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敬中在《潜伏》有哪些看破不说破的事情?
在《潜伏》中,余则成并不是最亮眼的一个,包括李涯谢若林陆桥山在内的反派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从老谋深算到插科打诨,在他冷幽默的妙语背后,好像还深藏着一个老特工的悲哀。看吴敬中所做的七件事,我们不禁产生一些疑惑:难道这就是看破不说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如果把吴敬中比作军统青浦特训班的教官,那么戴老板就是班主任,余则成跟这二位有师生之谊,所以马奎陆桥山都只能甘拜下风——马奎死磕,结果把自己磕死了;陆桥山比较聪明,他选择跟余则成结盟。
至于一根筋李涯,虽然掌握了余则成的实质性证据,但是吴敬中装聋作哑,他也无可奈何。而吴敬中的表现,也确实耐人寻味——他的表现,不像一个经验老到心狠手辣的高级特工,倒像是一个看破红尘明哲保身的痴聋家翁。
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看看吴敬中在七件事中的作法和妙语,请读者诸君分析一下吴敬中言行背后的深意。
第一件:左蓝牺牲,吴敬中表现得比余则成还沉痛。
左蓝牺牲之后,余则成的表现很反常——他居然表示不去进行最后的告别,并且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倒是吴敬中表现得比余则成还沉痛,整个过程中面沉似水,似乎也在为左蓝惋惜。
事实上吴敬中早就掌握了余则成跟左蓝的关系,而且还进行过试探。左蓝就是在吴敬中试探行动之后牺牲的。以吴敬中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再加上数十年刀尖上起舞的经验,余则成的反常,落到吴敬中眼里,那就是大问题。
但是吴敬中看破不说破,他之所以提醒余则成“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就是不想让自己这个学生变得像其他特工一样冷血——不讲亲情的人,不可重用,特工也是人,没有人性的特工岂不变成了工具?
第二件:秋掌柜咬舌明志,吴敬中整装肃立。
吴敬中虽然是军统天津站站长,但是看完整部《潜伏》,也没看他手上沾染一滴鲜血。
看来看去,从抓人到审讯,吴敬中是能不参与就不参与,他只对抓贪官感兴趣——那是典型的黑吃黑。
秋掌柜被抓获,吴敬中参与了最后的审讯,结果他看到了令他肃然起敬的一幕:秋掌柜为了保守秘密,也是让余则成放心(当时余则成的身份还很微妙),以咬断舌头来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坚决。
秋掌柜的决绝,震惊了余则成,吴敬中则用另一种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缓缓站起,注目肃立,扣上了原本敞开的风纪扣——如果不是有部下在场,如果不是立场不同,吴敬中举手敬礼,也是可能的。
吴敬中整装肃立,既是发自内心,也是一种表态:我的手下吗,咋就没有秋掌柜这样的人物?
