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万维百科 > 网页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网页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21-01-15 14:11:46

1、设计书编写方法与要求

(一)课程设计报告编写要求与方法

区域地质调查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课程设计,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提高鉴别能力;由各岩类的填图方法单独实验到造山带综合填图方法实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区域地质的时空想象能力,达到巩固书本知识和提高实际地质工作能力的目的。课程设计课安排在本课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利用一周时间集中进行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编写的基本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课程设计,以模拟项目任务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为依据,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作业,内容严格执行1∶5万区域地质填图项目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言,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地质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路线、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工作部署,质量管理与监控,经费预算,预期地质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还应有如:工作周期、人员安排、经费模拟预算、预期提交地质成果,附图应有工作程度图、区域地质草图、工作部署图等。

(三)课程设计编写基本方法

在认真学习“区域地质调查”课程教学设计大纲、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深刻领会课程设计附录1(后附)模拟任务书——赵川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修测任务书,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赵川幅》(彩色印刷图),反复阅读课程设计附录2(后附)——商南县赵川幅区域地质概况和本区初次完成的《商南县赵川幅一带区域地质图说明书》,借助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有关工作参考定额及单价等资料,按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大纲中规定的“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的详细要求,完成模拟设计书。

设计书主要由以下八章内容组成:第一章:绪言(附测区交通位置简图);第二章:前人工作的评述;第三章:地质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附测区地层序列表);第四章:技术路线、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附区域地质图草图);第五章:工作部署(附遥感地质解译草图及地质解译程度分区图等);第六章:质量管理与监控(可略);第七章:经费预算(附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表、项目总经费预算表及年度经费预算表);第八章:预期地质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

(四)设计书编写的具体方法

以“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要求为编写提纲,运用“区域地质调查”课所学基本理论和三大岩类区区域地质填图实验已掌握的基本方法,完成模拟设计书和相应的附图。设计书中的插图可用绘图铅笔或利用绘图软件(如CorelDRAW)等编绘,图件要正确,要素齐全、美观,布局合理。编绘设计书附图时,一定要合理利用附录中提供的工作设计为底图(见附图7),利用条、框、符号、注释、代号、涂色等方法,尤其要合理填补底图右侧部分空白已留的各图例框,分别编绘工作程度图、完善区域地质草图、工作部署图等。

项目的费用预算中,要分别进行总费用预算和分年度进行预算。虽然课程设计采用模拟方式进行,要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最接近真实的状况。此次模拟规定:学生设计书编写年度即为任务书下达年度(20 × ×年)为当年度,依次进行当年和下年度的野外调查阶段工作费用和第三年度的室内报告编写、印刷出版等费用。

2、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

1.数学课程2.数学(主讲数学的作用)3.数学学习4.数学教学活动5.评价6.现代信息技术

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像你这么复杂的东西,不出到200分以上是不会有人给你做的

4、c语言程序设计编程题目:请 :编写完成对学生相关信息的要求:1.定义一个结构体类型student,其中包括三个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STU_NUM 10 /*宏定义学生的数量*/

struct student /*定义一个结构体用来存放学生学号、三门课成绩、总分及平均成绩*/

{

char stu_id[20]; /*学生学号;*/

float score[3]; /*三门课成绩;*/

float total; /*总成绩;*/

float aver; /*平均成绩;*/

};

/*排序用一个函数来实现*/

void SortScore(student *stu,int n)

{

student stud;

for(int i = 0; i < n-1; i++)

for(int j = i+1 ; j < n; j++)

{

if(stu[i].total < stu[j].total)

{

stud = stu[i];

stu[i] = stu[j];

stu[j] = stud;

}

}

}

int main( )

{

student stu[STU_NUM]; /*创建结构体数组中有10个元素,分别用来保存这10个人的相关信息。*/

/*输入这十个学生的相关信息*/

for(int i = 0; i<STU_NUM; i++)

