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的外文翻译(外文原文,中文翻译)
没人甩你把~~哈哈
2、求助1000字左右的有关小城镇发展建设研究的外文文献 加中文翻译 万分感谢
外文文献可到OA图书馆查找。
输入相应的英语关键词即可。
3、急求asp管理类网站外文翻译
网站建设技术
1.介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今天全球性的信息交流与资在建立源共享和交往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可能。足不出户便可以知晓天下大事,按几下键盘或点几下鼠标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交流,网上通信、网上浏览、网上交互、网上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Internet 时代, 造就了人们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其互联性、开放性和共享信息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重重壁垒,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在逐渐加快。近几年网页设计发展,快得人目不暇接。随着网页设计技术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网页成为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要想设计美观实用的网页就应该深入掌握网站建设技术。在建立网站时,我们分析了网站建立的目的、内容、功能、结构,应用了更多的网页设计技术。
2、网站的定义
2.1 如何定义网站
确定网站的任务和目标,是建设网站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人们会来到你的网站? 你有独特的服务吗? 人们第一次到你的网站是为了什么? 他们还会再来吗? 这些问题都是定义网站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要定义网站,首先,必须对整个网站有一个清晰认识,弄清到底要设计什么、主要的目的与任务、如何对任务进行组织与规划。其次,保持网站的高品质。在众多网站的激烈竞争中,高品质的产品是长期竞争的最大优势。一个优秀的网站应具备:
(1)用户访问网站的速度要快;
(2)注意反馈与更新。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及时反馈用户的要求;
(3)首页设计要合理。首页给访问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设计务必精美,以求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2.2 网站的内容和功能
在网站的内容方面,就是要做到新、快、全三面。网站内容的类型包括静态的、动态的、功能的和事物处理的。确定网站的内容是根据网站的性质决定的,在设计政府网站、商业网站、科普性网站、公司介绍网站、教学交流网站等的内容和风格时各有不同。我们建立的网站同这些类型的网站性质均不相同。
2.3 网站的结构
(1)网站的结构;
(2)定义导航;
(3)可视化设计;
(4)设计框架和页面。
3、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人们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格调,高品位的设计作品,才深受人们的欢迎。这也就给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说,板式设计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应需而生。科技的飞跃发展, 让Internet 走进了千家万户,也产生出新的设计领域空间,而网页设计成为新的设计领域的重要内容。优秀的网页设计,必须有好的创意,才能使观者视线久久难移,产生震撼力。版面设计是很重要的,通过文字、图形的空间组合,能最佳的表达出和谐与美。如果想进一步认识网页设计,做出有别于一般网站的网页,就需要掌握更多的象CSS 、javascript 、CGI 等网页设计技术。在网站的建设中就应用了CSS 、javascript 等网页设计技术。
3.1 应用CSS 设计网页
(1) 什么是CSS ? CSS 是一种样式表(stylesheet)技术。也有的人称之为层叠样式表( Cascading Stylesheet)。
(2) CSS与HTML的结合方式。方式一:将所定义的CSS内容书写在这一对标签之间。方式二:将CSS内容单独保存为一个文本文件,再由标签来调用。
(3) CSS在网站中的应用事例。在网站中的页面,增加了以下的定义, 使页面有特殊的显示效果。
3.2 应用javascript 设计网页
javascript的出现使得信息和用户之间不仅只是一种显示和浏览的关系,而是实现了一种实时的、动态的、可交式的表达能力。从而基于CGI静态的HTML页面将被可提供动态实时信息,并对客户操作进行反应的Web页面的取代。javascript脚本正是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语言。它深受广泛用户的喜爱。它是众多脚本语言中较为优秀的一种。与WWW的结合有效地实现了网络计算和网络计算机的蓝图。
4.关于网站建设的几点体会
随着Interne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公司和个人意识到需要拥有自己的独立网站。下面就设计和制作网站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在进行完系统分析之后,我们就应该进行系统的设计。网页的设计类似于软件开发的设计,有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和不断增补等设计方法。主要任务是网页内容的设计,包括网页的信息组织结构、外观、内容分块、导航与链接、目录结构等设计。系统设计是网站具体实现前的准备,对网页的实现进一步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对网页的整体效果、局部细节有更明确的设想。这个过程是整个网站规划中的关键。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自己设计的网站实现的问题。对于网站的实现,我认为需要考虑两部分:网页的实现;Web服务器的实现。在网站实现的过程中,技术选型很重要。前者主要使用HTML语言,对于交互性较强的网站来说,建议采用ASP、JSP、PHP等编程来辅助实现,更为复杂的网站可能还会有自己的数据库。后者则用到各种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Web服务器软件的安装、调试。这个阶段是整个过程中最主要也最耗时的一部分。
当我们完成了上述工作后,就需要进行网页发布了。到了这个阶段,网页制作就接近尾声,主要工作是把做好的网页发布到网络上,对网页作最后的修改、测试,保证网页能在网络上正常地运行。
在网页发布以后,应对网页进行各个方面各种情况的测试,包括网页能否对任何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访问者都表现正常,ASP、JSP、PHP程序能否正常工作等等。这个阶段是网页的试运行期,此时应把网页的各种缺陷尽量弥补,使网页更加完善。
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网站就进入了正常运行期,主要工作是及时更新网页过时的信息,及时对访问者的留言做出反馈,进一步完善网页,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更新升级网页,使网页的访问更迅速,外观更美观,信息资源更丰富。
以上就是建站要大体遵循的七个步骤,这七个步骤是相辅相成的,但可根据网页的难易程度和复杂度适当增强或减弱某个环节。总之,建设一个成功的网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全方位考虑,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5、结束语
随着Internet技术的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在加入Internet的行业中来。无论从管理方面,还是从商业角度来看,Internet都可以带来无限生机。Internet成为了一个设计人员施才华的新天地。人们将不断探索,将网站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在网站中。
On si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Intro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for today's global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haring funding sour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tacts and provide more channels and possible. Homes will be known world affairs, according few keyboard or a few mouse clicks can be distant friends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exchanges,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s, Internet browsing, on-line interactive, e-commerce has become a modern part of people's lives.