第三件:走马换将,对李涯深信不疑。
按照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特工行情,双方互派卧底,那是必须做的事情,但是走马换将这种事,却很少有人做——换出去的是坚定者,换回来的没准儿已经变节。
吴敬中用坚定的秋掌柜去换佛龛李涯,其实是一种违背军统家法的冒险,万一李涯是派回来的,那他吴敬中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吴敬中还是换了,如果不换,秋掌柜必死无疑。换回来的李涯,马上成了天津站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行动队队长这个职位,只能交给最可信之人,没经过任何审查的李涯掌控最重要的部门,吴敬中这是在进行一场赌局:你是我派出去的,我就得把你接回来。
在天津站,唯一忠于吴敬中的,可能就是这个李涯——马奎陆桥山都在上面有关系,而且也未尝不想抓住吴敬中的把柄取而代之。
第四件:陆桥山吃里扒外,吴敬中手下留情。
吴敬中给予李涯完全的信任,对吃里扒外的陆桥山,吴敬中也没有赶尽杀绝——余则成的劝说,只是给了他一个台阶,如果吴敬中要杀陆桥山,即使是戴老板复生说情,吴敬中也有办法让陆桥山“越狱被击毙”,那个在现实中和电视剧里都隐藏极深的盛乡,就是这么死的。
吴敬中没有执行家法杀掉陆桥山,其实是给陆桥山身后的人一个面子,同时也说明他根本就不怕陆桥山反噬。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即使陆桥山脑袋上有钦差大臣的光环,吴敬中要弄死他,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不是余则成翠平抢先动手,陆桥山将会身败名裂,死得更惨,因为吴敬中和李涯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坑,要把陆桥山埋得十八辈子都爬不起来——不但要搞死,还要搞臭,预备好的一大桶污水,足以让陆桥山成为多方公敌。
即使是打定主意弄死陆桥山,吴敬中也不会亲自动手,余则成亲自审讯李涯留在案发现场的手下并拿到了口供。这口供是套在李涯头上的紧箍咒,也是为他日后甩锅埋下了伏笔:余则成可以作证,陆桥山是李涯杀的。
第五件:对余则成李涯敞开心扉,劝二人认清时局。
吴敬中唱衰,正显示了他的精明:他准确预测了战争结束时间,至于谁胜谁负,更是一目了然,甚至天津北平的最终方式和结局,都在他预料之中。
只可惜吴敬中的警示,被两个下属忽视了。余则成是故意装傻,李涯是一条道走到黑,看到两个亲信的表现,吴敬中嘴角露出了嘲讽的微笑,话也说的很明白,大意就是凯申物流积重难返,调整是不可能的。
第六件:敷衍黄雀计划,明知不可为而不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坚持,明知不可为而不为,是智慧。
吴敬中知道凯申物流必将崩盘,所以跟夫人事先找好了退路:你带着家当先走,我找机会也撤。
因为已经打定主意不肯跟破船一起沉没,吴敬中对李涯精心策划的黄雀计划不屑一顾,甚至多次拒绝审阅参与人员名单——直到最后,吴敬中也没看那个名单一眼。
吴敬中没看那个名单,就是最好的自保之道:那帮小黄雀做了什么坏事,我不知道;他们被抓了,也不是我泄露的消息。
不管那一方面评估黄雀计划的功过,都找不到吴敬中的半点责任。黄雀计划出炉的时候,吴敬中应该早就知道余则成的身份了,所以他多次拒绝余则成的主动请缨,但是他不敢保证余则成没有插手,所以他断言:“那个计划没前途!”
有余则成插手,那个计划还能有前途?吴敬中对余则成这样说,其实也是一种暗示和敲打。
第七件:带走余则成,一箭双雕。
吴敬中在最后时刻,带走了余则成,这是典型的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如果余则成还留在天津并主抓黄雀计划,那么天津解放之后,所有的黄雀就会一只不剩地被和盘托出,而余则成将会换上新军装,在公开场合打他这个军统(已更名为保密局)天津站站长的脸。
吴敬中被打脸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失去戴老板之后,吴敬中和他的同事们处境都变得很艰难了。将军们一直把失败归咎于情报不准,余则成这颗炸弹一旦被引爆,那么斯蒂庞克和玉座金佛的事儿,就变成了网兜装小猪——四爪全露。
担心余则成的暴露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吴敬中为何不让他“人间蒸发”?这就是吴敬中一箭双雕的高明之处了:活着的余则成更有用。
余则成已经升任副站长,属于保密局本部直管特工,如果他消失了,吴敬中不可能不受调查,这是一种风险。把余则成留在身边,则是一种风险中的商机,就像吴敬中对余则成说的那样:“这仗也就再打个一年半载了,以后靠生意!”
“以后靠生意”,那么做起生意来,还有比余则成这样身份特殊的操盘手吗?这时候我们不禁想起谢若林对余则成说的一句话:“我巴不得你是(对面的人)呢!”