{

printf("请输入第%d个学生的学号:",i+1);

scanf("%s",&stu[i].stu_id);

printf("输入第%d个学生的数学成绩:",i+1);

scanf("%f",&stu[i].score[0]);

printf("输入第%d个学生的英语成绩:",i+1);

scanf("%f",&stu[i].score[1]);

printf("输入第%d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i+1);

scanf("%f",&stu[i].score[2]);

stu[i].total = stu[i].score[0]+stu[i].score[1]+stu[i].score[2];

stu[i].aver = stu[i].total/3;

}

printf("\n");

SortScore(stu,STU_NUM);/*调用排序函数*/

/*输出排序后的各学生的成绩*/

for(i = 0 ; i < STU_NUM; i++)

{

printf("序号: %d\t",i);

printf("学号:%s\t",stu[i].stu_id);

printf("数学:%f\t",stu[i].score[0]);

printf("英语:%f\t",stu[i].score[1]);

printf("计算机:%f\t",stu[i].score[2]);

printf("平均成绩:%f\t",stu[i].aver);

printf("总分:%f\t",stu[i].total);

printf("\n\n");

}

return 0;

}

注:(源程序中主要标识符含义说明)

#define STU_NUM 10 /*宏定义学生的数量*/

struct student /*定义一个结构体用来存放学生学号、三门课成绩、总分及平均成绩*/

{

char stu_id[20]; /*学生学号;*/

float score[3]; /*三门课成绩;*/

float total; /*总成绩;*/

float aver; /*平均成绩;*/

}

5、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概况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中央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课程教学总学时72,4学分,开设一学期。前修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和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作业管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输入输出设备管理、进程及处理机管理、操作系统结构及程序设计。
二、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
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定义及发展;操作系统的形成和五大类型;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表征操作系统的属性;操作系统的配置、“生成”概念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什么是操作系统;知道操作系统有五大类型和五大功能;
掌握:至少掌握一种实际揽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了解:初步了解如何认识、熟悉和解剖操作系统

第二章 人机交互界面、任务、作业管理
教学内容:
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特点;第一、二、三代界面开发特点;基本的键盘命令和系统调用操作系统Shell语言;作业调度算法;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能进行一些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
掌握:掌握操作系统人机接口界面的基本设计思想;
了解:操作系统传统的接口界面

第三章 文件管理
教学内容:
文件管理的任务与功能;文件的结构与分类;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文件的目录结构;文件的存取控制和安全机制;文件系统与模型结构;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文件的基本存取控制和系统管理;
掌握:文件系统的目录分类管理特点;
了解:文件系统的编程设计

第四章 内部存储管理
教学内容:
内存的分区、分页、分段管理概念;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内存“扩充”技术;页式存储管理;段式存储管理;内存的分配算法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内存管理中基本分配和调度方法;
掌握:掌握内存管理中各种分区、分页和分段方法的特点;
了解:内存空间的有效利用

第五章 输入输出设备管理
教学内容:
输入输出设备功能与分类;独享、共享、虚拟设备的管理特点;输入输出设备处理程序;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策略;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掌握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特点;
掌握:掌握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设计方法;
了解:输入输出设备处理程序的编程要点

第六章 低级处理机管理
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核心功能;“进程”概念;进程的并发与并行;进程的基本状态与转换;进程调度算法;进程的同步与互斥;进程的P—V操作;“死锁”概念;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操作系统核心运行与“进程”的基本概念;
掌握:“进程”的基本转换状态与应用特点;
了解:进程调度算法的程序编制

第七章 操作系统程序结构
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的层次、模块结构;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检测;
教学要求: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与方法

