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2016年短视频内容白皮书

2016年短视频内容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0-09-05 23:22:13

1、短视频内容运营有前途吗

短视频的运营早期就是广告片、MV、宣传片、影视剧编导
随着互联网的进化这一行业逐渐出现了短视频运营分支,可见做好了短视频一样能像“万合天宜”毫无痕迹的跨界来到影视剧、综艺单元发展,前途肯定是有的,但运营这一块负责的内容量大、流量负担大、创意风暴强度高,没有这方面兴趣和忍耐力的年轻人最好从助理开始,多学习专业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有信心独立去主导这方面的工作。
优势:视频运营的强大优势还在于可以自主创业或入技术股,当你拥有了一定能力后可以回到自己老家发展帮助扶持当地企业、农业发展,也可以通过类似冯小刚这样的大佬从企业拿走一定股份吃长期红利,甚至进军网综行业直接跟电视台合作也完全可以
1、短视频内容大多数人认为是抖音这种几十秒的,或者时长3分钟左右才能刷爆互联网,其实视频时长的变化是创作者自身情况决定的,比如业余创作者本身不具备大量丰富内容的创作因此只能把一些精彩瞬间传到网络上,同时上传作品太多品质参差不齐导致用户喜欢刷刷刷不愿意停留在一个视频时间太长也是主要原因,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引起用户共鸣或兴趣成了短视频内容的强项,同时它也吸引到了商业资源注意,比如电商、游戏推广、明星访谈、鬼畜视频、解说等
2、短视频长期来看5-15分钟是大势所趋,时长太短注定传播的内容有限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化,诚如“老弟来啦”“奥利给”“你的报应就是我”“美滋滋儿”“我LBW没有开挂”这些词汇虽然很火,但并没有挂钩产生这些名场景名词汇的创作者本身,而是被其他网络用户借去了,只有万合天宜这样形成品牌化的超强ID才能实现无论视频内容怎么传播都会让用户去关注创作这种现象的ID产生者身上。
3、联动效应带动巨大IP市场,互联网就像长江一样绵延不绝,而每一个网红都是长江里的鱼儿,但鱼是有寿命的网红也会随着创作热情下降或者内容跟不上观众需求而逐渐淘汰边缘化,精编5-10分钟和正常45-60分钟的网综未来会是主流,像韩国的“三时三餐”“大逃脱”“闲着干嘛呢”“无限挑战”这样的超级综艺都能拿来改编成网综,只不过参加者成了我们的网红,一边出短视频一边参加热门网综形成联动效应将有效延长网红的艺人生涯,同时也可以为观众呈现更棒的互联网视频大餐

2、短视频数据分析都有哪些方面?

可以找一些数据分析平台看看,有短视频平台整合后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抖音运营可以用乐观数据2.0,为抖音运营人员、企业、MCN机构定制数据,支持80个短视频账号管理。数据包括:

1、创意直击(热门视频、前沿话题、热搜榜、热门评论)

2、数据洞察(短视频号管理、视频监测、播主监测、播主比对)

3、播主发现(播主搜道索、领域红人榜、粉丝飙升榜、影响传播榜、新锐小生榜、区域回排行榜)

4、电商变现( 热门商品、热门品牌、电商达人搜索、昨日答带货榜、带货视频搜索、短视频好物榜、热门店铺排行)

3、哪些短视频内容很容易吸引青年的眼球?

