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万维百科 > 北平无战事站长

北平无战事站长

发布时间:2021-02-08 11:31:47

1、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上的国民党党员徐朝英有这个人吗

没有,不光历史上没有徐朝英连《北平无战事》这部电视剧里也没有徐朝英这个人,电视剧里北平警察局长叫徐铁英,他有个秘书叫孙朝忠。不过现在有很多电视剧都是以当时的历史为背景改编,有的有原型有的完全是剧情需要虚构的。先说1948年的北平警察局长吧!1948年北平市警察局长共有过两任,7月30日之前为汤永咸,之后为杨清植。杨清植并非出身中统,但曾担任军统特务团团长、河北站(设在保定)的站长。从出身特务这一点来说,徐铁英和杨清植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抗战胜利后,杨清植就在北平保定一带活动,策划过不少针对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阴谋,曾经一次就在保定逮捕了20多人,株连近百名进步人士。任北平市警察局长后,曾参与过北平解放前夕针对各学校学生运动领袖的“八一九”大逮捕。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他畏罪逃跑。
当然也有真实存在的人物,比如马汉三和王蒲臣,马汉山的结局基本上和电视剧的人物一样,被国民党给枪决了,当然也不是电视剧里演的只是为了杀人灭口毁灭贪腐的证据,因为直到现在都有传言说,马汉山是杀死蒋介石爱将戴笠的主要凶手。因为有人向戴笠举报马汉山在抗战期间曾投敌做过汉奸,马汉山先是送给戴笠一把乾隆皇帝的龙泉宝剑以稳其心。后来不放心,又在戴笠回南京的专机上安放了定时炸弹,才导致戴笠还没到南京就机毁人亡了,据说龙泉宝剑也因此下落不明。这一点和电视剧里的人物很像,到处送礼来保全自己。另一个 王蒲臣的结局就比较好了,电视剧的结局是王蒲臣没有跟着方孟敖飞去台湾,而事实是王1949年一月去了南京同年又去了台湾,而王离开北京前还暗杀了北平市长何思源,结果是何思源受了伤却炸死了何的二女儿。1995年,王蒲臣用积余的退休金在家乡浙江省江山市设立“王蒲臣助学金”,每年资助10多位考上高校但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至2006年,已连续颁发了12年。1997年9月18日,95岁高龄的王蒲臣在阔别大陆48年之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江山。出生地柴家塘顶的老屋已不在,读书时的大溪滩已辟为公园,感叹“世事多变,诚不谬也”。2005年7月,台湾逝世。
其它的历史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比如当时的反饥饿、反贪腐、反内战的游行,还有朱自清因不愿领美国的救济粮而后病逝,以及国民党的币制改革金圆券。
现在很多抗战剧里的人物都是根据某些人的历史原型改编的,并不会是某一个人,也许是几个人的历史事迹加在了一个人的身上,这可能是为了突出电视剧的可看性和突出某个人的性格原因吧!除非他打出本剧是历史史剧,否则都有可能有文学加工的存在。

2、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通过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

当时时代的大背景正处于1948年,此时国共两党已届决战,国统区经济面临全面崩溃,而国民党内贪墨横行,不法官商暗中勾结倒卖民生物资,宋孔两大家族首当其冲。而贵为委员长公子的蒋经国在目睹了国民党现状后,成立了铁血救国会,提出了“一手反腐,一手反共”的方针,决心挽大厦于将倾。开封战役,空军中将侯俊堂调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去倒卖物资,而调方孟敖实习大队去执行轰炸开封的任务。

渠料方孟敖下达了不轰炸开封的命令,侯俊堂事发。蒋经国此时在党内正处于掌权期,他为了彰显自己“一手反腐,一手反共”的决心,便将侯俊堂倒卖民生物资案、方孟敖违抗军令案以及林大维间谍案三案并审。方孟敖的父亲方步亭时任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为宋孔两家族看重。且其毕业于哈佛大学,与国府顾问何其沧、驻美大使顾维钧交好,是能够左右北平政局的一位重要人物。

