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刚听说华侨城西部集团举办的“光斑—OCT成都新媒体艺术展”开始了,请问在哪里可以看?还能看吗?
“光斑—OCT成都新媒体艺术展”在成都华侨城欢乐里开展的,离成都欢乐谷很近,这一次的展览是从2019年10月17日起将持续至2020年3月。这期间你都可以去看。你应该17号去看的,那天很热闹~。
“光斑—OCT成都新媒体艺术展”是华侨城西部集团联合深圳市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主办的,展览主要以“光”为主题,将多种形态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嵌入户外公共空间,探讨“光”作为媒介的未知性。
建议你可以去看看,挺好看的,旁边就是欢乐谷,还可以串串门!~~
2、2014年世界以及国内比较著名的艺术展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2016中国·杭州“中和雅正,风流在兹”绘画作品提名展(全国征稿)
Exhibition Core Spirit 展览主题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雅”文化传统,追求中和之美,雅正之趣,落实到个人就是“中和雅正”精神的内化,以此成就风流蕴藉的生命境界。然而,自近代以来,我们长期受西方“进步论”影响,过于关注“时代性”,忽视“民族精神”,把根本抛弃,自我矮化、异化,以至于我们失去了文化之魂,就更不用说话语权了。
南朝画论家谢赫早就有言:“迹有巧拙,艺无古今。”就是说,艺术只有好坏之分,而无时代之别。艺术本来无需强调时代,所谓“现代”、“当代”艺术多是标新立异、奇技淫巧。艺术应有标准,应有雅俗、美丑、高低之分。好的艺术,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我们以为在全球化背景中,应当凸显中国“中和雅正”绘画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我们需要让这种”中和雅正”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绘画中集聚、壮大、生发,如果身为艺术家的你也执着于中国的雅文化,倡导“中和雅正”的中国艺术精神,别犹豫, 加入我们的行列!
2016中国·杭州“中和雅正,风流在兹”绘画作品提名展,期待你的正能量。
Curator 策展人 | 河清(著名评论家,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兼课教授)
Academic Committee 学术委员会 | (按姓氏笔画排序)
Pascal Bonafoux(法国第八大学艺术史系教授)
林 木 (四川大学教授)
林海钟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胡寿荣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洪惠镇 (厦门大学教授)
韩 璐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Exhibition Theme 展览主题 | “中和雅正,风流在兹”
Opening 开幕式 | 2016年11月
Organization 主办机构 | 艺术纪元
Address 展览地址 |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Schele 日程安排 |
第一阶段:作品征集及评审
征集:2016年10月10日—2016年11月10日
评审:2016年11月11日—2016年11月15日
通知:2016年11月15日24时前
第二阶段:交流阶段
作品征集启动后,适时邀请艺术学界大家,围绕“中和雅正”学术主题,交流、研讨。
第三阶段:展览阶段
开展:2016年11月底(杭州,艺术纪元)
巡展:2016年12月起(国内一线城市,场馆待定)
Author Profit 作者待遇 |
“中和雅正”提名奖:30名
本次评选的提名奖获奖者将由主办方颁发专属证书,直接获得本次展参展资格,获奖作品还将在“艺术纪元”电子杂志及其他合作的艺术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纳入“”艺术纪元“”推广计划和优先签约权。
作品征集
Range 征集范围 | 专业从事绘画创作者:不限国籍、年龄,职业;鼓励青年艺术家积极参与;Requirements 作品要求 |画心不超过1m×1m。题材不限。投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危害社会伦理道德。
Submission Methods 投稿方式 |
⑴投稿文件内容及要求:
A.艺术家基本信息(word,含简介、获奖及参展情况、艺术评论或个人创作理念、住址、联络方式等)B.艺术家照片(jpg,高清,小于5M)
C.作品图片,每位艺术家投稿作品不超过5件(jpg,高清,小于5M)。
注:作品图片的文件名应含如下内容:作品名称、材质、尺寸、创作年代、声明底价。
⑵投稿程序:
投稿前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和雅正绘画提名展(微信号:art-century)”,及时了解本展的最新动态。按上文要求整理投稿文件→将整理好的文件打包压缩→发送邮件至本次”中和雅正,风流在兹”艺术展投稿专用邮箱:[email protected]→评选结果会由工作人员另行通知。
如有疑问请致电:15824410318 15868897041。
Closing date 投稿截止日期 | 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11月10日24时前。
重要声明
1.参展作品需为2013年(含)之后创作,一律为作者原创作品且不曾在任何公共媒体和出版物上发表或在其他展会上展出,严禁使用高仿、抄袭、复制自己作品参展!否则造成任何法律纠纷或责任,作者自负,取消其参展资格。
2.所投稿件须完整且符合本展要求才被视为有效。如有问题,组委会将回函或致电通知,要求投稿人进行修正;
3.评选结果将由组委会在相关媒体公布,请投稿者关注投稿微信群或“艺术纪元”公众号,同时也将以邮件、电话等方式通知获奖者,请投稿者在此期间注意查收邮件,保证手机畅通,如因无法主动联系到获奖者导致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负。
4.投稿作品需声明底价。关于底价:
A.作为参考评奖标准之一。在艺术水准相当的投稿作品中,优先选择声明底价低者获奖以最大程度进行宣传推广;
B.在展览活动过程中达成作品交易时,声明底价即为作者所得,声明底价以投稿人过往的机构收藏价为基准,酌情定价。
5.凡送作品参评、参展作者,应视为已确认并遵守征稿启事的各项规定。最终解释权归展会组委会所有。Media Partner 合作媒体 |
美术报、雅昌艺术网、搜狐、网易、艺评网、今日头条、《精英汇》杂志、张雄艺术网等。
Contact Information 组委会联系方式 |
电话:15824410318 15868897041
3、求著名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图片及简介或评价。
