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首届两岸新媒体大陆行深圳

首届两岸新媒体大陆行深圳

发布时间:2020-09-09 09:30:25

1、两岸一家亲怎么和平共处?

作为海峡两岸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第十届海峡论坛5日在福建厦门拉开帷幕。

从2009年创办至今,十年来,海峡论坛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面向青年、面向基层,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特色鲜明。

十年来,海峡论坛每年都吸引上万名两岸基层民众和各界人士参加。大家共叙亲情乡情,共谋民生福祉,共圆复兴之梦,极大地促进了两岸同胞的情感交融和心灵契合。

面向基层,共叙亲情乡情

“海峡论坛是专门为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而打造的新平台,面向两岸基层民众,强调平等参与互动。论坛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代表性之广泛前所未有,可以称之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个创举。”第一届海峡论坛上传递的这番理念,令大陆新娘卢月香印象深刻,她把这段话写进了论坛十年征文里。

“一道海峡连两岸,进进出出一家人。”卢月香说,“从前我们带着姐妹一起参会,后来姐妹们带着家人一起参会。在论坛上我们探讨妇女发展与中华文化,探讨如何在两岸社区治理中贡献更多‘她力量’。”

海峡论坛“海纳百川”,台湾同胞不分党派、行业、地域、老幼,都可以参与到两岸大交流的进程中来。第一届海峡论坛涉及经贸、旅游、教育、农业等20多个界别和行业;第二届海峡论坛在此基础上又增加10个交流界别;第四届海峡论坛第一次把两岸不同民间信仰的宫庙代表汇聚到一起,第一次举办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第五届海峡论坛举办两岸公益论坛、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等活动;第九届海峡论坛恰逢两岸开启民间交流30周年,高秉涵等两岸交流亲历者聚焦台海变迁,畅谈心路历程。

“海峡论坛的一大特色是广泛性,两岸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来参加,无论是探讨文创旅游,还是交流基层发展经验,大家都能实现良好互动。”中国国民党青年工作总会副总会长吴雨霖说,海峡论坛是民意汇聚的盛会,继续增进交流合作是两岸民众共同的期待。

面向青年,共启活力热力

“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这是台湾屏东县青年创业协会理事长曾维广在第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发言。

第六届海峡论坛最为亮眼的两个特色,是向基层扎根和更加注重青年交流。新增的三项活动之一就是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年热词。

借助第六届海峡论坛,借助大陆“双创”浪潮,曾维广改变了人生轨迹。瞅准大陆消费升级的商机,当年底他在厦门创办台式餐饮品牌,后来又搭建服务平台,帮助更多台湾品牌进入大陆市场。

“大陆经济水平提升很快,我在大陆交了很多朋友,大家互通信息,携手奋进。”曾维广说,这些“共同记忆”有助于两岸青年增进“心灵契合”。

青年已成为海峡论坛上当之无愧的主角。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关注青年、服务基层”的主题下,出台实施一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红包”;第八届海峡论坛新增“乐业两岸,创享未来”青创先锋汇、台湾专业人才对接等活动,助力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第九届海峡论坛新增金点子创意大赛、新青年新世代第七期领袖特训营等,青春热力十足,努力贴近青年、服务青年。

在5日举办的第十届海峡论坛·第十六届海峡青年论坛上,生于1985年的台胞曾子芸告诉记者,父亲来大陆13年,从事农业循环经济,自己来大陆也已2年,希望能够接班。“台湾年轻人需要把心胸进一步打开,走出来,在大陆找到更大的舞台。”

重在落实,共谋民生福祉

“截至目前,海峡论坛共发布了138条对台惠民政策措施,两岸各领域各行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取得了丰硕成果。”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钟志刚说,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合作参与机构最多、活动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民间色彩最浓的海峡两岸交流盛会,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海峡论坛给两岸大合作、大发展提供了崭新平台。第一届海峡论坛公布了两岸直航和“大三通”等八项惠台措施,两岸经贸关系迎来加速发展期;第二届海峡论坛上,民航局推出促进海西与两岸航空运输发展的七条新举措,“降票价”让台胞们欢欣鼓舞;第三届海峡论坛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正式颁布、两岸签订ECFA起步实施的大背景下举行,公布的惠台措施涉及旅游、航空、出入境、海西和平潭规划等;第七届海峡论坛上,大陆宣布对台胞往来大陆免予签注,实行卡式台胞证,台胞“说走就走”的愿望成为现实……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组部等29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第十届海峡论坛将把推动这些措施在福建全面落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各活动主承办单位将在族谱对接、社区共建、乡镇对接、科技交流、人才引进、项目投资等行业领域,达成对口签约合作协议,促进论坛各项交流活动向合作成果转化,让台湾民众有更强获得感。

“这么多政策颁布、落地,坚定了我们在大陆发展的信心。”全国台企联副会长、17创联盟加速器执行长林子凯说,很多朋友向他咨询相关政策信息,大家都想来这里寻找共同打拼的伙伴,“因为这里有属于台湾年轻人的未来”。

2、两岸记者为何认为大陆互联网企业发展日新月异?

