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任性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北京任性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2016-11-04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五里桥二街2号院6号楼16层1618。
北京任性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MA009A8G5A,企业法人陶登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任性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织文物鉴定(不得开展出境文物鉴定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舞台灯光音响设计;文艺创作;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礼仪服务;摄影摄像服务;电脑动画设计;产品设计;模型设计;包装服务(不含气体包装);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声乐技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舞蹈技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租赁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租赁建筑工程机械及设备;经济贸易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销售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通讯设备、文具用品、体育用品、工艺品、汽车配件;文艺表演;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影摄制;演出经纪。(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文艺表演、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影摄制、演出经纪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北京任性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任性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北京一间影业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北京一间影业传媒有限公司是2017-03-16在北京市顺义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兆丰产业基地园盈路7号。
北京一间影业传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13MA00CMYL05,企业法人江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一间影业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电影摄制;电影放映;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影视策划;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经济贸易咨询;企业管理;销售文化用品、办公用品。(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电影摄制、电影放映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一间影业传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3、北京正规的影视公司有哪些?
北京正规的影视公司 (仅供参考) (部分)
北京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橙天娱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
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鑫源逸海文化传媒
北京美视嘉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圣都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美乐园明星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强视传媒
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慈文东方演艺经纪公司
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
北京世纪众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先锋影艺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洋溢视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中联嘉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第七灵感文化传播
北京中乾龙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君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制作中心
北京艺德环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艺百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巨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和易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喧哗盛景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艺达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金泽太和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北京红元素文化娱乐有限公司
北京星光大道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北京天地人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冠雄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中盛千里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星之国际娱乐有限公司
北京金艺太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
北京八毫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3)北京影视新媒体扩展资料: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 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
2017年5月11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入选第九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参考资料: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4、北京有哪几家影视动画方面的新公司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唯一 一所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近55年来,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制作为主体,教学、创作、科研并重,多学科,多层次的电影教育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以其优良的教学传统,以及师资力量雄厚,系科专业齐全,教学设备完善,教学秩序
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以其骄人的业绩,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誉,吸引了一大批决心献身于电影事业的海内外学子。 北京电影学院还有一支具有很高学术水准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以培养高水平的现代影视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电影教育格局。
1)历史沿革
北京电影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校)。
1956年经国务院更名为北京电影学院,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
学院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同时,继续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在职专业干部。1956年—1965年,学院为中国电影事业输送了 1300余名,这些在建院初期和60年代培养的毕业生,成为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专业骨干,7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在中国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岗位。
1966年----1977年,学院的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3年江青等人把文化部所属在京的艺术院校合并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被改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电影学校。“文革”结束“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
