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交方案如何进行设计的?
一般都是先确定试验的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后选择适用的L表。在确定因素的水平数时,主要因素宜多安排几个水平,次要因素可少安排几个水平。
(1)先看水平数。若各因素全是2水平,就选用L(2*)表;若各因素全是3水平,就选L(3*)表。若各因素的水平数不相同,就选择适用的混合水平表。
(2)每一个交互作用在正交表中应占一列或二列。要看所选的正交表是否足够大,能否容纳得下所考虑的因素和交互作用。为了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或回归分析,还必须至少留一个空白列,作为“误差”列,在极差分析中要作为“其他因素”列处理。
(3)要看试验精度的要求。若要求高,则宜取实验次数多的L表。
(4)若试验费用很昂贵,或试验的经费很有限,或人力和时间都比较紧张,则不宜选实验次数太多的L表。
(5)按原来考虑的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去选择正交表,若无正好适用的正交表可选,简便且可行的办法是适当修改原定的水平数。
(6)对某因素或某交互作用的影响是否确实存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选择L表时常为该选大表还是选小表而犹豫。若条件许可,应尽量选用大表,让影响存在的可能性较大的因素和交互作用各占适当的列。某因素或某交互作用的影响是否真的存在,留到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时再做结论。这样既可以减少试验的工作量,又不致于漏掉重要的信息。
5.3.4 正交表的表头设计
2、什么是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的3次方=27 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 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 次,按L18(3)7 正交表进行18 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汗,这里不能打出来正确的表达,反正学这个的都知道具体的写法)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L 为正交表的代号,n 为试验的次数,t为水平数,c 为列数,也就是可能安排最多的因素个数。例如L9(34),它表示需作9次实验,最多可观察4 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 水平。一个正交表中也可以各列的水平数不相等,我们称它为混合型正交表,如L8(4×24) ,此表的5 列中有1 列为4 水平,4 列为2水平。根据正交表的数据结构看出,正交表是一个n 行c 列的表,其中第j 列由数码1,2,… Sj 组成,这些数码均各出现N/S 次,例如表11 中,第二列的数码个数为3,S=3 ,即由1、2、3 组成,各数码均出现N/3=9/3=3次。
3、正交设计助手怎么用
正交设计助手II是一款针对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而制作的专业软件。版正交设计方法是我权们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它让我们以较少的实验次数得到科学的实验结论。但是我们经常不得不重复一些机械的工作,比如填实验安排表,计算各个水平的均值等等。
4、正交设计如何确定是否有交互作用?
可以通过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示意图来来查看。在控制其他因素(C、D...)水平不变回的情况下答,假如因素A和因素B不存在交互作用,因素A与因素B的不同水平间的交互作用曲线(折线)应该是趋于平行的;
若因素A和因素B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因素A与因素B的不同水平间的交互作用曲线(折线)应该是明显相交或者严重不平衡的。
5、正交设计如何确定是否有交互作用
可以通过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示意图来来查看。在控制其他因素(C、D...)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假如因素A和因素B不存在交互作用,因素A与因素B的不同水平间的交互作用曲线(折线)应该是趋于平行的;若因素A和因素B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因素A与因素B的不同水平间的交互作用曲线(折线)应该是明显相交或者严重不平衡的。
正交方案如何进行设计的
一般都是先确定试验的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后选择适用的L表。在确定因素的水平数时,主要因素宜多安排几个水平,次要因素可少安排几个水平。
(1)先看水平数。若各因素全是2水平,就选用L(2*)表;若各因素全是3水平,就选L(3*)表。若各因素的水平数不相同,就选择适用的混合水平表。
(2)每一个交互作用在正交表中应占一列或二列。要看所选的正交表是否足够大,能否容纳得下所考虑的因素和交互作用。为了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或回归分析,还必须至少留一个空白列,作为“误差”列,在极差分析中要作为“其他因素”列处理。
(3)要看试验精度的要求。若要求高,则宜取实验次数多的L表。
(4)若试验费用很昂贵,或试验的经费很有限,或人力和时间都比较紧张,则不宜选实验次数太多的L表。
(5)按原来考虑的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去选择正交表,若无正好适用的正交表可选,简便且可行的办法是适当修改原定的水平数。
(6)对某因素或某交互作用的影响是否确实存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选择L表时常为该选大表还是选小表而犹豫。若条件许可,应尽量选用大表,让影响存在的可能性较大的因素和交互作用各占适当的列。某因素或某交互作用的影响是否真的存在,留到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时再做结论。这样既可以减少试验的工作量,又不致于漏掉重要的信息。
5.3.4 正交表的表头设计
6、怎么用正交设计软件呀?
你是什么软件?不过各种软件都大同小异:1:确定你的实验因素个数,如版M个2:如果需要增加交互因权素,还需要把交互因素看成实验因素,比如你还希望考察N个交互作用。3:把1和2的总因素数加到一起,再加上P个空列用于分离误差(这个误差包括了纯误差及未考察的交互因素的误差),即M+N+P,就是你需要设定的因素数。 4:如果还想分离纯误差,那就得设置每个处理的重复数。如果能预知其他交互因素很小,则可以省略这步。5:这时软件就给你列出了一个实验安排表了,按照表格进行实验就行了。 6:按实验结果填入数据,然后,极差分析、统计诊断、方差分析,这些结果一瞬间就出现了,OK!~
7、正交设计试验 正交表设计
这个可以在spssau中完成:
1、比如做三因子三水平的交互正交表,
选项因子个数选择3,水平个数也是3,点击“开始分析”,即可。
8、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见附件
9、正交表的设计方法及实现
正交表的设计方法及实现过程如下:
(1) 确定 正交表的行和列。
正交表城3b共有四个因素,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共需安排9次试验。因此,正交表以3b是一个4列、9行的表。生成正交表的表头如表下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试验一
试验二
试验三
试验四
试验五
试验六
试验七
试验八
试验九
C料程序的单元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2) 确定正交表的内容.
对每个因素的水平进行编号,分别为1、2、3,并将试验按照水平数3进行分组,即每三个试验为一组。
对于第一列:第一组试验中,全部使用因素1的第1个水平;第二组试验中,全部使用因素1的第2个水平;第三组试验中,全部使用因素1的第3个水平。
对于第二列:每一组试验中,都分别使用因素2的三个水平1、2、3:
对于第三列:每一项试验中,每一个水平编号的确定方法见公式3.1。
(3) 生成正交表。 将每个因素的水平编号填入表中可得正交表,如下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试验一 1 1 1 1
试验二 1 2 2 2
试脸三 1 3 3 3
试验四 2 1 2 3
试验五 2 2 3 1
试验六 2 3 1 2
试验七 3 1 3 2
试验八 3 2 1 3
试验九 3 3 2 1
10、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正交试验设计,是指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版分有权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当试验涉及的因素在3个或3个以上,而且因素间可能有交互作用时,试验工作量就会变得很大,甚至难以实施。针对这个困扰,正交试验设计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正交试验设计的主要工具是正交表,试验者可根据试验的因素数、因素的水平数以及是否具有交互作用等需求查找相应的正交表,再依托正交表的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可以实现以最少的试验次数达到与大量全面试验等效的结果,因此应用正交表设计试验是一种高效、快速而经济的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
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明确实验目的,确定评价指标
(2)挑选因素,确定水平
(3)选正交表,进行表头设计
(4)明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到结果
(5)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6)进行验证实验,作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