优化就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一步一步的来才是最重要的要不然升得快掉得更快,这是这个行业的规律这是没办法的。做优化现在的价格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合理的水平,价格也不高。

3、听说济阳有一个SEO培训班,在哪个地方?

您好,济南seo浩仔觉得是不是在学校里面的那种培训学校还是咋滴,我还真没见到过哦.........

4、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案优化研究——以大古、樊块为例

赵红雨 邓宏伟 邱国清

参加工作的还有蒋龙,张可宝,王铭宝,周燕,孙玉红,程育红等,

摘要 大王庄油田大古67块和大芦湖油田樊124块属特低渗透油藏,平均渗透率为5×10-3~8.8×10-3μm2,油藏埋深3100~3250m,且储集空间较为复杂,有溶孔和微裂缝存在,开发难度大。本文从低渗透油田的油藏特点和开采规律着手,具体分析了这两个区块的开采动态,开展了注水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开发效果的井网、井距、转注时机及注采比进行优化研究,确定出各区块的推荐方案,预计当年可建产能9.2×104t。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储集空间 微裂缝 评价 优化 推荐方案

一、引言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田已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8×108t,占总探明储量的12.6%,其中已动用33个区块,动用储量3.6×108t,占探明储量62.1%。已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大部分埋藏较深,在2800m以下,且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20×10-3μm2,储量丰度一般小于100×104t/km2,但原油性质普遍较好。地层原油粘度为0.5~6mPa.s,凝固点26~53℃。油藏具有吸渗驱油的微观机理,流体渗流不遵循达西定律。油井自然产能较低,一般需要压裂或其他改造措施,才能获得较高产能。油井见水后,无因次采液(油)指数随含水上升降低的幅度大,提液困难,注采井间难以建立一定的驱替压力梯度。大古67块和樊124块属特低渗透油藏,1994年后陆续采用常规或压裂方法试采11口井,到1999年9月,平均单井日产油能力12.3t,累积产油2.9370×104t,地层压力下降快、产液产油量递减率大。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2000年合理编制了两区块油藏开发方案,开展了注水可行性、井网、井距、注水时机和注采的设计与优化研究工作。

二、地质特征

大王庄油田大古67块位于车镇凹陷大王庄鼻状构造带大一断层上升盘中段,北以大一断层为界与大王北油田相接,南以大古2块与大古82井区相连,是一个四面为断层封闭的断块油藏。樊124块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南部的金家-樊家鼻状构造带西翼,大芦湖油田的西南部,西邻高青油田。

大古67块主力含油层系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万山段,自下而上共分三个砂层组,总有效厚度为33.1m。在构造腰部附近有效厚度相对较大,达40m以上,向南北两侧逐渐变薄。大古67块万山段地层属河流相沉积,储集层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以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13.4%,平均渗透率8.8×10-3μm2,属低孔、特低渗储集层,且储集层层间、层内非均质性较严重。油藏类型为层状断块油藏,块圈定含油面积3.3km2,石油地质储量396×104t,储量丰度120×104t/km2,为深层、中丰度储量。

樊124块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下亚段。砂体西北厚度大,并呈条带状或朵状向东南减薄直至尖灭。樊124块沙三下储集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储集层岩性为粉、细砂岩,储集空间为残留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平均孔隙度14.1%,平均渗透率5.0×10-3μm2,属低孔、特低渗储集层。油藏类型属具有边水的构造-岩性油藏。块圈定含油面积3.5km2,石油地质储量202×104t,储量丰度58×104t/km2,属深层、低丰度储量。

三、开采动态和注水可行性研究

1.开采动态分析

目前两油藏都经历了试油试采阶段,在试油试采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大古67块和樊124块试油井均见油,但一般都需压裂投产才能获得较高产能。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由于能量补充不及时,各井日产油能力下降较快,特别是压裂井下降速度更快。分析试采时间较长的8口井的递减情况,常规井月递减率为5.1%,而压裂井月递减率则高达13.2%。

