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对中国新媒体动画的发展

对中国新媒体动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09-18 09:32:25

1、简述中国动画的发展史?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都是万氏四兄弟的作品,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然后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但是,文革的十年动乱,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哪吒闹海》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这些非著名的优秀动画里,《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唉,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这段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

2、你对中国动画发展的看法 400字作文

本来想介绍一下《秦时明月》,对于中国动漫来说,能做到这种程度,实在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但,自恋一回,作为一名资深动漫迷,不广泛的谈一下动漫,实在过意不去。在这想谈一谈中国与日本动漫间的比较。


与日本动漫相比,中国动漫是万万及不上的,就如和美国比经济比科技。日本动漫,可以说,享誉全球,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中国的动漫,其实说不上能叫动漫,而应称其为动画片,基本上是面向小孩子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显得十分幼稚,没有吸引力。

当然,现在有所改进,知道年轻群体是不可忽略的一个超级大市场,开始针对其创作一些动漫,但,其一,数量之少,屈指可数;其二,基本上是宣传教育,宣传爱国,宣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譬如说现在正火的《秦时明月》,3D的《侠岚》,以及各种《…子曰》,确切的说,中国现在创作的动漫,也不是为广大青年服务的,是为维持中国形象而服务的,中国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面子工程,大不敬的说,很让人觉得悲哀。


对于日本的动漫,随便一个播放器上一翻,可以看见,种种分类其实都是专为其设定的:热血、格斗、校园、搞笑、神魔、机战、科幻、青春、魔法、神话、竞技、LOLI、历史……数不过来,范围之广,可以说,将所有青年朋友的兴趣爱好一网打尽,怎能不吸引受众?相对于中国弘扬精神的单一,大众会选择谁,可想而知。


并且,就其教育意义来说,也是一点不输于中国,譬如:与围棋有关的,《棋魂》,不仅剧情有吸引元素,每集最后还会教初学者一些围棋基本知识,中国也有关于围棋的动漫,《围棋少年》,剧情,只能说还好,但与受众互动不够,像是当传说来看,看过就看过了,对围棋一点感觉也无;与音乐有关的,日本,《金色琴弦》,可以学到很多西方音乐的知识,每集后也有普及,中国类似的,无;篮球,日本,《灌篮高手》、《黑子的篮球》,等,中国类似的,无;网球,日本,《网球王子》,中国类似的,无(中国有翻拍一个相关真人动漫,但,真心看不下去,“不忍猝读”);美食,日本,《中华小当家》,中国,《神厨小福贵》(没法比,配音恨不得听者想一把掐死谁),这有点讽刺,中国的独特文化需要日本来弘扬,并且做得还比我们好太多;历史,日本,《薄樱鬼》,中国…不清楚,《秦时明月》勉强算吧,还有给娃娃看的各种教育故事;另外,讲日本独特的阴阳师的动漫,《滑头鬼之孙》,《少年阴阳师》,等,中国类似的,无,中国也不可能给道士做个动漫~,玩滑轮,日本,《飞轮少年》;赛车,日本,《头文字D》;解谜,日本,《神之谜题》……



甚至连漫画这个行业,它都能做出动漫来介绍:《世界第一初恋》。其它于此不一一列举了,纸页再多也述说不完,日本不仅涉及种类多、范围广,并且,还能将它们做成经典。从这些种类中,还隐含了另一信息:中国动漫界的开明与明主度,无法与日本相比。当然,大家心照不宣,远不止动漫界。日本动漫可以对其国家社会生活风俗等各种吐槽,如《银魂》,可以将历史中的失败者描绘成凄美的英雄挽歌,如《薄樱鬼》,可以将日本置于毁灭的顶端,并且隐射各种战争,如《叛逆的鲁鲁修》,可以讲述各种惊悚故事,如《尸鬼》、《ANOTHER》,可以不忌讳所谓的伦理,如一些BL、GL动漫……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重视所谓的道德教育,注重和谐,一切有损国家、人民形象的,都是无法通过审核,不能播出的。当然,公正的说,日本动漫中的有些元素,是专为吸引迎合受众而设计的,是不负任何影响责任的,有唯利是图之疑。



3D动漫,美国独占鳌头,中国不甘落后,(中国什么都有不甘落后之感),也开始竞争,但技术方面,还有待商榷。国内创作思维不够活跃,无所突破,软硬件、系统、资源库也无法比拟,团队合作上也不够熟练,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发展现状还是很值得骄傲的。于此不同的是,日本并不怎么在动漫上抢3D这块肥肉,它的动漫,基本上都是2D,它是在情节与场景上下工夫,它可以将人物简化,但场景绝对精美,该突出的人物也绝对会花大量笔墨(参看《四月一日灵异事件薄》),尽管是2D,但只要看过后,你就无法说其质量不高。2D动漫,日本当之无愧的第一。



