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华报业集团新媒体采编

新华报业集团新媒体采编

发布时间:2020-09-14 11:15:45

1、什么是新闻传媒集团?报业集团?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传媒集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出的《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中说,“美国新
闻学关于报团的定义是,一家报业公司在2个以上城市,拥有2种以上日报,
叫做“报团”。若按此标准,我国可有许多报团。因为近年来我们已准许
中央级报刊和各省级党报在本系统内和本省内异地办报。

有人认为我国的报业集团,必须是符合全国首次报业集团研讨会上提
出的申办报业集团的5个条件:即至少有一张影响较大的主报、4个子报子
刊;沿海地区年税利在5000万元以上,中西部地区3000万元以上;在职采
编人员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者占总数的20%以上,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
具有中级职称以上者占总数的15%以上,并有高级职称者;拥有独立的印
刷厂,现代化的照排、胶印设备,具备彩色胶印能力,每日总印刷能力在
对开200万份以上;主报及子报刊的发行总量在60万份以上,或在本地区每
150人拥有一份报纸,有逐步建立自办发行网的可能。其实我国具备这些条
件的报社已经很多,因而成立报业集团还须提出申请后,经国家新闻出版
署批准。

http://ke.baidu.com/view/699858.htm
报业集团的定义

报业集团是企业集团的一种形式,是以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 一个报业经济实体,是否能成为报业集团,有三个基本要素 1,报业集团必须坚持以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为主体 2,报业集团应包括多家新闻出版媒体和依托报业固有功能向外延伸发展起来的其他经营范畴。 3,报业集团应该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以上三条要素同时具备才可称为报业集团。

2、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哪些报纸杂志搬到了河西

依托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等12报6刊都还没迁过去呢。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公司河西新闻中心地址是南京建邺区江东中路359号目前还在建设中,应该还没有旗下的报纸杂志搬过去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淮安印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淮安印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05月2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其他印刷品印刷、报纸等。
法定代表人:姜宏伟
成立时间:2008-05-27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80400003233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淮阴经济开发区松江路129号

4、新华网和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有何不同吗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成立的报纸集团,1938年~1947年由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创办的,解放战争时期停刊又到1949年复刊,2001年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新华报业为主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宣布成立,属于老牌国有企业。
而新华网是网络媒体,是由新华通讯社建立起来的网络媒体,成立于1997年,与新华日报性质完全不一样。

5、中国重要的报业阶段发展

从1996年至2013年,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1996年-2002年:起步期
起步期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快速增加,报业集团的全国性布局基本形成。
原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同意建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批复》中指出:“适时组建以党报为龙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可以带动实现我国报业由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移,推进中国报业的繁荣与发展。”由于当时以“充分论证,谨慎试点,逐步推广”为原则,因此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两年内暂时没有诞生新的报业集团。
随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功,其示范效应促使国内各大报社争相申请成立报业集团。1998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先后批准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南方日报社、羊城晚报社组建报业集团,批准文汇报社和新民晚报社合并成立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1999年,批准深圳日报社、辽宁日报社、沈阳日报社、四川日报社、浙江日报社、哈尔滨日报社和大众日报社成立报业集团;2001年及2002年分别有10家和13家报社经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挂牌成立报业集团。至2002年底,经原总署批准设立报业集团共有39家,按行政级别划分,中央级有2家、省级或直辖市级有24家、市级有13家。
(二)2002年-2005年:拓展期
拓展期的主要特点是深化改革,控制数量,注重质量,重塑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
在原新闻出版总署的政策指引下,这39家报业集团快速成为中国报业的主导力量。2002年39家报业集团的营业总额为212.37亿元,平均达5.45亿元。至2004年,39家报业集团拥有的报纸数量占全国报纸总量的17%,平均期印数占30%,总印数占41%,总印张占56%。无论是报业集团所属报纸的影响力,还是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代表着当时我国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2003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作出新的部署,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等4家报业集团被列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集团。以采编系统与经营系统“两分开”为目标的改革逐步在报业集团中推行,旨在明晰产权、转企改制、以资产为纽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事宜也提上了日程。
由于2002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已提出“今后3年报业集团总量控制在50家左右”,因此从2003年到2005年底,经原总署批准挂牌成立的报业集团只有贵州日报报业集团1家。
2003年以来,原新闻出版总署通过宏观调控、盘活存量出版资源,采取报业集团之间联合办报的方式,先后批准4种报纸进行跨地区联合办报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地区、跨媒体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合办的《新京报》,以及由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跨地区跨媒体联合创办的《第一财经日报》等。报业集团在经历快速拓展后开始逐渐往提高产业集中度等方向发展。
(三)2005年-2013年:转型期
转型期的特点是报业集团努力应对危机,各显神通,加速分化。
2005年是中国报业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当年,全国报业广告增长率开始出现下滑,据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的抽样统计,2005年上半年中国报业集团广告实际收入大都下跌10%~30%,平均跌幅超过15%。也是在这一年,学界和业界关于“报纸衰亡论”“新媒体速胜论”“内容为王论”的争论此起彼伏。
2005年8月,强烈意识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技术将重塑报纸出版业形态之后,原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在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首次提出“数字报业”概念,并于次年8月正式启动“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拉开了敦促中国报业积极开展转型探索的序幕。
国家层面加大了扶持力度。2008年,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政策指引下,以人民日报社为代表的“国家队”获得了数亿元的专项扶持;而一些省级党报集团则各自凭借与当地党委政府的紧密联系,通过投资房地产等多元化经营手段壮大经济实力。 市场层面加速拉开差距。各大报业集团在内容生产、品牌运作、多元开拓、投资收购、资本运作等层面纷纷推出改革举措。粤传媒、浙报传媒、新华传媒等一批上市公司所在的报业集团借助资本市场奠定了竞争优势;一些在融资方面未能获得突破的报业集团很快就面临着新兴业务收入增长尚未成气候,而传统收入加速下滑即将打破盈亏平衡的危机。2013年10月,以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报业集团之间的区域整合成为新动向。

