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必须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一方面,继续推动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另一方面,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显著缩小城乡差距,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乡村振兴,始终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产业兴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升级版、升华版。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始终要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来解决。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转型升级,努力向现代农业迈进。另一方面,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和鼓励农民参与并共享农村“双创”的红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在农民增收上,落在农民福祉的增加上。
乡村振兴,必须全方位缩小城乡差别。乡村振兴绝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洁”升级到“生态宜居”,强调了农村生态建设要由表及里,由物及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特别是生态美好的向往。“管理民主”升级到“治理有效”,既强调了由管到治的治理思维,也强调了要从注重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过程到追求农村社会稳定结果的更高要求,更注入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新内涵。
2、“互联网+”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互联网+”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改变农村商业生态是已经迈出的第一步。
道理显而易见,一方面高度成熟发达的消费互联网已经从产业意义上整体改造了商业。另一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移动支付用户数从2013年的3910万增长至2017年的9840万。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从2013年的50%增长到2017年的87%,“互联网+商业”的逻辑在农村同样有了通行基础。
与此同时,农村本身的消费市场也在走向成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坦言,过去2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路径基本上是从乡村单向流向城市,无论是土地、劳动力,还是资本。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劳动力、资金开始向农村回流。
对于互联网和电商巨头来说,这些变化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58同城网CEO姚劲波就曾表示,中国互联网未来最大的红利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也表示,商业未来的机遇必须面对商业的发起者、服务的提供者和商业的被服务者。现实情况是,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
事实上,来自第三方的数据也显示,农村电商市场预计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87%,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860亿元。
消费升级、农资下乡,“互联网+商业”如何赋予农村新的面貌,在公益之外,商业逻辑能否真的成立?
“最后一公里”一扎到底
“到农村去”,并非一句口号,面对以村为单位的社群开展探索,是对渠道的根本性变革
今年4月份,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45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汇通达,共建农村商业新生态。这是互联网巨头对农村战略加码的又一步骤。实际上,从2014年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到苏宁的“下乡”计划,以及京东2015年开始建立的“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以及2016年顺丰与“供销e家”战略合作,从物流入手布局农村电商发展,巨头们这几年在响应农村消费升级上花了不少力气。
“到农村去”并非一句口号那么简单。从这几年的运营经验看,开发农村电商市场,必须下沉到最基层的“细胞”——村。张勇介绍,农村淘宝现在已覆盖了超过700个县的3万个村点。他认为,面对以村为单位的社群开展探索,根本上是对渠道的变革。“我自己也跑了一些村,到杂货铺里去看在卖什么,然后再搜一下看这个商品在网上卖什么价。这其中就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异,差异来自渠道的不透明和效率不高。电商的出现,让价格变得公道,商品的质量也有所保障。”张勇表示,电商对农村商业生态的变革,在于把握农村分层的消费需求。“比如,农民盖房子要买什么,结婚要买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农村消费者会在网上买龙舟、买凉亭?因为在传统渠道的杂货铺无法满足需求。”
面对农村市场的汇通达2017年实现销售额235亿元,跻身农村电商第一梯队。汇通达总裁徐秀贤告诉记者,他们瞄准的是村里的夫妻店。“它们承担着城乡商品流通的连接器和交换器作用,互联网可以在服务、供应链、工具乃至社区运营上提升夫妻店的经营能力。比如,农村杂货店为什么销售品类少?因为店主心里没底,不知道非日常货品多久能卖掉,但数据能给他们提供进货依据。”
今年4月份,苏宁启动了“千百万亿战略”,其中专门匹配10亿元扶贫资金,在全国5000家易购服务站增加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苏宁易购集团公共事务部副总经理高昆表示,村级易购服务站的建立,是为了实现精准。“比如,配送售后这些服务,如果不深入进村,很难真正让农村消费者消费升级,村级服务站就是瞄准了农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渠道打通后,由农村市场产生的数据也开始反向作用于产品研发和制造环节。海尔发明洗地瓜洗衣机的“段子”已经耳熟能详,现在更准确体现农村市场的消费数据则在提供新的助力。妮维雅去年曾为农村消费者定制了一款专供电商平台的舒蕾蚕丝去屑洗发水,这款新产品正是来自于网购销售数据。妮维雅方面介绍说,通过统计网购数据,发现城乡消费者对洗发水的需求并不相同。农村消费者对洗发水产品的需求中,第一位是“头皮清爽、不瘙痒”,占47%;“保持水分,不干燥”,占36%;“持久留香”占32%。城市消费者的需求,第一位是“保持水润”,占44%;然后是“光泽”和“修复”,各占37%。同时,新产品为650毫升装,也是为了响应农村消费者对大容量产品的需求。
“最初一公里”突破服务
农村商业的变革也需要体现在生产资料的销售上,这就要与农业全产业链结合起来,提升服务附加值
“农村商业的痛点和难点,不仅有‘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有‘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说,农村商业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消费品上,也需要体现在生产资料的销售上。
