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与新媒体方向考研的学校有哪些
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等。
1、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海底捞大学”和“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排名全国第一。
学校致力于网络、广播、电视、电影、出版、广告、新媒体等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近年,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字媒体、广播电视领域)、戏剧与影视学等一级学科稳居全国第一。
2、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JN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主要院系有新闻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学院,华文学院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排名全国第二。
3、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Shenzhen University),简称深大,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学校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主要院系有法学院、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传播学院、经济学院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排名全国第三。
4、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简称安大,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院系有新闻传播学院、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排名全国第六。
5、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原名私立东陆大学,始建于1922年12月,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主要院系有文学院、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排名全国第九。
2、网络与新媒体方向考研的学校有哪些?
可以到研招网官网查询学校
点击硕士目录
输入想去的专业
3、网络与新媒体考研,前景如何?
首先是需要考研的问题。因为目前在读大一所以没什么好的想法,回答的不好的话多多包涵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文学大类,一般认为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分支,因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一个是时代变革的产物,所以它非常新……像我们学校(北京体育大学)的话,本专业就是2018年新开设的,同时取消了广告学专业,这样看网络与新媒体也是广告学的延伸。
所以它这个专业还在摸索发展阶段,如果是以后单纯想走学术研究的路,仅靠大学的学习是不够的,所以选择考研是有利的方向。不过就算不搞学术研究选择考研也不一定是坏的选择,当下这个社会学历也还是很重要的,找工作经常会看到985,211优先,所以如果本科学校不是很满意的话,也可以选择考研深造。决定考研的话就面临是否跨专业的问题,这就是个人兴趣问题了,喜欢什么学什么叭。
但如果是对本专业兴趣没那么浓烈就可以选择就业,选择就业的话,前景应该是很广阔的。本人潜水于某招聘软件,找到一些相关专业的工作岗位。截图如下。
这样看来,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但就图片上来看(我添加的岗位是内容编辑岗位),就业必须有一技之长,像上了大学以后经常会用到的ps,pr,以及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有制作推送……这些都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是网络与新媒体考研的前景如何的问题。考研的话听学姐说是,大二开始要找学校,因为不同学校关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考研的具体设置是不一样的,大三开始准备。不跨专业的前提下,这个专业考研的方向还是很多的。以下是我了解到的一些资料,本方向是计算机科学和新闻传播的交叉学科,以新兴媒体的集成、制作、管理、分发等支撑技术以及新兴媒体产业链、经营模式等实务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培养既具备突出计算机技术、相关技能又对新媒体产业有一定了解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有鲜明突出的交叉融合特点。从这个专业招生特点就可以看出其交叉融合的特点,文理兼容,也就是说如果个人偏向理科生,对计算机技术(电脑编程、动画制作等)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择广告学或者跨专业考软件工程。如果偏文科一点,喜欢文学历史,就可以考新闻学,传播学之类的。以上是一些小小的看法,其实前景什么的都挺好的,毕竟是新兴学科,方兴未艾,所以还是找准定位看自己想做什么叭。
4、网络与新媒体的研究生院校有哪些啊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
5、网络新媒体考研都有哪些学校
20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
全国共有33所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院校参与排名,其中排名前三的大学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以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榜单:
1、中国传媒大学 ;
2、暨南大学;
3、深圳大学;
4、南京师范大学;
5、上海外国语大学;
6、安徵大学;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湖南师范大学;
9、云南大学;
10、陕西师范大学;
11、辽宁大学;
12、广州大学;
13、四川师范大学;
14、广西师范大学;
15、重庆师范大学;
16、重庆工商大学;
17、安徵师范大学;
18、浙江传媒学院;
19、中原工学院;
20、北京联合大学。
(5)深圳新媒体专业研究生招生扩展资料:
主要课程:新媒体技术导论、新媒体概论、视听语言、数字摄像、多媒体信息编辑、数字视频编辑、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字摄影、新媒体信息策划、手机媒体研究、网络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心理学、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中外新闻史等。
网络新媒体专业:致力于培养能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信息采写、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进取的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
网络新媒体专业的学制与学位:
1.标准学制:四年
2.弹性学制:三——八年(根据所获学分确定修业年限)
3.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6、想考深圳大学研究生传播学
你好,身为深大传播学的研究生,我很高兴能够为你提供一点经验,供你参考哈&&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哈
1 深大传播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深圳大学大众传播系,此后在机构调整中,曾经设置为中国文化与传播系、文学院传播系等。2006年,在整合传播系、广告系、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传播学院。
传播学院目前下设传播系、广告系、传媒研究中心、传播教学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培养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网络与新媒体、广告策略、广告设计等5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和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70人。
传播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员44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实验室专职人员5人,行政管理人员5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含正高职称)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9人。其中博士23人,从日本、美国、香港引进教授和博士5人。具有长期新闻传播业界工作经验的高级教师6人。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外留学归国博士、广东省“千百十”优秀人才、深圳市优秀教师等多人。师资队伍学科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异。大多数教师毕业于国内外名校,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主,兼及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艺术学、人类学、地理学、信息科学、教育技术学等,形成了主干学科明显,跨学科优势突出的特点。博士学位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比例超过50%,师资达到国内同类高校的优秀水平。
传播学院现建有现代传播教学实验中心,是大学重点建设的实验示范中心。教学实验场地充足,实验设备等投入逐年提升。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传播学科目前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所设立的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是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 关于深圳大学传播学研究生的考验难度问题
本人想说的是历年的参考资料有些许的参考价值 由于一系列的原因 比如全额公费 设施条件好 更重要的是背靠深圳 就业前景好 所以竞争有点激烈 去年报了350多…… 但既然看好了 就努力吧 考研其实是自己也自己的竞争 尤其是你现在才大二 有充足的时间 好好备考就是哈
3 关于深大
中文校名:深圳大学,简称深大
英文校名:Shenzhen University,缩写SZU
学校主页:http://www.szu.e.cn/
[编辑本段]深大概况
深圳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1983年成立,当年建校,当年招生,被邓小平同志称为“深圳速度”。