Internet era, has created the new people's work and lifestyle, the Internet, openness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model,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any barriers for people with new opportunities. With computers and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pace of the advance of human society in graally acceler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web design, fast people occup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b design, a colorful online website together one scenic beauty. To design aesthetic and practical web site should be thoroughly master the building techniques. In building site, we analyzed the websites of objectives, contents, functions, structure, the application of more web design technology.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ite
How definition of websites 2.1
Web site identified the tasks and objectives, the building si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Why people will come to your website? You have a unique service? The first people to your website is to what? They will come back? All these issue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the site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Definition site to, first of all, the entire site mus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what the design should understand in the e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mission, how to carry out the task of 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Second, to maintain the high-quality Web site. Many websites in the face of strong competition from high-quality proct is the greatest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 excellent Web site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1) users visit Web site is faster.
(2) attention to the feedback and updates. To update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and timely feedback the user's requirements;
(3) Home design to be reasonable. Home to the first impression left by visitors is important, the design must be attractive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visual effect.
2.2 The contents of the website and function
The content of the web site is to be a new, fast, all three sides.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including the type of static, dynamic, functional and things to deal with. Website content is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the site, in the design of the site, commercial websites, popular science site, company websites, teaching and exchange websites, the content and style are different. We have established websites with the nature of these types of sites are not the same.
2.3 The structure website
(1) site structure;
(2) definition of navigation;
(3) Visual Design;
(4) framework and design pages.
3, Sit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ith increasing demands on design, high style, high-grade design work before gaining popularity. This also to the designers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plate design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 should be and Heal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into millions of households, also proced a new design space, and a new web desig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eld of design. Excellent web design, we must have good creative, so that the audience can be difficult to shift attention long time, proce power. Layout is very important, through text, graphics space portfolio, can best express harmony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f you want to further understand website design, made separately from other web site's homepage, you need to have more like CSS, javascript, CGI, and other web design technology. In building on the site of the CSS, javascript and other web design technology.
CSS 3.1 Application Design website
(1) What is CSS? CSS is a style sheet (stylesheet) technology. Some of them called CSS (Cascading Stylesheet).
(2) the combination of CSS and HTML form. Mode 1: The CSS content, as defined in the writing between the labels. Mode 2: CSS will be preserved as a separate text file, and then from labels to call.