事实上,农资市场规模不小,有数据显示,国内农资市场年规模超过2万亿元,但电商化率很低。此前,复合肥领军企业金正大集团斥资20亿元打造的农资电商平台“农商1号”等,也以停止运营告终。
“原因在于服务。”中化农业首席信息官沈冰认为,农资销售对售后服务要求更高,“特别是新型肥料和农药,不当使用不仅不解决问题,甚至会造成危害。线上购买往往在服务上有所欠缺。”陕西农资电商服务商“7公里”董事长王飞也认为,农资电商要发展,必须采取更有前景的产业互联网模式,一味追求轻资产运行的消费互联网模式目前还有很多障碍。
不过,垂直领域的农资电商们正在持续探索。农资电商田田圈瞄准的是“线下服务站”,通过与经销商合作打造专业的县域服务中心和田田圈店,并整合作物专家和“作物达人”,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为农户服务。农一网总经理胡艳表示,农一网在手机应用程序上设置了问答社区板块,用户可以直接对植保知识及用药技术等提问,由专业技术人员解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生产季节,还会在微信平台每周举行两次专家讲堂,讲解热点农技问题。
“农资销售要和农业全产业链结合起来。”我会种CEO毕湘黔表示,电商渠道在“最初一公里”的竞争力不仅在于价格,更在于服务的附加值。“线上农资采购通道要和种植技术指导、病虫害及土壤监测防控、农技知识传播等相结合,它们都是智慧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支撑环境多管齐下
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是商业变革的基础,更是变革带来的最直接连锁反应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去年新建了1个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9个乡(镇)级配送站。平定县经信局负责人王俊华介绍,通过“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服务点”运行模式,快递包裹从县城到村民手中的时间被压缩到48小时以内,物流配送成本也从原来的每件4.5元降到3.5元。
电商带给农村商业的变化还有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物流首当其冲。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总经理王建勋说:“农村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首要是公路,需要和当地政府合作先把路修进村,之后还需要有人送货,我们在700个县建立了700个快递转运中心,用大量人力把货送下去。”
但是,农村物流不得不面对成本问题。其中,技术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如今年4月份,日日顺物流与福田时代1000台定制化物联网车辆被用于日日顺的小微配送服务项目。这些物联网配送车上都配置了车辆轨迹和数据物联网模块,能够实行货物与车辆的智能调度和供需预测,提供最优配送路径,从而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
机制创新则能解决另外一部分问题。光伏企业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表示,希望在农村物流方面尝试直接将光伏发电用于电动卡车。“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农村地区架设光伏设备直接储能充电,再将电池用于电动卡车,与烧油相比配送成本可降低50%,能为农村物流商业模式的建立提供新动力。”
在物流之外,人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王建勋告诉记者,过去3年,阿里巴巴搞了40场以上县一级峰会,带动了40万名愿意回到农村也有资源回到农村创业的青年。“农村电商需要在吸引和留住人力资源方面开展大量工作。”王建勋说。
高昆则表示,需要推动农村电商人才专业化,建立起新的人才储备。“为了解决农村人才梯队与机制问题,苏宁成立农村电商学院,着重培养农户的电商意识以及电商运营的技巧,推动农户在意识上脱贫,让农村地区能够跟上电商的发展速度。”
内容来源于新华网
3、我国该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写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以人为本”。农村发展、关键在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做好农村的人才工作,一靠“留”,二靠“引”,三靠“用”。 “留”就是要把本土的农民留下来。最懂农村的是农民,最迫切希望农村振兴发展的也是农民。要打好“乡情牌”,念好“事业经”,让农民心甘情愿的“留下来”。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产业振兴,既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客观要求。农业产业的发展要结合自己的特色,坚持走“现代化农业”的道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切入点,加快构建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为载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以点到线、以线带面的大规模辐射效应。
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当前,乡愁文化正逐步刺激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文旅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农村发展更要抓住这个机遇,搭乘时代的顺风车,加快文化的植入,努力实现乡村旅游由“看景点”向“品文化”的跨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4、请简要说明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情农情,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以下三个重点:
1、坚持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效益。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又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未来,要继续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引导支持力度,促进农业降成本、提效率。
3、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已到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5、结合实际,谈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认识。