从时间上看,日本动漫数量之多足可见其效率之高,但中国,对于现在正在追的《秦时明月》,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07年开始播出,现12年还在更新中,集数多也就罢了,但实际上它实在少的可怜,情节推动也太慢,且从前段时间的日更到现在的周更,效率不可谓不“高”。说的严重点,中国动漫是既缺少数量也缺乏质量。就其配音来说,日语听不懂,可能不好判断,但从其语气、感情和口型与声音的配合上,不难看出其品质之高,反观中国动漫,口型很多没有对准,语调感情上,有时听来也很别扭,最大缺陷是,拖!中国动漫配音最好拖,普遍都是,尤以《虹猫蓝兔》系列、《神厨小福贵》为典型,剧情再好也无法听下去,何况剧情也并不太好。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中国动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非专业评价,浅薄没深入,权当娱乐看看就好。

3、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建议是什么?

能不能找点好的配音人员。

4、网络的普及对动画的发展关系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迅速流行后,一种使网页产生复杂的交互性和特殊视觉效果的网络动画技术应时而生,并且越来越成熟。阿贵))、 土豆))、 咱们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网络动画在中国、韩国风行,成为动画新宠。

网络动画是动画艺术与网络传媒融合的产物。网络传媒催生了动画艺术的新形式,而网络动画则实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并使艺术升华。网络传媒对动画艺术的制作手段,传播模式、运作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相应,动画艺术的价值观念,艺术追求、文化属性随之发生了不可小觑的变化。

一、动画艺术的创新发展

1.制作手段

网络催生了新的、简易可行的动画制作软件以及诸多能将各种传统动画影像格式转换成适合网络播放格式的软件。这些软件使用方便简单,与传统动画制作技术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初的网络动画制作软件,只是装饰网页的小特效,还不可能进行生动的故事叙事和原创的视听。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研发产业及流媒体传输技术的进展,尤其是网络带宽的增加为网络动画传播品质和速率提供了保证。多种设计软件的研发成功,推动了网络动画的飞速发展。其中以Flash MX 的表现最为突出,它的特点在于具有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功能。在Flash动画中人们经常可看到被转换了格式的传统三维动画、粘土动画等。闪客(Flash因其制作的闪烁画面被称为闪客)的制作优势还体现在其与3D、传统动画互动打造出的既经济又精彩的动画产品。

2.传播模式

网络为动画艺术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网络是一个双向交流媒介,网络动画设计软件也具有这样的交互性,人们不仅是被动地观看作品,还可以用相关软件对其进行修改,提供了网络集体创作动画的可能,排除了地域、国别不同而可能造成的操作障碍。

网络使动画艺术实现了跨媒体运作及多媒体融合。2001年,一种新型因特网CG青春偶像电影“Virtual Angel Fan”在日本由Konami推出。这部由网络动画改编的电影根据观众的投票结果来展开故事情节。2002年l2月14日,卡通电影《阿贵槌你喔》上映。一些电视台专门开辟了播放网络动画的栏目。还有一些网络动画被搬演成真人电影,如台湾地区热门网络动画将作家吴若权的作品《摘星》搬上屏幕,虚拟偶像被真实化。在音乐领域,许多流行歌手以Flash制作的MTV可以同时在网络与{电视台播出,提供了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在手机领域,日本已成功开发出了可以在手机上播放和运行Flash动画的播放器引擎。英国已开始提供以第三代手机服务为基础的动画。手机被用来做调制解调器,在掌上电脑及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动画的播放。如今手机播放动画已经成为可能。

5.运作方式

在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网络动画运作方式由个体、分散运作向“密集型”产业化操作转轨。网络传播的速度、规模迫使网络动画交互的双方必须合拍,传达者必须不断增加作品量,形成有计划、有步骤、有时效、有规模的运作流程。那些层出不穷的闪客们因此而在专业公司的产业化运作中出手不凡,制造出批量的网络动画作品。网络媒体平台为动画带来了居高不下的人气、可观的点击率、巨大的经济效益,扩大了动画商业化运作的经营范畴。网络动画是典型的由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全新的艺术形式,它的艺术震撼力为网络带动了不可估量的眼球经济。国内最出名的Flash动画专业网站——闪客帝国,其高居点击率榜首的Flash动画影院,平均每天100万次的点击量,高峰时可达150万次。综合性网站网易的动画频道每天可达700万次。超旺的人气开辟了互联网经济的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多元化跨媒体运营(电视台播放广告收费模式、网络动画跟片广告收费模式、原创动画下载的收费模式)是其他动画艺术形态不具备的。网络动画的盈利和传统动画片相比更注重卡通形象的衍生产品市场。