(3) CSS the web site of examples. The web site pages, and increase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so that the pages show with special effects.
3.2 Application Design website javascript
javascript and the emergence of making information between users is not only a display and browse the relationship, but to achieve a real-time, dynamic, cross-expression. Thus based on the CGI static HTML pages will be to provide dynamic real-time information, and customer response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Web pages replaced. javascript scripting is satisfy this demand arising from the language. It's loved by extensive user. Many scripting language it is in a relatively good. WWW and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mputing and network blueprint.
4. Construction on the site Experience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more and mor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ompanies and indivials aware of the need to have their own independent Web site. Below on the design and proction sites on some of their own experience.
After concting systematic analysis End, we should carry out system design. Web page design similar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design, top-down, bottom-up and continuous updating, and other design methods. The main task is to design the content of the sites, including the website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ppearance, content block, navigation and links, directory structure design. System design is the site ready before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of the website to further the realization of more specific requirements, the overall effect on the website, local details have a clearer idea. This entire process is the key site planning.
Next is how to achieve their own Web site design issu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ite, I think the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wo parts: the realization website; Web servers can be achieved.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website, technology sele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mer major use HTML language, the stronger the interactive website, the proposed use of ASP, JSP, PHP and other programming to help achieve, the more complex Web site may also have its own database. The latter is based on all kind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used Web server software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This stage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time-consuming part.
When we completed the work, the need for website released. At this stage of the proction on the website drawing to a close, the main task i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website release to the network, the web site for final modifications, testing, homepage can guarante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Published in the website after website to deal with various aspects of the tests, including the possibility of any different web browsers, different visitors have shown normal, ASP, JSP, PHP normal procere can work, and so on. This stage is the website of trial operation period, the website at this time should be to make up for various shortcomings, the website will be more perfected.
After a period of operation, the site entered the normal operation period, the main task is to update outdated information website, the visitor's message timely feedback to further improve the website, the intro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constantly update website, visit web pages more quickly, more aesthetic appearance, Information Resources richer.
Abov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ion to roughly follow the seven steps, seven steps are complementary, but can be the basis of ease of website and complexity of a weakening or strengthening appropriate link. In short, building a successful web site is not an easy task, it needs all-round consideration, the Composite various factors.
5, concluding remark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all walks of life have joined the instry to the Internet. Whether from the management side, or from a commercial point of view, the Internet can bring immense vitality. Internet to become a talented designer Shi new world.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will be the site of the build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web site.
4、急求一篇关于社会建设(society construction)的外文文献及翻译!+ 3篇外文参考文献。十万火急啊!
外文文献有,翻译没有,翻译得靠你自己了,如果需要直接百度Hi中留言同版时贴出问题的链接地址和权邮箱地址即可,希望能满足你的需要,能帮到你,并请及时知道评价,多多给点悬赏分吧,急用的话请多选赏点分吧,这样更多的知友才会及时帮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时间的,并请及时采纳
5、求一篇关于“农村城镇化”的论文外文文献。要翻译成中文的。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
由注重小城镇外延粗放式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的集约型发展;由单纯注重小城镇建设规模和人口数量,转变为注重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由单纯注重小城镇自身完善和发展,转变为注重城镇间的相互联动和开放式发展;由主要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推动,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经济的办法和多方面的力量;尊重经济规律,不搞一刀切。?