农村工作繁复涉及面广,群众就个体而言,有勤劳正派的、有懒惰自私的,有好学上进的,他们的生活也就千差万别,在对待公益事业和处理日常事务上表现出的情感也就大相径庭,千差万别。为了实施好农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对国与家的认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用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教育农民,激发农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把各族民群众的思想经过大力的宣传教育,引领到党的路线上来,与党和国家的农村振兴战略保持一致。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目前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只注重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农村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做得还不够,有的认识不到好政策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还存在一些误解和不理解,伸手要好处比贫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宣传工作蜻蜓点水不踏实深入透彻,致使有些实质性的工作难以展开,工作进展缓慢,这些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各级组织做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抓经济工作的同时统筹农村宣传教育工作,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开花结果。
二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农村基础。
十八大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成效显著;使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得到根本改变;沟渠库潭等水利设施建设工作也步入快车道,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村议事点及活动场所的建设为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保障,但面对新的国家发展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引进外资比较困难,当地群众因为缺少资金想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需要找准发展优势,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金投入,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来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于“治理有效”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三清洁”等公益事业和涉及国家建设方面,工作难度大反弹现象突出,致使许多工作难以开展和反复回头,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归根到底都是对农村人民群众教育力度不足所致,对此笔者认为实施振兴农村发展战略,强基础的同时更需要强化农村人民群众的思想基础。只有把党的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积极行动,振兴农村战略的构想才能顺理成章如期实现。
6、联系自己所学专业,谈谈你将如何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我学的专业是财务专业,因此对于乡村振兴,我主要想做贡献的是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个公司企业运营好坏,关系到管理中的财务管理,他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财务管理如何运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因此,在工作中,要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争取把财务管理做的更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谢谢!
7、如何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瞄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用现代要素武装农民、改造农村、提升农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足发展青稞和蔬菜产业这两篇‘文章’,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业基地’的组织模式,让农民从种植青稞和扩大高附加值蔬菜品种中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刘刚说。
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乡夏拉夫迭村自然条件很差,基础设施薄弱,是国家深度贫困村。
“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让我更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做好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刘刚表示,将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紧紧盯住脱贫攻坚这条主线,牢固树立“规则、服务、创新、包容”四种理念,认真落实“团结稳定、担当作为、服从执行、廉洁自律”四项要求,以向“一流乡村、美丽乡村”迈进为目标,做到脱贫攻坚路上不抢跑、不掉队。
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驻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綦群高说,工作队将发挥新疆农业大学专家多、教授多、智力足的特点,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鼓励指导农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等空置资源,设计规划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对职业农民展开培训,成立农民发展学院,使农民掌握基本种养殖技术,提高文化素质,产业素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农民从发展庭院经济中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我们还将持续抓好发挥示范典型效应,针对有意愿发展的农户,给予政策支持,大力扶持,带动其他农户共同致富。”綦群高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苦干实干、持之以恒,不辜负群众期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8、企业如何参与到乡村振兴里面?
答复:以(精准扶贫)主题为中心思想?
①工作提纲,简单阐述扶贫日记工作时间、内容、事例、对象及性质、要求;
②工作提纲,精准扶贫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和需要罗列详细事务清单(改进方案);
③工作提纲,扶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相关问题,予以大家讨论会,以集中分析问题,更要求集中协商处理问题,(事例)予以大家讨论达成共识;
④工作提纲,跟进上级领导指示要求,以进行下一步工作目标部署与规划,以回望过去工作总结整体效益、业绩与成果,并作出扶贫工作汇报,以集中讨论精准扶贫过程中突出性问题,以进行大会集中研究和讨论,并作出会议议题的记录,以领导作指挥和评论扶贫工作;
⑤个人对扶贫工作的事务纪要,以进行总结分析提论,以针对事务清单(列、项),以进行事务清单评估与考察,并批阅工作事务量的完成进度与工作进度的考核指标;
⑥个人修改草稿及扶贫日记详细内容,最后并整理工作内容文案书稿,并装订成册(宗卷文件名称、扶贫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要求)等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