方步亭何等人物,曾可达若是到了北平,单是方步亭这一关曾就过不去。但是,大人物方步亭也有软肋,这个软肋便是方孟敖,蒋经国决心利用父子二人的矛盾摆平棘手的方步亭,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为何蒋要重用方孟敖,而方孟敖是不是共产党则没有那么重要。换句话说,方孟敖不是共产党,建丰要用,方孟敖是共产党,建丰还要用,只是必须要切断他和组织的联系。而这个联系的关键人物便是崔中石。

国防部派出了所谓的“五人调查小组”,小组的成员其实很有看头。除了代表蒋经国的曾可达以外,还有警察局局长徐铁英。徐铁英此人先前在中央党部工作,是二陈兄弟(cc派)在北平方面的代言人,他来北平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拿到侯俊堂在几家公司的百分之二十股份,维护党产。除此之外,财政部的杜万乘任总稽查,中央民食调配委员会以及代表宋孔的中央银行方面也各派出一人任调查组成员。自此,一个宏大的架构便建立起来了,各个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展开了混战。最后随着剧情的发展,通过斗智斗勇以和平的方式解放了北平。

3、北平无战事王蒲忱最后死了吗第几集怎么死的

电视剧未明确交待这一人物的去向。
剧情是这样的:

1949年1月21日北平解放前夕,方孟敖驾机飞向台湾,起飞前,将王蒲忱一行扔在了北平。

这一角色的原型人物王蒲臣到是有明确的记载: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在“华北剿匪总部”召集华北特务头子讲话,宣布决定起义。会后,王蒲臣电请国防部保密局,要求保密局北平站长职务由徐宗尧接替。毛人凤当然不能让同学加亲信的王蒲臣白白送死,马上批准。1月24日,王蒲臣等人乘最后一架飞机,离开北平南逃重庆,1949年底飞往台湾。2008年7月在台湾去世,享年104岁。

4、北平无战事徐铁英的原型是谁

1947年成立的国民党党通局在局本部共有6个处,包括了党派调查处、党政调查处、特种经济调查处、统计处、总务处和交通管理处,并没有剧中出现的“联络处”,从历史人物里,是很难找出徐铁英在中统内对应的原型人物。

不过,如果从北平警察局的角度来看,倒是有个人物可与之相比,1948年北平市警察局长共有过两任,7月30日之前为汤永咸,之后为杨清植。杨清植并非出身中统,但曾担任军统特务团团长、河北站(设在保定)的站长。

从出身特务这一点来说,徐铁英和杨清植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抗战胜利后,杨清植就在北平保定一带活动,策划过不少针对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阴谋,曾经一次就在保定逮捕了20多人,株连近百名进步人士。任北平市警察局长后,曾参与过北平解放前夕针对各学校学生运动领袖的“八一九”大逮捕。

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他畏罪逃跑。

(4)北平无战事站长扩展资料

在徐铁英看来,他在北平虽然也贪钱,但对党国来说,这是常事,有什么要紧的?

徐铁英对方步亭方行长很尊重。他知道,眼看着党国大厦将倾,方行长想的不过是保全身家。徐局长对这种做法显然十分理解,而且他本人也这么干了,他的老婆孩子不在北平也不在南京,已经去了台湾。

但对马汉山,徐铁英就没那么尊重了。一开始相互利用,互惠互利,但从内心来说,显然两个人谁也看不上谁。徐局长认为马局长就是个官场混混,贪墨枉法,动不动就找社会上的流氓无赖。在马汉山眼里的徐铁英也好不到哪里去。

为了保命,把他心爱的一幅古画要拿去送给徐局长了,对着古画无限惋惜地说,小宝贝儿,没办法了,只能把你送给一个大俗人。换句话说,在马局长眼里,徐局长虽然看着威严,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个徇私枉法的俗人而已。

