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潜伏演员表?
1、余则成
演员 孙红雷
余则成本是重庆军统的外勤,后随上司吕宗方(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前往南京汪伪政府刺杀叛徒李海丰。不想余则成独自完成任务后身份暴露,被追杀,危急之时被共产党救下。
经过巧妙的周旋和数次化险为夷,余则成先后除掉了情报站行动队队长马奎、情报处处长陆桥山等人,并升任副站长。解放前夕,满怀期待的余则成却被站长硬拉到了台湾,继续潜伏。
2、王翠平
演员 姚晨
为配合余则成潜伏而同余则成结成名誉夫妻。是顶替出了事故的妹妹被党组织临时派来救场的,余则成根本不认识她,所以来接她时心里也忐忑不安。
3、李涯
演员 祖峰
李涯曾为军统青浦特训班行动班学员。1937年参加金山卫战斗,深受班主任余乐醒重用。41年时被介绍给天津站站长吴敬中,然后去了重庆。
4、马奎
演员 范雨林
军统天津站前行动队队长,嗜杀、狠厉,极具硬汉做派,曾奉命秘密刺杀吕宗方。后在天津破获中共地下组织,一度成为极其危险的人物。余则成与左蓝一起设计陷害马奎,最终由左蓝将其击毙。
5、左蓝
演员 沈傲君
左蓝是余则成真正的恋人。她美丽英勇,有文化有追求,一个完美情人。她的身份是共产党军调代表,余则成的公开身份却是国民党特务。一对恋人在天津国共军调期间意外相会,但只能忍受煎熬在敌人面前“演戏”。
6、穆晚秋
演员 朱杰
汉奸穆连成的侄女,在余则成帮情报站站长敲诈穆连成时,晚秋爱上余则成。后因叔父逃亡日本,晚秋被迫嫁给党通局买卖情报的谢若林。
当余则成被命令继续在台湾潜伏时,晚秋以日籍华人的秘书的身份被派到他身边,与他结为夫妻继续地下工作。资本家里的娇小姐晚秋因爱而投身革命,最终蜕变成蝶。
7、谢若林
演员 曹炳琨
穆晚秋的丈夫,原中统局(党通局)的特工,但是却不务正业,专门四处转手倒卖各种情报。爱财如命,在他的意识里,没有阶级立场,没有是非对错,只要给他钱,他什么都愿意做。
2、非常接触的人物介绍
雷和平:男,42岁,华南国家安全厅侦察处处长。
何小绿:女,24岁,香港投机商林黄可馨的助手。
范青春:男,42岁,雅尔国际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
丁欣如:女,41岁,望海市快线网络公司总经理。
林黄可馨:女,30岁,香港投机商,外号“港岛一狐”。
丁 宁:女,23岁,海军医院护士长,丁欣如与范青春的女儿。
黎仁龙:男,45岁,望海市某金融机构总经济师。
东方胜:男,28岁,诺亚山庄间谍,代号“喜鹊”。
徐文正:男,24岁,华南军工企业801厂程序工程师。
杨 帆:男,28岁,华南舰队舰长,丁宁的男朋友。
琪 琪:女,24岁,地下导游兼暗娼。
简 捷:女,38岁,安全厅经济处副处长。
阿 芒:男,30岁,望海市建筑承包商。
肖一丁:男,27岁,国家安全厅侦察科长。
关小梅:女,24岁,国家安全厅侦察员,肖一丁的助手。
老厅长:男,55岁,国家安全厅厅长。
老 邝:男,60岁,国家安全厅老侦探员。
高文雄:男,40岁,华南政府副市长。
倪宏骏:男,60岁,雅尔国际董事局主席。
于天放:男,44岁,华南国营企业南海实业总经理。
姑 父:男,50岁左右,诺亚山庄情报站站长。
佟副司令:男,60岁,华南海军基地司令员。
赵启明:男,40岁,海军基地军保卫处长。
3、国民党潜伏在共产党内的最大间谍
国民党保密局驻舟山苏浙情报站站长沈之岳,或是两军潜伏阵营里的最大谜题之一。国民党称沈之岳是早年奉命潜入共产党埋伏在毛泽东身边的戴笠手下,赴台后更成为“调查局之父”,被后世评为“蓝色007”、“继戴笠之后的第二代谍王”;但另一说称,沈之岳根本就是共产党,且为共产党在台湾至死都未被发现的两大卧底之一——此一说虽无可能有确凿证据,但沈晚年赴大陆洽病被中共高层当贵宾接待,是事实