6、我国报业集团的运作特征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报业集团在中国的起步
广州是中国最早诞生报业集团的地方。1996年1月15日,经批准,广州日报社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第一家报业集团试点。此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在1998年5月18日同时成立,以这三家报业集团为龙头的广州报业市场,赖地利之便,汲取香港及西方媒体运作的丰富营养,多年来在国内报业占据着领头羊的地位。⑤
200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又新批了12家报业集团,截至2002年底,全国报业集团已达到38家,报业的集团化建设已经深入到宁波这样的地市级报业市场。⑥
在当前的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和新闻竞争激烈的矛盾尤为突出。
竞争中的中国报业现状
一、入世以后机遇不断
加入WTO以后,中国将大幅降低造纸业的关税,新闻纸价格将会有所下降;与此同时,通讯、交通设备、高级打印设备等硬件的关税也在大幅下降,这种调整显然对报业的经营成本产生重大影响。笔者2002年底在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实习,该集团2002年广告收入在比2001年下降的基础上,仍出现了赢利的增长,除一部分是发行量上升和报价上涨的因素外,新闻纸大幅下降功不可没。入世也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使国内各报业集团更能站在全球化、现代化的高度,谋求国内、海外两个市场并举的发展道路。
《2000年世界报业趋势》有调查数据表明,英特网的出现并没有使世界报业出现衰退,在被调查的大多数国家中,日报的发行量在继续上升,那些在过去十年中发行量明显下降的报纸,目前下降的趋势也有所减缓。⑦中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必然有着越做越大的“传媒蛋糕”,报业和互联网、广播电视业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而是一场争先恐后的致富竞争,报业完全有能力在这场竞争里壮大自己。
国内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的繁荣,给报业集团的发展创造的良好的条件。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增长使得发行面临的机遇只是一方面,大量的企事业开始重视社会形象和产品社会知名度,使报纸的广告经营面临良好的机遇,另外报业集团开始和地方或企业联袂策划的富有特色的活动,也会给报业集团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笔者曾留意过一周内所接触的各报的版面数量的变化,《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发行以订阅为主的党报变化不大可以理解,以零售为主的都市报如《南京晨报》、《现代快报》等每到周末临近总比平日厚实许多,一翻开零售业、旅游业、保健品等各类广告应有尽有,不能不说服务周到,这类报纸的销量在我省有目共睹,反观报龄较长的《服务导报》,好象无论哪天都是一样单薄的版数和一样单调的内容,长期的发行和广告都令人担心。
零售和订阅在我省都首屈一指的《扬子晚报》,除了显赫的广告创收以外,其新闻策划功力也非常不俗,2001年与盱眙县联合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盱眙龙虾节”,不但收入不菲,而且报纸的名气连同龙虾的诱人美味都一起深入了更多百姓的生活,2002年又与南京市江心洲政府联合运作了一次“江心洲葡萄节”,让一个江中小岛尝到的发展观光农业的甜头。

7、我国有哪些有名的报业集团

大众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新华报业网,,南方报业网,,河南报业集团,,广州日报等等,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他自己的报类宣传企业