2、促进农村城镇化的配套政策。
一是户籍制度。对到建制镇投资、兴办实体、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均可申请办理小城镇户口,不受“农专非”指标限制,不收取入户费和增容费,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履行同等义务。 二是土地使用制度。在非农业建设用地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用于中心建制镇建设。对复垦的旧村庄用地,免收农业税、特产税和集体提留。进镇入户农民原承包的土地根据本人意愿可以不收回,在承包期内可以转让、入股、定期租赁等,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三是财政金融政策。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以投资、贴息和补助等方式,用于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建制镇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编制规划和信息网络建设。 四是税费政策。小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3、繁荣小城镇经济。
小城镇建设要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支持小城镇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小城镇发展。重点渔区渔港、林区和垦区场部建设要与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推进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
农村城市化中的问题
一、首先老百姓是否愿意,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不能也不应该违背民意,现在的农村基本上只有老人居住并负责土地的耕作,年青人没有几个在农村居住,各个村庄已经出现空巢化的趋势,用不上二十年这一趋势将更加严重,到那时将出现大量农村自然的缩小。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在的行为有些过,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二、其次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如何安排,老百姓对国家政策的不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这样的话无疑会使和谐社会的建设遇到各种困难和考验。再者农村现有的住房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前后建造的,质量都还不错,为了城镇化而需要推倒,那么由此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又该如何处理,我认为是对我们居住环境的极大考验,这更不是现今世界倡导的低碳生活理念。
三、最后,当前城镇化建设势必需要大量的钢材,目前我国的钢铁生产所需铁矿石大量依赖进口,而进口价格我们没有话语权,大规模建设楼房会使我们的成本很高,更加使的矿石供应商有恃无恐,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只宜小规模搞,不可上了某些所谓社会精英的论述的当,必和必拓间谍案就是明证。
比以上几方面就可以入手了。
6、求5篇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外文文献,最好有现成的中文翻译,TXT或者word格式。请发给我,非常谢谢
5篇关于来社区文自化建设的外文文献,
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258437024?hmhghr528
7、谁能帮我找一篇城市规划方面的外文论文,并翻译一下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超前消耗、环境急剧恶化的空前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的现代城市规划,决定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只能追求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高质量的可达性。具有多项显著优点的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运输模式),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必须在依托改善既有公交系统、并通过优化网络便捷换乘而达到相互协调配合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它的建造运营成本。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建造运营成本
作为文明历史发展中的崭新时代,城市的诞生宣告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彻底变革,也由此开创了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初始形态。今天,伴随全球化的大潮,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人口迁移与国土城市化过程,充满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实践,越来越体现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交通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各方面处于跳跃式发展的人口大国,科学地制定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交通规划,意义尤其重大深远。
本文以当前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重大选择作为切入点,对如何解决轨道交通与现存城市公交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如何经济、优化地建造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 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重大选择
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一切问题起源于三个基本因素:人口剧增、城市化加谜与出行方式机动化。为此,规划者们必须在各种可能的决策方向之问慎重取舍。国外专业杂志《世界城市化展望》2004年载文指出,全世界人口从1950的25亿左右增长到2000年60多亿,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预计再过30年将达到80亿以上。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1亿3千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一般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也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出行方式机动化日益加速,造成了今日中国主要大中城市里司空见惯的“出门难行路难”问题。专业人士称之为严重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
