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环创设计方案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耳濡目染的教育戒指,美观、丰富、富有童趣的校园环境技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动手参与的愿望。因此,对于幼教者来说,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今天小编为老师们提供了几个幼儿园教师的主题环创设计:
海洋主题
幼儿对于海洋着天生的好奇心,海洋主题的环创很容易激发幼儿学习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的兴趣。
废物利用主题
废物利用主题可以很好地跟幼儿互动,让幼儿主动参与进来,用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并且可以给孩子灌输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培海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参与感也会提升孩子的集体意识。
植物主题
各种花花草草对幼儿有这非同寻常的吸引力,植物主题环创可以培养孩子爱护花草的好习惯,让孩子按时记录花草的成长过程,了解各类植物的特性,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
卡通主题
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环创主题,让孩子从内心爱上幼儿园,爱上教室,适用于小班教室。
手工主题
手工主题显而易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宝贵的,让孩子自己参与布置教室,他们会更有成就感,更热情。
职业主题
孩子通常也会对大人的世界充满好奇,采用工厂、办公室、警察局、医院这些主题,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主动赋予自己角色,更好的约束自己,也可以体验不同工作的特点。
中国风主题
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幼儿很难接触到中国特有的文化,因此可以设置中国风主题环创,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古典手工艺制品,在这种环境下能更好的接受中国文化,让孩子对历史产生兴趣。
音乐主题
音乐主题是幼儿园区域游戏的一种,让幼儿园教学在器具操作中游戏化、去知识化、艺术化,使幼儿具备情商竞争力。音乐环创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音乐的空间,让幼儿在音乐歌唱、表演、音乐游戏、律动等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幼儿园环创在兼顾色彩、美观的同时,更多的是文化输出,让孩子爱上幼儿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在课本之外学习到很多感兴趣的知识,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更快乐的成长!
2、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具体设计方案
你可以给孩子留下一些空间,比如爱心强,我的旅游印记,作品展览区,还有一些大众话的,比较简单的,海底世界,动物园,简单明了又充满童趣,比如小班还可以用即时贴剪些蔬菜水果之类的东西,提高幼儿认知的
3、幼儿园围墙彩绘设计方案怎么写
幼儿园墙绘时,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在绘制时要求要比一般的专手绘墙严格。儿属童对色彩的感受要比成人深,因此在色调以及图案的搭配上尤其需要注意,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房的色调
色调上,儿童房的色调要与统一性,颜色搭配要合理,不合理的色彩搭配会对孩子的心理发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设计配色方案时,一是要根据儿童自己的喜好,画师也应当有一定的取舍,以保证色调的最好效果。
2. 儿童房的图案
图案上,儿童房的图案一般以卡通为主,由于不同的儿童对卡通图案的喜好不同,大多是根据要求来绘制。但也有些孩子并没有特别喜欢的图案。因此图案应当多元化,给孩子一定的想象空间,对儿童想象力和智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
3. 图案与色调的综合
图案和配色是一个整体,因此在两块结合时,如何做到统一就显得比较重要。由于卡通图案颜色大多都比较丰富,这就需要画师在绘制之前就要做好效果图,以保证画上墙以后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4、如何写幼儿园美术室设计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界定
(一)背景
1.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以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
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到大脑,又从大脑传到手。
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
同时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幼儿园培养的学生,即要善于动脑也要善于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今天的幼儿来说,当然也毫不例外,因此幼儿进行美工制作活动是使自身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美工制作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从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园受社会、环境、文化、师资的影响,以及家长因素等孩子们的依赖性强,动手能力较弱。
近两年,随着园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资金的加大投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园从幼儿美工制作入手,确定了《美术教学中手工活动案例研究》,在此方面进行相应的实践研究,从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界定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是指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欣赏为主的活动。
美的色彩、美的语言、美的行动,时刻影响着幼儿,美术活动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自由自在表现自己的王国,在美术活动的天地里,他们真正成了活动的小主人。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依据幼儿园手工教育目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对材料进行造型操作,生产出富有美感、表现手艺的作品的教育活动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鲜明而根本的特色,针对封建教育对学生的束缚,他疾呼“敲碎幼儿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陶行知先生在许多文章中反复提出“解放幼儿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儿的眼睛、双手、头脑、嘴巴和时间。
2.布鲁纳的发现教学
布鲁纳认为:“学习中的发现确实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构造主义者。
”在《发现的行为》一文中,布鲁纳对这种新方法作了详细的描述,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也就是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
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4.现代幼儿教育理论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艺术是实际美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5.瑞吉欧理论
在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中,美工作品、泥塑等能够表现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理解,阐明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建构过程,从而引发幼儿情感的自然流露。
6.心理学依据
幼儿正处于与无意识注意占优势,具体形象记忆、思维为主的阶段,在美工活动中幼儿是非常情绪化的,易受情绪、情感的印象。
因此,教师须提供一些有趣、新奇的刺激,引起幼儿的兴趣。
要他们对美工活动保持稳定的兴趣,必须要有足以吸引其参与活动的内容、活动形态。
通过美工制作活动既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又能吸引幼儿。
7.生理学依据
①幼儿对美工活动有一种自然的需要。
幼儿手的动作逐渐开始复杂起来,同时表现出对动手活动的浓厚兴趣。
幼儿喜欢制作,这期间他们手指的细小运动很快发展起来。
②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脑、眼、手之间的协调关系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脑和视觉对手的控制能力较差,手的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
因此,通过美工活动,能不能练习和锻炼脑、手、眼之间的协调,由此,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查阅的多项资料可以看到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多地反应在绘画方面,对于美工研究先对而言较少。
目前,存在着幼儿美工活动过于重视技能训练、活动内容单一、枯燥、脱离生活、缺乏趣味性的现象。
所以,将美工活动融入幼儿园各项活动之中,促进幼儿手部的协调性、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更好的落实《纲要》精神,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