三、课程教学媒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网上教学辅导。
1. 文字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吴企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注:课程实验含在主教材中。
文字教材为该课程的主媒体。文字教材的编写既保持了学科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又兼顾操作系统的理论、技术、实现三方面的融合,并强调能力的培养。
2. 录像教材
该课程已经制作16讲课程录像,每讲50分钟,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课程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操作系统的整体概念和思想,由吴企渊教授主讲。
课程录像与文字教材相对应,注意发挥录像教材艺术表现力、形象化教学的作用。
3.网上教学辅导
网上教学辅导与上述媒体有机配合,有几方面作用:(1)发布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公告、问题咨询、参考资料;(2)按照教学进度,发布辅导文章,刊登练习自测题;(3)在课程论坛上进行实时答疑和日常答疑;(4)开展网上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等工作。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补充,网上辅导则是教与学交互的便捷方式。总之,多种媒体的分工和搭配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学空间,便于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安排建议
1. 课程主教材及课程实验教学安排建议
教学点请根据中央电大的统一要求安排课程的面授辅导,见表1。
表1 课程主教材及课程实验教学安排建议
周次 教学内容 建议学时 实验内容 建议学时
一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安排概况介绍 2
二 操作系统定义、五大类型和五大功能 4
三 人机交互界面管理 2 Linux实践准备 1
四 作业管理任务调度 4
五 文件管理的任务和功能 2 Linux操作命令使用 1
六 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4
七 存储管理的任务和功能 2 命令解释程序编制 2
八 分区式分配存储管理 4
九 页式、段式分配存储管理 6 作业调度模拟编程 4
十 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功能 2
十一 设备分配技术和管理 4 存储管理设计 4
十二 进程的定义和特征 4
十三 进程调度与通信 6 进程调度模拟编程 4
十四 死锁的产生和处理 2
十五 操作系统的层次模块结构 4
十六 (总复习) 4
总计 56 16

课程录像内容,见表2。
表2 录像教材内容
章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录像学时分配
一 操作系统概述 8学时 4
二 作业管理 8学时 2
三 文件管理 8学时 2
四 存储管理 8学时 2
五 设备管理 8学时 2
六 进程管理 10学时 4
七 操作系统程序结构 6学时 0
总计 56学时 16

2、网上辅导
网上辅导内容包括课程的教学文件、课程辅导、网络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定期与不定期的在网上提供有关的课程辅导材料,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网上辅导和考前答疑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 教学文件
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
• 课程辅导
包括课程作业及解答、专题辅导、练习和解答、期末自测、考核说明等;网上还提供了教师讲课教案,供各教学点教学使用。
• 网络课堂
包括直播课堂和IP课件。
网上教学活动:中央电大一般将每学期集中安排1次对学生的实时在线辅导,和1次对教师的教研活动。具体的时间安排每学期在电大在线主页上公布。
• 论坛:进行课程的日常答疑。

3、直播课堂
课程首开学期,通过教育电视台直播方式,安排4次直播课堂,每次50分。前3讲为对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学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和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辅导,后1讲为复习辅导和有关考试说明。直播课堂的内容挂在课程网页内。

4、作业
该课程有一份形成性考核册,即课程作业册。作业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中央电大将不定期地抽查作业,检查作业的评审及完成情况。
关于课程考核的具体内容,请参考中央电大“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考核说明”。
五、教学方法的建议
• 教学建议
(1)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特点是概念多、涉及面广。要求教学辅导要由浅入深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详细说明,对每章的重点,管理和控制的调度算法技巧作详细介绍。
(2)在实验中着重培养学员熟练使用操作系统,以及在维护操作系统工作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 学习建议
(1)学习操作系统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把握。在宏观上要认识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清楚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微观方面应掌握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的(进程、处理机、存储器、文件、设备),理解有关概念、原理及技术。
(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结合,学习时可以联想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管理示例反复体会操作系统的管理方法,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注意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6、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7、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要求零件图一张,毛坯图一张

机械帝国网站可以下载

8、C++课程设计 小学生四则运算测验 基本要求如下

你可以参考我原来写的。

因为原来有求不一样,所以有点偏差,不过完全可以你自己修改

//小学生算数加法测试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time.h>
#include<stdlib.h>
int main()
{
int t,k,m;
int sum=0;
cout<<"小学生算数加法测试: "<<endl;
srand(time(0));
for(m=1;m<=10;m++)
{

//int i=rand()%101,j=rand()%101;(你改为20就是20以内的)
int i,j;
i=(int)(100*rand()/(RAND_MAX+1.0));
j=(int)(100*rand()/(RAND_MAX+1.0));
t=i+j; //随机产生100以内的加法算数题目
cout<<"第"<<m<<"题"<<ends<<i<<"+"<<j<<"="; //打印题目
cin>>k;
if(t==k)
{
cout<<" 正确!!!! "<<endl;
sum+=10;
}
else
cout<<" 错了吖,请再仔细思考吧! >﹏< ";
}
cout<<"你的最终成绩是:"<<sum<<endl;
}

