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9:16:35

1、播音主持平时怎么训练

播音主持训练要注意

1、语言规范。播音时应该做到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2、在自己发声条件的基础上发挥所长克服所短,逐步扩展自己的发声能力,找到自己最好的声音,用好自己的声音。

3、发音正确,吐字正确。用标准的普通话播读 ,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

4、语速适当,用心感受。要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语调生动,轻重适宜。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5、播音时的停顿除为了休息换气外,更是为了充分表达朗读者的思想情感。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语法停顿包括自然段落,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显示条理分明。句子中的也要注意逻辑停顿,语断气连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6、补气的方式:偷气,抢气,就气。边听边读边体会。方法指导:读短小精悍的诗歌,绕口令,散文之类进行训练。

7、克服播音时的紧张感。紧张实际是口唇的紧张,在朗诵之前要做些口唇练习,如:将舌头在口腔内360度大循环十五次左右。

8、播音时姿势端正。美妙的声音来自正确的呼吸,气息短,坐姿不正确会造成紧张。坐如钟,头背一线,双脚自然垂直,深呼吸时要深,不要耸肩。

9、练习远近距离感。这个练习对于我们读文章中的对话是很有帮助的。朗读要有目标对象。

10、呼吸,要有一定的呼吸储量,要口鼻共同呼吸。呼吸要深,要用丹田呼吸,将两肋打开,小腹收紧,肚皮始终是硬的,这就是气息支撑。不要管自然条件多么困难,也要把气沉下去。胸腔共鸣能产生磁性的声音。

(1)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研究扩展资料

1、播音主持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

作为一名相对专业的播音主持者,最重要的就是立足本职,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无我有、人有我优”境界,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意识,传播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向,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遵守法律法规等。

2、播音主持者在自身业务能力上创新发展

播音主持行业是一个对随机应变能力要求极高的行业,在主持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就对播音主持提供了业务上的高要求,如何高效、迅速地完成主持任务,是每个主持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突发状况中创造性地化解危机,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3、播音主持者在自身风格特征上创新发展

主持人的自身风格,不言而喻,是极其重要的,主持人是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一个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主持人,不仅能让自身获得成功,更能为节目增加活力。

4、播音主持者应提高受众群体的意识,满足受众需求

作为一名播音主持,增强播音内容的可靠性,加强选题方面的创新,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受众的群体意识,积极创新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节目,贴合人民群众的生活。

5、播音主持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播音支持行业的一员,更应该积极地融入到新媒体的发展潮流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态势下发展起来的广大平台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用创新的眼光,主动融入进去,在主持节目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

2、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方案

办学理念及就业岗位: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及特色课程:语言艺术与写作、艺术概论、视听语言、语言传播艺术、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话语样式、新闻理论、传播学、新闻采编、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文艺作品演播、演讲与辩论等。

3、如何打造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学习心得

 当务之急,科普人才本科培养体系的建设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部属和省属重点师范高校为依托,构建科普人才师资队伍的培养体系。支持、资助部属和省属重点师范高校以培养优秀科学教育或科学技术教育教师和未来科学或科技教育教育家为目标,开展科学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当前,应着力以国家在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试点为契机,努力培养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科学教育或科学技术教育教师队伍。二是在已经开设科技传播本科教育的理工科重点大学,推动建设科学、规范、合理的科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由科学技术通识教育、科普专业教育和科普实践技能教育三大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内容丰富,体系健全的教材体系,在确保学生具有宽阔科学知识视野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科普专业学术素养和科学素质及相应的科普专业技能。三是组织和动员国家985或211高校中已经设置新闻与传播本科专业的高校专门设立相关科技传播与普及(科普)专业、学科,或者在传播学、教育学、科技哲学、科技史、管理工程等专业或学科的基础上设立科技传播与普及本科教育方向,拓展科普人才本科培养的学科专业基础和专业发展空间,逐步建立专业覆盖广、渠道层次多、类型丰富多样、布局合理的科普人才本科教育培养网络。在着力完善科普人才本科培养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科普人才本科培养路径、学科专业布局,构筑科普人才本科教育宽广的专业支撑体系,进而建立健全高校科普人才培养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4、播音主持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播音主持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对于又优秀又努力的人来说,就业基本不是问题,而且现在的就业方向也逐渐拓宽,电视台、各培训机构和商演等单位都需要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平时还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融入时代的步伐。

5、播音主持专业需要哪些能力?

形象、身高、身材、音色和艺术感悟等。学院在考试中选拔专业学生首先要本着是否适合“上镜”与善于“表现”的标准来进行。
1、形象(五官)。招生简章上一般都只写五官端正,眼睛无色盲等,而在实际招生中它有很强的客观约束性和主观判断性。电视是一种横向扫描,在生活中看似很漂亮的脸庞,一上电视,也许就会显胖、显大、显宽。播音主持专业对五官的大致要求是:五官轮廓分明、有立体感、较集中、端庄大方、有亲和力,尤其是“动态”部分的双唇和门齿要有美感。换个角度说,形象的特殊性,也会导致将来择业的局限性(学院招生大多本着符合电视的标准进行的,除非声音条件或表现力特别好)。
电视(镜头)中对形象的要求和生活中对形象要求的认识,是有差别的。而有些考生,常会用一些特例(如有个别名主持人并不上镜)为自己树立信心,结果用去至少近两个月的时间去参加专业测试,既耽误了文化课的有效学习,又花钱费力,最后却无功而返。
2、身高与身材。在招生简章上的要求是:男1.7米-1.75米以上,女1.6米-1.65米以上。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并不是个头越高越好,而是要求身材比例协调、四肢修长、胖瘦适中,以符合上镜需要为准,最好是平肩。
3、音色。电视是视听的艺术,观众的审美要求为我们的培养方向规定了目标。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声音就像士兵打仗用的枪,绝对不能作假。一般的要求是:发音通道无阻碍、音色圆润,具备可训练的条件。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再巧的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4、语感(艺术感悟)。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艺术类专业一样,都对先天的艺术感悟能力要求很高,如同跳舞要有舞感,唱歌要有乐感一样。虽说语言艺术与声乐、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在理解、感受、情绪、节奏等方面有很强的互通性。而悟性与天赋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人知识积累扎实,写作能力强,思维缜密,但一张口就结巴,不善表达,不能透过文字调动形象思维及情感并用很好的声音形式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的人学识一般,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说话时语言流畅、生动,能感染人,这就具备了培养“当众”表达的先天条件。

与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研究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