吴敬中不需要巴不得,以他从教官到站长的资历和能力,要是不知道余则成就是峨眉峰,那也太小瞧老戴的看人眼光和用人之术了——能当站长的,每一个都是人精。
吴敬中带着余则成走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一大批金银,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无尽思考:吴敬中从老谋深算到插科打诨,这些隽言妙语背后,藏着老特工怎样的悲哀?又是谁促成了吴敬中这种转变?
2、《潜伏》中的吴敬中是不是双面间谍?李涯有什么看法?
马奎死了,陆桥山死了,李涯也死了,就连那个在现实中隐藏了十三年的盛乡(这是个梗)也死了。只有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全身而退,还在缴械抄家之后带走了余则成。吴敬中接受了更重要的新任务,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军衔的晋升,而且到了岛上,安全已经无忧。
这样看来,吴敬中是《潜伏》中最大的赢家,他的学生兼副手余则成也没输,只要吴敬中肯把这个事实上的双面间谍当下去,他就不会暴露——雪山千古冷,独照(罩字更恰当)峨眉峰,吴敬中完全担得起“雪山”这一代号。
如果李涯泉下有知,也会拿一百万出来赌吴敬中就是个事实上的双面间谍。
我们之所以说吴敬中是双面间谍,并非没有根据,余则成至少有三次(有读者说是七次甚至九次)已经暴露,但都在吴敬中的遮掩下巧妙过关——吴敬中只需深挖一锹,余则成翠平就都无处藏身。
以吴敬中数十年的特工经验、青浦特训班教官的资历,要是没看出余则成就是那个峨眉峰,那不是他瞎了,就是戴雨农瞎了。
老戴老吴当然都没瞎,所以吴敬中只能调侃:“峨眉峰,还特么独照,颇具浪漫色彩!”
吴敬中不但调侃了马奎,连凯申物流的大老板也一起调侃了——那首诗就是凯申写的!
按照规矩吴敬中提到凯申的时候,是要立正的,吴敬中不但不立正,还骂上了三字经,摆明了是把凯申当花生米了——那是史迪威给取的绰号。
吴敬中敢说敢骂,就说明他已经把立场抛在了一边,眼里只剩下了利益。这正好是当双面间谍必备的潜质——读者诸君都知道,双面间谍两头通吃,为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比如“金条高尚龌龊论”的首倡者谢若林,其实就是个多面间谍,他做的是生意,只为金条服务。
吴敬中也曾忠诚事业敬重英雄,但是在第一夫人讲过“特权滋味”之后,他就没有什么可忠诚的了:豺狼当道不复问狐狸。几个特务打几下冷枪,已经于事无补。别人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是连纵也不撞了——他想的是怎么保住身家性命和富足生活,他明确告诉余则成:“黄雀计划没前途,往后咱们靠生意!”
生意场上是没有是非的,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而余则成跟吴敬中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他们有可能成为朋友。
余则成暴露,是吴敬中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为一旦余则成暴露,吴敬中就会面临三种严重后果:其一,抄家;其二,查办;其三,枪毙。
一旦吴敬中被抄家,那么宋朝的夜明珠、季伟民家的玉座金佛、斯蒂庞克轿车换来的七根金条两万美元,就全都归了别人了。用葛朗台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抹脖子”。
吴敬中是一根大萝卜,他枝枝蔓蔓带出来的泥,肯定要牵涉到很多人,站长落马,局长遭殃,吴敬中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他上面的人更不允许,一点余则成暴露,吴敬中只有死路一条:或者被枪毙,或者“被自杀”。
吴敬中混迹官场多年,是一个既不舍命也不舍财的主儿,所以面对这三种后果,他一个都不会选,他只能祈祷余则成安然无恙——他是不会偷偷下手干掉余则成的,因为一个副站长消失,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而且余则成的战友一定会找他报仇,吴敬中可不想每天抱着金条美元躲避追杀。
所以吴敬中只能拜托余则成做事小心一点,千万别把自己也牵连进去。
但是作为一个老特工,吴敬中也知道“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常在河边走不能不湿鞋,自己的得意门生余则成,等于把自己推上了三岔口——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抛下夜明珠玉座金佛斯蒂庞克都不要,狠下心来加入余则成一伙,为彻底搞垮凯申物流奉献一切。
这条路虽然能活,但会活得比较苦比较累,吴敬中前列腺已经出了毛病,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走这条路。