2.注水可行性研究

(1)油层条件有利于注水

两区块油藏属弱、弱-中等水敏性油层,注入标准盐水,渗透率比值几乎无影响;注入蒸馏水,渗透率比值下降6.4%~30%左右。樊124块油层属非速敏,大古67块油层中等速敏,但临界流速高达2.82m/d,测算在此临界流速下,当日注水量为90m3,注水生产压差6.9MPa时,对储集层的伤害半径仅为50cm。根据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与渗透率变化关系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两油藏注水启动压力分别为13MPa和17MPa,要求注水泵压在30MPa左右,不超过目前注水工艺设备能力。

(2)同类型油田类比

目前两区块均无试注水资料,但与国内几个主要的低渗透油田(马西深层、牛25-C砂体和大芦湖油田)的油藏地质条件类比,两区块的油藏埋藏深度,有效厚度处于几个油藏的中间,只有孔隙度、渗透率参数略低,而这三个油藏预测的水驱采收率都在18%以上,因此在这两个油藏实施注水开发也是可行的。

四、开发方案优化研究

1.开发方案设计

1)设计原则

特低渗透率油田的渗流机理和开采规律,决定了影响其开发效果的因素较多,本次开发方案只针对井网、井距、转注时机、注采比4个敏感性参数进行优化,故制定了以下设计原则。

(1)考虑国内几个低渗透油田开发经验

马西深层、牛25-C砂体、大芦湖油田等是目前国内开发较为成功的低渗透油田,故在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其初期布井方式的选择、转注时机的确定,以及开发后期注采井网的调整等。

(2)立足于早期注水开发

两区块地饱压差大(18.27~20.16MPa),利用地层能量开采的余地较大,但弹性产率低。另据琼斯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压力下降,裂缝逐渐闭合,从而降低流体的渗流能力,动态上则表现为产量迅速下降。因此要使油藏有较高的采油速度和单井产量,必须早期注水以保持较高的油层压力。

(3)考虑油藏的地层最大主应力方向

低、特低渗透油田一般都需压裂投产,压裂后容易在地层最大主应力方向上产生裂缝,若注采井与地层主应力方向一致,不可避免会造成采油井暴性水淹,因此注采井应与主应力方向保持一定夹角。由地层倾角测井和地应力测试结果,大古67块地层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67.5°E、樊124块为N78°E。

(4)单井须有一定的有效厚度,并至少钻遇1~2个主力层

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试油、试采特点,大古67块选择有效厚度大于10m的范围内布井,樊124块在有效厚度大于5m的范围内布井。

2)设计步骤

为更科学优化开发方案,依据上述原则,对井网、井距、转注时机、注采比4个敏感性参数逐级进行设计,即先设计井网方案,其次为井距、转注时机方案,最后是注采比方案,上一级参数方案优化结果可直接运用到下一级参数的方案优化中。

2.开发方案优化研究

在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VIP数模软件建立了全油藏地质模型,并划分网格,网格模型X方向与地层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油藏工程分析,对每一项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预测结果至2019年,预测时间为20年。

1)井网优化研究

根据国内外低渗透率油田成功的开发经验,此类油田一般采用面积注水方式较为适宜,有利于强化注水,增加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水驱采收率。为此,设计并优化了五点法、反九点法、排状三种面积注水井网,共19个方案。

(1)全部采用直井

数值模拟对大古67块优化计算了8个对比直井井网方案(表1),计算结果反映出以下特点。

反九点法井网初期采油量高,但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采用反九点法井网的1-1方案,采油井数多达16口,注采井数比为1∶5,因此初期产能相对较高,同时为保持压力平衡和维持较高的采油速度,则注水井注水强度相应地有所增大。但该井网有一部分角井位于水驱主流线上,即注采井与地层主应力方向平行,在较高的注水强度和采油井都压裂投产的前提下,使得这部分角井过早水淹,产能下降,含水迅速上升。该方案采出程度仅为22.5%,比其他方案低2~4个百分点,开发效果差。即使将这部分角井转成注水井的1-2方案,开发效果也未得到明显改善,采出程度只提高了0.2%。