8、走向“全媒体”的路怎么走

 新媒体的崛起,是否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没落?报纸向全媒体转型的路,怎么走?10月22日,来自全国的知名传媒集团负责人及专家学者汇聚本报,参加“新形势下的全媒体探索与思考”论坛,为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0周年呈上精彩的思想盛宴。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非水火不容
“中国网民人数超过5亿人;微博用户数量今年上半年增长到1.95亿人,众多舆情热点在新媒体上首发……‘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悄然到来”,新华网副总裁魏紫川说。
“‘全媒体’有三层意思:媒体种类的集合,媒体间的融合以及全民都是麦克风的传播环境。这里最重要的是媒体融合——两种以上不同的媒体在形态、功能上的融合,形成媒体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晚报董事长寿光武表示,报纸转型的前提就是全媒体,要转型好必须先认清全媒体。
新媒体能够迅猛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周跃敏说:“媒介融合,使新媒体展现了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传统媒体在很多方面相形见绌。”然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致命性缺陷。“为了吸引眼球,获取点击率,新媒体传播出现了大量虚假信息,有的甚至触及社会底线”,这些为重振报业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然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水火不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多种媒体共生共融的关系。”周跃敏说。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张东明表示,“向全媒体转型,必须摒弃媒体新旧之分的观念,走整合发展之路。全媒体之全,是产品之全,介质之全,终端之全。互联网以及新技术发展,使各类媒体介质和阅读终端聚合发展成为可能,必须改变人为把媒体分为新旧媒体甚至视同水火的僵化思维,与其对立排斥不如为我所用。”寿光武指出,各种媒体形态在全媒体时代并非博弈,而是殊途同归,全媒体化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
坚持“一体两翼”,打造“六度空间”
“传统媒体并不拒绝新媒体,他们一直是新媒体的融合者,推动者。新媒体上的每一项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纸媒都是践行者。”寿光武说。
“传统报业的创新之道,当属依托原有的传播主体,重建自身两翼……”周跃敏用“变”和“不变”概括报业的自救之道。所谓“变”,是依托多种技术平台的支撑,实现信息的二次传播乃至多次传播,大大提升了新华日报作为主流大报的传播力。他说,在媒介整合领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做了多层次探索:重组“中国江苏网”,实现了政府官网与新华报业网的合并运营,而目前“中江网”已成为江苏规模最大的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门户网站;与移动联通电信合作,推出了覆盖短信彩信WAP和3G等系列的新媒体产品……所谓“不变”,是在创新传统报业主体的观念基础上“有所坚守”,即坚守优秀文化的传播理念,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公信力、品牌力提升影响力。新华日报近年打造的人文、讲坛、思想、新潮等品牌专副刊,因其内容擅长从微观、个体现象出发,捕捉时代的细节侧面,向世人传播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深受读者喜爱。
今年8月9日,南方日报进行第八次改版,启动了从日报向全媒体的转型之路。“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就是将平面媒体的‘信度’(公信力)、‘深度’和‘高度’优势,与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宽度’、‘速度’和‘互动度’相结合的过程。以这样的‘六度空间’经营全媒体业务,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张东明说,此次改版,南方日报设立了即时新闻栏目“南方播报”在线版,让读者以较少的时间了解网络动态;结合网络热点做深度话题,彰显传统媒体的“深度”;对网络不实信息进行纠错,彰显传统媒体的“信度”。
报业集团如何在“全媒体”下重建采编组织框架?寿光武说,英国《卫报》及国内《烟台日报》最早做了探索,形成了“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运营模式。这种采编模式,要求记者是全能的——既会写稿,又会摄影、录音、摄像。
全媒体环境对于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双龙说,该院增设了新媒体发展、网络媒体内容制作、深度报道及社会调查方法学等课程。
报业转型不能放弃传统优势
“报业现代转型,不能忽视甚至轻易放弃‘报纸’这个藉以发展的主体,否则,报业发展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报业要充分认识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依托原有报业主体,以此为起点,重新布局谋篇,创新发展。”周跃敏的话,得到与会嘉宾的呼应。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认为,当前媒介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核心的地方是不变的:新闻传播的价值诉求不变,新闻媒体的工具属性不变,追求传播价值最大化不变。
“新媒体有新媒体的价值,旧媒体有旧媒体的优势”。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副总编辑万仕同直言,报业“作为新闻的主要内容提供者”的地位,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受众需求的不仅是快餐,还有新闻对于公众议题和趋势判断的引导。那些原创的深度报道、分析调查以及内容形式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论文章,作为营养大餐,可以给受众带来独特体验。”他说,传统报纸拥有专业化的采编队伍,职业化的编辑力量,具备多年积淀下来的经验,并在大众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报业集团要做全媒体,要进行媒体融合,此路不走没有出路。但不要盲目而上,一定要想清楚:是要做报业为主的传媒集团呢,还是以网络为主的?”寿光武说,纸媒参与新媒体,肯定是为了发展纸媒,继续保持报业的独特优势。他认为,“亦步亦趋”的纸媒融合之路,很难成功,“媒体还是要有特色”。
“向全媒体转型必须坚持媒体为本,内容为王。”张东明认为,纸媒向全媒体转型,始终不能偏离媒体属性,即坚持媒体特色和本质不变。同时,全媒体背景下的内容生产,不能局限于平面媒体上的内容,而是生产适合不同受众、不同介质、不同终端传播特性的多媒体内容,从而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到“全媒体信息服务商”的转变。他强调,党报是有使命的,不要被互联网的“唯技术论”吓倒。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真假混杂,意见表达碎片化,人们更需要一个“信息管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说,以党报为龙头的传媒集团向“全媒体”转型,必须把人才、信息、品牌等资源优势与新媒体的利用相结合,打造核心竞争力,使内容生产达到更理想的水平。
省记协主席周世康结合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指出,新媒体带来了社会舆论空间的大变化,受众面对海量信息应接不暇,媒体必须提高对话、发问和引导能力——这,既是对媒体水平的检验,也是新闻增加思想含量的方法。

与新华报业集团新媒体采编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