一般而言,城市交通方式大致可分为步行、自行车、摩托助动车、小汽车与公共交通国内外的城市交通基本上都经历过从步行、自行车到摩托、小汽车大体相同的发展过程。但是,当人类普遍进入小汽车时代后,美国和欧洲选择了不同的交通方式和城市形态。美国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多数呈现分散、蔓延的形态。欧洲大陆则十分重视公交、特别是轨道交通,大城市通过轨道交通将市中心、近郊生活就业区与远郊卫星城镇连结起来,形成多中心的城市形态[1]。轨道交通系统的诞生,使城市的发展从中心聚集型向离心分散型转变成为可能,也因此造就了城市中心的“职住分离”现象。应该承认,私人小汽车和轨道交通是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交通方式,分别突出地体现着更优的生活质量与更高的运输效率。改革开放前,这两种交通方式在我国大城市中的数量少到几乎可以忽视不计的程度,近年来,它们已分别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表现_出强大的生命力。
城市的功能和社会活动的多样化是大城市的基本特征,由此决定了大城市的交通需求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选择的出行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所有的出行方式都可以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发挥出最大优势口[2]。我国的城市交通机动化正处于起步状态,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仍是目前大部分城市中居民出行的主导方式。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多层次、立体型多元化的交通体系,是我国数量迅速增长的大城市的唯一发展方向。在此目标之下,科学规划的轨道交通理论上提供了最大限度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能性。
城市交通拥挤现状,决定了各级政府部门在宏观决策过程中,理当重点考虑规划在环境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等多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系统[3],这方面国内刊物近来论著颇多,本文不欲在此重复赘述。以下谨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探讨进一步解决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加速走向它的现实可行性。
2 轨道交通需重视与城市公交系统的和谐
一般而言,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要充分实现路线选址与转乘配套两者的最优化,与现有的公交系统在各个环节上达到最大限度的互相补充协调运作。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涉及面广泛复杂、需要许多专业协调配合的大型系统工程,必须与城市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密切结合起来进行。作为城市规划的有机构成部分,轨道交通的规划与整个城市交通的线网规划实为一体。为了避免客流稀少,线路走向应尽可能合理,否则,小客流低运量必然导致轨道交通无法发挥预期的骨干作用。总之,结合城市的总体客运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主导地位的必要条件。当然,这种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用地空间总体规划。北京地铁线明显采用了沿城市道路走向布局的方式,轨道交通网络形态与市区道路棋盘式格局高度一致,恰恰体现了保护北京古城的特殊要求。这方面类似的例子,还有南京地铁1号线采用高架方式从中华门附近跨越古城,也充分考虑了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高架线路与地面景观的协调需要。
其次,在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编制城市公交综合规划时,要十分注意加强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将轨道交通与现有的常规公交体系统一安排、有序调整,保证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轮渡等多种交通工具的方便转接,以及与机场、火车站、港口等其他运输场所的顺利衔接。前文所举的欧洲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面对小汽车交通的冲击,纷纷寻求一种新的交通发展模式,在通向郊区的沿线地铁站大量修建小汽车停车场,引导小汽车乘客换乘后进入中心城区,使轨道交通的大运量优势得以发挥。国内方面新近建成的上海火车南站,则成功地将铁路与两条城市轨道交通与几十路近、远郊公交汽车线的零距离换乘需要融入规划设计中,成为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样本。
最后,我们不能不充分注意轨道交通与整合改善城市常规公交之间的互动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轨道交通都是在既有城市公交体系形成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共汽车/电车仍将是人们出行使用较广泛的交通工具之一。根据我国许多城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及交通总量需求,常规公交的整体地位短期内变化不大。但是,常规公交系统效率低下的现状应该在逐步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加以综合整治与改善。除了科学制订线网布局,修建港湾式停靠站台,合理编制车辆运行图,建设服务查询显示信息系统等具体措施外,从规划立法角度保障公交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的思路也有待于细化落实。
近来,在轨道与公交配套发展背景如何建设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引起了专业规划人员的高度关注。BRT是一种利用现代化大容量专用车辆、在专用道路空间快速行驶的一种公交方式。它具有接近轨道交通的运力与快捷,建造和运营成本又相对低廉,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利用改造提升现有的城市公交道路系统,在某些人口规模不是很大的城市中甚至可以考虑作为轨道交通的替代方式。
2003年国务院81号文件出台后,国内许多城市马上把发展BRT项目推到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前台。北京市新近编制的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厂线网规划中包含了18条BRT线路,总长约300多km,在强调机动性与可达性高度协调的前提下,首次将BRT作为一个功能层次融人公交线网整体结构中。此外,昆明市在园艺世博会期间开通的国内首条位于道路中央的公交专用道,即将升级为规范的现代BRT系统。杭州根据城市发展模式与空间功能布局制订的中远期公交规划,也确立以轨道与BRT为骨干,东西走向穿城而过的首条28 km BRT今年已基本开通。 3 轨道交通应解决低成本建造运营问题