第二条,施展雷霆手段拿下余则成,自己将功折罪,或许可以保住一条性命。
这条路也能活,但是代价太大,因为他知道上面的人比自己胃口还大,仅仅拿出玉座金佛和夜明珠是不够的,连自己的房子车子都搭进去,也只能换来一个削职为民。这是一桩亏本的买卖,精明的吴敬中绝对不做。
第三条路,就是当双面间谍,让余则成在自己掌控下活动,只要自己不死,余则成就不会暴露。
这是一条两全之路,既保住了自己的房子车子位子,还让余则成欠了自己一个莫大的人情。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跟余则成是师生关系,这点香火之情极其重要,而且余则成也曾明确表示过要首先效忠老师。
所以在三岔路口,吴敬中选择了最安全的一条路:让余则成两手空空地跟自己走——家里的东西由别人去收拾(抄),什么资料都别想带走,余则成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全部归零,就是找出对余则成不利的资料,吴敬中也有权力说那是别人伪造的。
吴敬中掌控了余则成,就等于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余则成留下,对方表彰余则成之日,就是吴敬中一命归天之时。
吴敬中在带走余则成之前,先缴了他的枪,这就是要吓出余则成一身冷汗,让他往后做事小心。
官场商场情报场场场得意的吴敬中,当然懂得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余则成的另一个身份,对自己的“生意”有极大帮助:对面是个大市场,跟对面做买卖,有谁比余则成好使?
假以时日,是雪山独照峨眉峰,是峨眉峰力挺雪山,还真是个未知数。
双面间谍吴敬中就是这样炼成的,似乎双面间谍都是这样练成的,吴敬中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很多人佩服吴敬中,那时因为他们都曾想做李涯,可是活来活去,却都活成了谢若林——活成吴敬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要想活成吴敬中,咱们可以用吴敬中的一句话来奉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想当吴敬中?你想多了!
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芋老人传》:时位之移人也。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吴敬中走掉了,走得两袖金风,而且是坐着飞机走掉的,在机场并没有受到盘查和拦截,所以他可以带着余则成继续混迹于官场职场情报场,至于他会不会如在天津站那样混得风生水起,天知道。
3、《潜伏》中如果吴敬中被共产党抓住会是什么结局呢?
8年前一部谍战片《潜伏》成为热剧,经过观众们多年来对这部剧的沉淀,普遍认为剧中人物刻画最为丰满的角色是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在历史上真实的天津站最后一任站长李俊才在1948年并没有逃走,而是被我军俘虏。
但是现实中,与吴敬中非常相似的却是历史上天津站第一任站长王天木,他早年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与吴敬中夫人所说“早年也闹革命,和女学生好过”的经历非常相似。此人深受戴笠喜爱,差点和戴笠成为儿女亲家,被称为戴笠军统的“四大金刚”之一。这又与电视剧中戴笠死后,站长颤颤巍巍泣不成声的情节相吻合。
在电视剧中,余则成一开始的代号是“峨眉峰”,作者有意取这个名字作为主角代号其深意这里不进行探究。“峨眉峰”这个代号是取自蒋介石一句诗“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站长在马奎家中找到这幅字的时候,有一句经典台词“峨眉峰,还特么独照”成为经典。从站长对蒋的态度,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身为军人的他只听戴笠的话,对他的最大老板,并不以为然。所以站长与李崖不同,李崖是个有信仰的人,站长追求的则是平安和金条。
电视剧中站长已经多次怀疑余则成的身份,但可惜陆桥山是国防部的人,李崖是有信仰的,二人都不能为站长捞钱,在这种情况下,站长就算明知余则成身份,也愿意为余则成掩饰。历史上真实的王天木与朋友逛八大胡同的时候把人打死,被判无期,后来被戴笠所救,让他去执行一项重要任务。王天木曾经受戴笠指派刺杀汪精卫,不成功后又被戴笠安排假意投靠汪精卫。
纵观王天木一生,虽然被安排到了很多重要的位置,却没有做成一件事。后来王天木与电视剧中的站长一样,积累了巨额的财富,逃到了台湾。可惜去了台湾之后,被当局限制,无法再逃美国,所有财富都被没收。
4、《潜伏》的最后站长为什么要派人把余则成押到机场?发现了什么?
