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一点的新媒体小说能挣多少钱?
看是在哪个平台写,我现在写文是在汤圆创作,已经有签约,大概是按照每月更新字数计算全勤奖金,十万字左右短篇的话有完本福利以及全勤奖再加打赏或者征文奖励之类在几百元反正一千元左右没到一千,福利还可以对于新手来说比较推荐。
2、11岁小姑娘,30万梦想这个短片要表达什么?
呵呵,你也是在关注的吗???这个呀讲述的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自己的故事,她做了这个视频短片,是为了帮助爸爸妈妈分担贷款的压力,自己做了一个Flash短片参加金鹏奖新媒体短片大赛的,因为她想能拿到30万的奖金,最佳短片奖。我去看过那个Flash,坦白讲,那个短片的制作不会是最顶尖最好的,但是,我深深被她那一份真诚所感动,一个11岁的小女孩,能有这样的心境。
3、概括微电影是什么样的视频短片
概念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手持移动设备,如3G手机,手机电视等,具有无线移动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和其它移动视频接收设备)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专业制作商制作或者委托制作、有专业或业余导演和艺人或草根群众参与、以产生话题为目的、适合广告植入、具有某种连续性和后开发潜力)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4、微电影:是短篇电影还是长篇广告?
微电影的特征是微缩时间长度、制作成本、团队规模的迷你影片,针对新媒体平台量身打造的内容形态,让观众随时随地可透过网络或智能型行动装置收视。《广告导报》总编辑、资深制作人凌平认为,微电影意味着品质比当年的网络短片更为高级、精良,在拍摄手法、要求、水准上与电影趋近,“简而言之,微电影就是微型电影。” 业内人士称,要拍一部微电影并不容易,一个完整又好的故事通常需要铺陈许多,站在电影业角度,难度在于故事的精简;站在广告业角度,难度在于品牌的延伸。微电影引人入胜的关键,就是故事性的叙述模式,内容包罗万象,从专业到搞笑都可以成为微电影的迷人素材。只要故事内容有话题性,都有机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收看人口。更重要的是,“在提供吸引人内容的同时,必须能和观众互动,提供‘娱乐、知识或信息’,进一步促使观众透过社群媒体观看、传播、分享,增加曝光率。” 尽管业内人士普遍把“电影化”当成微电影的重要指标,但对于许多“趁热打铁”一头扎进市场的试水者而言,“微电影”不过是一块“看上去很美”的金字招牌。例如《超级本来了》虽然力求营造“碟中谍”的气质,但全片仅仅搬弄了几个场景和小桥段,同时,广告商英特尔的“超极本”产品充斥画面,引来不少网友炮轰:这不是微电影,这只是彻头彻尾的英特尔长篇广告!不光《超级本来了》,由罗志祥、杨丞琳主演的系列微电影《再一次心跳》的浪漫氛围虽然颇受欢迎,但片中频繁出现的某饮料和某旅游广告也招来不少质疑。一位网友在微博上揶揄:“快去看!罗志祥无时无刻不在卖广告,真搞笑。”《再一次心跳》的境遇反映了微电影行业与生俱来的“原罪”从诞生之日起,微电影便与商业广告息息相关。种种迹象,让人不由感叹,究竟是短篇电影还是长篇广告? 近几年,随着国内网络环境的整体提升和视频网站、3G网络的发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发展到4亿规模,视频网站急需海量的视频内容,而传统影视剧版权价格直线飞涨,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题材和市场均适合网民观看的短片成为视频网站的新宠。视频网站如饥似渴的内容需求,遭遇广告商们越来越猛的“砸钱”动力,两者一拍即合,一批品牌宣传性强的微电影应运而生,良莠不齐的作品充斥着受众的视线。 微电影与广告的结合,是国内外数字直效营销领域最盛行的操作手法。与其砸下上亿元的电视广告预算,却不知是否达到效果,不如针对微电影的收看人口做精准营销。微电影由于社群网络传播的特性,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引入大量的眼球数。透过平实的画面、动人的情节,将置入性营销的味道淡化再淡化,不仅让观众不会有被强迫宣传的负面形象,还能够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5、微电影和短片的区别是什么?
①微电影和电影短片都有相同字眼“电影”与类似字眼“微”和“短片”,从字面和主谓关系上便可以分析出:微电影是微小的电影,说明微电影是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的视频,是创作者经历了策划再到制作成片而完成的微小电影,与传统大电影相比只是小了,并没有缺少任何重要环节,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电影短片是指电影中截取的小短片,它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创作环节可言,它指代的是从完整的影片中截取的部分内容。
②微电影是电影创作者的全新创作方式,它也许没有大电影的恢宏手笔,但它同样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拥有鲜明的主题,微电影相比较大电影有它不可多得的传播优势以及“特殊使命”,它是一个完整的影片存在形式;
③电影短片往往是因为影片的时长而产生的限制,在电影早期创作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无法支撑电影创作者表达较为完整完善的影片故事内容,影片往往以短片的形式出现,电影短片是一些电影爱好者的独特创作方式,但是在现在,电影短片应该被赋予新的含义,电影短片内容可以被用来宣传它的主体电影,也可以用来表示电影爱好者对原片的新理解而进行的再创作(重新剪辑),从影片中截取的片段内容用来表示电影短片更有利于区别它的含义。(阿伟啊As)
6、微电影和微视频有啥区别?
微电影和微视频区别:时长不同、播放平台不同、盈利方式不同、审查不同
1、微视频与微电影的时长不同。
微视频的微其中有一个意思就是小,也就是短,微视频的时长有5分钟左右的,有20分钟左右的,基本不超过30分钟,而微电影常规90到120分钟。
2、微视频与微电影播放平台不同。
微电影一般会先在院线上映,而微视频则一般在网路传播。
3、微视频与微电影的盈利方式不同。
微视频以投资或者是广告为主,或者是视频网站自制,甚至微视频可能只是因为兴趣而制作,无任何利益。
4、微视频与微电影的审查不同。
微视频不需要广电审查,视频网站自审通过就可以。
7、新媒体时代的具体定义,简短的
新媒体,应该是指Internet和手机普及后,尤其是近两年来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后的时代。博客、微博、即时通讯、交友网站等信息交互手段,使信息发布与交互变得异常简单,每个人都是信息时代的主人,都有发言权和评判权,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媒体的焦点。而不像以前那样,普通个体只能作为被动的受众。
8、网络媒体短文中,有趣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答案一:
没有摘取
所谓皇冠上的明珠是指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即:任意一个不小于6的自然数都能表示成2个素数之和
陈景润证明到:任意一个不小于6的自然数都能表示成p1+p2*p3的形式
其中,p1,p2,p3都是素数
虽然只差一步,但其中的距离如鸿沟,人类目前为止还不能解决,陈景润是目前离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最近的人
答案二:
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简称为(1+2).而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就是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答案三:
哥德巴赫曾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即: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均可表示两个奇因素之和,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3个奇因素之和.这个命题也叫千古之谜“1+1“.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他的证明方法被誉为“陈氏定理”,陈景润本人也被人称为“推动了群山的发展”,更获得了飞人博尔特的称号.冠上的明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其实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曾经陈景润的老师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王后,数论是王后上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王冠上的明珠”.
答案四:
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具体内容:哥德巴赫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 而陈景润却用一次次数学计算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把哥德巴赫猜想原来的“1+1”改变成“2+1”,2+1是正确的)
答案五:
应该是数论皇冠上的明珠,也可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俗称(1+1),即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1966年,我国陈景润证明1+2,这是目前对于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结果,虽然离1+1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