1978年,学院恢复了本科生招生,该届学生在1982年成为北京电影学院首批被授予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这以后的22年所培养的各个专业的众多学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电影人,为中国电影在世界的影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院自1984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学术水平
北京电影学院以其电影学学科(研究方向)专业设置全面,课程体系充实而著称。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教学硬件设备齐备,教学师资经验丰富,科学研究力量雄厚,课程、教学质量优良、学术理论研究水平一流的、规模最大的一所培养电影艺术创作、理论、技术、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国内著名电影高等艺术院校。
在全世界100多所电影技术、艺术高等院校中,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建设、办学规模、学科方向、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设备、艺术创作、人才质量、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均属前列。是目前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最具特色的院校,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
3)专业特色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制作专业为主体;兼顾历史、理论、批评的研究、艺术创作与科研。不断地加强电影学学科建设、全面地充实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只学术水平精湛的师资队伍、建构和形成有效、独特的电影艺术教学方式和办学特色,是学院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4)学科建设
2003年我院终于成功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立了电影学博士点,并且新增了“美术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硕士点
北京电影学院现有教学单位8个系,6个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础部,共计16个教学实施部门。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编制,共有10个专业(36个方向):
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
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接、影视节目之作)
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
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电影美术设计、特技美术、广告制作、影视化妆)
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技术、录音艺术、音乐录音)
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
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
数字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
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
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
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
继续教育学院:表演专业:(影视表演、节目主持人、影视模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剧作);导演专业:(影视导演、影视节目制作、编导、);摄影专业:(电视摄像、图片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化妆、);广告学专业:(广告制作);动画专业:(影视动画)
国际交流学院:导演、表演、摄影等电影、电视制专业。
高职学院:招收各个专业的高职(大专)学生。
研究生部:招收、管理电影学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基础部:负责全院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课教学。
学院目前有北京市4个重点的本科专业方向:导演、摄影、表演、动画;1个硕士点重点学科:电影学。2个硕士点的重点建设的学科:美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学院电影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培养电影历史、理论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数字传媒技术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的技术科研项目、应用技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培养电影新媒体技术、数字电影、电影应用技术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相关系建有相应的研究所,完成国家、省、部级的学术科研项目。
5)实验室建设
电影制作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关键是基础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学院这些年,重点加强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室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电影专业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灯光室、暗室、画室、拉片室、特技棚、摄影棚、录音棚、动效棚、剪接室、非线性编辑室、放映室等专业实验室,都已经具备了规模,形成独特的特色。
尤其是学院目前建有三个电影学专业重要的实验室,在电影学专业的技术、艺术方面具有领先作用:
1) 动画传感、图形图像实验室。可以实时进行人物实物动作图像捕捉,制作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动画作品,其中教师、学生制作的动画片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国际获奖。
2) 录音技术实验室。有多个对白录音棚、动效录音棚和混录棚,可以进行电影
和电视的声音制作。该录音棚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拍摄的影片《英雄》的后期声音制作。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后期声音制作。
3) 数字电影(高清电视)实验室。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数字电影前期摄制和后
期编辑设备,开始进行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电影制作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该实验室已经开始承担制作数字电影短片拍摄,并拍摄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数字高清电视纪录片。
6)办学规模
在校学生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近几年,在保持现有教职工人数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在保持教学硬件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院逐步扩大了办学招生的规模。
近10年,学院的办学层次有了极大的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中有进修生、高职生(大专),本科生、专科续本科、研究生、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成人教育中形式有夜大学、函授生、半脱产制、全日制走读,办学层次有大专生、专科续本科、本科生。截止目前,在校生总数达3300多人,同时,学院目前有25个国家、地区留学生及港、澳、台的学生120人。
7)研究生教育
学院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0人,11名博士生导师,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8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国际电影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学院的许多教授被国内外大学的电影专业聘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有的教授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电影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现有一个电影学专业硕士点,其中专业研究方向有:1)电影艺术理论;2)电影美学; 3)东方电影艺术研究;4)电影批评及评论;5)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与电影艺术;6)中日电影比较研究;7)影视叙事与文化研究;8)影视传播理论;9)中国电影史;10)外国电影史;11)港台电影研究;12)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13)现代电影技术14)电影表演艺术创作及理论15)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16)电影技术及理论;17)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18)电影剧作创作及理论;19)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及理论;20)电影录音创作理论研究; 21)电影制片管理;22)摄影造型创作及理论;23)电影市场营销管理;24)电影录音技术;25)影视广告制作;26)影视特技美术;27)世界动画电影史;28)动画创作及理论;29)动画创作及多媒体应用研究等。学院已经共计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学生质量优良,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本院的特色。