顾群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镜像》,创作于2009年,2011年在济南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展出于“中澳新媒体艺术对话展”。2013年11月16日-12月16日在天津美术馆展出于“零界——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
是“镜像效应”还是“相由心生”?在镜子前面走过,观众的影像就会映射在镜中,同时会有感应装置捕捉到观众的动作,引发镜中影像挥舞十字架。艺术家通过这件作品反思镜像与心相、真实与虚幻、正义与邪恶等一系列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镜像》也是对人性的映射。
4、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什么?
就是有关网络媒体方面的..同一个专业每个学校的培养方向都会有区别国美的新媒体是绘画方向的
有写学校是网络媒体的,也叫第四媒体.其实我们美术专业很多都只是名字叫很好听
专业上的课程都差不多
5、各位帮我解答一下,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展望
不确定性正是新媒体艺术的魅力所在
数字艺术中国总策划、中国数字艺术协会副会长 王泊乔
新媒体艺术是对主流艺术的一种颠覆和反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世界曾经主流的艺术形式已是过去的事了,传统的艺术空间在未来也将会“消解”。新媒体的发展及与人们的互动性达到了任何艺术形式无法达到的程度,这是一个全新的颠覆和革新层面。目前有规模、有实力的藏家和机构已经开始收藏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作品目前很少出现在拍卖场,基本都在画廊和博览会中进行销售,这些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量有限,价格在目前也较低。
新媒体艺术一直处于边缘,不被主流艺术界重视,新媒体艺术长期以来是以当代艺术的分支而存在,对于当代艺术毋庸置疑是具有实验性和挑战性的。利用新媒体去呈现人们生活中的种种境况,其意义的产生存在于事件的脉络还有与观赏者的互动中。新媒体艺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美学向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作者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多维度的空间来表现其观念,更可以调动参与者的多感官。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收藏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新媒体艺术的魅力所在。德国、美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都已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媒体艺术博物馆。事实上,新媒体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孤立的存在,与建筑、表演、商业、公共空间、科技等都有非常多的交集和联系,而且目前市场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6、位帮我解答一下,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展望
不确定性正是新媒体艺术的魅力所在
数字艺术中国总策划、中国数字艺术协会副会长 王泊乔
新媒体艺术是对主流艺术的一种颠覆和反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世界曾经主流的艺术形式已是过去的事了,传统的艺术空间在未来也将会“消解”。新媒体的发展及与人们的互动性达到了任何艺术形式无法达到的程度,这是一个全新的颠覆和革新层面。目前有规模、有实力的藏家和机构已经开始收藏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作品目前很少出现在拍卖场,基本都在画廊和博览会中进行销售,这些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量有限,价格在目前也较低。
新媒体艺术一直处于边缘,不被主流艺术界重视,新媒体艺术长期以来是以当代艺术的分支而存在,对于当代艺术毋庸置疑是具有实验性和挑战性的。利用新媒体去呈现人们生活中的种种境况,其意义的产生存在于事件的脉络还有与观赏者的互动中。新媒体艺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美学向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作者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多维度的空间来表现其观念,更可以调动参与者的多感官。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收藏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新媒体艺术的魅力所在。德国、美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都已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媒体艺术博物馆。事实上,新媒体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孤立的存在,与建筑、表演、商业、公共空间、科技等都有非常多的交集和联系,而且目前市场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7、新媒体艺术是什么?有哪些知名的作品
顾群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镜像》,创作于2009年,2011年在济南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展出于“中澳新媒体艺术对话展”。2013年11月16日-12月16日在天津美术馆展出于“零界——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
是“镜像效应”还是“相由心生”?在镜子前面走过,观众的影像就会映射在镜中,同时会有感应装置捕捉到观众的动作,引发镜中影像挥舞十字架。艺术家通过这件作品反思镜像与心相、真实与虚幻、正义与邪恶等一系列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镜像》也是对人性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