 

//小学生四则运算测试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time.h>
#include<stdlib.h>
int main()
{
int t, re, m, i, j, k, op, count=0;
int sum=0;
char temp[20][10];
cout<<"小学生四则运算测试: "<<endl;
srand(time(0));
for(m=1;m<=20;m++)
{

i=rand()%20;
loop: j=rand()%20;
op=rand()%4;
switch(op)
{
case 0:cout<<"第"<<m<<"题"<<ends<<i<<"+"<<j<<"="; t=i+j; break;
case 1:cout<<"第"<<m<<"题"<<ends<<i<<"-"<<j<<"="; t=i-j; break;
case 2:cout<<"第"<<m<<"题"<<ends<<i<<"*"<<j<<"="; t=i*j; break;
case 3:cout<<"第"<<m<<"题"<<ends<<i<<"/"<<j<<"=";
if(j==0) goto loop; t=i/j; break;
}
for(k=0;k<=2;k++)
{
cin>>re;
if(t==re)
{
cout<<" 正确!! "<<endl;
sum+=5-i;
break;
}
if(k!=2) cout<<" 错了吖,请重新输入: ";
else
cout<<" 哎,还是错了,正确结果为"<<re<<cout<<" ";
}
}
cout<<"你的最终成绩是:"<<sum<<endl;
return 0;
}

突然发现你要用类来写,那我就不写了。。我这个不是用类的

9、参加学校的课件设计大赛,要求要附带一个《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求教各位大神,这个怎么写?

教 学 设 计 的 基 本 思 路
何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上课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安排和策划。
教学设计应具备的特点:
一、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二、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出发点。教学设计重视对学习者不同特征的分析,并以次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
三、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四、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
一、教学对象:以谁为中心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 根本问题。也是在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展开教学设计。要分析学习者的特点;评定学习者的初始状态;预测学习者发展的可能空间。
包括1、学习需要的分析,如:开展教学设计具备了那些条件,有哪些不利因素?哪些因素必须要考虑,哪些因素从次考虑?在分析中必须解决教师“为何教”学生“为何学”的问题。2、学习内容的分析:着重分析学习者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达到什麽程度和水 平。培养何种能力和态度,使身心获得怎样的发展。分析中必须解决教师“教什麽”,学习者“学什麽”的问题。3、学习者的分析:分析学习者在进入学习过程前所具备的一般特征、确定学习者的初始状态、注意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了解学习者的准备状况。总之要考率“谁学”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在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智能获的怎样的发展,培养什麽样的能力,达到什麽水平,培养什麽样的态度等内容都要用具有可观察、可测定性的术语精确地加以表述。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有层次、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节课的开始,同时也是本节课的归宿。
三、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要选择教学策略,以期实现预期的目标。包括的几方面:
1、主要采用何种经济而有效的教与学的形式。
2、安排什麽样的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
3、设计何种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4、选择什麽样的教学媒体及怎样设计。
5、安排什麽样的课型。
6、设计教学环节和步骤。
四、教学评价:是对本课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安排的教学活动、步骤是否具体、可行等问题的一个检验。

教 学 设 计 案 例
掷掷、跳的练习
教材分析《投掷、跳的练习》是中学体育水平四的教学内容。
1、 2、 3、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身体正处在发育时期……。
设计理念
水平一阶段在“运动参与”学习领域中……。
教学目标
1、85%的学生掌握原地投掷轻物的动作技能及提高对跳的兴趣和能力。
2、能以各种非常规姿势移动身体。
3、提高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发展动作与行为的模仿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
二、保持兴趣
(1) (2) (3) (4)
三、把兴趣延伸到课后 (完)
再有我们大家较为熟悉的例子:1、指导思想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达成目标的措施(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组织与方法、安全措施

与网页课程设计基本要求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