被戴笠纳入门下1933年,22岁的沈之岳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就读。受共产党同学耳濡目染.沈之岳也读了不少共产主义书籍,开始积极参与支持工人运动。这种进步学生的姿态,加上复旦大学学生的优异背景,使他渐渐取得共产党组织的好感。经由共产党友人的引介,沈之岳进入浦东煤炭公司当工人,凭借突出的领导能力,为组织吸引了许多优秀工人。之后,作为罢工运动的带头者,沈之岳被国民党当局拘捕下狱。斯时沈之岳虽然同情工人境遇,与左派青年接近,但并未加入共产党。戴笠见这位小同乡聪慧敏锐,少年老成,颇生好感。几经攀谈,沈之岳终被戴笠说服,并加入国民党地下工作者行列,接受戴笠单线秘密领导,戴笠指示沈之岳加入中共组织,潜伏其间。
经戴笠吸收之后,沈之岳旋即被释放出旗,他听从戴笠指令,不仅继续积极参与工人运动,更为了解中共组织情报,正式加入共产党,担任共产党在上海地区的情报交通(即传递情报)任务。
沈之岳利用抗大同学关系,与共产党中央要员建立了不错的交情,由于在抗大表现优异,沈之岳毕业后被毛泽东拔擢为秘书人员之一,遂开始默默开展他的潜伏工作。
沈之岳9年共产党员资历当中,7年是模范党员。他个性跟周总理很像,内敛、温柔而含蓄。
这名隐蔽战线上的战士,从此走进历史,也带走了许多不留存于任何档案的秘密。
4、是谁在中途岛战役之前向美国发送的情报
中途岛之战,美军的情报来自对日军密码的破译。主持破译工作的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夏威夷情报站站长约瑟夫·罗彻福特。1943年4月,破译山本五十六的行程,也是他的‘杰作’
5、1921年-1950年中统和军统各站站长
北平站,先后由黄天迈、乔家才、王蒲臣、徐宗尧任站长;沈阳站为荆有章少将;长春站为崔志光少将;南满站为股勉、诸大光;北满站为王力、项乃光;
毛人风特别调集了三十个左右的省站站长,在南京举办了一个站长讲习班。一个月讲习完毕后,蒋介石又接见所有调训的站长和出席“三一七”工作会议的代表,地点仍旧是黄埔路中央军校后面他的官邸办公室。他照例点名之后,首先对毛人民调整各省站长的办法表示极为赞许。
北平站,先后由黄天迈、乔家才、王蒲臣、徐宗尧任站长;
河北站(设保定),由杨清植、孔觉民先后任站长;
天津设有两站,一站专搞一般情报,二站专搞外事情报,一站由吴景中、李俊才先后任站长,二站由黄天迈任站长;
山西站为田唆;
晋南站为王明江;
山东站为许先登;
青岛站为梁若节;
河南站为刘暨、刘茂欣、杨蔚;
陕西站为候定邦。王鸿骏;
甘肃站为任冠军;
新疆站为余万选、饶铁珊;
拉萨站为谭兴沛、萧崇清;
云南站为王巍、苏子鹊、沈醉;
贵州站为钱养林、周养浩、陈世贤、汪剑英;
川西站(蓉站)为杨超群、吕世琨;
重庆站为李修凯;
康定站为董士立;
湖北站为余克剑、黄藩初、谢经武;
鄂北站为杨振铎;
湖南站为唐乘骝、黄康永、夏松;
江西站为邓树勋、王迈夫;
安徽站为唐玉昆、翁一窥;
南京站为叶翔之、钟贡勋、黄加持、张明扬;
上海站为王新衡、刘芳雄、王方兰;
苏南站为李修凯、陈楚之;
苏北站为陈轶珍;
浙江站为章微寒、毛万里;
福建站为陈达元、王调勋;
闽南站为沈觐康;
台湾站为郭寿华、林顶立;
广东站为郑鹤影、冯德恭、郑星搓;
广西站为苏业光、钟可庄;
香港站为李惟棉、谢力公、杨华波、刘芳雄;
承德站为诸大光;
沈阳站为荆有章;
长春站为崔志光;
南满站为股勉、诸大光;
北满站为王力、项乃光;
四平站为张静宣;
热河站为龙超、徐政。
在国外设站的有韩国。西贡、新加坡、曼谷、开罗、卡拉奇、菲律宾等。以后在站以上又有过一些高一级的组织,如东北督导室,由文强任主任;西南特区,由徐远举任区长;西北特区,由胡子萍任区长。
6、国民党军官领口上是一个花,肩上是一颗星,是什么官?
