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万维百科 > 东阿县关山农机站站长

东阿县关山农机站站长

发布时间:2021-01-02 18:40:37

1、杨国海的简历

1977年4月,杨国海同志从楚雄县东华公社综合厂改制后到公社农机管理服务站工作,先后担任农机站会计、副站长,1989年6月至今先后担任楚雄市东华镇农机管理站站长、镇农推中心主任、镇、农、林、水机关党支部书记。三十一年来,为了推广农业科技,他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农业科技理论,深入农户、走田串埂,爬山涉水,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授农业科学技术,殚精竭力,为实现科技兴农而默默地耕耘,用自已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科技兴农的奉献之歌。

搞农业科技不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献身精神。多年来,杨国海同志在工作实践中,始终把提高自已思想政治素质放在一个突出位置,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已的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他积极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工作中,他还利用深入村社、农户的时机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研究解决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工作中树立起了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人生观。练就了一颗献身农业的赤诚之心。杨国海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自参加工作以来,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无论自己在什么工作岗位,他都始终没有动摇过对农业事业的追求和奉献,他把学习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视为人生的最大乐趣。

为了提高自己的农业科技水平,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对农业科技理论的学习,为满足自己对农业科技理论的渴求,他订阅了《云南农业科技》等刊物,购买了实用农业科技理论方面的书籍100多册,在工作中,他还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与他们一起探讨农业科技等方面的问题,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有什么困难他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在单位,扫地、冲厕所他第一个参加,单位的同事生病了,他总忘不了要到家中或医院看望,其他同事有事了,他就积极承担工作任务,在科技示范推广中,对部份农民所需的籽种、农药他积极主动给农户购买并送到群众手中。并与农民、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做到了思想作风过硬,业务技术全面。

杨国海同志在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工作期间,特别是任农机站站长14年以来,他紧紧围绕彝州经济建设和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工作大局,认真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贯彻执行好《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云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和服务内容,在农机监理工作的各个岗位上树立了良好形象,推动了全镇农机监理工作的发展。至2007年底,全镇共有各类拖拉机577台,其中纳入“九二”式牌证管理的有325台,纳入“农作”牌证管理的有252台。按照“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东华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从加强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入手,重视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认真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掌握有关农机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为农机手服务的公仆意识,严格执行农机监理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提高农机监理行政执法水平,自觉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确保了全镇农机监理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2007年全镇共办理拖拉机落户124台,过户11台,转籍6台,报废27台,改装8台,补办行驶证316本,补办牌号165付,年度检验“九二”式号牌拖拉机305台,参检合格率为93.6%。检验“农作”牌证拖拉机216台,参检合格率为71.6%,全镇拖拉机事故率、重伤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市下达的2‰-4‰以内。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站内工作人员全部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着装整齐、文明用语,同时坚持“四公开、一监督”的办事制度,即:办事人员、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开展农机管理“五个有声”,即农机手进门有迎声,询问业务有答声,农机手合作有谢声,麻烦农机手有歉声,办完业务有送声,不断增强了农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东华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人员少、经费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好的成绩,连续4年被市农业局评为“示范窗口”文明单位,连续5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文明创优”单位,站长杨国海同志也于1985年被州农机局评为农机监理工作优秀工作者,1997年被中共楚雄市委、市政府评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先进工作者”,连续9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东华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装备差、人员少、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但他们没有骄傲,继续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田检路查工作。目前,东华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保持各项优异成绩的情况下,努力做好二项工作:一是加强静态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规范拖拉机牌证管理,做好与交警部门的拖拉机及驾驶员档案的清理交接工作;二是强化动态管理,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以“六月安全生产月”、“三大节假日”为重点,组织力量,开展安全大检查,控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明确责任,把工作落到实处。

