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做关于SOHO的空间设计,谁能详细给介绍下么?
SOHO是专指基于国际互联网上的、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的、不受发展空间限制的白领一族。更重要的是反映在能否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自由的选择工作,反映在所选择的工作是否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SOHO,它代表的是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的是最活跃的新经济。
互联网是SOHO的根本。一些优秀的网页设计SOHO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每天在家中更新网页,是这类SOHO族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些优秀的个人网站逐渐引起IT公司的关注,于是,个人网站与大网络公司合作或被其收购的新闻在IT业界层出不穷,这些SOHO族们又开始了新的事业。也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了网上信息和咨询服务的尝试,成为信息服务这门行业的SOHO族。最常见的SOHO职业还有音乐创作、产品销售员、平面设计、广告制作、服装设计、商务代理、做期货、炒股票等等。SOHO族这样自由而又浪漫的工作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加入这个行列,在这片天空里,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露。
SOHO跟传统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可不拘地点,时间自由,收入高低由自己来决定。同样也正是因为它自由,所以它极有挑战性。特别适合SOHO的是一些基于信息的制造、加工、传播类的工作,如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软件设计人员、网站设计、美术、音乐等艺术工作者、财务工作者、广告、咨询等,因为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或者主要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家中独立完成或通过在网上与他人的协同工作来完成。
SOHO对于人的素质要求会更高。最重要的是自制力,也就是说你自己能否在时间上管理把握好你自己。其次,是由于SOHO后每个月没有一笔固定的薪水,你的收入结构会改变,所以如何管理好你的钱袋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事实上,一方面,国际上这一群落的人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办公自动化、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分工的细化将会导致为数众多的SOHO人的出现;另一方面,SOHO群的存在,也是在客观上缓解了就业压力这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社会问题,而如何将这一群落有意识地纳入社会分工体系,并从身份、立法、税收和保障等方面予以确认、规范和保护,是摆在各机构眼前的现实问题。
SOHO族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别。他们免掉了因上下班交通拥挤而浪费时间,他们远离了办公室的人事纠纷,他们从事着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他们更有人自己做了老板。他们是当今时代的新新人类。
SOHO族与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工作与生活不再明显的分割,办公与居家合而为一。按照SOHO族的工作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创业SOHO 自组1-10人的小公司,或经营一个小店面,或加盟某个连锁体系。这种SOHO规模虽不大,员工们也未必天天见面,但是通过互联网保持着高效的联系,在经营和管理上具备很大的灵活性。在大公司无法兼顾到的领域,个人公司如能提供适合的商品和服务,往往会获得成功。
自雇SOHO 在家工作或个人工作室,一人身兼老板及伙计,例如文字工作者、艺术工作者、顾问、中介、保险从业人员等,他们大多爱好自由,工作富有创造性。
兼差SOHO 利用下班时间在家兼差的上班族,既能开辟财源,又有基本保障,是保守型过度到创业阶段的人的选择。
在职SOHO 在家工作的上班族。即在家利用现代通讯科技与所属公司连线进行工作的电子通勤族,号称科技时代最酷的上班方式。他们与其他SOHO的区别在于他们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只是部分时间在家上班,而且在上班过程中要不断和本公司联络以便协调工作。
不管哪一种SOHO,这种时髦的工作方式已变成世界性趋势。目前在美国已有1/5的工作人员是SOHO族,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着。日本、韩国和香港也在鼓励个人创办SOHO型公司。“朝日网”在主页上更增设SOHO专栏,介绍成功SOHO公司的势力,并为SOHO同行提供交换信息的场所、提供如何开办SOHO公司的指南。
SOHO没有特殊的限制,也不是专指计算机行业的人士,凡是在家工作、小额创业、个人工作室、自由工作者等传统办公室以外发生的工作方式,都可以叫SOHO族。从专业人士到市井小民,都有可能自成单位,自力更生。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SOHO族,脱离了组织的庇荫自立门户,将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艰难与挑战,必须具备坚强的性格和能立足于社会的专长,才能做到独自打拼、勇闯天下。
2、谁能根据需求帮我设计一个家庭SOHO网啊,很急很急?