历史宏篇巨制《北平无战事》中的头号反派角色,虚伪善变的徐铁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前身为中统)联络处主任,因调查北平民调会贪污案出任北平市警察局局长。他是国民党集团贪污腐败、玩弄权术的典型存在。

5、北平无战事中的李铁瑛_事什么人的原型

原型为1948年北平市警察局长共有过两任杨清植。
杨清植并非出身中统,但曾担任军统版特务团团长、河北站(设在保定权)的站长。从出身特务这一点来说,徐铁英和杨清植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抗战胜利后,杨清植就在北平保定一带活动,策划过不少针对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阴谋,曾经一次就在保定逮捕了20多人,株连近百名进步人士。任北平市警察局长后,曾参与过北平解放前夕针对各学校学生运动领袖的“八一九”大逮捕。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他畏罪逃跑。

6、北平无战事主要人物结局?要详细的

方孟敖带着何孝钰,方步亭,小妈去台北了。而木兰死了,姑爹留在北平。孟伟带着崔婶和崔婶俩孩子去香港了,并在香港上学。曾可达自杀了,徐铁英最后没赶上方大队长飞台北的飞机。

《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由孔笙、李雪执导,刘和平编剧、总制片,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等人联合主演。该剧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6)北平无战事站长扩展资料

故事构架宏大而聪明,看似描述牵连不清的众生相,实际都是为了以国民党视角审视反腐,人文情怀深厚值得研究。该剧将偌大的政治风云聚集在1948年至1949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平铺整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在编剧构建的宏大精神格局剧中讲述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最后的溃败过程。

明线反腐暗线潜伏,剧中军政商互相牵连,光国民党组织就涉及到通讯局、保密局、国防部、作战部、警察局、剿总、民食调配委员会、中央银行、扬子公司、铁血救国会等。故事环环相扣,过程又险象重生。

故事方面,第一,《北平无战事》选择的是1948年这个大众并不太了解的历史时期,整体剧情的时间跨度不足两个月,鲜少被影视剧还原的特殊历史时期极大地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它所承载的极厚重主题一定意义上涉及了禁区探讨为故事提供了悬念。

第二,剧情节奏冲突性强,各方势力轮番登场,悬念层层展开。除了像蒋经国代表的国民党改革派、孔令侃等代表的国民党贪腐派、林大潍等代表的共产党、谢木兰代表的热血青年等,剧中几乎7成以上主要演员都有两种身份状态,不停地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切换。

策反与反策反,潜伏与反潜伏的剧情设置很好的增加了剧集的耐看性,为观众奉献了高智商故事,稍不留神就会有看不懂的现象。

第三,故事构架宏大而聪明。《北平无战事》涉及金融运作、青年选择、特工潜伏、看似牵连不清的众生相,实际都是为了以国民党视角审视反腐,通过展现国民党组织内腐败滋生导致的利益不均进而暗含反腐教育。