2002年2月因(乡)镇机构改革,镇农机站、农经站、农科站统一合并为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第二年,镇农推中心主任的重任就压在了杨国海同志的肩上,该镇是一个山(坝)区结合(乡)镇,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蚕豆为主,农作物品种“老”、“乱”、“杂”,种植杂交包谷还处于“耕牛甩播”的落后状况,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400亩,单产仅157公斤,面对严峻的形势,他和同事们一道爬高山,上陡坡、下深箐、走村串寨,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引进优良新品种,手把手教农民种地、管理,及时预报病虫发生,选好对路农药防治病虫害,为推广农业科技走遍了东华镇11个村委会的村村寨寨,留下了科学种田的种子,到2007年底,东华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已在全市中名列前茅,杂交玉米种植推广覆盖率由2000年的29.6%扩大到87.8%,玉米规格条点播由62.6%变为97.3%,玉米地膜覆盖推广到3600亩,容器育苗示范推广到2950亩。水稻上,在朵基村委会的大.小基村推广示范种植省级32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受到省州专家组的好评,在邑多么村委会计麻区、席草坝、两叉田三个村民小组种植“岁福香”优质稻1000亩,连续4年喜获大丰收,水稻单产达315公斤。2007年,在中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农推中心的领导下,他和全体干部职工把“依靠良种推广,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学习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上级农业部门的各项要求,围绕市农业局“十项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在工作中,一是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完成全镇11个村民委员会216个村民小组农村数字乡村工程的外业调绘及内业资料的整理,并顺利通过了市级有关部门的验收;二是积极配合11个村民委员会搞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承包合同的换发、核验工作;三是积极配合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一步搞好辖区11个村民委员会58个点的测土配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工作实绩突出,杨国海同志受到了州.市农业局、东华镇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杨国海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一心扑在农业生产上默默工作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普通的(乡)镇干部,但在每项工作中,他都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业科技推广中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东郭村的村内名人

王炳先,1934年生,东郭村人。出身贫寒,12岁时就到太原当劳工。1950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7年9月,因伤残转业到长治钢厂工作。1961年返乡。之后,连续担任生产队队长、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1977年,调岳壁公社农机站任站长。1980年春,村里17名党员联名要其回大队任党支部书记。上任后,首先将过去大队经营不善的土地、果园、机械厂、木业社、粉坊等都承包给了家庭或个人,为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先。在承包中,村里有一片条件较差的果园张榜后20多天无人投标,炳先借上亲友的钱,在大队原定承包上交额1.4 万元的基础上,又主动增加了2000元,揭榜承包。经过尽心管理,到1983年,王炳先一家三年纯收人6.8 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500元,比1979年增长了3倍。王拿出资金1.3 万元,为村里建学校、筑渠道、赡养五保老人、扶助烈军属等。同年,被中共晋中地委、行署命名“优秀共产党员”,被省军区命名为“模范民兵连指导员”,并为其荣记一等功。1984年,王主动让出自己承包的果园,并把党支部书记职位也让贤给年轻党员,然后组织起村里的泥木匠,高薪聘请了5名工程技术人员和7名工段长,带领200多名家庭困难的年轻人,组建起建筑工程队,到太原、榆次等地承揽工程。同年,中共晋中地委、行署命名其“优秀企业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其颁赠“先进退伍军人”奖章。到1987年,共计完成400多万元的建筑工程。王炳先致富后,保持了勤俭朴实、艰苦奋斗的本色。当他了解到本县一些贫困山区群众温饱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时,决心放弃建筑业,到山区开发荒山,扶贫致富。把开发扶贫点定在了最贫穷的小山庄--南依涧乡圪塔村,并将户口一同迁往。此后,投资50多万元,为村里开大路、通电源、修高灌、筑水池、安广播,绿化荒山1080亩,栽植果树8000余株。《山西日报》为此发表了《炳先敢为天下先》的长篇通讯。当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00元。王炳先被《山西日报》选定为十大新闻人物之一。次年5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劳动模范”称号。9月,荣获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称号。10月1日,与国家领导人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国庆观礼。之后几年,一直扎根深山,带领圪塔村群众治穷致富,共奔小康。到1996年,圪塔村村民人均收入已突破千元。

3、怎样才能罢免农机站站长

罢免是对选举产生的职务有效,农机站站长是由乡党委任免,如果因为农机站站长违法滥权,认你权益受损可以举报他,由上级单位将他免职。

4、地级农机站站长是什么级别

省辖市的市领导是正、副厅级,下辖的农机局领导是正、副处级,农机局下辖的农机站站长应该是正科局级,也可以是副处级兼任的。

农机站没有独立的局,只能隶属于农业局。其站长的级别是正科局级(也叫正科级)。

5、农机站站长是不是很有钱?