陈少锋的官衔:国民党西川情报站站长。
军衔:少将(如果肩章上一朵梅花则是少校,一颗星是少将)。
7、护士长是潜伏多年的特务,代号阿芙蓉是什么电视剧
你所描述的剧情片段出自电视剧(江城令)..!!
宫筱轩饰演的护士长李水莲被发现是特务组织情报站站长代号阿芙蓉..!!
该剧情出自第26集..!!
8、齐奥塞斯库是以什么罪名被处决的?
楼上说的基本正确,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屠杀六万人民、积蓄超过十亿美元的不当财产”其实并不存在。
齐奥塞斯库的死是西方势力与罗马尼亚内部反对者内外勾结所产生的结果,其实质是一起政变,而不是审判。所以他的罪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失败了。
【转】媒体推翻政权: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杀背后
〔 作者:李奥内斯托 〕
利用媒体推翻政权的经典案例: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杀的背后
人们至今不会忘记1989年发生在罗马尼亚权力更迭时的血腥镜头——被武力推翻的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在逃跑途中被擒,未经任何审判,就被射杀在农庄土墙边。日前,德国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由布兰德什塔黛导演的纪录片,首次披露是美国中情局策划了罗马尼亚事变,精心导演了推翻齐奥塞斯库的进程。
导演采访了参与推翻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当事人,包括当年的各国总统、总理、政府部长、情报局长,以及直接策划这一事件的美国情报委员会主席哈奇逊。据他们披露,齐奥塞斯库之所以被推翻,完全是在美国中情局直接插手下的一次西方情报部门大合作。直接领导行动的,是中情局驻东欧情报站站长博尔登。
当时,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均发生了政权更迭,苏联也开始了民主化进程,齐奥塞斯库领导下的罗马尼亚却对此无动于衷,甚至加强了全面控制。中情局由此认为,必须像拿掉毒瘤一样铲掉齐奥塞斯库。他们物色了一位能接替齐奥塞斯库的人,就是戈尔巴乔夫当年的大学同学伊利埃斯库。影片披露,美国人为此还偷偷征询过戈尔巴乔夫的看法。据博尔登本人在片中证实,是美国政府亲自批准了“铲除喀尔巴阡山天才的行动计划”。
据行动计划参与者们披露,铲除齐奥塞斯库政权的行动计划分为三阶段:首先,恶意诽谤齐奥塞斯库领导下的罗马尼亚国家政权,破坏他的形象。参与这一阶段行动的有几十名情报人员,他们不断向各国媒体传播小道消息,揭露“齐奥塞斯库政权的腐败和邪恶”,描绘该政权的“丑恶嘴脸”和“累累罪行”。
第二个阶段是宣传炒作能接替“独裁者”的最佳人选,不断渲染和描绘齐奥塞斯库对立面的良好形象和政策主张,即有比齐奥塞斯库更适合担任罗马尼亚领导人、能造福罗马尼亚人民的救星式人物。
第三个阶段是计划的全面铺开,当时选择的主题是通过媒体拼命歪曲发生在罗马尼亚基米绍尔的所谓“镇压血腥惨案”。据当时西方媒体说,当地民众与罗马尼亚秘密警察发生冲突,政权滥杀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在他们播放的电视片中,反复出现无辜平民“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镜头。据布兰德什塔黛了解,镜头中出现的尸体,大都是从停尸房里收集来的,根本不是在所谓“冲突”中死亡的无辜平民。
恰恰是基米绍尔边境地区的“血腥事件”,成了推翻齐奥塞斯库的导火索。自此之后,罗马尼亚全国开始了向齐奥塞斯库政权“讨还血债”的民主浪潮,最终迫使齐奥塞斯库夫妇仓皇出逃,丧命荒野。
对于为何在今天才破解15年前的内幕,此间分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权威分析人士称,德国人之所以选择此刻捅破这层神秘的窗户纸,实际上是对美国越发嚣张的单边主义强权政治表示不满。导演似乎希望用这样一部影片暗示,在齐奥塞斯库倒台问题上,在米洛舍维奇倒台问题上,在萨达姆倒台问题上,一定还有许多人们至今无法得知的秘情。
9、程一鸣的人物简介