7、北平无战事的真实历史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该剧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其中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艺术的虚构。本文透过该剧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一些1948年前后北平真实存在的人和事,以飨读者。
令人发指的“七五”惨案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以“七五”惨案为导入线索,展开跌宕起伏的宏大故事。历史上真实的“七五”事件是这样的。
1948年春天,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三省的广大地域,把国民党军队围困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在国民党政府的欺骗威胁下,这些城市中的部分大中学校学生1.2万多人,随校迁至北平。到达北平后,国民党政府对这些学生采取冷漠、拖延、欺骗的态度,东北学生被安排住在寺庙、火车站、城门楼、防空洞等处,每顿只能吃上两个小窝头、几块咸菜,正常的学习生活根本无法保证。
7月3日,国民党北平市参议会第一届第三次大会,通过了所谓的《北平市参议会关于救济东北来平学生办法案》,规定对东北学生予以严格的军训,东北国立、公立学校停办,停发经费。
7月5日,流亡北平的东北15所大、中学校5000余名学生,在西长安街北平市参议会门前、北长街李宗仁门前、东交民巷1号院北平市参议会议长许惠东家门前请愿。
下午5时许,北平市警备司令陈继承从西苑调来青年军208师的两个连,在搜索营营长的带领下,把东交民巷许惠东家门前的学生分割成两段。两辆装甲车守在许宅门前,两辆装甲车堵住西边学生的退路。士兵排成两道封锁线,枪口对准了学生。为避免冲突,学生们仍忍耐着坐在地上,等候进入许宅谈判的代表的消息。
下午6时55分,当协议达成、学生们准备撤离时,东交民巷东口响起了枪声,一些学生中弹倒地。枪声停歇后,当学生救护伤者时,枪声又起,又有一些学生中弹倒地。
在这场惨案中,被屠杀的东北学生8人、北平市民1人,受伤130余人。7月6日,大批军警闯入东北大学等校学生的住所,又逮捕了37人。
城工部三部地下电台设在哪里?
《北平无战事》中倪大红饰演的中共北平地下党的领导、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襄理谢培东,在紧急时刻就会取出电台秘密向城工部发报,情节十分紧张。那么,城工部在北平有几部地下电台、都在哪儿、怎么使用呢?
早在1942年,城工部部长刘仁就着手筹建北平城内地下电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城工部决定在北平秘密建立地下电台,以便加强解放区与北平地下党之间的通讯联络。1947年5月,北平地下电台开始和城工部电台互相发报。经过近5年的准备,城工部北平地下电台终于建立起来了。
城工部在北平设了3部地下电台,隶属地下党“学委”,由崔月犁领导,李雪负责技术指导和日常工作。
旧鼓楼大街118号(老门牌)、帽儿胡同12号、西交民巷兵部洼91号、洋溢胡同36号、牛街沙栏胡同、宣武门外西草场12条等地都曾经是地下电台的掩护地点。
除了安顿好“家”,作为地下党的核心机要部门,刘仁还为地下电台的同志制订了严格的纪律。
1.一律停止党的组织生活;
2.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许和亲友往来;
3.不允许到公共场所活动,不许上电影院;
4.不许读进步书籍;
5.“安分守己”,深居简出。
城工部系统的三部地下电台,始终没有被敌人发现,创造了一个奇迹,实际上这个奇迹是经过地下电台的同志们周密策划实现的。
发报量不大时,三部电台轮换使用,收、发报时间错开,来往的电文也都很短。这样,敌人很难发现电台的活动规律,即使侦测到可疑信号,也会很快消失,再也找不到了。
为了避免敌人破获电报内容,城工部地下电台一律使用密码,刘仁亲自参与编制密码。从1946年起,他们先后搜集了若干个版本的字典,苦心研究几套密码,不断变换。进城以后,译电员方亭在西单买了两套言情小说《惜分飞》,自己留一套,送组织一套。把小说当作密码底,双方商量好怎么译,实际上就是自创了一套密码。
每一部地下电台工作人员由报务员、译电员、交通员组成。电码只是一组组的阿拉伯数字,报务员根据电码收、发电报,但根本不知道电报的内容,只是将一组组的电码抄在小而薄的纸上,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与交通员交接。交通员只是负责传递,根本不懂得电码,即使遇到情况,也不会发生问题。译电员负责将情报译成电码或将电码译成情报,也是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与交通员交接。因此,不会出现一个人看着情报直接发报的情况。城工部地下电台只是在北平解放前夕,由于电报业务量太大,形势变化太快,报务员艾山、王超向和译电员方亭曾经短时间住在一起,这属于特例。
北平市民食调配委员会是个啥机构?
《北平无战事》中提到的“北平市民食调配委员会”主管北平市民的粮食配给,贪腐成风,被刘烨饰演的方孟敖整得够呛。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机构?又是个啥机构呢?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接管北平,从此时起,直到北平解放,粮食供应一直是一大难题。