农技站站长属于国家公务人员。他有钱也只是他的工资。

6、农机局农机推广站站长是什么行政级别

看单位性质和级别。目前大部分农机局是参公+事业混合的,推广站站长属于中层,即仅次于副局长的,什么站什么站一般都是事业类的,行政类或参公叫什么科科长。如果是事业类的话,是没有级别的,只有职称,站长是职务。。但也有习惯叫法,按老叫法叫的,即或许单位体制改了的,成为行政或参公了但还叫站长的。如果你说的推广站站长是行政编制或参公,一般地市级农机局是正县级单位,那么他应该是正科,县区或县级市的话,他应该是正股级。 不排除各地方特殊的情况,主要是还是看单位的级别。

7、乡镇农机站站长克扣农机手深松整地钱每公顷70元合理吗?

事实是乡镇农机站站长克扣农机手深松整地钱每公顷70元不合理

8、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信息

张尚强
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张尚强,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参加工作时间1987年7月,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任顺义县建筑工程公司科员;顺义县劳动局劳动保护监察科科员、副科长;顺义县委组织部考核任免科科员;顺义县委组织部考核任免科副科相当;顺义县委组织部培训科副科长、科长;顺义区北小营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顺义区北小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顺义区北小营镇党委书记;顺义区北小营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顺义区北小营镇党委书记;顺义区后沙峪地区党委书记。现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工作分工:领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面工作。
史庆军
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史庆军,男,汉族,1960年1月出生,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人。1977年1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曾任顺义县顺义镇小东庄村活动房厂厂长;顺义县顺东锅炉安装公司经理;北京新光锅炉机械设备安装公司经理;顺义县劳动局技校锅炉安装公司经理;北京市劳动局顺义区(县)技工学校副校长;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现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工作分工:分管就业促进科、职业能力建设科、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电话咨询中心)、第十七职业技能鉴定所、技工学校。
郭有斌
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郭有斌,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曾任顺义县人民政府人事科科员;顺义县人事局工资科科员、副科长、科长;顺义区(县)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顺义区人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现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工作分工:分管人才中心、劳动关系科、劳动监察科(劳动监察大队)、调解仲裁科、信访接待中心。
韩 静
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韩 静,男,汉族,1961年5月出生,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曾任顺义县龙湾屯乡农机站副站长、站长;顺义区(县)委组织部科员、综合干部科副科相当、副科长(正科级工资待遇)、科长、副处级组织员;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现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工作分工:分管养老保险科、医疗保险科、工伤保险科、综合财务科、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社保中心收缴部、社保中心支付部、社保中心稽核审计部、农村养老保险事务管理中心、拆迁安置办公室、政策研究室。
陈 凤
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 凤,女,汉族,1962年4月出生,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1980年12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文化。曾任顺义县李桥供销社会计;顺义县供销社办公室科员,调研科科员、副主任、主任;顺义区(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员、正科级相当、科长、副处级组织员、党员电教管理中心主任;顺义区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纪委书记,顺义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现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工作分工:分管公务员管理科、村官管理办公室、政工科、办公室、信息中心。
方术华
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方术华,男,汉族,1965年12月出生,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曾任顺义县地方工业公司职员;顺义区(县)人事局科员、副科相当、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现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工作分工:纪检组长分管监察科、基金监督办公室、考培中心、工资福利与退休管理科。
梁 勇
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劳动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梁 勇,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人。1993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曾任顺义区(县)劳动局社保中心职员;工伤保险部副主任、主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现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劳动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工作分工:分管劳服中心主任分管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社区就业服务部、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部、协管员管理服务部、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机场劳动(人才)服务中心。
崔大成
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会主席
崔大成,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人。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曾任顺义区(县)劳动局社保中心职员;社保中心养老二部副主任;社保中心养老一部主任;职介中心主任。现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会主席。
工作分工:分管工会(妇联、计划生育)、共青团。
林进良
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
林进良,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河北省河间人。1982年10月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曾任陆军第六十五军炮兵团战士、班长;警卫三师炮兵团152加榴炮营三连指挥排长、二连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司令部副参谋长;警卫三师司令部炮兵指挥部副主任;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助理调研员。现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
工作分工:分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流动调配科。

9、农机站站长一年收入有多少?

农机站站长一年正常工资收入也就是四五万左右吧!但是可能有其他收入。

与东阿县关山农机站站长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