表1 大古67块井网方案数值模拟计算对比表

排状井网采出程度增幅不大 排状井网注采井数比为1∶1,为维持压力平衡,则注水井注水强度有所降低,减小了高速注水条件下采油井暴性水淹的可能性;同时位于地层主应力方向上的注采井距较大,延缓了采油井见水时间,因此其开采效果优于反九点法井网,但采出程度提高幅度不大。3个方案平均采出程度为25.3%,只比反九点法井网高3%左右。

注水井排平行地层主应力方向的五点法井网开发指标最好 方案1-3采用五点法井网,与排状井网一样,注采井数比为1:1,注水井注水强度不大,而与排状井网不同的是该方案注水井排平行于地层主应力,即在人工压裂裂缝方位上只有注水井或采油井,这就避免了采油井暴性水淹,从而延迟采油井见水时间,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明显改善开发效果。采出程度比反九点法和排状井网分别高出5%和2%,且该方案新钻井数少于其他方案,经济效益也最高。因此,大古67块直井井网方案应采用五点法井网。

樊124块优化计算了7个对比直井井网方案,方案优化结果与大古67块类似,也应采用五点法井网。

(2)水平井与直井组合

表2 樊124块水平井数值模拟计算对比表

为了应用新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樊124块在五点法直井井网方案基础上设计了4种水平井与直井组合的井网方案,并进行了优化计算(表2)。

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看,由于水平井动用层位少,用一口水平井代替两口直井的方案1-16和方案1-17指标比全部采用直井的方案1-9差,方案1-18和方案1-19虽比方案1-9多采油2.7×10-3t,但须多钻一口水平井,同时累积注水和累积产水量都大于直井方案,因此在经济效益上利用水平井开发樊124块油藏是不适宜的。而且目前胜利油田利用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藏处于探索阶段,采用水平井开采风险较大,故方案设计不采用水平井。

2)井距优化

低渗透油藏储集层存在非线性渗流特征,注水驱油时,存在注水启动压差,再加上储集层本身就存在较大的渗流阻力,导致注采井间压力消耗较大,因此注采井距不宜过大。然而为了提高油井产量,生产井均为压裂投产,通过压裂又可适当增大井距。

(1)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和井距的测算

根据胜利油田砂岩油藏的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经验公式,结合两油藏各自的地质特点,在目前油价下,计算出大古67块、樊124块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分别为9口/km2和8口/km2。大古67块有效厚度大于10m(方案布井区)的含油面积为2.7km2,则该块经济合理的井数是24~25口,折算五点法和九点法井网的合理井距为300m。樊124块有效厚度大于5m(方案布井区)的含油面积为2.1km2,则该块经济合理的井数是16~17口,折算出五点法和九点法井网的合理井距为350m(已投产井的完钻井距也在350m左右)。

(2)井距优化计算

在五点法直井井网和测算的经济合理井距基础上,对两区块分别优化计算了三种不同的井距方案(大古67块为250m、300m、350m,樊124块为300m、350m、400m)。在不同井距下开发周期为20年,方案采出程度最高的井距都为各区块的经济合理井距,即大古67块300m、樊124块350m,采出程度比其他两个井距方案高1~1.5个百分点,而且此井距在整个开发阶段含水都略低于其他井距方案,经济效益好。由此认为最优井距大古67块为300m,樊124块为350m。

3)注水时机优化

根据设计原则,两油藏都须早期注水且保持较高的油层压力,考虑油藏目前的压力水平和现场及地面工程建设所需时间,对比了五种不同压降下的注水方案(表3),其压力水平均在饱和压力以上,压降为4~15MPa。