1946年2月20日,北平市成立粮价评议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后,共评定粮价12次,查处违反限价粮商58家,将各家存粮都按8折廉售处理。但北平邻近地区并无限价,限制了粮源,此办法形同虚设,很快废止。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协议,利用联合国救济总署提供的18.6万吨粮食,在南京、天津、北平、上海、广州实行粮食配售,北平市于1948年3月相应成立民食调配委员会。
该会是北平市民食配售的决策机构,成立之初为6组1室,至1948年4月27日增加为6组4室,员工由108名增加到138名。主任由市长何思源担任,温崇信、凌志斌为副主任委员,另有行政院处理联合国救济物资委员会、粮食部、市参议会成员等为委员。
配购证管理组负责全市20个区发证所的管理工作。全市20个区,每区设发证所一个,各区区长任发证所所长,另设专职副所长1人及干事2人,20个区分388保,由北平市政府工作队队员协助各保办事人员发放票证。城区各保均设配售店1—3个,郊区配售以各区合作社为主。从1948年4月份起,采取“一户一证,一口一票”及“缴款登记”办法开始配售,每口每月15斤。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限制物价。不久,市场上即出现结队抢购商品的风暴,粮食业因损失过重,无力继续营业,社会更显混乱。10月3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令:粮食依照市场价格自由购销,六大城市之配售粮食,仍由政府办理。事实上,早在10月初,北平市场的面粉价格已由8月份的七八元一袋猛涨到100元(金圆券)一袋,上涨10多倍。由于配售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悬殊,配售面粉所收回的款项不能买回所需原料的十分之一,使得购麦磨面均感困难,“配售办法”形同虚设。民食调配委员会虽然预收了市民的配售粮款,却付不出粮食。许多承办配售的粮店每天售粮仅以30人为限,而且每人只许买1斤。每天清晨4时,粮店门前挤满购粮群众,有些市民跑三四天竟买不到1斤粮食,怨声载道,酿成抢米骚乱。贫民与工人曾于11月中旬先后砸毁了广安门大和恒、东珠市口德聚永及安定门天德等粮店,并与赶去镇压的宪警发生搏斗。
金圆券的出笼与收场
金圆券是南京国民党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
国民党政府由于发动内战,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和物价疯狂上涨,国统区社会经济一片混乱,恶性通货膨胀,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东北流通券3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的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
发行金圆券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但这一政策造成商品流通瘫痪,一切交易转入黑市,整个社会陷入混乱。
1948年10月1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并提高与金圆券的兑换率。限价政策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急剧贬值。10月11日,国民党政府又公布《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取消发行总额的限制。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000倍。票面额也越来越大,从初期发行的最高面额100元,到最后竟出现50万元、100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
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纸,国民党政府财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溃,老百姓拒用金圆券。
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圆券流通,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后销毁。
剧中的“马汉山”与历史上的马汉三
有哪些不同?
《北平无战事》程煜饰演名为“马汉山”的大贪腐,剧中的身份是军统北平站前站长、北平市民政局局长、北平市民食调配委员会副主任。他的原型之一应该是马汉三。
马汉三是北平市大兴县庞各庄人(今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早年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是一名下级军官。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共地下党员宣侠父在西北军中从事统战工作。在宣侠父的影响和教诲下,马汉三接受了一些革命思想,参加过一些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经宣侠父安排,马汉三在伪蒙疆政府中从事地下工作,以伪蒙疆政府驻北平办事处的名义,往来于北平、张家口、归绥、包头等地,搜集日伪及伪蒙疆政府的情报。也是在这一时期,马汉三通过宣侠父的关系,与军统在西安的负责人马志超相识(宣侠父与马志超同为黄埔一期的同学)。1938年夏天宣侠父遇害后,马汉三与共产党失去了联系。
通过马志超的关系,马汉三加入了军统,历任军统陕坝工作组组长、军统兰州站站长、第八战区调查室主任、宁夏缉私处处长、军统局本部布置处处长、军统华北实验区区长。