站长必须要带走余则成,这样才能让他继续守口如瓶,自己才会长久安全下去。如果站长专留余则成在天津,那属必将后患无穷。想想看,副站长级别的余则成若真的是卧底,那对吴敬中“官场前途”的影响极大,他对此难辞其咎,甚至会丢掉乌纱帽。
5、潜伏里最后一集余学鸡时被站长看见不会觉得奇怪吗
你好!
电视剧解释过,站长他也怀疑过余,只不过他懒得怀疑,只希望一纸公文把他调走然后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你以为陆站长是,是那个队长的心理啊,要是那样的话,余早被杀了还演什么啊
打字不易,采纳哦!
6、《潜伏》中,秋掌柜咬掉舌头那一幕之后吴站长慢慢起立后系上上衣口子,代表什么呢
代表站长对他的敬佩,毕竟站长曾经也是个有理想的人
7、潜伏中站长吴敬中和李涯谈话 吴敬中指示李涯语气表情 最后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站长说的字是:“怯。”意思很明显:李涯你的故事编的虽然合乎情理,但是毕竟是谎话,你自己都对这个故事有怀疑,怎么能骗到余则成呢?而且站长特意提到了“三七年进军统”和“余乐醒带过的学生”首先三七年进军统,说明余则成进入军统时间久,对军统的办事手法很清楚,(指不是监视龙帮而是监视余则成);其次,站长跟余乐醒是同学,又是与余则成的老师,很清楚余乐醒的心思和教学手段,很清楚余则成心思有多缜密,你的故事骗不到他(内部监控正常,但是你监视的范围有点越权了);而且站长一听说此事,还没发问,李涯就说:“我们是去监视龙帮的人”,站长一听就是假的,于是就告诉李涯:不是话的问题,而是语气和眼神(指说话时的态度),李涯担心被发现是假话,所以说的时候,下意识的避讳跟余则成对视,因此余则成发现了问题。
8、《潜伏》结尾处,为何吴敬中非要带走余则成?
《潜伏》结尾,为何吴敬中之所以非要带走余则成,在我看来,主要有具体的两大方面原因如下。
01、光杆司令
吴敬中是军统(保密局)天津站的站长,少将军衔,在天津可以说一呼百应。但是上面撤退的命令下来了,深谙官场斗争的吴敬中早就知道,在天津甚至在大陆的败退也意味着在另外一个地方的重头开始,在军统这么多年以来,他确实是认识了不少中高层,但是在这个重新大洗牌的关键时期,他自己一个人过去那就是光杆司令,孤家寡人,并不是说他缺少为他效力的人,他缺的是像余泽成那样的“心腹”,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和站在一起并且维护他利益的人。他太清楚了,带着余泽成还是自己走,在未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画面”。
02、生意经
上面那个角度,答主更偏重于他在政治方面的考虑,而这里则更偏向于经济方面的角度。当然这两者是统一的,是觉得这样分开来讲能稍微清楚一点。
曾几何时也信仰过三民主义的吴敬中,后来告诉余泽成和观众们,他研究多年总结出来的新人生信条,那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开始的是,他让他的婆娘在广东甚至广东以南置办资产,未雨绸缪。后来随着他们一派形式不断恶化,他察觉到了孔陈两家在台湾置地的新动向,又立刻让他的婆娘调整“战略方向”。当时他二人的对话非常好笑,也让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吴敬中对她说完这话的时候,她当时还一脸不信地说,“那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能有什么发展?”吴敬中当时就说:“你懂什么!”。
