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农机补贴是多少啊
辽宁省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有关政策
近年来,在辽宁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辽宁省财政厅等综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辽宁省的农业机械化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辽宁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2042万千瓦,比上年提高5.2%,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了现代农业进程。
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以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省以上财政共投入补贴资金3.9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24亿元,省级财政累计安排配套资金7020万元,拉动农民及农机服务组织投入购机资金达10.14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约5.2万台套,直接购机农户4万多户,间接受益农户近400万户。到2008年我省农机总值达到104亿元,比政策实施前的2003年增长48.23%,农机总动力达到2042万千瓦,增长4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8万台,增长39%;大中拖配套农具7.5万台,增长59%;联合收割机2374台,增长158%,水稻插秧机7296台,增长36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2003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1%、52%和15%。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全国购机补贴资金100亿元,其中下达给辽宁省的控制指标为4.8亿元(不含大连),是上年的2.4倍,省财政也继续安排一部分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对我省重点推广的农业机械,省将根据各地2009年实际需求数量,在中央补贴资金的基础上,结合省本级预算安排的补贴资金,研究确定省级财政的累加补贴比例和累加补贴额度,报省政府审定后实施。
(一)2009年辽宁省农机购置补贴的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以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任务,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引导效应,进一步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内需,发展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农机购置补贴的目标
1、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提高全省农机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
2、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和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促进丘陵山区机械化和旱作节水农业发展。
3、增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能力。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补贴品种,扩大农户直接受益范围,促进农民增收。
4、围绕省政府重点工作,提高设施农业、畜牧、渔业、林果业等机械装备份额和水平。
(三)农机购置补贴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分结合、务求实效。
2、突出重点,兼顾区域特色。向我省产粮大县、保护性耕作项目县以及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予以倾斜。向重点作物、养殖关键环节倾斜、向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倾斜。
3、促进农机产品质量提高,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
4、充分尊重农民购机的自主选择权。
5、加强引导,合理布局。结合我省粮食、畜牧、水产、林果等农业倍增计划,坚持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优化农机结构,合理布局,机具配套以及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
6、操作程序科学、简便、高效。
(四)实施范围及规模
为使补贴政策惠及更多农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覆盖全省所有涉农业县区。按照突出重点与兼顾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省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潜力在综合考虑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养殖业发展情况、农机化发展条件等县域差别的基础上,结合往年项目的实施和农民需求摸底调查情况,来确定各市、县资金控制规模。
(五)补贴对象及标准
1、补贴对象:为全省所有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含农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组织,以及取得当地工商登记的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畜养殖场所办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
2、补贴对象的确定: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补贴对象的优选条件是: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农机专业化组织);列入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中的科技示范户;“平安农机”示范户;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畜养殖场所办生鲜乳收购站、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申请人员的条件相同或不易认定时,在优先安排没有享受过补贴的农民的基础上,根据申请补贴的先后排序或农民接受的其它方式确定。