1940年11月29日9点50分左右,在东皇城胡同14号(老门牌)美国教会远东宣教会门前,军统北平区行动组的麻景贤(即麻克敌)、邱国丰(又名邱裕丰)刺杀了日本天皇的特使高月保、乘兼悦郎。之后,日伪特务搜查了马汉三在北平的住所(西城缸瓦市附近),恰好马汉三去了张家口,躲过了这一劫。而马汉三的叔叔马德明恰好由大兴县庞各庄乡下背了一袋子白薯进城看望马汉三,被“蹲坑”的日本宪兵逮捕,后来被拷打致死。马汉三被通缉后,在平绥一带无法安身,只身南下,辗转逃亡香港。
抗战胜利后,马汉三先后任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平行辕军警督察处处长、军统华北办事处主任、北平特别市民政局局长(1947年2月—1948年6月)等职。
由于军统高层特务大多是浙江江山人,北方人很少,当初戴笠重用马汉三,也是无奈之举,戴笠形象地比喻说:马汉三就是我的一本字典,在北方要找谁,一查字典就行了。
1948年3月29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即所谓的“行宪国大”,选举总统、副总统。当时李宗仁任国民政府北平行辕主任,马汉三暗地里支持李宗仁。选举结果,李宗仁当选。马汉三投靠李宗仁,但得罪了蒋介石。
1948年7月1日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在灯市口大街秘密抓捕了马汉三与军统北平站站长乔家才,关进了炮局监狱。7月9日上午,马汉三和他的秘书刘玉珠(男)被押解南京特设监牢。9月27日,马汉三在南京被国防部保密局行动员李希成执行枪决。
马汉三1948年7月1日就被抓捕了,他不可能参与“七五”事件之后的那些事了。可见,“马汉山”是一个艺术创作的人物,只不过他的身上有一些马汉三的历史影子罢了。
剧中的“方孟韦”,历史上的白世维
《北平无战事》中王凯扮演的“方孟韦”是方步亭的儿子、方孟敖的弟弟,北平市警察局副局长兼北平警备司令部侦缉处副处长。历史上,北平市警察局有一位副局长叫白世维,“七五”惨案时他就在东交民巷现场。
白世维,字子廉,山东蓬莱人,在北平已落户多年,黄埔军校七期毕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被派到河北抚宁县任党务宣传员,兼临榆、抚宁民团教官,组织了1000多人的民团,袭击长城沿线的日军,后来受聘为东北义勇军第27路军司令,当了8个月无粮、无饷、无补给的义勇军司令。1932年成为“复兴社”特务处北平站的特务,化名“刘诗白”。
1933年初,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打算组织一个傀儡政权,任命原北洋皖系军阀首领之一的张敬尧为“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5月,张敬尧化名“常石谷”,由天津来到北平,住进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开始了一系列汉奸活动。“军统”天津站、北平站决定刺杀张敬尧。
5月7日12点左右,白世维和“军统”天津站站长王天木来到六国饭店订房时,王天木无意间发现二层甬道左首一排房间中,有间房敞着半扇窗子,一个人侧身坐在床沿上,仰头对着窗子,手里还摆弄着一个小物件。仔细一瞧,这个人就是张敬尧。
白世维随着王天木的视线也瞧见了张敬尧,转头与王天木眼神交汇的一刹那,王天木用手往房里指,嘴里小声说:“就是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王天木快步向楼梯口走去,白世维站稳脚步,撩起夹袍,抽出手枪,对准刚刚站起半个身子的张敬尧胸部连开3枪,击毙了张敬尧。
刺杀张敬尧成功后,时年24岁的白世维受到嘉奖,晋升为北平站行动组组长、中校军衔,并被保送到中央陆军大学深造。
1945年10月,白世维随平津区铁路局警务处处长吴安之来到平津,担任该处副处长,并与原北洋政府贿选总统曹锟的长孙女曹继英结婚。1947年4月,陈仙洲调沈阳,保密局派白世维任稽查处长。1947年9月,白世维调任北平市警察局副局长。天津解放前,白世维逃到台湾,后来曾担任过高雄市警察局局长。
保密局北平站站长“王蒲忱”
与王蒲臣
《北平无战事》中有一位身体羸弱、爱抽烟的保密局北平站站长“王蒲忱”,而历史上的保密局北平站站长的名字与之只有一字之别—王蒲臣。
王蒲臣,号壬初,浙江江山县人,与军统头子戴笠是江山县文溪高小的同学,与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是浙江省立一中的同学。
王蒲臣加入军统后,先为戴笠办理机要,后任南昌和贵阳办事处主任;1940年入成都军分校高教班受训,毕业后任局本部外事秘书、军统川康区副区长、第8战区调查室少将主任、军统机要室主任。
1946年,戴笠为了对付马汉三,调王蒲臣任军统华北总督察,秘密调查、监视马汉三及其同党在平津的所作所为。初到北平时,他受到马汉三的猜忌怀疑。后来他改变手法,表面上与马汉三等人同流合污,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无所不为。慢慢地,马汉三将他列为可以争取的“自己人”,警惕就放松了。结果却被王蒲臣将马派小集团的内幕活动打听得一清二楚,报告毛人凤记录在案。戴笠死后,王蒲臣帮助毛人凤剪除了保密局华北办事处主任马汉三、保密局北平站站长乔家才,之后接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长。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在“华北剿匪总部”召集华北特务头子讲话,宣布决定起义。会后,王蒲臣电请国防部保密局,要求保密局北平站长职务由徐宗尧接替。毛人凤当然不能让同学加亲信的王蒲臣白白送死,马上批准。1月24日,王蒲臣等人乘最后一架飞机,离开北平南逃重庆。1949年底飞往台湾。2008年7月,在台湾去世,享年104岁。