是啊,她当然不懂。因为在吴站长的生意经当中,她只能打打前站,他才是那个运筹帷幄的人,而那个处理过穆连成,连接过谢若琳为自己长时间内带来了丰厚好处的余泽成,则是他考虑已久的最佳棋子。像余泽成这样“会办事”,“能办事”的手下他是有一定依赖性的。他自恃身份,很多事是不便于他抛头露面的,而且还有风险。有余泽成这样一个“缓冲”就会好太多了。他如果自己去的话,几乎可以想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很难再找到一个余泽成的,如果从新培养,那成本太大了,他的位置根本担不起。
其实余泽成为不跟随他去,真的努力过,比如和廖三民除掉李涯,让他有机会成为潜伏行动的领导,但都被吴敬中给处理掉了。可以说余泽成真是被他“绑架”过去的,本来“深海”都要回归妈妈的怀抱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带余泽成一起的好处都要好于他自己走,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再把“党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了,只要不触犯大的原则比如动摇他的位置,威胁到他的安危和利益,那么他都可以虚与委蛇,睁一只闭一眼,把生意,把产业实实在在地搞起来才是更重要的。
9、《潜伏》结局中,吴敬中为什么坚持带着余则成走
谍战剧《潜伏》的结局中,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在撤退时,非要余则成跟着他一起走,没有把他留在天津“潜伏”下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因为余则成是他的学生、头马?事实可能没那么简单。
《潜伏》剧照
作为一个老特务,吴敬中不可能无条件相信任何一个人,哪怕余则成是他的学生,还为他捞了不少好处,都不可能打消他的疑惑。到天津解放前夕,余则成算是跟随吴敬中的最后一个老资格,因为马奎、陆桥山、李涯这些老铁们全都挂了。看起来,吴敬中如果要挑个马仔一起走,也只能是余则成。
《潜伏》剧照
这算是理由之一吧,但绝不是唯一理由,更不是主要动因。吴敬中在撤离天津前,部署了“潜伏”和破坏计划,他心里很清楚,把任何知情的天津站高层留下来,都很不靠谱。自从余则成来到天津,吴敬中那里泄密不断,难道他真没怀疑余则成?这怎么可能。
《潜伏》剧照
只能说,吴敬中是不愿意刨根问底,面上过得去,没有留下什么把柄,他宁可相信他的学生。一颗失效的子弹,就不再是杀伤武器。因此,在撤退时,吴敬中坚持带走余则成。因为他知道,无论余则成是不是地下党,只要他人去了台湾,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而对吴敬中自己而言,至少身边多了一个可以说说话、喝喝酒、跑跑腿的人。
《潜伏》剧照
作为余则成来讲,他当然是不愿意走的。一来,他在机场看到了翠萍,爱人还活着,让他没有理由走;二来,组织上给余则成的最后指令,是等待和迎接天津解放,他根本就不应该走;三来,跑去台湾意味与世隔绝,前途未卜,他干嘛要走?
《潜伏》剧照
可是余则成心里很清楚,他有一万个理由需要留下来,但他必须跟着吴敬中走。否则,等待他的必定是杀身之祸。余则成非常清楚吴敬中的为人,这个吴老师可不是什么灵魂工程师,而是一个老牌特工、杀人魔王,为了保护“潜伏”计划,也是保往自己的脑袋,吴敬中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潜伏》剧照
而且,翠萍在名义上已经被炸死,他实在找不出一个能够搪塞的理由。没办法,余则成只能默默认命,走一步看一步,黯然神伤地看着翠萍扮老母鸡,与爱人兼战友留下最后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