23日下午,“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参访深圳腾讯公司,他们在感受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体会到改革开放为深圳经济特区注入的强大动力。

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20年来,腾讯始终处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5个人的一个小企业,发展到现在的4万多名员工,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成为了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见证者。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去年GDP突破2.2万亿,也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代表,腾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便捷沟通平台,在人们生活中实践着各种生活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及商务应用功能;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着更广阔的互联网应用前景。

“之前对腾讯的了解都是在电脑上或者媒体中,今天通过亲身的感受,了解到它作为互联网大企业领先的地方,确实带给我很大的冲击。”台湾观察杂志编辑主任李中邦表示,大陆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已经超越台湾很多,希望以后台湾在这方面多与大陆合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谈到对深圳的印象,李中邦的第一感觉是“绿”。“这里的绿化让我印象深刻,人民生活在这里很快乐”,李中邦说:“我希望台湾同胞有机会多到深圳走走看看,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看到大陆的发展变化。通过了解这座城市,使自己对大陆的了解更深刻、更真实。”

3、第十届海峡论坛在哪里举行?

作为海峡两岸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第十届海峡论坛5日在福建厦门拉开帷幕。

从2009年创办至今,十年来,海峡论坛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面向青年、面向基层,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特色鲜明。

十年来,海峡论坛每年都吸引上万名两岸基层民众和各界人士参加。大家共叙亲情乡情,共谋民生福祉,共圆复兴之梦,极大地促进了两岸同胞的情感交融和心灵契合。

面向基层 共叙亲情乡情“海峡论坛是专门为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而打造的新平台,面向两岸基层民众,强调平等参与互动。论坛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代表性之广泛前所未有,可以称之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个创举。”第一届海峡论坛上传递的这番理念,令大陆新娘卢月香印象深刻,她把这段话写进了论坛十年征文里。“一道海峡连两岸,进进出出一家人。”卢月香说,“从前我们带着姐妹一起参会,后来姐妹们带着家人一起参会。在论坛上我们探讨妇女发展与中华文化,探讨如何在两岸社区治理中贡献更多"她力量"。”

海峡论坛“海纳百川”,台湾同胞不分党派、行业、地域、老幼,都可以参与到两岸大交流的进程中来。第一届海峡论坛涉及经贸、旅游、教育、农业等20多个界别和行业;第二届海峡论坛在此基础上又增加10个交流界别;第四届海峡论坛第一次把两岸不同民间信仰的宫庙代表汇聚到一起,第一次举办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第五届海峡论坛举办两岸公益论坛、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等活动;第九届海峡论坛恰逢两岸开启民间交流30周年,高秉涵等两岸交流亲历者聚焦台海变迁,畅谈心路历程。“海峡论坛的一大特色是广泛性,两岸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来参加,无论是探讨文创旅游,还是交流基层发展经验,大家都能实现良好互动。”中国国民党青年工作总会副总会长吴雨霖说,海峡论坛是民意汇聚的盛会,继续增进交流合作是两岸民众共同的期待。

面向青年 共启活力热力“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这是台湾屏东县青年创业协会理事长曾维广在第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发言。

第六届海峡论坛最为亮眼的两个特色,是向基层扎根和更加注重青年交流。新增的三项活动之一就是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年热词。

借助第六届海峡论坛,借助大陆“双创”浪潮,曾维广改变了人生轨迹。瞅准大陆消费升级的商机,当年底他在厦门创办台式餐饮品牌,后来又搭建服务平台,帮助更多台湾品牌进入大陆市场。“大陆经济水平提升很快,我在大陆交了很多朋友,大家互通信息,携手奋进。”曾维广说,这些“共同记忆”有助于两岸青年增进“心灵契合”。

青年已成为海峡论坛上当之无愧的主角。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关注青年、服务基层”的主题下,出台实施一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红包”;第八届海峡论坛新增“乐业两岸,创享未来”青创先锋汇、台湾专业人才对接等活动,助力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第九届海峡论坛新增金点子创意大赛、新青年新世代第七期领袖特训营等,青春热力十足,努力贴近青年、服务青年。

