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中心总编辑竞聘

新媒体中心总编辑竞聘

发布时间:2020-09-06 04:08:02

1、众通社总编辑是什么背景?

肖德铭,据说是新华社出来的,是众通社才让冷珠邀请担任众通社总编辑的。

2、大学新媒体中心审核部面试时,评审问我有什么优势可以进来,我该如何回答?

你可以说:你会英语,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敢于接触和挑战新事物等等。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

(1)市场的差异

传统媒体目前是国家垄断性的,而互联网却是没有垄断保护的,互联网一产生,它就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受众的差异

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而网络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的。在网络媒体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

(3)写作的差异

网络新闻文稿关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网络标题的制作是大白话,直接了当,突出重点。

(4)内容的差异

传统媒体分级管理,网络媒体的编辑职权相对大于传统媒体的编辑。网站编辑的职权大,也要求他有更强的把关意识。

(5)版面差异

报纸有版面的规律,报纸版面的轻重、主次,标题的处理、版面区域的安排。网络媒体是以时间流分配信息的。没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网络媒体还没有形成像报纸一样成熟的版面语言。

(6)采访的差异

网络媒体基本是编辑为主,少量的采访新闻,少量的原创。而传统媒体是以自采为主。

(3)新媒体中心总编辑竞聘扩展资料:

新媒体的特征

1、价值

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2、原创性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新在这里。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更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

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媒体,具备原创性,它之所以可以称为原创是因为它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却是原创。但是那时的聚众或者当下更多家类似媒体,都是新媒体典范,他们或者是不谋而合或者是复制,这个原创是这个特定的时间内时代的原创,仍可称其为具备原创性的一面。而这个原创是理念上创新的典范。

3、效应

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

网络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国,属于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效应必然产生特定的结果。由于这个效应的变化发展,不排除新媒体可以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可能,也就是新媒体在一定的时机也可以脱离新媒体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随着发展而变化。

4、我要竞选大学的新媒体部长,应该准备哪些PPT材料?

最起码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你的个人简介及经历。你为什么要竞选新媒体部长,有哪版些优势?(权比如自己具备新媒体的采编能力,曾经自己做过公众号,头条号,知道怎么发文,怎么排版,语言组织能力强,写作能力强)当然这样是口说无凭的,最好有实例(实例=实力),另外你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这样你的竞选成功几率就大很多。一般都是要综合能力强的那位才行。