你的这抄个出题就吓跑了不少袭人,什么鬼的“家庭SOHO网”,说“带UPS断电保护的家庭无线局域网”会掉逼格吗?
你跟东家说说,一个UPS、一台中等功率的无线路由器就能搞定的事,为什么还要写八项这分析那分析?是不是吃饱撑的哦?
实际搭建就是半个小时的事。写这个可行性研究报告估计得要半天,真心受不了!
3、SOHO中国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理念的简约元素
这个地方群山环绕山谷,地势极好,风景绝佳,长城蜿蜒在险峻的群山上,划出一道天然的边界。但几座农舍留下的一点残存,破坏了这里的美景。此处如何设计?查看现场回来,我就想,首先,自然要素,如岩石、树木,甚至现有的人造结构,都要保留。考虑到场地足够的功能空间及斜度,大量的空间,应该放入几个部分,以留给“空”设计的余地。这是在室内和室外之间,充盈和空白之间,与自然交流的最好方式。这样一来建筑分割的各个部分,便与 其他房子和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建筑即风景”便是这一设计的追求,它包容了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功能,因此,建筑在这里不是供观赏的对象,而是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们彼此之间,并与自然之间,相遇、交流的地方,凭借自然与人造的建筑,我想创造一个由人组成的新的风景,我把这叫做“文化景观”。这种文化景观是新自然、新地方、新生活。
会所处于“长城脚下的公社”中心,从各个房子可以很容易地来到这里,它靠近南面和北面山谷起源的地方。同这里向西看,长城正在眼前,能看到整个地区美好的风景。往东看,也可以看到东面的山谷,而南北两边的视野,则圈定群山之内,此地的坡度约为0—10%,从西南向东北倾斜。这个会所,是为各个房子的客人和住户提供服务,包括向个饭店,一个游泳池,一个画廊,一家杂货店,一个管理中心以及员工宿舍,各色人等在此相遇,多元文化在此碰撞,多种功能和谐共存,它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与其他功能相比,游泳池实在很大,应该分成几块才对,中餐馆有10个包间,拥有10个私密、封闭的花园,这10个花园风格各异。若把饭店当做一个用活动隔间隔开的大厅,那些独立花园看起来一定很特别,由于房间曲折,留下一些空处,光线穿过,好像一道神秘的长廊。除了员工宿舍,其他功能区都由走廊连接,并按其场地高度决定位置。游泳池和中餐馆上面的西餐厅,是赏长城风景的好地方,日落尤其迷人。走金大堂,几株好看的绿植映入眼帘。这些会所的延伸,其中的直线元素,把建筑与道路连接起来。这里有喷泉、木饰和停车场,但有些外部空间并未利用。 1、你多次谈到SOHO中国独特的商业模式,能不能用一句话简单总结一下?
潘石屹: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是:开发商业(包括写字楼)地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出租和管理。
2、市场上一直对SOHO模式有疑议,为什么SOHO中国不搞大量土地储备,是商业模式决定的,还是其它原因?
潘石屹:这个问题是市场上追问最多,追问时间最长的一个问题。SOHO中国不搞大规模的土地储备,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出于遵守法律的考虑。中国法规明确规定:“两年不开发的土地要无偿收回。”从过去几年对这条法规的执行情况看,尽管政府每年都反复重申和强调,但一直没有真正严格实行。在中国土地管理方面,有两条年年都在讲,但一直没有真正实行的法规,一条是“两年不开发的土地要无偿收回”;另一条是违法“小产权房”的建设。中国古代有个“狼来了”的故事。一位牧羊小孩总是骗大家,喊“狼来了”,最后,大家不相信这孩子的话了,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没人当真,也没有去帮助他,结果狼把羊吃了。
我们看到这两项违法行为引起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一些城市甚至有十几万套违法的“小产权房”;也有些房地产商圈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近百年可供开发的土地。也许政府真的会严格执行这两项法律,狼真的会来了。
尽管这两项法规并没得到认真执行,但无论如何SOHO中国绝不冒法律上的任何风险,公司的所有行为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才是安全的,否则,将存在着巨大风险。严格执行所有法律规定,是SOHO中国最基本、不能逾越的原则。
第二,SOHO做商业地产,一定聚焦在北京、上海这样超大型城市的最繁华地段,这类地段的土地价值和一个三线城市郊区地段的土地价值是完全不可比拟的,北京前门大街上一平米的土地价值可能是内蒙古郊区一平米土地价值的几百倍几千倍,简单把SOHO的土地数量去和一个主要在边远地区圈地的开发商土地数量去比较是不恰当也不科学的。把有限的资金资源投放在圈地上,放在几十年、近百年不能开发的土地上,对公司的资金是一种浪费,对社会的土地资源很是一种浪费,与其圈了地让保安看着晒太阳,还不如让农民在土地上种粮食、蔬菜或水果呢! 3、你认为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成功吗?衡量它成功的依据是什么?