在5日举办的第十届海峡论坛·第十六届海峡青年论坛上,生于1985年的台胞曾子芸说,父亲来大陆13年,从事农业循环经济,自己来大陆也已2年,希望能够接班。“台湾年轻人需要把心胸进一步打开,走出来,在大陆找到更大的舞台。”

重在落实 共谋民生福祉“截至目前,海峡论坛共发布了138条对台惠民政策措施,两岸各领域各行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取得了丰硕成果。”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钟志刚说,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合作参与机构最多、活动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民间色彩最浓的海峡两岸交流盛会,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海峡论坛给两岸大合作、大发展提供了崭新平台。第一届海峡论坛公布了两岸直航和“大三通”等八项惠台措施,两岸经贸关系迎来加速发展期;第二届海峡论坛上,民航局推出促进海西与两岸航空运输发展的七条新举措,“降票价”让台胞们欢欣鼓舞;第三届海峡论坛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正式颁布、两岸签订ECFA起步实施的大背景下举行,公布的惠台措施涉及旅游、航空、出入境、海西和平潭规划等;第七届海峡论坛上,大陆宣布对台胞往来大陆免予签注,实行卡式台胞证,台胞“说走就走”的愿望成为现实……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组部等29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第十届海峡论坛将把推动这些措施在福建全面落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各活动主承办单位将在族谱对接、社区共建、乡镇对接、科技交流、人才引进、项目投资等行业领域,达成对口签约合作协议,促进论坛各项交流活动向合作成果转化,让台湾民众有更强获得感。

“这么多政策颁布、落地,坚定了我们在大陆发展的信心。”全国台企联副会长、17创联盟加速器执行长林子凯说,很多朋友向他咨询相关政策信息,大家都想来这里寻找共同打拼的伙伴,“因为这里有属于台湾年轻人的未来”。

4、分析大陆东西两岸洋流分别的规律

大陆东西两岸洋流分布的规律流向:指低(纬)为寒流、指高(纬)为暖流。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5、两岸青年学子科技交流团去的是台湾还是内地小木虫

看新闻报道,都是到大陆来的。

关于两岸青年交流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5-03-16 13:38

对于两岸青年的交流,总书记提出“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两岸青年多来往、多交流。”由于亲历过几次两岸青年的座谈,也与北京高校中关心两岸青年交流的台湾学生多有探讨,因此,笔者对于两岸青少年未来应如何加强了解,积极参与到两岸和平中来有以下几点思考。
1、首先要加强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让没来过大陆的台湾学生、年轻人,尤其是中南部的青少年,让他们有机会来大陆进参访、了解真实的大陆。毕竟相互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与基础。总书记于5月4日发表的有关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是希望给予台湾青年、台湾中南部、中小企业和中下层民众更多的关怀。此外,还可通过支教等形式使两岸青年深入到台湾基层、大陆边远地区加深了解。
2、创新两岸青少年交流的形式。两岸青少年对新媒体很感兴趣,可以利用一些新媒体手段或科技手段、社交软件,增强彼此互动与了解,让那些没有来过大陆的台湾青年及时获得大陆各方面发展的真实情况与最新动态,才可能使其逐渐摈弃原有的所谓大陆脏、乱、差的老旧印象。
3、鼓励、资助两岸青年的合作,包括到对方所在单位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创业等。对台湾青年人而言,台湾是一个三万六千平方公里、两千三百万人口的社会,市场相对狭小,鼓励他们到大陆就业、创业,可以开创出别一番自己的天地。同样,大陆青年也可针对自己的特长,到台湾一闯天下。可以肯定的是,两岸青年的交流合作一定是双赢的效果。近期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到台湾,特别提到将提供100亿基金给台湾的青年去创业,这对台湾普通青年人来说是一大利好。实际上,台湾很多青年人已在淘宝上开店,与大陆青年共同创造出网购电商的新时代。
李总理指出“期待两岸同胞能不断增进了解互信,密切骨肉亲情,拉近心理距离,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青年是两岸未来的希望。只有两岸青年尽可能多的相互交流,才能增强“两岸一家亲”认同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两岸青年积极投身于两岸交流大潮中。