作为城市中最大的基础建设项目之一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京、沪、穗前几年修建地铁的综合造价平均每千米超过了6亿元人民币。显然,大多数国内城市的经济能力很难承受起如此高昂的成本。因此,不解决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城市轨道交通难以实现。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的建造与运营费用,笔者以为解决成本问题拟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认真思考。
3.1 轨道交通的用地空间应体现预留渐进原则
一般轨道交通建设成本中,包括拆迁费用在内的占用土地成本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因为某些国家无偿划拨方式而改变它的社会成本性质。为了降低这方面的成本,许多城市在已经完成的公交总体规划中,都为轨道交通的线路场站建设预留了用地空间。然而,线路建设的具体时机取决于城市发展的不同进程,某些线路的客流形成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因此,如何既能适应逐渐增长的客流需要,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预留土地空间,是低成本发展轨道交通中必须慎重规划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巴西的大多数城市里,市政当局大都在轨道交通近期没有开发的走廊上发展前文介绍的快速公交,将BRT专用道建在道路中央,初衷就是为了降低轨道交通项目的初期投资与运营费用[4]。实际上,北京2005年全线通车的第一条BRT线路,正是敷设在预留的M8轨交走廊上,完全满足了近期单向8 000人次/h的客流需求。
经济合理地使用土地空间,不仅需要作为城市规划中发展轨道交通的指导原则加以确立,更应当具体落实在轨道交通系统工程的每一个子项目的设计图纸上。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到2020年将建成800 km左右轨道交通线,如果全都继续采取目前的集中供电模式,届时仅该项子系统就需建造50多座主变电所。
暂且不论一座主变电所动辙上亿元的巨额投资,仅建造变电所及电缆通道所需占用消耗的土地资源就将十分惊人。有鉴于此,最近上海相关部门已组织专家进行优化方案论证,将2020年前全网18条线路原先计划建造的51座主变电所减少为39座,更可节约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
3.2 轨道交通的建造模式要体现经济合理原则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近百年的历史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地铁轻轨、导轨、有轨电车、郊区铁路、磁悬浮等多种选择模式,线型电机牵引系统则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在我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条件低成本发展轨道交通,已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上海的明珠轻轨一期有3/4长度是改造利用原先的铁路内环线,这对武汉等其他一些存在废弃或利用率很低的铁路既有线路城市,不啻是一种有益的启发与示范。另外,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还存有部分有轨电车线路[5],在此基础上统一规划发展现代轨道交通,应该也能够达到节省一部分费用成本的目的。
其实,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还在于脱离国情片面追求豪华档次。表现在规划设计上就是大量采用类似于公共汽车系统的高线网密度、小站间距、低负荷强度。需知,轨道交通本质上属于快速大量运送中长距离乘客的交通工具,依靠其他交通工具为它输送客源,达到大运量高负荷。由于低线网密度、大站间距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运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所以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还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正因为如此,将BRT系统规划为轨道交通线路两端的延伸段,或选择“轨交+BRT”的混合网络模式,都有助于达到适当降低轨道线网敷设密度的低成本目标。
另外,国内轨道交通运营成本高的部分原因,还与计划经济遗留下的传统思维方式与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直到今天,许多城市在申请轨道交通立项时,每条线路都规划有独立使用的车辆段、控制中心、主要变电站,这套小而全的空间与管理体系必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轨道交通十分发达的日本,帝都高速交通营团运营管辖着8条线路总长183.2 km,但是所属16个车站统共只设置了1座综合控制中心。反观国内,即使在资源共享程度较高的上海地铁系统,已建和待建的控制中心仍有8座,另加1座轨道交通运营协调及应急中心。
3.3 轨道交通的管理配套要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如前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不应盲目追求高标准,该建地面、高架的绝不钻入地下、该建轻轨的绝不建地铁,因为后者的造价往往是前者的3倍以上。此外,对地铁建设成本影响甚大的土建工程中,其地下车站底板的埋置深度与车站建筑高度是决定造价大小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合理设计基坑深度与车站建筑高度对降低总成本的意义,无论如何也不应低估。
如果说轨交模式、建造标准的选择较多地影响到土建工程造价部分,轨道工。程总造价的另外一半(45%~50 %)则取决于技术装备等硬件的建设、购置、安装费用。以地铁车辆为例,目前国产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2~1/4。因此,降低成本费用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构成技术装备主要部分的车辆、牵引、供电、信号的国产化水平。这方面,较晚竣工投入使用的南京地铁为我们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例证。据有关杂志介绍,该项目通过车辆项目的合同谈判与国产化方案的慎密调整,大大减少了进口部件和材料,降低了进口设备的国际运输成本,在成功实现70 国产化率的情况下,车辆项目合同价从最初的每辆约135万美元降低到116.5万美元,与设计概算相比节约投资4 000多万人民币。
当然,轨道交通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领域,单纯的票务收入远远不足以偿付开通后的日常性运营支出,中长期的财务收支平衡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需要艰难应对的挑战。笔者了解到的香港地铁总收入中,票务收入约占60 ,其余40 9,6中广告与物业管理各占一半[6],这一香港较为成功的地铁和物业综合发展经营模式,今年初已通过成立中港合营公司引入北京地铁4号线的管理,各方都期待着它能为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展示一种令人鼓舞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6(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