5、如何面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异: 
 ①市场的差异。传统媒体目前是国家垄断性的,要有“准运证”。垄断带有保护性,能赚钱,能带来高利润。而互联网却是没有垄断保护的,互联网一产生,它就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②受众的区别。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而网络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的。在网络媒体那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 
 ③管理的不同。传统媒体发展至今已经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机制和结构。编辑至上,轻视市场。而网络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网站的老大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对技术的重视也有区别。在网站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份量重,而传统媒体则不然。 
 ④内容的不同。传统媒体分级管理,网络媒体的编辑职权相对大于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编辑—总编辑,这样一种“三审制”,没办法在网站上实行。总编把关的模式很难在网站实现,一天滚动发2000条新闻,你总编辑一个人哪里看得过来。所以网站编辑的职权大,也要求他有更强的把关意识。 
 ⑤时效的不同。传统媒体有明确的发布时效、时段。定时定量。这种传播时效,决定了受众的关注也有了时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关注。而网络媒体24小时在滚动,每天必须N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滚动新闻这种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会漏掉重要新闻。 
 ⑥版面不同。报纸有版面的规律,报纸版面的轻重、主次,标题的处理、版面区域的安排,在网站上不存在。网络媒体是以时间流分配信息的。没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网络媒体还没有形成像报纸一样成熟的版面语言。 
 ⑦写作的不同。网络新闻文稿关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几千字的新闻稿,在网上是行不通的。网络标题的制作是大白话,直接了当,突出重点。什么标题的对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没人看的。 
 ⑧采访。网络媒体基本是编辑为主,少量的采访新闻,少量的原创。而传统媒体是以自采为主。一个特派记者,花多少多少费用写回来的稿子,如果到网上一发,全给人抄走了。 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①新媒体(网络媒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网民到2010年,预计绝对数字将达到全球第一(当然相对数字还是小)。 
 ②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存在的关系。近年来,受网络冲击最大的是电视。当然,电视的娱乐功能,服务功能不全受网络影响。我这儿有5月10日美国一家公司的调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电视了,20%少看杂志了,9%少听广播了,11%少看报纸了。电视观众的减少量最多。但是,我认为任何媒体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网络媒体会替代传统媒体”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报纸、广播、电视,三者能和平共处,现在也会是这样。以前电视刚出现后,有人预言它会替代广播,事实是和平共处。各种媒体有它的优势,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报纸不要任何电子设备就能阅读;广播,可以边干其他事边接收。受众在选择媒体上不存在排他性、应有多种选择。以后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新媒体还可以刺激传统媒体的发展,相互融合,出现网络广播、网上视频等。 
 一个新媒体要超越一个传统媒体,成为一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至少要经过一代人。2250万,这是中国的网民数。这样一个相对比例很小的数字,完全能说明:今天在中国,互联网对传统媒体远不足以构成冲击。 
3、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今天回顾网络媒体的历史,要从1976年的因特网协议说起。因特网诞生于美国,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甚至更长的基础发展时期。相对来说,因特网在中国的年龄小得多。2000年,我们国内也兴起网络热,那是真正的泡沫。为什么?与美国相比,我们的网络太没有基础了。在因特网成为第四媒体之前,美国社会的基本的信息化工程已经做得很扎实了。大学、图书馆、政府部门的数据化工作差不多都做好了。大量的文本几年前就录入好了。所以美国人后来建信息高速公路,无非是把分散的数据合起来。网络上一下子就有很多信息、很多资料。而在中国,我们在建高速公路之前没有一个充分的数据化过程。于是高速公路修完了,小区却还没有建好。缺少基础的数据化建设,带来的是网络的信息沙漠化。你在图书馆找得到的资料,什么名著、档案,有用的数据,在网上却很难找到。因为图书馆还没数据化呢。那么大量的录入,谁去做呢? 