8、北平无战事主要人物结局

方孟敖和父亲、孟伟、程姨、孝玉飞赴台湾,何襄理留在北平迎接解放,徐铁英、王站长、孙秘书被方孟敖抛弃在北平机场,曾可达自杀,马汉山被南京枪毙。

1949年1月22日深夜,方孟敖率领飞行大队,载着父亲方步亭和北平分行金库的黄金白银起飞了,在静谧的北平上空盘旋数圈、回望古都,最后朝东南飞去,往台北而去。

解放军入城仪式,万众欢腾。在欢迎的队伍里,静静地站着一个人,中共地下党资深党员谢培东,他不能暴露身份,只能以国民党银行留守人员的身份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8)北平无战事站长扩展资料

1948年,国共两党已届决战,国统区经济 全面崩溃。潜伏在国民党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被国民党少壮 派第三种势力委以重任,率领其航空大队打击以他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贪腐势力,其最终目的是将国民党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黄金白银 外汇运往台湾。

中共地下党城工部要保护方孟敖这支将在关键时期驾机起义的重要 力量,又要阻止国民党将人民的财产运往 台湾的阴谋。围绕这一重大经济战线的斗争,中共地下党及北平学联的进步青年和 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各方的贪腐势力展开 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最后,当中共城工部领导的方孟敖空军大队可以率部队起义时 ,中共中央为了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和 平解放全中国的更多的城市,答应了傅作义将军的和谈请求,让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 运走了国民党在北平金库的黄金白银外汇 。

9、王劲松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饰演的什么角色?演技如何?

王劲松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饰演王蒲忱。在北平无战事里面最令我感兴趣的,既不是女主如何抛弃文艺忧郁男,跟随了霸道总裁,也不是我党早期在国民党内如《1984》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老大哥一般存在。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建丰同志的两位下属,曾可达和王蒲忱。细看,作者在里面埋了许多二人的对比线,谆谆教诲我们如何做人:做人如曾可达高开低走,最后被建丰同志抛弃,做人如王蒲忱则稳扎稳打,安享晚年。