学校坐落在南山后海湾,依山起伏,外海内湖,荔枝成林,花木繁荣,环境优美。校园面积140万平方米。 由于校园种植着大量的荔枝树,所以学校的又被称为“荔园”。校园风景极其漂亮,被称为中国最漂亮的十所校园之一。
教育部十分重视特区大学的创办,选派原清华大学副校长、两院院士张维出任首任校长,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抽调一批名师担任系主任。学校积极开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实行聘任制、学分制、勤工俭学、后勤社会化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1995年通过国家首批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实行学院制,明确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思路。2000年确立了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与科研并重型转变的办学目标。2005年经批准成为工程专业硕士授权单位,新增2个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领域。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建校25年,深圳大学紧随深圳特区快速发展。
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权。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权。
学校实行学院制。设有师范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传播学院、经济学院、财会学院(筹)、管理学院、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光电工程学院、高尔夫学院(民办公助)、成人教育学院等23个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和留学生教学部等4个学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体育场馆中心等3个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学科整齐。设有52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3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其中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综合了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
学校规模适中。目前,有本科生19437人,硕士研究生1651人,博士研究生22人(联合培养),各类留学生609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6745人。
学校坚持本科立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树立并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锻造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建设省级名牌专业9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建筑学、生物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四年,在校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13 篇,其中,英文论文14篇,SCI收录9篇,EI收录15篇,ISTP收录6篇,CSSCI收录3篇;学生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2004~2006届学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分别是106人、162人、201人,逐年增加;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坚持学科兴校。建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政治经济学、国际法学、文艺学、传播学、光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1个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1个科技部国家生化中心(深圳国家生化工程技术开发中心);7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1个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建立以代表性成果为评价对象、以学术影响和社会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研水平评价制度,设立政府奖后奖、学术创新奖、成果转化奖、重大项目奖。2003~2006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615项,其中“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12 项,国防科研项目25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818项。教师发表论文578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19篇;出版专著224部、译著30 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2项。2005年实到科研经费6100万元,2006 年突破9000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超5000万元。
学校师资优秀。2006年8月,在编教职工1795人,专任教师122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36人,副高职称456人;硕士学位 510人,博士学位464人,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8%。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4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教师平均年龄40岁。学校特聘双聘院士6人。
教学科研设施优良。校园总面积144万平方米(2160亩),按2006年8月全日制在校生18348人计,生均占地78.48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9.62万平方米(另在建2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345499平方米,生均18.83平方米,其中教室110536平方米,实验室102565平方米(含教学实验室50450平方米),图书馆51589平方米,体育设施用房62542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楼4128平方米,行政办公楼14139平方米;学生宿舍197639平方米,生均10.77平方米;学生餐厅等其他建筑物53105平方米。教室座位18511个,89.6% 的教室多媒体化。教学计算机5857台。每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和语音座位98.89个、教学计算机31.92台。2006年12月,全校仪器设备总值 39999.88万元,按折合在校生数24584人计,生均16271元,其中教学实验设备10463.56万元,生均4256元。实习基地126个。图书馆藏书37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50万册,生均102册。学校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建有完备的校园网服务系统和校园一卡通身份识别、选课注册和货币支付系统,网络端口29861个,生均1.38个。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一。
深圳强大的经济实力 对于深大全力的支持 尽管现在深大还不是很出名 但很有发展潜力 要知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 深大的明天肯定会很好 我来了 我就没有后悔过!!
看准了就来吧 加油 相信你自己 可以征服考研
谁都有犹豫的时候 但犹豫之后能在伟大思想的指引下把梦想付诸实践的人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加油 背靠深圳 面临香港 加上前卫的传播学课程和教学模式 我想你会有大作为的!!
7、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考研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考研的大学还是挺多的啊,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等。
8、深圳新媒体热门吗,现在就业前景怎么样?
说实话深圳新媒体已经火了几年了,新媒体运营这个职位你只要打开招聘平台,就知道它到底有多火了,现在不是那个靠传统媒体的时代了,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转型,而这些公司的市场部都缺少不了新媒体运营可以说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你如果想薪资待遇好点,最好还是先去系统的学习一下,不然在公司上班,你会跟不上的,建议去看看黑马程序员的新媒体运营,我朋友就是那儿毕业的学生,一个月工资10K了。
9、新媒体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有了解的吗?
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希望能帮到你: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该专业是对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该专业申报工作。2013年首次批复28所高校招生,2014年批复20所高校招生,2015年批复29所高校招生[1],2016年批复47所高校招生[2],2017年批复36所高校招生,2018年批复37所高校招生,2019年批复34所高校招生。
该专业文理兼收,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发展前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集团等国有新闻单位、网络媒体、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各企业的新媒体部门等。
通过系统学习毕业后能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从事网络新闻宣传与媒介传播优化等工作,在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网络平台、大中型网络媒体等从事媒介内容生产与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
目前来看,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非常好,新媒体运营等岗位的薪资也是不错的,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