 新媒体有什么传播特征?第四媒体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都是基于网络的。这是最基本的。我总结了七点。 
 7种特征: 
 ①“开放性”。网络是没有边界的,不受地域限制。报纸受地域限制的特征很明显。(美国的报纸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报纸,除了《今日美国》很少几份报纸是面向全美国的。)但是,互联网却没有限制。互联网媒体的“开放性”带来两个问题:(1)加剧了媒体的竞争。网络媒体大家都使用平等的传播方式,势必加剧新闻的竞争。今天的新闻已经没有第一新闻的概念。“东方网”去年刚开始时,每天夜里1点、两点,就将各报上网,可是一早却发现其他新闻网全上了。后来只好推迟,改到7点才上。(2)开放性就有了一个叠加效应。一份地区报纸,小山村的新闻,当天就可以传播到全国,这里就有一个放大效应。放大过程中就有新闻的失真。江西光明小学爆炸案,爆炸原因怎么怎么,一开始网上几种说法。如果没有互联网,不会有这种现象。 
 ②“多元性”。在中国,新闻媒体应该是党和政府是主控的,但在网络上,从技术上讲,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有两个后果:一是打破了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面,引发虚假新闻泛滥。“互联网”成了互抄网;新闻要素不全的抄来的稿子到处都是。另外,色情新闻、无聊新闻也到处泛滥。 
 ③“实时性”。网络媒体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网络媒体才真正具备可以随时发布的可能。 
 ④“交互性”。网络沟通了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关系。 
 ⑤“大容量和易检性”。报纸版面有限,广播电视有时间性。而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信息呈现出庞杂、杂乱无章的特征。有效的信息被掩盖在大量庞杂的无效的信息中。传统媒体的报道是线性的,而互联网的报道是网状的。我可以通过做相关新闻、做专题、做资料,一步步地把一个新闻做深入。除了大容量之外,网络媒体还有“易检性”的特点:查以前新闻、查相关新闻非常方便。 
 ⑥“多媒体化”。网络媒体可融文字、广播、画面为一体。 
 ⑦“个性化”。这是互联网媒体的一个本质的特征。由于技术的局限,以往所有的媒体都是大众化的。而互联网却可以做到面向特定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在网上订制他需要的新闻。国外大的新闻网站都做到了这点。新浪、21CN做到了。东方网也已经开始做。 
 以上是新媒体的7个特征。下面说说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状况。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下午版通过计算机网传输上了因特网,这是最早的媒体上网。94年后拉开大规模。95年chinanet正式对外开放。95年底,教育部办的“神州巡礼”杂志上网。到99年底有个统计:全中国新闻机构建立700多个网站。 
 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网站建设,到今天经过了三个阶段:①网络版阶段:报纸是什么,网上是什么。把报纸上的东西照搬到网上,一版、二版……什么也不做变动。②电子报阶段。把本报的稿子重新安排,重新设计版面,搬到网上。③建立大型网站。中国的报界接受互联网,受几个重大事件的触动。……5月9日北约炸大使馆,新浪网当天访问率到300多万以上。在此以前,顶多不过几十万一天。网络传播新闻的影响力是其它媒体不能比的。因此近年国内的网络媒体发展非常之快。 
 说说当前格局:①中央新闻机构加强网络建设。人民日报网站,去年8月20日更名“人民网”,目前有5个语种,每天发布新闻3000条,13频道。新华社的“新华网”,每天2000条稿子。中青、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网站规模都很大,投入也大,影响也大。②各地联手建立大型新闻平台。“东方”是上海12家单位共同组建的;11家单位投资6个亿。去年一年花掉二千多万;每天2000多条新闻。这类网站,还有北京“千龙新闻网”,北京5家媒体联合,资本3000多万。天津有“北方网”。“南方网”目前在筹建,据说投入3个亿。这都是一些大型的媒体网站。③各地其他一些已建或正在筹建的网站。但是投入规模有大有小。网站的投入没有底。东方网的投入费用——机房一年68万,通信费200万。这种开支不是都能承受的。 
 在此之外,商业网站也在做新闻。新浪、搜狐、网易、天极、索易。索易的新闻频道很细,7大类,600多万订户。这些网站对我们有促进作用,但同时有很大的离心倾向。从资金上说,新浪网上市前融到资金600万,上市后融到一亿二;搜狐一亿;网易3800万。可以说这些公司其资本结构不是中方。尽管现在有规定,外资只能介入技术部分,不能干预媒体运作,但很难说,一有重大变更时……。另外一个问题,现在规定非新闻网站只能发信息,不能发新闻,但新闻与信息的分别?很难说。再有,网上的BBS很难管理,也是目前媒体网站遇到的一个问题。从客观上说,当前主流媒体网站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远远没有赶上我们的商业网站媒体的吸引力。