从数值模拟指标看,转注越早,采出程度越高。随着转注时压降的增加,采出程度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压降大于10MPa后,采出程度下降幅度更大。其原因主要是油藏低压力水平开采,导致油井供液不足。由此说明,油藏应在较高的压力条件下转注。但转注越早,注水量越多,在多采油的同时,采水量相应增加,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对比含水变化曲线(图1),当含水相同时,压降为7~10MPa转注的方案采油量相对较多,最终采收率高,经济效益较优。因此,方案选择油藏压降达到7~10MPa时转入注水开发,预计约在整体投产半年后。

4)注采比优化

选取合适的注采比对于油田注采平衡、实现高产稳产至关重要。为此,主要从恢复、保持地层能量出发,在两个区块分别设计并优化了五种不同注采比的开发方案(表4)。计算结果显示,在相同的井网形式和转注压力条件下,注采比越大,累积产油量越多,采出程度越高,当注采比由0.8提高到1.3时,采出程度提高 1~2倍。但注采比超过1.0后,采出程度增加幅度变缓,说明提高注水量在增加采油量的同时,主要是增加了采水量,而在相同含水期内,注采比为1.0的方案累积产油量多,且最终采收率高,经济效益好。故最佳的注采比为1.0,即油层压力保持在转注压力水平上的开发。

表3 注水时机方案数值模拟计算对比表

图1 大古67块不同注水时机含水量与累积产油量关系曲线图

5)开发方案推荐

大古67块推荐注水方案采用五点法井网,注采井距300m,油藏压降在7~10MPa后转注,即油藏平均压力降至18~21MPa,注采比保持在1.0左右;樊124块推荐注水方案采用五点法,注采井距350m,油藏压降在7~10MPa后转注,即油藏平均压力降至21~24MPa,注采比保持在1.0左右。

3.产能的确定

(1)比采油指数、采油指数的确定

表4 不同注采比方案数值模拟计算对比表

大古67块仅有大671井压裂后取得初期采油指数资料,该井射开有效厚度9.0m,投产半年多时间测得3个流压值,分别为22.3MPa、13.7MPa、7.13MPa,所对应的日产油量为22.5t、7.1、2.0t,计算出平均比采油指数为0.162t/(d·m·MPa)。樊124块计算了樊124-1井、樊125井两口井初期压裂后的比采油指数,樊124-1井为0.15t/(d·m·MPa),樊125井为0.17t/(d·m·MPa),平均的比采油指数为0.16t/(d·m·MPa)。分析认为,这些计算值能够反映采油井初期的开采水平,考虑全面开发对产量的影响,故初期比采油指数两区块都取0.15t/(d·m·MPa)。若单井平均射开有效厚度大古67块按15m、樊124块按10m计算,则初期平均采油指数大古67块为2.25t/(d·m·MPa),樊124块为1.5t/(d·m·MPa)。

(2)无因次采油指数随含水量的变化

由相渗曲线计算的无因次采油指数随含水变化曲线可知,见水后无因次采油指数随着含水量上升逐步下降。在含水量30%以前,大古67块含水量每上升1%,无因次采油指数下降1%;樊124块含水量每上升1%,无因次采油指数下降1.1%。

(3)产能的确定

根据初期的采油指数、无因次采油指数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油井所对应的生产压差,并结合数值模拟预测结果,确定出大古67块第一年单井平均日产油能力为13t,樊124块第一年单井平均日产油能力为14t。则第一年大古67块可建成年生产能力5.3×104t,樊124块可建成年生产能力3.9×104t,共建产能9.2×104t。

五、结论

大古67块和樊124块这两个特低渗透油藏应立足于注水开发,且注水开发是可行的。

两油藏注水开发方案采用注水井排平行于地层最大主应力方向的五点法井网,合理的注采井距为300~350m,最佳转注时机为地层压力下降7~10MPa,注采比保持1.0。

确定特低渗透油藏产能时必须综合考虑开发动态、油藏工程测算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两油藏第一年可建产能9.2×104t。

主要参考文献

[1]裘怿楠,刘雨芬等.低渗透率砂岩油藏开发模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刘漪厚.扶余裂缝型低渗透率砂岩油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朱义吾.马岭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范乃福.胜利油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认识.1993.

与济阳seo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