3、补贴标准:按照国家购置补贴政策有关规定,补贴率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单机补贴限额为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挤奶机械补贴限额为12万元。
4、一户农民年度内享受补贴的购机数量原则上不超过一套(4台,即1台主机和与其匹配的3台作业机具);直接从事植保工作的植保作业服务队年度内享受补贴购置植保机械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台套。一个生鲜乳收购站年度内享受补贴的购机数量不超过1套(3台,即1台挤奶机、1个储奶(冷藏)罐、1个运输奶罐)。一户农民(渔民)年度内补贴购置增氧机、投饵机、清淤机的数量分别不超过6台、6台和1台。
(六)补贴机具种类
今年的补贴机具的种类进一步扩大,由2008年的9大类18小类50个品目扩大到2009年的12大类38小类的128个品目,涉及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它机械,此外我省在国家确定的补贴种类基础上又新增了7种机具。(包括药材挖掘机、高秆作物割晒机、稻麦脱粒机、清洗打腊机、小型轮式拖拉机、小型农用挖掘机、农用铲运机。)
(七)农机购置补贴重点
根据目前我省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今年仍把水稻育秧设备、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等继续作为补贴重点,并结合农机补贴供需状况和工作实际需要给予必要的累加补贴。
(八)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主要程序
1、公布政策。各级农机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通过媒体及乡村公告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和农民公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农民申请。农民根据当地县农机部门公告的内容,自主选择愿意购买的机具,向乡镇农机管理站或直接向县农机局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购机申请表。
3、张榜公示。县农机局根据本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和优先补贴条件,对购机农民进行审查,确定购机者名单、购机种类和数量等,在县、乡、村予以公示。
4、签订协议。待公示无异议后,县农机局与购机农民签订购机补贴协议。
5、汇总上报。县农机局将农民购机情况,按机具分类汇总,与供货方协商确定供货事宜,组织农民购机,并将购机情况上报省农机局备案。
6、交款提货。农民提取机具时向供货方提交“购机补贴协议”,并按扣除补贴金额后的机具差价款交款提货。供货方向购机农民出具购机全额合法发票。
7、补贴资金的拨付。农民购机后,供货单位凭补贴协议和发票存根定期提出结算申请,省农机主管部门审核无误后向省财政厅提出补贴资金结算申请,省财政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及时与供货厂家结算补贴资金。
8、生鲜乳收购站购买补贴机具时,须通过乡镇畜牧管理机构向县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畜牧主管部门根据优先补贴条件进行审查,确定购机者名单和数量,会同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张榜公示,与购机者签订购机补贴协议,并报省级农机主管部门和畜牧主管部门备案。
2、当前生产上推广的特种玉米品种有哪些?
甜玉米:
(1)沈甜6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选育,2006年辽宁省审定。超甜型甜玉米(sh2),鲜食采收期79天,株高200厘米~210厘米,穗位60厘米,籽粒金黄色,穗轴白色,苞叶长且带有小箭叶,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尾孢菌叶斑病、青枯病,感丝黑穗病,灌浆期抗金龟子,抗苗前和苗后除草剂。鲜食甜脆,风味纯正,适合鲜食和保鲜加工。适合辽宁地区春播、夏播,可在辽宁地区实现“甜玉米—甜玉米”两茬复种。
(2)沈甜7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选育,2007年辽宁省审定。超甜型甜玉米(sh2),鲜食采收期82天,株高
220厘米~230厘米,穗位75厘米。籽粒金黄色,穗轴白色。苞叶长且带有小箭叶,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尾孢菌叶斑病,感青枯病,灌浆期抗金龟子,抗苗前和苗后除草剂。鲜食甜脆,风味纯正,适合鲜食和保鲜加工。适合辽宁地区春播、夏播,可在辽宁地区用作“甜玉米—甜玉米”两茬复种。
(3)黄甜104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选育。在北京春播,播种至采收鲜穗需92天~95天,播种至成熟需127天~133天。适宜在北方春播和华北地区晚夏播。
(4)中甜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育成。北京地区春播,全生育期约107天,夏播约90天。凡能种植玉米的地区均可种植。
(5)津鲜1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育成,1990年审定。京津地区早春覆膜种植,一般80天左右可采收,夏播只需52天即可采收。适于各地早春覆膜种植。
(6)津鲜2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育成,1998年审定。京津地区早春覆膜种植,85天可采收,夏播56天左右采收。适于各地白粒玉米消费习惯区早春覆膜种植。
(7)沈甜2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育成,1998年辽宁省审定。全生育期约90天,出苗至采收鲜穗只需75天左
右。适于辽宁省及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8)晋单(甜)40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育成。出苗至采收鲜穗需90天左右。各类玉米产区均可种植。
糯玉米:
(1)沈农红糯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育成,2007年辽宁省审定。鲜食采收期88天,株高250厘米,穗位135厘米,株型半紧凑,双穗率高,籽粒粉红色,颜色鲜艳,穗轴白色,中抗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尾孢菌叶斑病,抗茎腐病、中感丝黑穗病,灌浆期抗金龟子,高抗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区域试验品质鉴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宜于鲜食及特色品种的保鲜加工。适合辽宁地区春播。