6、首届海峡两岸四地艺术节

首届海峡两岸四地青少年艺术节组委会
组字第01号
艺术节活动时间表
各分赛区组委会:
现将首届海峡两岸四地青少年艺术节总决赛确定的时间和内容安排转发,请大家按照确定后的时间安排做统一宣传,收到后请签字回复组委会.
2月6日: 全天报到,选手入住
17:30—20:30 供应晚餐
20:30后由选手自行解决
20:00 召开领队会议
2月7日: 上午:开幕式,集体合影,专家授课(声乐,钢琴,古筝,民乐,舞蹈,西洋乐,书画)
下午:13:00 各项比赛
19:30—22:00 文艺交流晚会
2月8日: 全天比赛
19:30—22:00 文艺交流晚会
2月9日:上午:比赛
下午:13:00 颁奖晚会节目彩排
晚上:19:30 颁奖晚会
晚会结束后召开领队会议,发放奖杯,证书.
2月10日:早餐后至中午12点之前,全体人员撤离
备注:
1,专家授课:由著名艺术家担任主讲.
2,艺术交流汇演:由评委团评出优秀表演节目,现场颁发证书.
3,交流节目:由各赛区推荐产生,要求于2月6日报到时递交组委会,逾期不待.
4,颁奖晚会节目:由大赛评委推介的荣获金奖的节目和各分赛区以光碟推介由组委会导演组确定的节目组成(要求所报节目在元月25日前交到组委会).
5,组委会供应餐饮时间:早餐(6:30—8:30) 午餐(11:00—13:30)
晚餐(17:30—20:00),统一伙食由2月6日晚餐开始.
6,请各赛区主任提前一天到达北京,以便提前做好选手入住接待工作,食宿由组委会负责.
7,根据情况需要可增加19:00—22:30的比赛.
首届海峡两岸四地青少年艺术节组委会
2006年11月8日

7、两岸“三通”的历程回顾

在海上通航方面,自1988年起,台湾商船间接绕道运输两岸间的贸易货物,大陆方面给予台湾船舶优惠待遇,陆续批准台湾船公司在大陆设立独资及合营公司、航运代表处。1997年,福州、厦门至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启动,结束了两岸48年来商船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次年,两岸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运输两岸货物的船舶经第三地换单不换船航行两岸港口。2001年,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海上客、货运航线开通。
在空中通航方面,1989年起,两岸民航业界陆续开办了“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等合作业务。2003年起,两岸空中通航不断取得突破,从台湾航空公司单方执行“春节包机”到两岸航空公司双向、对飞执行“春节包机”,从航机须经停港澳到只须绕经香港飞行情报区,从“春节包机”到“节日包机”“周末包机”。
在通商方面,台商不断深耕大陆市场,大陆连续多年稳居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同期,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7.6万个,实际使用台资逾464亿美元。
但是,由于过去台湾当局的限制和阻挠,两岸“三通”长期处于间接、单向、局部的状态。特别是,大陆人员赴台活动及投资受到种种限制。

8、很想了解下,为什么内地人不能自由行去台湾?是两岸那边限制?

陆客自由行 最快清明上路
更新日期:2010/12/22 02:30 记者吕雪彗、康彰荣/台北报导
工商时报【记者吕雪彗、康彰荣/台北报导】

据悉,台旅会与海旅会在11月底就陆客自由行已有高度共识,双方同意以清明节为时点开放,不限商务客,一般旅客均可自由行,而且可能不限人数。双方并同意,以大陆2个城市为自由行客源试点,我方主张上海、北京,但陆方提出福州、广州、深圳3选2,近期将再磋商。

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昨日表示,我方提出希望明年元宵节前实施,至少要在明年6月之前。不过,陆方表示,「元宵节前太赶,但不会到6月底」。

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则表示,大陆地区非常广大,没办法一次全面开放自由行,即使过去开放大陆旅客到台湾来,一开始也是团进团出,并由少部分城市先开始实施,采取「试点试行」,因此在自由行部分,一开始也会以「试点试行」的方式进行。

此外据了解,吴揆返国后若同意陆委会汇整跨部会意见,不分阶段不限对象,实施自由行,小两会会在年底前或明年元旦后,继续磋商执行细节,也有可能小三通的陆客自由行,将比本岛自由行优先开放。

据悉,陆委会日前就吴揆所交议交通部规划陆客自由行案召开跨部会议研商,各部会反对陆客自由行限制对象,认为交通部以大陆企业规划为第一阶段开放对象并不妥,主张一步到位。

此外,对开放大陆一般旅客来台自由行是否有必要订定300~500人限制人数,据透露,相关部会并未坚持需订人数上限,很可能对人数限制大幅松绑。

在开放时间点上,双方同意,以4月初的清明节为努力规划目标,而小三通开放陆客自由行,两岸也有高度共识,不排除若配套完整,可望较本岛优先开放。

至於开放方式,双方同意初期采试点放行方式执行,双方在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福建、重庆等近10个一线大城市进行讨论,我方主张以民众出国观光最成熟,且脱逃率最低的上海与北京优先开放;不过,大陆提出的却是沿海的福州、深圳、广州3择2,但陆方表示可以再谈。

与首届两岸新媒体大陆行深圳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