8)师资队伍
学院的著名,是由于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电影教育界有较高知名度,在电影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及电影教育领域有较高学术地位和造诣的教授、学者、艺术家。而且,有多位国际电影教育著名教授、艺术家以及国内著名教授和在国内电影艺术教育、电影理论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目前,学院在职的教职员工总数是531人。其中各类专任教师230名,教授42名,副教授69名。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及各系教学的需要,另聘有校外兼职教授15人,客座教授21人。
改革开放20年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学院经过调整充实,教师的专业背景更为广泛、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建设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年龄结构配备合理的优秀的师资队伍。学院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 2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国际电影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像汪流、谢飞、郑洞天、倪震、周传基等教授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此外,学院还聘请校外的电影艺术专家如吴贻弓、张艺谋、陈凯歌、张丰毅、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何客座教授。学院为表彰在培养电影艺术专业人才中有杰出贡献的教师设立了学院的最高教育、教学奖——“金烛奖”。
9)本科的主要相关专业课程
目前,学院各个系除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外,所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电影技术概论》,《电影艺术概论》,《编剧技巧》,《导演艺术基础》,《导演创作》,《表演艺术》,《摄影创作》,《美术设计》,《特技美术》,《动画制作》,《声音制作》,《制片管理》,《电影美学》,《电影理论》,《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画面》,《类型电影》,《大师研究》,《影片分析》,《绘画》,《照相基础》,《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广告制作》,《剪接》。
10)教学特点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制作专业为主体;兼顾历史、理论、批评的研究、艺术创作与科研。
学院在教学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坚持教学质量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在电影学理论研究方面,密切关注研究当前电影创作、技术、艺术、管理、市场、理论等方面的新课题,以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和学科建设,以教学和科研带动、促进影视创作。
学院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创作,科研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积极为教师的艺术创作和科研创造条件,实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三结合。
1)请具有丰富艺术创作经验的教师上课。学院任课的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而且,学院创造条件使专业课教师能做到1/3时间上课;1/3时间进行备课、进修、著述、科研、访问;1/3时间进行艺术创作。
2)学生课程的3大主要类型:
共同课: 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例如;法律、语文、计算机、外语、体育和学院各系共同规定的课程:电影技术概论、电影艺术概论、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
专业基础课: 各个系所学专业必须完成的课程。
专业课: 专业课程。
3)教学影片的观摩:
本科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平均每年要观看电影(胶片)160---180部,四年中总计大约会看650---800部。如果加上上专业课、创作课程及自己学习观看的录象带、DVD、VCD形式的电影。
观摩、交流著名导演的电影作品。学院每年要请一些著名电影导演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例如:学院先后邀请了著名导演谢飞、郑洞天、韦廉、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唐季礼、冯小刚、张国立、冯小宁、陈国星、张元、梁天等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与学生进行电影创作的交流,使学生收获很大。
观摩学院毕业学生的拍摄的电影作品,每年在学期末,各个系的学生集中放映这个学期拍摄完成的各种各样(DV、VHS、16MM、35MM)的作业。
4)完整的课程作业和毕业联合作业的拍摄:仅以导演系、摄影系为例
一年级:拍照片作业和VSH录象作业。
二年级:拍DV作业和BETACANM录象作业。
三年级:拍16MM胶片作业。
四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联合拍摄35MM胶片作业。作业长度:30分钟;学院提供摄影机、35MM胶片;照明灯具,录音设备和部分制作经费。
学院电影课程是按两个系统划分:制作系统: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制片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历史、批评(评论)。
总体上讲,课程的内容更重视电影的制作技巧的学习,课堂的教学更偏重于电影制作理论的讲述,重视学生的创作技术、技巧、经验的锻炼与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电影理论讲述。
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讲授、作品分析、专题讨论、命题作业、创意写作、拉片研究、作业讲评、现场拍摄。
学院鼓励学生任何形式的作业参加国内电影、电视节及学生电影、电视作品展。
11)人才培养
52年来,学院共培养了万余名中国电影技术、艺术、管理、理论等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培养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创作和拍摄了无数优秀的影片,风格独特,成绩卓著,引起了国内、国际电影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学院优秀毕业生拍摄的电影在国际重大电影界获奖,使得国际电影界更加注重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作用,为北京电影学院、为中国电影赢得了极大荣誉。
在艺术创作方面,学院毕业生(含教师)在1990-年至2003年共荣获的“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铜牛奖”580人次,获奖影片上千部次,其他片种120多人次;荣获柏林、嘎纳、威尼斯、莫斯科、东京等电影节各种奖项240人次,获奖影片上百部次,其他片种60人次。此外,根据初步统计,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拍摄的影片58部(170人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各种奖项112个。
12)专著出版
近5年,学院极为重视电影学的研究、重视电影艺术创作和电影理论的研究,重视理论学术专著的出版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的建设,重视国外电影艺术、技术领域的专著的翻译出版工作。
具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至2002年的12年期间,共计出版电影文学、电影表演、电影导演、电影摄影、电影录音、电影美术、电影管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港台电影、电影理论、电影美学、电影动画、图片摄影、电影数字技术等专业15大类,142本,近2000多万字;其中,译著25本。有 21名次教授、副教授获得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等。此间,学院教师发表重要论文143篇,其中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刊登 103篇,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刊登11篇。2002年学院出版了《新世纪电影学论丛》系列专著丛书12本(近430余万字),这套系列专著今年将再出版9本(预计230万字),其中历史、理论6本,美术1本,数字技术1本,动画1本。2004年6月,完成《电影分析读解手册》专著(22万字)。2004-- ---2005年继续完成《银幕访谈系列》后续的专著6本(美术设计、数字电影技术、录音创作、表演、制片、动画创作)预计150万字。2006年完成《中国电影学史系列专著》14本,预计300万字.