6、竞选网络部部长时,一般会提问什么问题?

网络部部长应该要求对网络基本维护和网络办公技能,比如OFFICE软件运用熟练程度,文笔要好一点,还有深一点的可能就要求要会利用工具统计网站或者微博什么的的访客数据情况和效果这些吧。

7、大学新媒体中心审核部面试时,评审问我有什么优势可以进来,我该怎么回答

你可以说:你会英语,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敢于接触和挑战新事物等等。

8、新媒体工作部面试问题是哪些?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面试形,问的问题都差不多,万变不离其宗,都有规律可寻。其实对所有的面试官而言,只有一个目的: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你最多的信息。想高效率的准备面试,先从这七个大方面着手吧!
一、基本情况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您从前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成果。
二、专业背景
您认为此工作岗位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三、工作模式
您平时习惯于单独工作还是团队工作?
四、价值取向
您对原来的单位和上司的看法如何?
五、资质特性
您如何描述自己的个性?
六、薪资待遇
是否方便告诉我您目前的待遇是多少?
七、背景调查
您是否介意我们通过您原来的单位迚行一些调查?
95%的面试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些问题,当然还有可能问一些专业问题,我想如果你做过的话应该都不是什么难事,一般面试官都不会过多的问专业方面的问题的。

9、凤凰卫视的组织结构

凤凰新媒体是凤凰卫视传媒集团旗下跨平台的网络传媒,融合互联网、无线网、和电视网三大网络平台,以凤凰网(http://www.phoenixtv.com)为旗舰,以各类WEB图文资讯、宽带音视频流媒体、WAP移动凤凰栈、MMS彩信凤凰时事周刊与评论等丰富的跨平台产品组成多媒体门户平台;以博客、论坛、短信、IVR、社区、辩论、调查等Web 2.0及无线互动板块为用户提供互动与共动交流空间;以图文及音视频搜索、RSS、Tag、互动节目表、移动凤凰台、个性化定制等新一代互联网及无线技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全方位整合多种媒体形式、内容资源、技术平台、与传播渠道,努力打造一流的全球华人新媒体。
2006年10月18日,凤凰新媒体成功上线,开创跨平台跨媒体的联动传播模式。凤凰网浏览量、独立访问人数、视频播放数都增长迅猛,稳定在中文网站排名前30位 (iResearch 及 Alex 统计);访问用户与国内其他网站相比,受众的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专业人员比例高;在宽频产业链中与各类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在长尾经济时代向产业链及最终用户提供品味坚实的“短头”内容;在与中国移动全面合作的过程中,凤凰新媒体不但是联接凤凰卫视与中国移动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传统媒体内容在无线平台上产品化的催化剂。

崔 强
凤凰卫视常务执行副总裁、执行董事,凤凰新媒体董事长
凤凰卫视常务执行副总裁、执行董事,凤凰新媒体董事长
198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
1980年9月至1992年12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任记着、编辑、主任编辑;
1993年1月至1996年2月在香港乐天发展有限公司工作,担任副董事长职务;
1996年3月起担任香港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常务副行政总裁、执行董事;
2005年11月兼任凤凰新媒体董事长职务。

刘 爽
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副总裁,凤凰新媒体CEO(首席执行官)
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
1996年至2001年就职于美国纽约华尔街律师事务所,从事互联网、电信、高科技传媒企业的兼并、收购以及融资上市等法律事务工作;
2001年进入凤凰卫视,历任行政总裁特别助理;公关、事业发展总监;
2003年出任凤凰卫视副总裁;
2005年11月出任凤凰新媒体首席执行官。

李 亚
凤凰新媒体首席运营官,执行董事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
1992年获美国坦普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
1993-1995就读于沃顿商学院高级管理班;
1993年至1999年先后在美国Verizon电信公司、DLJ、黎曼兄弟、摩根斯坦利公司任软件工程师及互联网高级顾问等职;
1995年在纽约创办互联网公司Global Villager Inc.,2000年被Startec Global Communications Inc.收购;
1998年底参与开创了基于基本分析的Swing Trading股票投资方式;
2002年任China Quantum Communications光通电信公司首席运营官兼美国分公司总裁;
2004年任创业型上市公司Techedge Inc. 公司首席运营官兼首席财务官;
1996-2006年曾在美国中国商会、旅美中国金融协会、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美中事务委员会等组织任常务理事;
2006年6月回国加入凤凰新媒体,任职首席运营官、执行董事。

王 诚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获得工科学士学位;
1999年7月至2005年6月,就职于华友世纪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历任运营专员、分公司经理、大区总监、销售总监、移动子公司副总经理等众多岗位;
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在职硕士班;
2005年7月先后参与浙江新奇、北京乐视科技投融资工作;
2006年6月正式加盟凤凰新媒体,任职副总裁,全面负责凤凰新媒体移动业务。

吴 征
凤凰新媒体总编辑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并留校任教;
1999年任职于安徽电视台,历任编辑、主编和社会新闻部副主任;
2002年加盟中央电视台参与《面对面》栏目的创办,任策划和主编;
2003年供职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任策划、策划主管和执行制片人;
2006年任凤凰卫视中文台总编室主任;
2007年3月加盟凤凰新媒体,任职总编辑。

陈 明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
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硕士;
1995年进入“乐天国际”负责医疗投资项目管理,任投资项目董事会董事;
1999年进入互联网行业,任凤凰网副总裁,分管行政、财务、人力资源 及法律;
2003年后协助分管凤凰网运营工作;
2005年11月出任凤凰新媒体副总裁,负责行政、财务、人力资源及法律工作。

邹 明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
毕业于中国吉林大学历史系;
198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信息管理和研究工作;
1998年加盟凤凰卫视,在凤凰网工作期间,先后担任编辑、主编、总监、副总裁职务,
参加多项凤凰网内容建设的策划与实施,其中包括资讯、宽频、社区等;
2005年11月,凤凰新媒体成立后担任副总裁一职,现负责互动中心以及新产品开发工作。

与新媒体中心总编辑竞聘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