潘石屹: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它的成功就在于能达到物尽其用,物有所值。有一个媒体计算过,SOHO做过的12个项目中,有6个在SOHO接手以前是空置、烂尾项目,他们对SOHO模式的总结就是,“化烂尾为利润”。这体现了SOHO中国对城市和社会的贡献。同样,在过去十年时间里,SOHO中国的7000多位客户都分享到了这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带来的物业升值和回报。他们获得的出租回报比同时期购买的物业高出许多,这也形成了老客户不断重复购买SOHO中国产品的案例。一种商业模式成功与否重要是看它能不能经受住市场波动的考验——SOHO中国商业模式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与考验,在同地区写字楼出租率大幅度下滑的情形下,SOHO中国开发的写字楼出租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同时SOHO中国在过去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销售额的持续高速增长也是这种商业模式成功最好的证明。 4、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也受到一些来自同行质疑和批评,除不搞大规模的土地储备外,另一点就是为什么不整售,而是分散销售给不同的业主,是这出于什么考虑?
潘石屹:不搞大规模土地储备在上面已经讲清楚了。但为什么不整售呢?这也是我们在过去十年时间根据市场反馈做出的选择。在SOHO中国开发的65座大楼中,销售之前,总有许多机构要来洽谈,整栋购买。这种机构整栋购买常带有一些额外的、公司不能允许的附加条件。我们也看到其他公司整栋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的项目没有一座销售给机构。
同时,我们也看到,机构整栋购买的数量相对较少,更多具备购买力的客户仍是中小型客户,从最早的投资几百万的客户,发展到有投资几千万的客户。这反映了中国市场发展和财富积累的阶段,还远没有发达国家那样财富集中,我们的市场定位不能超越中国财富积累的历史阶段。通俗地说,把大楼看成一个西瓜,在中国的市场中,能买得起一个西瓜的人极少,但如果把这个西瓜切开来卖,能买得起的人就会呈几何数增长,能让更多人分享到我们的产品和资产的升值。
5、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SOHO中国不持有物业,而是销售?
潘石屹:从公司的股本金回报来看,物业销售比物业出租要高得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更高。物业的销售让SOHO随着北京和上海大规模的建设而快速地成长和壮大。销售物业使公司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如设计、建设、市场等部门。同时,销售物业可以让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最大化,公司的利润和缴纳的税金就是这种价值的具体表现。
我们会在下一步适当地加大持有物业的比例,但这些物业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如前门大街。 6、SOHO中国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这与文化背景有关系吗?这种集中有风险吗?