(2)沈糯7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育成,2007年辽宁省审定。鲜食采收期89天,株高249厘米,穗位118厘米,株形半紧凑,大穗、高产,籽粒白色,穗轴白色,抗大斑病、灰斑病,中抗茎腐病、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灌浆期抗金龟子,抗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区域实验品质鉴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宜于北方鲜穗市场并可用来生产粮食。适合辽宁地区春播。
(3)紫白糯
中国农业大学育成。春播时播种至采收青穗约需88天,夏播时则需83天左右。适宜在北京、天津、山东西
北部、辽宁、河北等地种植。
(4)垦黏1号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早熟糯玉米单交种。生育期约116天。在全国范围内均可种植。
(5)垦黏2号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早熟糯玉米单交种。生育期约106天。适宜在黑龙江省作为籽粒类型种植,其他地区可作为青玉米品种推广应用。
(6)紫香糯红玉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明丰农业科学研究所1995年由泰国引进的新型保健玉米。在哈尔滨地区春播,出苗至采收约80天,到籽粒成熟需110天左右。适宜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及河北等地种植。
(7)特黏1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明丰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北方地区春播,出苗至成熟约115天,若采收鲜穗则85天左右即可。适宜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种植。
(8)彩糯1号
河北省万全县种子公司与华穗特种玉米种业公司共同育成,是黑、黄、白3色相间的早熟糯玉米品种。在华北北部春播,出苗到采收鲜穗约需75天。适宜全国各地春播早熟栽培。
(9)鲜糯1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春播生育期约105天,出苗至采收鲜穗需87天左右。在全国各类玉米种
植区均可种植。
(10)苏玉(糯)1号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春播时播种至成熟需102天~105天,夏播需92天~95天。在全国各地种植,春、夏、秋季播种均可。
(11)苏玉(糯)2号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春播时播种至成熟需97天~100天,夏播需87天~90天。在全国各地种植,春、夏、秋季播种均可。
爆裂玉米:
(1)沈爆3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育成,2003年辽宁省审定。春播生育期120天,夏播88天,株高210厘米~230厘米,穗位90厘米~100厘米,株型平展,籽粒橙黄色,晶莹光亮,穗轴白色。高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中抗灰斑病、丝黑穗病,高感纹枯病。爆花率98%,膨胀倍数32倍,合型花,花大,适口性好,达到爆裂玉米国家一级标准。适合辽宁地区春播。
(2)沈爆4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育成,2015年国家审定。春播生育期109天,夏播生育期104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56厘米,穗位高116厘米,籽粒橘黄色有光泽,穗轴白色,属于珍珠型大粒品种,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和小斑病。爆花率为99.5%,膨胀倍数32倍,花形为蝶形花,风味和适口性较好。适宜辽宁、吉林、
新疆、陕西、天津、上海春播种植,河南、山东地区夏播种植。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防止低洼易涝地块种植。
(3)沈爆5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育成,2016年国家审定。春播生育期113天,夏播生育期101天,株型平展,株高254厘米,穗位高114厘米,籽粒橘黄色有光泽,穗轴白色,属于珍珠型大粒品种,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爆花率为99.5%,膨胀倍数31倍,花形为蝶形花,风味和适口性较好。适合辽宁地区春播。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防止低洼易涝地块种植。
(4)沈爆8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育成,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春播生育期115天,夏播生育期102天,株型平展,株高240厘米,穗位高106厘米,籽粒橘黄色有光泽,穗轴白色,属于珍珠型大粒品种,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和小斑病。爆花率为99.4%,膨胀倍数31.2倍,花形为蝶形花,风味和适口性较好。适合辽宁地区春播。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防止低洼易涝地块种植。
(5)黄玫瑰1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育成。春播全生育期115天左右。适宜在山西省北部、陕西省中北部、甘肃、内蒙古、新疆、辽宁等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种植。
(6)沈爆1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选育,1990年辽宁省
审定。生育期约125天,属于珍珠型品种。适宜在辽宁省或类似地区种植。
(7)沈爆2号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选育,1997年辽宁省审定。生育期约130天。适宜在辽宁省或类似地区种植。
(8)太爆1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育成,1992年辽宁省认定。生育期约110天。在无霜期130天以上的地区种植为宜,无霜期短的地区可覆膜种植。
青饲玉米:
(1)京多1号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育成,1985年北京市审定。生育期约138天。在北纬32°~46°、东经90°~120°范围内均可种植。
(2)辽原1号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生育期约127天。全国各地皆可种植。