13)科研立项
学院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堂教学;面对学生的课堂讲授。2)艺术创作;电影、电视的创作与实践。3)理论研究;专著、教材的出版;论文的发表;承担科研项目。
在理论研究和科研立项方面,“九五”期间学院有34名教授、副教授及教师275人次参加项目课题组研究工作,共承担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部委科研项目58个;申请到科研经费254万元。其中,有18个项目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1999年参加国家和部委级科研立项38项。学院在广泛进行电影历史、理论、批评、制作、艺术、管理等人文学科的研究课题的同时,十分重视电影技术专业课题的研究,2000---2002年学院电影技术、电影数字技术方面的科研立项近10项.
14)附属机构
学院附属的青年电影制片厂,担负着学院教师艺术创作和学院教学、学生实习拍摄影片的双重任务,是国家重点故事片生产厂家之一。学院图书馆收藏约 3000余部国内外影片资料;藏书近20万册,其中珍藏本及中外画册、影集近1万余册。订阅中外期刊535种。更为珍贵的是,图书馆藏有供专业研究用的中外影片分镜头完成台本1万余册。学院的影视实验中心是学院学生教学实习的重要机构,建有数个计算机室、语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影剪接室、小剧场、大放映中心、影片资料库、演播棚、录音棚、混录棚、平面摄影教师,教学影片拉片室、录象编辑室。中心拥有品种齐全设备优良的电影、电视制作器材,学生和教师利用其相关设备完成教学实习和课程的作业。学院下设有音像出版社、电视剧制作中心等直属机构,在近年来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策划、制作的电视剧、专题片、音像制品在国内电视奖项中多次获奖,从而为电影、电视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
15)学生思想教育与素质培养
学院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重视加强学生的“两课”建设。在学生中积极进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二为”方向教育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教育。
学院的具体做法:在本科一年级中对新生进行学军和国防教育;在本科二年级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在本科三年级中结合专业课程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所有这些活动,增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注重在学院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近几年完成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作业,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三性统一。
16)国际交流
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电影院校、著名电影制作公司、国际间著名电影、电视公司、学术研究机构、科研机构联系,开展多种双边合作和交流。八十年代,学院被接纳为“国际电影电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的正式会员。九十年代初,成功的举办了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电视院校年会和培训研讨会,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于2000年10月成功的举办了“北京21世纪电影教育国际研讨会。”2002年,学院成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电视院校年会的主席,学院与国际上著名的院校如美国的纽约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南加州大学电影系、爱默森学院、美国电影学院、法国巴黎八大、日本大学、德国慕尼黑电影学院、意大利罗马电影电视培训中心、韩国中央大学、汉阳大学电影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经常邀请国际著名、知名电影院校的学者和世界著名电影公司的专家来学院进行交流和讲学,同时,学院也派出教授和青年教师出国进行访问、交流。
最近,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建设中国电影数据平台(库),并开展与美国多家著名大学进行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中国电影文化和中国电影交流。
学院正式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使学院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健全,加强了学院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各个层次学生的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1993年以来,学院共接纳了外国留学生约1000人次,接纳港澳台学生约100人次。目前有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加拿大等20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约80名学生在国际交流学院就读,其中有香港学生、台湾学生10名。特别提出的是,日本、韩国研究生毕业后多被本国委以重任,并拍摄出较高水平的影片,港台研究生拍摄的影片也屡在国际和港台获奖,扩大了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
17)学院发展
2000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北京市市长刘淇同志先后视察我院,指示,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电影艺术教育,要建立一流的动画创作、教学、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基地,要创作出中国自己的动画形象,要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电影文化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学院成立了动画学院,在培养传统动画人才的基础上,对动画艺术创作、理论、科研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并在数字技术人才、数字技术制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字传媒人才培养上进行研究。在中央领导和北京市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学院影视动画技术楼的一期工程,将于2003年下半年正式动工。
学院积极拓展办学的思路和空间,开展对外办学,计划建设中的高职学院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市教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对外合作办学的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学院也在洽商中。学院正在积极争取扩大学院的办学模式,力争在几年内在北京市内建立新的校区。
学院在教学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坚持教学质量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在电影学理论研究方面,密切关注研究当前电影创作、技术、艺术、管理、市场、理论等方面的新课题,以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和学科建设,以教学和科研带动、促进影视创作。学院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创作,科研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积极为教师的艺术创作和科研创造条件,实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三结合。
目前我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系科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和有广泛社会影响及国际影响的专业电影高等院校。逐步完善了以培养电影、电视创作人员为主,同时培养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和事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
5、码上播(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码上播(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7-20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五里桥二街1号院11号楼1层0122。
码上播(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MA0072R455,企业法人都建彬,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码上播(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技术推广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承办展览展示活动;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管理;经济贸易咨询;翻译服务;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电脑图文设计、制作;影视策划;销售日用品、工艺品、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文艺创作;公共关系服务;租赁舞台灯光音响设备、摄影器材;演出经纪;文艺表演。(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演出经纪、文艺表演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273939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958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码上播(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6、北京中影视讯文化有限公司怎么样?