 王蒲忱的背景并没有过多的交代,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只是一个不停抽烟(后来才发现王站长抽烟处处是戏)的病态中年男人,在全剧的中间接替被撤职的马汉山出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长,官职比曾可达徐铁英都要低一些,开始慢慢地进入北平政治漩涡的核心。然后王就被作者以间接描写直接描写的方式搬上了北平政治斗争的核心舞台。开始正式进入曾,王二人的暗pk。

王劲松老师属于“演谁像谁,演谁是谁”那一类演员,王劲松老师对于人物的把握十分的好,王劲松演的戏从没有让观众觉得出戏过,似乎王劲松就是这个人物,也可以说王劲松演活了这个人物,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曾经鲜活的历史人物从书中走了出来,带着生机与活力。小编认为,神态的把握十分的好,眼神里面都是戏,一代老艺术家的品质风貌顷刻便印入我们的眼帘。

10、北平无战事主要人物的结局?求分析

方孟敖和父亲、孟伟、程姨、孝玉飞赴台湾,何襄理留在北平迎接解放,徐铁英、王站长、孙秘书被方孟敖抛弃在北平机场,曾可达自杀,马汉山被南京枪毙。

具体情节:

谢培东却找到曾可达,传达了方步亭希望蒋经国放过方孟敖的意见,曾可达最终答应他,尽快答复。可曾可达联系不到蒋经国了,他只好向陈方汇报,陈方并没有明确表态,只说会请示总统。行政院经济委员会来电报,要求飞行大队赴天津急运物资。

曾可达前往飞行大队军营,但任凭他劝说,方孟敖大队飞行员们坚决不配合,还主动要求遣送南京接受审判。曾可达一时没了办法,直到见到王蒲忱,他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蒋经国安排的对他的考验。

王蒲忱重申了蒋经国命令——全力保证“孔雀东南飞”行动。“孔雀东南飞”行动原来旨在保障华北剿总五十万大军能够有充足的后勤军需,出关呼应东北,南下呼应中原和山东,行动的关键是美国的援助和央行的配合,重用方孟敖和梁经纶的目的就在这里。

北平城工部会议,下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对于“孔雀东南飞”计划,不干涉,不阻止,对于这个计划,中央有更大更深的韬略,希望国民党充分保证傅作义的后勤军需补给,将傅作义稳定在北平。

(10)北平无战事站长扩展资料:

一、主要人物简介:

1、方孟敖 演员 刘烨

方孟敖是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实际是具有进步思想的中共地下党员,外表有着世家公子的玩世不恭,但同时也有着历经苦难的坚韧豁达,能力卓越,唯精唯一是蒋经国给予的评价。

2、徐铁英 演员 陈宝国

徐铁英是国民党中央党员通讯局联络处主任,城府极深。从国民党中央党员通讯局联络处主任到北平市警察局局长,他是国民党集团贪污腐败、玩弄权术的典型存在。

3、何其沧 演员 焦晃

何其沧是国府经济顾问,对时局看得通透。在他身上有侠客的豪放也有学者的耿介更有赤子的天真。身为国府经济顾问,被不少激进的教授学生腹诽,内心不是不苦闷,但在学潮中也是他用一把老骨头挡在学生前面,用他的影响力对当局施加压力,保护进步势力。

4、谢培东 演员 倪大红

谢培东是特工,深深潜伏在敌人内部。表面上,他长于金融运作却不理世事,私底下,他却是中共地下党北平经济战线负责人,潜伏在至爱至亲身边,游刃有余地占据着敌人的核心机构,为摧毁敌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5、方步亭 演员 王庆祥

方步亭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方孟敖十年不认的父亲,有着经济学家的头脑和资深政客的手腕,深知任何形态的政治斗争都是嗜血的,因此不相信孤臣孽子能救国,也不信阶级革命能换得大同,所作所为只是出于保护家中小儿女们,乱世中求自保而已。

二、《北平无战事》简介:

《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由孔笙、李雪执导,刘和平编剧、总制片,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王庆祥、程煜、廖凡、董勇、沈佳妮和祖峰等人联合主演。

该剧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与北平无战事站长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