(3)辽洋白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生育期约121天。适宜在辽宁省西部、北部草原和中低产地区以及无霜期短的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等地种植。
(4)辽青85号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1994年国家审定。生育期约134天。可在辽宁偏南地区和关内无霜期较长的地区推广种植。
(5)晋单(饲)28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与山西省农牧厅农垦局合作育成。生育期125天~130天。在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
(6)雅玉青贮8号
四川雅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育,2000年四川省审定,2005年国家审定。在南方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88天左右。适宜在北京、天津、山西北部、吉林、上海、福建中北部、广东中部春播区和山东泰安、安徽、陕西关中、江苏北部夏播区作青贮玉米种植。
高淀粉玉米:
(1)四单19号
吉林省四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春播时出苗至成熟约124天。适宜在吉林省西部及黑龙江、内蒙古、渭南、河北、山西等地种植。
(2)长单26号
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出苗至成熟约130天。适宜在吉林省中南部地区种植。
(3)长单374号
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育成,1998年审定,属晚熟高淀粉玉米单交种。出苗至成熟约129天。适宜在吉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种植。
(4)长城淀12号
河北省承德华泰专用玉米种子新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选育,2003年国家审定。生育期春播108天,夏播97
天。适宜在河北承德地区、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春播种植。
蛋白玉米:
(1)中单9409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1996年审定。北京地区生育期约120天。籽粒赖氨酸含量0.42%左右。该品种适应性广,在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可春播,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等地可夏播或套种,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可春播或套种,在广西春播或秋播皆可。
(2)长单58号
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育成,1994年审定。出苗至成熟约128天。籽粒赖氨酸含量0.41%。适宜在吉林省西部、山西省晋城地区、新疆石河子及内蒙古赤峰等地区种植。
(3)长单604号
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出苗至成熟约128天。籽粒赖氨酸含量0.4%。适宜在春播玉米中晚熟区种植。
(4)高玉1号
沈阳农业大学育成,1990年辽宁省审定。生育期约120天。籽粒赖氨酸含量0.44%。适宜在辽宁省西部、中北部及吉林省南部种植,黄淮流域可夏播。
(5)高玉3号
沈阳农业大学育成,1994年辽宁省审定。生育期约125天。籽粒赖氨酸含量0.45%。适宜在辽宁省及吉林省南部种植,黄淮流域也可夏播。
(6)本高4号
辽宁省本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1998年审定。生育期约116天。籽粒蛋白质含量10.34%,赖氨酸含量0.5%。适宜在辽宁省中熟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晚熟地区种植。
(7)铁高1号
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1998年审定。生育期约126天。籽粒蛋白质含量8.15%,赖氨酸含量0.4%。适宜在辽宁、吉林中南部地区种植。
(8)新玉10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1998年审定。出苗至成熟在北疆为102天~103天,南疆复播为82天~90天。籽粒赖氨酸含量0.42%。适于冷凉山区种植,除新疆外,也可在甘肃、河北、内蒙古、吉林等地种植。
高油玉米:
(1)高油1号
中国农业大学育成,1989年审定。北京地区春播,生育期110天~115天。籽粒粗脂肪含量8.2%。适宜在河北省中部和南部夏播及丘陵山区春播,内蒙古、吉林等地也可春播。
(2)高油6号
中国农业大学育成。北京地区春播,生育期约112
天,夏播95天左右,籽粒粗脂肪含量9.1%。适宜在山东、河北夏播或套种,河北北部、内蒙古、辽宁、吉林、宁夏等地可春播或套种。
(3)蠡高油1号
河北省蠡县玉米研究所育成。春播生育期约120天,夏播100天左右。籽粒粗脂肪含量8%。适宜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夏播和吉林、黑龙江等地春播,河北省春播、夏播均可。
(4)吉油1号
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选育,1998年吉林省审定,2003年国家审定。生育期127天。含粗脂肪9.46%。适宜在吉林、天津、山西、内蒙古、通辽、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春播种植。
(5)吉星油199号
吉林省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选育,2003年国家审定。生育期125天。含粗脂肪9.40%。适宜在天津、山西、内蒙古通辽、吉林省南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中上等肥力地块春播种植。
(6)春油1号
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育成,1998年审定。出苗至成熟约127天。粗脂肪含量8.6%。适宜在吉林省中部中晚熟区、晚熟区种植。
(7)春油3号
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出苗至成熟约130天。籽粒粗脂肪含量8%以上。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及晚
熟区种植。
(8)通油1号
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1999年审定。出苗至成熟约123天。适宜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中部平原区及黑龙江省种植。
3、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兴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