北京中影视讯文化有限公司是2016-06-01在北京市怀柔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凤翔东大街9号A座A0868室。
北京中影视讯文化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16MA005XN19Y,企业法人高艳才,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中影视讯文化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摄影摄像服务;教育咨询;个人形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舞蹈培训、音乐培训、美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承办展览展示;会议服务;企业营销策划;影视策划;版权代理;文艺创作;租赁影视设备、照明设备;技术开发、咨询、服务、转让、推广;文艺表演;电影发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电影发行、文艺表演、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355076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和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508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中影视讯文化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7、北京最牛的影视娱乐公司有哪些
1、小马奔腾
小马奔腾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北京雷明顿广告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开始,小马奔腾对公司进行集团化架构调整并对资源进行整合,最终成立了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投资制作影视、演艺经纪、广告、新媒体、院线、等多领域运营的娱乐传媒公司。
2、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ENLIGHT MEDIA)成立于1998年,经过21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主营业务包括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电影投资、制作、宣发,电视剧投资、发行,艺人经纪,新媒体互联网、游戏等。
其日播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音乐风云榜》均已连续播出10年以上,发行的电影《泰囧》(12.66亿)《致青春》(7.26亿)成为现象级影片。
3、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
4、慈文传媒集团
慈文传媒集团,中国影视行业的领跑者,中国第一批被授予电视剧(甲种)制作许可证的民营公司。自2008年以来,前后3次被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联合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已成为集电视剧、电影、动画制作等为一体的大型传媒机构。
5、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由刘燕铭先生于2001年4月在北京创立,是目前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制作公司之一。海润影视经历二十年的发展,公司逐渐形成了以电视剧为主,兼顾网络剧、艺人经纪、音乐等领域发展的海润内容生态圈,将发展成为全产业链影视传媒集团。
8、北京有哪些比较出名的影视传媒公司?
北京红枫影视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虎虎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神州天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中视绿洲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金色天平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广电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日伦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9、北京怀柔区中影影视基地招聘新媒体运营,是真的吗,会不会是骗子
骗子,绝对的骗子。他们打着中影或者其他知名公司的名声,抓住人们对影视行业无知的漏洞和追星的虚荣心,一般说包吃住但是工作地点较远,面试很容易通过,然后让你拿着行李去签合同让你先交吃饭钱,一般他们找理由不在合同上盖章,让你拿着报到证去很远的地方报道,到地点后有人开车接你,然后问你要燃油费,到地点后换另一个人接待你管你要进场费等等,直到逼你退出办理离职,你所有交的款都不会退给你。
现在很多这样的公司,骗取求职者血汗钱,政府缺乏监管。
求职时一定记住:任何形式的收费都是骗人的!!
10、北京影合众新媒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影合众新媒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旗下专业管理软件、电影票务垂直网站两项业务,拥有“双软”企业资质及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准入的影院售票系统供应商。是中国境内唯一涉足售票管理系统及电子票务的融合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的公司。公司致力于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最优质的电影院计算机售票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面向普通电影观众提供包括电影票在线选座在内的O2O服务。
法定代表人:徐煜华
成立时间:2010-09-20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2013237963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白桥大街15号7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