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pp上的部分短视频内容是否过于低俗不能传播正能量?
低俗的肯定不能哈,你都说低俗了,怎么传播正能量
2、你觉得某些短视频软件是否正在毁掉部分年轻人?
是正在毁掉部分年轻人,某些视频软件,天天有闲不务正业,天天刷视频,作为一种人生不务正业。甚至自己作秀去拍视频,根本没有多少收入。
3、不良短视频对青少年负面影如何?
88.1%受访者直言不良短视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大。
日前,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了几家短视频平台负责人,并责令其全面整改。近两年,短视频平台吸引了很多流量,观看和制作短视频在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潮流。但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不良影响。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 合问卷网,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7%的受访者观看过短视频,47.0%的受访者制作过。88.1%的受访者直言不良短视频内容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大。76.7%的受访者认为短视频平 台应是内容把关的第一责任主体。63.8%的受访者希望对短视频平台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62.8%受访者指出短视频平 台对未成年人缺乏限制
90后女孩张琳(化名)在深圳工作,她常上传短视频到微博和几个短视频App。张琳认为,短视频创意点来回那么几个,更多用户加入后,内容同质化愈发严重。“还有的短视频App上首页的门槛低,低俗内容多,有的短视频平台随着用户的扩充,品质也降低了,发现这种情况我就会卸载App”。
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刘琪(化名)感觉,短视频平台上某些内容火起来,大都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比如大冬天冷水洗头、吃活虫子、吃很辣的东西,还有一些女生穿着暴露等”。
调查显示,94.7%的受访者观看过短视频,47.0%的受访者制作过。89.4%的受访者感觉观看或制作短视频的青少年多。
受访者认为短视频平台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是对未成年人缺乏限制(62.8%)和内容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底线(60.8%),其他还有:内容低俗,甚至涉及色情暴力(53.3%),盗用他人视频素材(44.9%),标题党多,制造噱头(40.8%),公然售卖假货(28.2%)以及商业广告普遍(23.1%)等。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短视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版权问题。现在短视频版权保护刚刚起步,一般都是通过打水印等方式。“按照2016年12月1日起实行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也是必须加的,保证出现问题能够溯源”。第二是侵害他人人格权。“很多短视频暴露别人隐私,比如此前关于‘水滴直播’的争议,还有在街上突然闯入他人空间的恶搞视频。短视频中公开谩骂他人还可能侵害他人名誉权”。第三,涉黄涉暴、低俗的短视频影响文化安全和内容安全。
63.8%受访者希望加大对短视频平 台的监督管理力度
调查中,88.1%的受访者直言不良短视频内容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大,其中27.3%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大。
90后女孩夏薇(化名)经常看短视频。在她看来,有一些短视频内容不适合小孩子看,但平台上还是有大量低龄用户。
“有害短视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精神健康有极坏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老师金红梅认为,短视频有利也有弊,就像电脑,能用于学习也能用于游戏,但游戏真的毁了很多孩子。
“国家现在对短视频的治理是非常正确和英明的。”朱巍表示,现在有害短视频、直播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有很多粉丝的短视频平台用户,热衷做出格的事情,内容低俗,以丑为美、以恶为善,比如共享单车开锁漏洞、未成年人生孩子、炫富,一些视频制作者不择手段地博取眼球、博出位,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对青少年危害最大的是,这些不良短视频让青少年觉得只要有爆点、爆款,没有知识也能赚钱,上学没有用。”
调查显示,76.7%的受访者认为短视频平 台应是内容把关的第一责任主体。
朱巍认为,视频的筛选、推送不能仅根据流量,必须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向上向善的互联网文化,引导青少年明辨善恶美丑。
张琳认为,平台自身应该对产品保持高追求,推荐优质内容,在后台要设置审核机制,同时减少广告。用户要有道德意识,多传播正能量。
“除了看到短视频有害的一面,也应该想办法让好的、有利教育教学的短视频获得学生关注。”金红梅认为,老师可以利用短视频进行教学。“比如数学老师,可以将某一方程式的思想或有关故事放进短视频,利用其教学,让学生感受学科文化之美”。
关于治理短视频乱象,调查中,63.8%的受访者希望网信办连同有关部门对短视频平台加大监督管理力度,61.9%的受访者建议对未成年人注册短视频平台、浏览短视频进行限制,其他建议或期待还有:完善网络内容管理机制(57.2%),平台自律,推荐优质合法内容(47.7%),明确短视频平台发布商业广告的合法范围(38.9%),平台加强内容审核(35.6%),为用户提供举报渠道,并及时处理(26.2%)。
朱巍认为,短视频平台使用什么样的算法、怎样的推送模式必须要明确,甚至需要主管部门去审核,进行专门法律规定。此外,平台的主体责任必须落实到位,光靠自律是不够的。“比如未成年人不能做主播这一条,早在2016年12月1号国家网信办出台网络直播相关规定时就明确过。如果立法比较慢,那就用判例的方式,用快速的、严厉的方式来治理”。
受访者中,00后占2.3%,90后占29.7%,80后占51.6%,70后占12.4%,60后占3.4%。学历为初中的占1.4%,高中的占8.6%,专科的占21.7%,本科的占62.0%,硕士研究生占5.6%,博士研究生占0.6%。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3.0%,二线城市的占43.7%,三四线城市的占20.1%,城镇或县城的占3.0%,农村的占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4、关于各大短视频APP会有推荐XXX10本书之类的那些书,下面评论咋都是说没用的,是真没用吗?
我认为短视频APP也不完全是缺点,虽然很多青少年在其中受一些不良视频的影响变的越来越注重外表、败金,但一个APP是不足以有这么大的能量的,关键点还是家庭教育上的缺失,没有一个平衡点,孩子才会缺乏自控力,容易被短视频APP牵着鼻子走。
相反,短视频APP里也有一些非常正能量的内容,这些内容对青少年也能起到一些积极的影响,比如一个贫困的孩子是怎样照顾生病的母亲,然后兼顾学业的,一个短视频可能不能反应全面的问题,但对一些孩子来说也会触动到心底最柔嫩的那一处。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短视频APP也一样。
5、如何评价短视频APP对青少年的影响?
短视频APP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极大的,而且是消极的一面大于积极的一面。
目前短视频良莠不齐,各大网站又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而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不完善,因此很容易被一些坏的视频影响,进而去模仿。
而且,短视频的发布不限制发布者的年龄,一些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完全沉浸其中,整天挖空心思的拍短视频,却把主要的学习任务给丢弃了,结果,好好的一颗小树苗却长歪了。
因此,建议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短视频相关的政策,多发布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视频,让我们的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6、我现在对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软件影响不好,觉得可能会误人子弟,觉得坏处大于好处,是对的吗?
我觉得也是误人子弟,我是一个高中生,家境有点坎坷,一年前快手火了的时候我下载了,经常一刷起来就会忘记时间,然后成绩直线下降,后来把它删了,有几个同学之前一直喜欢快手,她说,快手是她现在生活的全部希望!
可以的话请采纳,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