潘石屹:SOHO中国开发的物业集中在北京,而客户大多在北方。我想这与北方人对北京的向往和北京在北方的经济地位有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的北方人都有北京情结。我上小学时,每个小学生都会画天安门,画完天安门一定要在上面画上几道光线。我们从小就认为天安门、北京是自动会发光的地方,是带有光环的地方。
另外,北方人有购置物业的传统,在北京繁华地段拥有属于自己的物业是几代人的梦想。与江浙的客户相比,北方客户比较稳定,主要看中的是物业出租回报率和升值空间。在我们开发现代城时,有许多温州客户,一会儿全来了,一会又出手,全走了,很不稳定。
北京对北方的客户有吸引力,而上海对长江三角洲的客户更有吸引力。从我们的客户来看,相对别的开发商不是集中,而是更分散。在北方的许多省份都有我们的客户。 7、你认为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潘石屹:第一,在SOHO中国商业模式中,过去统一管理的环节是通过招标的办法委托给一家高水平物业管理公司来完成物业管理,而出租和推广由我们自己去完成。下一步,为了完善SOHO的商业模式,我们准备由SOHO中国自己组建物业管理公司来管理我们开发的物业,这样,SOHO中国的机构与它的商业模式相配合,会让这种商业模式的优点得到更大的发挥。
第二,SOHO中国在过去十年时间开发的建筑产品如果说是第一代SOHO的话,今后还会不断改进,让新一代SOHO产品更适应未来网络化时代,让建筑的功能更进一步融合,网上、网下融合,功能融合等等。
8、你如何看SOHO中国商业模式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
潘石屹:首先,一家公司,一种商业模式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承受未来市场的波动,甚至大的波动。
其次,SOHO中国在战略上要把自己永远放在进退自如的状态。市场好时我们就加快销售的速度,如2009年SOHO中国的销售额将创下新的历史记录;当市场低迷时,SOHO中国就大量进货,如2008年,SOHO中国购进大量的项目,包括成交额高达55亿元的朝阳门SOHO。
至于SOHO中国的可持续增长的空间有多大?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看好,公司将把已有的现金用于现有项目的建设,从金额上会有超过500亿元的销售额,可以保证公司保持4年以上的增长。反之,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好,公司将充分利用公司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趁低吸纳超过300亿元的土地和项目。这就是SOHO中国在2008年8月份可以进退的空间,也是SOHO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电子商务的火爆开始吸引房地产商的目光。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透露,SOHO中国正在积极筹划房地产电子商务。“网络售房将成为SOHO中国一大新营销策略。”
2011年4月23日,SOHO中国携手新浪乐居举行“银河及朝阳门SOHO商铺网络竞买”。最终“朝阳门SOHO二期-122商铺”以720万元的一口价被网友“aiju_0619”竞得,“银河SOHO1-152户型”以1202万元被网友“guo188”拿下。
2011年5月15日,SOHO中国第二次推出网上售房活动。当天的网络销售上,15套房源均成功售出,总成交价超过1.36亿元。6套商铺、4套写字楼几乎都被网友一口价(最高限价)秒杀。
2011年6月11日,SOHO中国第三次网拍11套房产。
2011年9月17日,SOHO中国进行了第四次网上销售,而这也是其首次京沪两地同时无底价拍卖。
4、如何组建一个安全的小型SOHO无线网络,请给出你的设计方案.
【热心抄相助】
您好!不可能正袭好,修改一下即可
SOHO无线网络轻松组建指南
http://.网络.com/question/561860144
祝您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5、SOHO家具设计
仅提供个人建议抄啊,楼主仅作为参考就可以。SOHO的英文为Small Office Home Office,SOHO最大的特点就是小房子,办公用。那家具的特点当然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比如可折叠家具,通过五金配件可以手动改变结构形态的家具等等。个人觉得SOHO最有开发设计点的家具应该是卧房家具和床的处理方式,楼主可以考虑如何将床和居室家具结合起来,平时办公看起来是一排柜子,晚上折下来就是床,以此来解决小空间内办公与居住之间如何结合的问题,很容易出成绩哦。当然现在市场上这种产品也有,楼主可以参考一下,他们不见得考虑的那么充分和细致,因为商业不像学生一样有大块大块的时间用来研究,参考资料也不如学校那么丰富。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必胜的信心!支持楼主!