网络动画可以从几个方面发展特色经营:(1)动画产品授权、下载收费;(2)网络动画收费游戏;(3)网络动画的卡通衍生产品推广;(4)网络贴片广告;(5)网络动画制作的影视片头;(6)网络动画电子图书等。

二、网络使艺术内涵发生动摇

1、 公共价值观

网络对于动画艺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上建立公共性?公共性也叫“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认为“公共性本身就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与死人领域是相对的”。公共领域是某种具有开放性、供大众共同使用的场所。在这个场所内,人们具有相对的自由,可以不受政治、权利等主流话语的干涉。网络即是这样一个支持公共传播的场所。网络新媒体的公共性特征使动画创作者不得不考虑创作过程中如何在多元价值观上建立公共性。因每个传达或者接受者需求各异,每个个体的价值观都不一样,那么传达者为了与这种多元化价值观互动,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在创作时考虑公共价值观。

同时,当动画艺术置身于网络这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时,动画艺术的个体叙事也由密集型产业化操作模式转向集体叙事,这也带来了多元化价值观上的公共性问题。创作的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而个体的价值观自然具有相异性,当他们结为一个创作集体时就必须先统一各种相异的价值观,建立某种公共性价值观。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制约,某种将多元化价值观合理统一的公共性原则就诞生了——网络动画在共时性空间的传播中以娱乐、消费为主,强调消费型社会的公共性原则。由于节奏紧张的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浏览网络动画的个体大都是为了追求轻松的娱乐、快感的体验、愉悦的感受;而动画艺术家通过网络动画把某种快乐的图文信息传播到尽可能多的人群中去,引起共鸣。如“闪客文化”,就是以它的灵机、敏锐、幽默、前卫、通俗而不庸俗的特性给人们的精神最惬意的按摩。这样,被联系起来的,互相产生影响的快乐经验,又带来一系列新的公共价值观——虚拟世界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

2、 艺术追求

网络新媒体这一传播介质使网络动画的艺术追求进一步趋向大众化。动画艺术融合了绘画艺术、漫画艺术、卡通艺术的风格,融合了前卫精神与通俗文化的特性,因而具有了大众化性质。

在规定网络动画艺术的评判准则时,网络也将自身的审美维度、评判标准不露声色地渗透进去。网络营造了具有公共性的传播空间,建立了一个区别于现实生活并可突破主流话语垄断的公共领域。在这个公共领域里的人员,是因为有共同的爱好而聚合的。为了迎合彼此,动画的艺术追求日益向集体的公共性诉求靠拢。同时,动画的集体创作,必然越来越倾向于集体叙事而日渐减少个人化叙事,那么它的艺术理念也必定掺杂“众”的创意。

动画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正逐渐打破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界限,这进一步决定了它艺术追求的大众化趋向。网络动画艺术产业的商业性特性,也决定了它追求消费受众的最大化。而且,网络动画创作需要的灵动、快速,也淡化了其艺术追求的信念。相比较来看,传统动画艺术创作更追求完美精确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家们可以在不太多的商业环境里,细致入微的思考、履行创作理念。

3、 文化属性

网络对于动画艺术文化属性的影响表现在:对艺术进行的再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削平、模糊了动画艺术作品的本意。网络动画在传统动画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还具备“虚拟现实、赛博空间、交互性能、多媒体表现及传达”等特征。这导致其话语指称游离艺术的本真,而去追寻肤浅的快感,将时空压缩、扁平化处理。

由于网络动画传播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是建立在间接的语言——动态图文和网络传播之上的,原有的视觉符号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也会被快速的播出效果及制作的失误造成中断和遮蔽,是受众产生误读。这就带来了动画艺术的一个负面效应——网络动画的快餐文化属性:媚俗型、去个性和浅层阅读。

5、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发展史
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而中国由万氏兄弟制作的首部国产人画合演影片《大闹画室》诞生于1926年,1935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问世,这在世界电影史上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为新中国动画的发展揭开序幕。
1950年-1965年的中国动画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直到文革前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尽管当时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这十多年里其数量和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最初一两年里只能制作出一两部动画片,到了60年代每年可以生产十多部动画片。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66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
提到中国动画的历史,文革这段时期固然是不可回避的,由于政治影响,1966到1971这六年时间里中国动画片零产量,之后的几年,形势虽然有了一点点好转,但是1972到1977年间每年勉强也只有2-4部动画出炉,就这样停滞了十一年,造成了中国动画元气大伤。
1978至现今的中国动画
这段时期还是有不少的精品,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

6、现在中国动画情况与发展趋势

我来发表一下,如有不足之处望谅解..