程一鸣(1907—1986),广东省中山市人,1926年参加上海工人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1927年赴莫斯答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返回上海,任中共上海五金机器工会党委书记。1931年脱离共产党,1933年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特务机关工作,先后任南昌调查科军事股少校股员、南京复兴社特务处统计股股员、华南股和华东股股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军统苏州特别组中校组长、军统上海区书记、军统西北区区长、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训练班情报系主任等职。1945年5月调任军统局第三处处长。1946年后任粤汉铁路管理局警务处处长、广东保安司令部视导室主任、广州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等职。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逃往三灶岛,后去香港。1951年任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第十六路司令,后任国民党情报局澳门站少将站长。1964年,程一鸣在中共政策感召下回到大陆,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接见与关怀,安排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副主任、主任等职,并被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1986年病逝于广州。
10、舒群的人物经历
舒群(1913年—1989年)出生于黑龙江阿城(现哈尔滨市阿城区)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原名李书堂,曾用过李春阳、李旭东、李村哲的名字。“黑人”是从1933年发表文学诗文后用的笔名。“舒群”是从1936年5月在《文学》杂志发表《没有祖国的孩子》第一篇小说后,一直沿用终生的笔名。
舒群7岁那年,入阿城西营小学读书,后随家迁到一面坡,又入珠河(现尚志市)县立二小就读。但由于家境贫寒,小学总共念了三年半。十五岁时,他报考了哈尔滨一中,500多名考生参考,只录取80名,他考了第八名,被编入俄语班。遗憾的是,因缴不起伙食费,他只读了2个月就被取消了学籍。一位俄国老师从中斡旋,他才得以重返学堂。可好景不长,他第二年即被东三省特区教育厅的督学查出,又被赶出了学校。1929年,经同学协助,他又重新回到哈尔滨一中读完了初三。毕业时,东北商船学校招生,是免学费的,可需要具备高中一年的学历。喜欢他的两位老师不但热心给他突击补课,还帮他弄到了一张高中一年的肄业证明。他最终被录取了。东北商船学校是军阀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时期,于1927年夏创办的。舒群为第二批学生,被编入驾驶丙班学习。当时,学校教职人员只有20多人。冯仲云从北京来到这里任过教,发展了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建立了中共哈尔滨江北区委。舒群在校结识的上届同学傅天飞,就是冯仲云当时发展的地下党员之一。舒群在商船学校只读了半年就退学了,后来在航务局做了一段时间的俄语翻译。
“九一八”事变后,舒群一家从一面坡迁到哈尔滨道外十六道街居住。年迈的父亲在街头摆烟摊,还是难以维持生活,家人几为乞丐。其时,自发的抗日运动风起云涌。舒群自动辞掉月薪60元的翻译工作,参加了曾担任哈尔滨一中军事教官车凌云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当这支队伍从哈尔滨撤到一面坡时,舒群动员他的二姐夫刘文烈参加了义勇军。舒群在枪林弹雨中日渐成熟,更加深信傅天飞的那句话:“抗日武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胜利”!他下定决心回哈尔滨找党!找傅天飞!
