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帮我解答一下,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展望
不确定性正是新媒体艺术的魅力所在
数字艺术中国总策划、中国数字艺术协会副会长 王泊乔
新媒体艺术是对主流艺术的一种颠覆和反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世界曾经主流的艺术形式已是过去的事了,传统的艺术空间在未来也将会“消解”。新媒体的发展及与人们的互动性达到了任何艺术形式无法达到的程度,这是一个全新的颠覆和革新层面。目前有规模、有实力的藏家和机构已经开始收藏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作品目前很少出现在拍卖场,基本都在画廊和博览会中进行销售,这些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量有限,价格在目前也较低。
新媒体艺术一直处于边缘,不被主流艺术界重视,新媒体艺术长期以来是以当代艺术的分支而存在,对于当代艺术毋庸置疑是具有实验性和挑战性的。利用新媒体去呈现人们生活中的种种境况,其意义的产生存在于事件的脉络还有与观赏者的互动中。新媒体艺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美学向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作者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多维度的空间来表现其观念,更可以调动参与者的多感官。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收藏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新媒体艺术的魅力所在。德国、美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都已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媒体艺术博物馆。事实上,新媒体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孤立的存在,与建筑、表演、商业、公共空间、科技等都有非常多的交集和联系,而且目前市场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2、新媒体艺术的兴起
<
3、新媒体艺术是什么?有哪些知名的作品
顾群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镜像》,创作于2009年,2011年在济南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展出于“中澳新媒体艺术对话展”。2013年11月16日-12月16日在天津美术馆展出于“零界——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
是“镜像效应”还是“相由心生”?在镜子前面走过,观众的影像就会映射在镜中,同时会有感应装置捕捉到观众的动作,引发镜中影像挥舞十字架。艺术家通过这件作品反思镜像与心相、真实与虚幻、正义与邪恶等一系列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镜像》也是对人性的映射。
4、科学技术的创新还催生了新的艺术门类比如什么?
科学技术的创新还催生了新的艺术门类比如新媒体艺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不仅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技术和媒介,而且也催生了新的艺术门类,比如新媒体艺术。除此之外,科技也促进了艺术门类之间的不断综合,综合艺术层出不穷,也成为当代艺术发展趋势。
美国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提出者保罗·邓肯姆(Paul Duncum)认为,艺术教育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学生生活中的艺术,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精致艺术。所以在当今艺术课堂中不仅要有经典的艺术,也需要有来自学生生活的视觉文化,它包含了时尚、广告、影视、网络、包装、设计、动漫、电游等诸多的视觉影像、大众艺术以及通过网络等其他形式呈现和传递的艺术。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5、美国留学新媒体专业怎么样
美国大学新媒体专业的分类及申请条件。美国新媒体专业作为美国的一个新兴专业,近年来飞速发展,并且隐隐成了美国留学热门专业。因为网络媒体是传媒、新闻界增长最快的领域,新媒体专业将传统新闻课程与数字媒体设计和管理结合起来。下文是美国大学新媒体专业的分类及申请条件介绍。
美国大学的新媒体专业特色各有不同,其中有些学校更注重电脑技术和网页设计,比如旧金山艺术学院(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in San Francisco);另一些学校则更强调传播整合和数码技术,比如印第安纳大学和普度大学。
美国大学新媒体专业分类:
一类是跟艺术相关、偏设计类的专业,申请这些专业的学生除了托福、雅思或GRE成绩,还要根据学校要求准备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
另一类是跟计算机相关,学生需要相关的计算机背景和数学背景,语言要求托福90分以上,GPA80分以上。
最后一类是跟艺术相关、偏设计类的专业,申请这些专业的学生除了托福、雅思或GRE成绩,还要根据学校要求准备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
美国大学新媒体专业申请条件:
从申请情况看,研究生课程的申请竞争非常激烈。大多数的硕士学位课程要求申请者具备相关专业(媒体研究、广播、新闻、影视、广告)的学士学位。当然,相关工作背景也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也有一些大学可以接收本科阶段没有传媒专业背景的学生。某些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如广播方向)需要提供个人作品(录音带或稿件)。英语要求一般为IELTS 6.5-7.0分。
6、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人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个以硅晶与电子为基础的媒体,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结合。这种刚刚崛起的新媒体艺术被罗伊·阿斯科特称之为“湿媒体”(MOIST MEDIA)。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它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连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连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产生新的社群。 从新媒体艺术在欧美的发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开始就与商业利益紧密地挂在一起。所以,它更多的不是展示艺术,而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象是参观商品展销会。
这些问题令人感到迷惘和困惑。专家们很少谈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更多的是谈新媒体的技术应用和掌握问题,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市场问题。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不是艺术上的创造,而是如何引导艺术应用新技术占领市场。当然,这也许与新媒体艺术一诞生就与商业化结下不解之缘有关。
7、求著名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图片及简介或评价。
顾群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镜像》,创作于2009年,2011年在济南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展出于“中澳新媒体艺术对话展”。2013年11月16日-12月16日在天津美术馆展出于“零界——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
是“镜像效应”还是“相由心生”?在镜子前面走过,观众的影像就会映射在镜中,同时会有感应装置捕捉到观众的动作,引发镜中影像挥舞十字架。艺术家通过这件作品反思镜像与心相、真实与虚幻、正义与邪恶等一系列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镜像》也是对人性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