1,思想文化的差异,中国毕竟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思想都比较保守,小日本不说其他的,学习能力还是有目共睹,就像前段时间,我们这的电视台还说死亡笔记是坑害青少年...所以动画在中国这方面的阻力还是相当大的...

2,经济也是一方面,瞧瞧人家的收入,再看看我们的收入..搞动画投资是很大的..我和我同学也是搞动画的..可惜他的家长却叫他毕业后当老师..说是比较安稳一点..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3,政府不重视啊...日本把动画作为国家的三大产业之一,而我们只把他作为教育孩子的东西,这两者当然不能比了..你看人家一部动画出来,又是电视台又是电影在放..羡慕啊....

至于出路嘛..
这个东西不是我们能说的算的...还要看国家的大动作....他管的松了,动画必然就活,这个不行,那个坑害少年...动画当然搞不活...还有那些动画部门审核的领导该换换了,思想观念不改,必然也不行

至于院校方面也要加大教学力度,要不然怎么培养人才呢?中国动画教的好的,一个手也数的过来,这样怎么能教育出好的动画制作人才??

当然对于中国的动画的前景我还是持乐观态度,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动画也能打入国际市场~

累死了.....

7、中国动画的发展现状?

国家很重视中国动画产业的今后的发展,并且愿意投入资金和技术。

但是众多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动画的发展

包括:国家对动画的审核要求;大众对动画的普遍认识,动画上的技术能力,动画的市场及面向人群等等~~~

我国大部分人群,尤其是年龄在中年以上的人群普遍的认为动画是给少年儿童看的,
而在动漫产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动漫是面向广大民众的,它被大众所接受,认可。
国内动画,狭义的范围内,难以打破。

你看看现在10几岁以上的人,谁天天守着电视等着看国产动画片。
广电总局对国内动画管的严。

很多很好的动画片不会被审核通过

而且父母辈的见不得动画里有丝毫的 暴力,恋爱,反社会,级不健康的内容。

其实这是对的。但是管的太严了。。

警察和匪徒打斗算不算暴力,孙悟空打妖怪,一打一大片也没咋下眼那
(我不知道楼主看没看过早期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的 《哪吒闹海》有一个片段,哪吒把小白龙筋给抽了下来,没听说过哪个人因为看个《哪吒闹海》动画片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中国电视剧里什么的情节都有。就是容不下动画片里的情节。。

总的来说:国家的制度和大众的态度没有给予中国动画发展的空间。
虽然国家是支持动画产业发展的。。。

8、中国国内因素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影响?

没有可比性。动画在中国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国外是一种娱乐方式。中国不匮乏动画人才,主要是国家的能让这些人画出来卖钱才行。 总之一句话中国这体制可怜又可悲。

9、对中国动画发展的看法?

哎呦 这可是个伤心事啊
上个世纪的中国风浓郁的水墨动画 像什么小蝌蚪找妈妈 大闹天宫什么的都是在国际上获过奖的
但随着电脑的发达手绘动画渐渐的就没落了下去
纯粹为了坑钱的或者给小学生看的以教育为主脑残动画开始大量出现
像一些悠悠球和弹珠玩具改编的动画
最近好像还出了以 一什么教经济的动画在少儿频道播
我去。。。我就不参与评价了
也真亏你们想的出来。。。
其实喜羊羊的出现还是给中国动画带来一点光明的
至少他跟前面提到的两者不同
真的是给小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而且画功 人物设定的也很细致
其实我觉得喜羊羊和兔八哥啊兔子走着瞧这一类动画的性质差不多
中国动画也是有精髓的
当然 不是电视上的
而是传媒大学一类里的大学生创作的短片动画
像什么 罗小黑战绩 猩球大战什么的动画都算的上是上品了
对了对了 前一阵子好像还看到一部动画电影
叫 大禹海棠
也是中国原创作品 看了预告片 非常不错啊
看来只要有心还是可以做到的嘛
记得几年前听到过某人扬言:在五年内追上日本动画
哎。。。洗洗睡吧。。。

与对中国新媒体动画的发展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