6、soho们,哪家建站公司好一点
请各位避坑:深圳的沙漠风,有事情销售不管,项目无限延期,修改还要另行收费,风格设计完全要自己来找样品,前期谈的各种好,网站已经做到后期了你进退两难,所以,建议各位,提前避坑,超级不靠谱。
7、北京建外SOHO的建筑设计
灵感来自于一个休达的摩洛哥城市。所以可能的一切混杂在一块——人版、驴、羊、店铺、清真权寺、餐馆、薄荷和烟草的香味,还有人体发出的异味。穿过一条布满商铺的小巷,突然来到了一条街道,两边都是房子。街上有一个入口通往清真寺,一口饰有极为漂亮瓦片的水井,还有一个小广场,偶尔有房子的走廊在头顶交叉会合。顷刻间我感觉迷失了方向。因为这个城市整个就是迷宫。
我想要一个建筑成为一个城市元素或细胞。和建筑有关联,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建筑,就必定和城市有直接的关联。建筑可以是一个房子,一座低成本、多用途的租赁建筑,一个商业设施,一所剧院,或是艺术博物馆。只要是建筑,不论属于哪种类型,都可以是城市细胞。一个是细胞的建筑也许是一栋大楼,但它同样拥有繁殖成为一个城市的能力。——山本理显 1、无资质的宾至物业公司在平时没有进行设备检测维护。
2、北京建外SOHO大楼公司里一位员工称,物业部门没有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楼内人员,并组织疏散人群。
8、如何成为soho设计师,说说你的idear?
上威客网站接任务啊,猪八戒什么的 悬赏任务很多的,只要你有实力就绝对能赚钱,哦 对了 你是设计师的话 可以看看全球设计网,他们是专注设计类的威客网站,还不错
9、帮忙做个“SOHO及中小型企业网络设计”
目的:组建局域网
主题:SOHO及中小型企业网络设计
拓扑图:QQ联系:544027566 (发给你)
设计:主要要针对SOHO及中小型企业回进行答不同的设计,SOHO是属于小型的 只要路由 不一定要防火墙
但是在企业就要了 而且 企业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服务器
步骤:QQ发给你
总结:配置IP的时候 要配置不同的网段
参考书:<<局域网的组建>>
我会发计划书给你^_^
10、朝外SOHO的建筑设计
承孝相,著名韩国建筑师。生于1952年,汉城大学毕业,硕士学位,并在维也纳工业大学学习。1974年至1989年,为金寿根 (Kim Swoo-geun) 工作,1989年创立“履露斋事务所”(Iroje Architects & Planners)。90年代初,是4.3小组的核心成员,这一组织曾对韩国建筑界产生极大影响。他一直担任汉城建筑学院执行院长。他的作品,如“惠康城”(Welcomm City)(1995-2000), Subaekdan (1997-1999),曾获多项大奖,他的Sujoldang(1992-1993),被选为20世纪韩国最伟大的十大建筑作品之一。美国建筑协会(AIA)授予他荣誉成员称号,2002年,他成为韩国当代国家博物馆评出的首位“年度艺术家”,并在那里举办规模宏大的个人展。 土楼
朝外SOHO的外型是不规则的曲面,设计理念来自闽西客家环形土楼。土楼是在福建省西南部发现的独特居住形式,其庞大的规模已超出单体建筑的范围,构成城市性的体系。有着坚固的外墙,向着内部形成开放的结构,数十个家庭拥有自己独立空间的同时也确保共同领域。本规划引用土楼的组织形式加上贯通整个场地的步行街将建筑内部和外部相连,同时为周边提供城市流线的通道。
胡同
建筑内通过合理有效的分割,在每层商业空间都形成了数条“胡同”,分布于商业空间的大量扶梯、楼梯和观光电梯将各层的“胡同”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商业街区。
老北京色彩
朝外SOHO的建筑外墙材料是深灰色的石材,是北京城的传统色彩,这座置身北京繁华区域的建筑,唤起人们关于北京的深远记忆。历史,现代及未来,在这里交汇,化为一个当代北京CBD中繁华热闹高效的载体。
小城市
向天空敞开的18米宽的步行街到1.8米宽的狭窄的内部小巷,不同性质的路与各种商铺,天井连接形成的建筑丰富热闹,内部空间本身形成都市中的“小城市”,这个“小城市”秉承了北京的都市空间结构和文化。
园林风景
朝外SOHO的商业空间和办公区域中中布置了大量的园林景观和开敞空间,总有一些空中花园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写字楼、商业场所的窗外,移步沿梯可至,疑为置身自然风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