1932年初,舒群已在哈尔滨数月,仍未找到傅天飞。他哪里知道,傅天飞此时正跟随杨靖宇在磐石筹建抗联队伍。一天,舒群终于找到了一位同乡同学———中共地下党员陈士卿。3月末,经他介绍,舒群参加了第三国际中国组织。组织派他做基层工作,出任洮南情报站站长,以《哈尔滨五日画报》分销处的名义为掩护,从事情报的搜集和传递。同年8月,19岁的舒群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其间,舒群用笔名“黑人”在《国际协报》《哈尔滨商报》《大同报》的副刊上,发表了许多具有爱国进步思想内容的诗歌和散文,还参加了“星星剧团”的演出。同时他和罗烽、塞克、金剑啸、萧军、萧红、白朗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萧红在哈尔滨即将临产,举目无亲之时,是舒群第一个前去解救她。在萧军、萧红处女作短篇小说《跋涉》集出版经费困难之际,是舒群拿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50块哈大洋,帮助他们凑够了印刷费。
1934年初,满洲省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的破坏,舒群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被迫离开哈尔滨,奔赴青岛。
1934年秋季,青岛地下党组织由于叛徒告密,遭到严重破坏。在国民党蓝衣社的一次大搜捕中,舒群和革命党人倪家兄妹均未能幸免。由于敌人未掌握他的真实身份和在哈尔滨的活动情况,几个月后他被释放了。他在狱中写下了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获释后,他几经周折来到上海。1937年,党组织将上海革命文化人组成两队撤退。舒群开始随一队前往重庆,后因工作需要,改与二队周扬、艾思奇等人前往延安。路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时,又受林伯渠委派,赴山西前线,在八路军司令部给朱德总司令担任秘书。他还以总部随军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同周立波、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一起进行战地采访。他撰写的《写在太线上》《记史沫特莱》《记贺子珍》等16篇作品陆续发表,并于1938年6月由上海出版了战地丛书第六册《西线随征记》一书。1938年2月,任弼时同志派他去武汉,与丁玲共同创办《战地》文艺刊物。1938年七八月间,当舒群从武汉撤至桂林时,他受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李克农的派遣,为驻七星岩的朝鲜义勇队做联络工作,并帮助他们演出了金昌满编写的话剧《朝鲜的女儿》。直到1940年,党组织才正式派舒群回到革命圣地延安。1941年至1943年,他受凯丰同志的委派担任《解放日报》4版文艺副刊主编。在此期间,他与我党我军的主要领导同志有着广泛接触。他曾参与协助毛泽东同志筹备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3年春,舒群参加了著名的南泥湾开荒大生产运动。这一时期,舒群与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多次接触,得以当面聆听教诲,为他事后完成《毛泽东故事》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后,党为了开辟东北的文艺工作,以延安鲁艺的同志为中心成立了东北文艺工作团,舒群任团长并率团奔赴东北。11月2日,他们历经两个月的跋涉才抵达沈阳。阔别东北故乡12年的舒群当时感慨万分。在1946年初的《东北日报》上,他以题为《归来人》的文章表达了当时的心情。
回到故乡以后,他曾担任中共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副主任,领导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并任厂长,担任过东北大学副校长和东北文联副主席等职。在重返东北工作期间,舒群的足迹遍布东北各地。
1950年,舒群又以作家的身份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在39军116师师部工作。其间,他撰写了长篇小说《第三战役》,可惜书稿未发表亦在“文革”中随作者遭浩劫。1951年,他任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1952年,他转入冶金战线,再赴东北,为我国冶金战线恢复生产、发展建设做出贡献。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这一代人》、《在厂史以外》等反映冶金战线精神风貌的小说,还创作了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崔毅》和《我的女教师》等多篇短篇小说。1955年,他被错误批判,1958年又受错误处理。“文革”期间,舒群的经历更是雪上加霜,但他还是坚持创作,毛泽东故事之一的《枣园之宴》初稿就是这个时期写成的。
1978年10月,舒群得到第三次彻底的平反。1979年恢复工作后,他先后任本溪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并连续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
1980年以来,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舒群进入了第三次文艺创作高潮。他积累、创作几十年的《毛泽东故事》70多万字的文稿,在惨遭浩劫后,硬是凭追忆重新补写后发表。在这期间,100多万字的《舒群文集》1—4卷,30多万字的《舒群短篇小说选》相继出版。
时间对舒群来说,越来越宝贵了。就在他50多万字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中国话本书目》还未及发表,他的第三部长篇《乡曲》还没问世的时候,1989年8月2日,舒群因病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舒群生前多次说过,并在他的文集自序中指出:“在生时,作品以作家的命运而命运,而在死后若干年,作家却以作品的命运为命运,或各有各的命运。后人铁面,历史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