——歌舞搞怪类短视频。此类短视频用一段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为配乐,发布者自己配音,或者在公共场合跳上一段“社会摇”(一种早年流行于舞厅的舞蹈形式,近年在短视频平台重新流行),营造搞笑氛围。这类短视频以抖音“海草舞”话题为例,短时间内就有8万用户录制并上传了相关视频,不少视频都有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浏览量。

——时事热点类短视频。在这类短视频中,视频发布者往往身在现场,一边用视频形式展现突发热点事件现场情况,一边自己配音介绍。这类短视频能够直观展现新闻现场,制作发布又十分简单,往往具有“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生活剧情类短视频。此类短视频多为“蓝领”群体演绎,用来展现不同职业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如在快手中经常可以看见农民采摘水果、电力工人攀爬电网、厨师教学做菜等内容。还有视频发布者设计一些剧情,如突如其来的求婚等,激发看客共鸣。但与此同时,这类短视频也曾频繁出现诸如猎杀野生动物、在公共场合做恶俗动作等违法违规内容。

4、一个短视频运营人员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一个短视频运营人员的日常工作有:
1、每日复盘优化
2、数据跟踪优化
3、线上运营优化

5、2016年短视频领域最大的关键词是什么?

文/张书乐


年末岁初,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秒拍推出《2016短视频内容生态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由短视频平台推出并主导的行业趋势报告,为短视频创业者、投资者、平台、行业都起到方向行的指引作用。《白皮书》中列出了一众的数据,例如:从播放角度,秒拍视频日均播放量从年初的3.4亿增至20.4亿,涨幅过6倍;从创作者角度,单月视频播放量超过10万人次的用户从1.5万增长到8万人,涨幅超过4倍……


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在纷纷发布自己的年度内容报表之时,秒拍这个基于自家一下科技(秒拍、小咖秀、一直播母公司)数据中心的这一“爆”表,背靠入驻超过3000位明星,入驻超过10000名的头部网红、权威媒体、行业KOL,海量数据和用户黏性,除了说明这个白皮书够权威、除了说明其平台已经是爆款外,还透出了什么呢?


套用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那段话: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创业”!


创业:你以为的Papi酱其实是“Papi酱们”


在2016年,短视频领域最火的创作者无疑是papi酱。也因为她,2016年被定义为了网红元年(有争议)。


做长视频的罗振宇和罗辑思维领投的1200万元的融资和随后2200万的天价广告,让papi酱从草根创作者的视野上跃升到泛娱乐舆论层面。而下半年关于她和罗辑思维渡过“蜜月”而分手的事件,则继续在泛娱乐层面炒作。


如果你以为papi酱真的是一个现象级的网红,那就错了。根据《白皮书》显示,Papi酱拿到天使投资后,成立Papitube用以孵化更多的内容作者。简言之,Papi酱已经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化作战的转型。而白皮书也同时指出,2016年超级网红、老牌视频内容生产商、头部垂直栏目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从单一内容生产者转型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频道网络)。


或许MCN这个词在不同的解读中有不同的意思,不过我想它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签约的形式,将多个网红打包,在不同垂直领域发力,并系统的解决运营推广、中长期规划和商业化等难题。


这是一个必然的生态,较之早前以兴趣为纽带、作坊式生产的短视频内容创业者来说,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将有明显改观。Papi酱如此,玩母婴的视频栏目“明白了妈”,也在母公司青藤文化的纽结下,和汽车、时尚、美食等领域的小伙伴们一起打拼。


说白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是一个有组织的人。


垂直:有营养的短视频崛起


不仅是头部网红们抱住垂直类小伙伴们取暖,创投领域也早早的把目光瞄在了垂直领域之上。


短视频作为2016年的投资热点,秒拍白皮书分析得出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2016年至今的短视频内容项目融资中,只有5笔发生在泛娱乐和搞笑类内容项目上。专注于贴近衣食住行的垂直品类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而秒拍从今年6月起发布的原创作者榜单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行业走势的合理性:专注于美妆、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领域的创作者集中发力,其他垂直品类也开始逐步出现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截至目前,秒拍短视频创作者覆盖的垂直品类已经超过40余个,而秒拍最新一期原创作者榜单中,TOP50中只有15个属于搞笑分类,其他35个创作者分别来自8个垂直品类。


为何会有如此内容大逆转呢?受众其实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短视频的受众来自哪里?其实是在争夺电视上观看电视台的非影视剧、非大型综艺节目的观众时间,和做长视频的视频站点主攻影视、综艺相对应。


这样的受众架构,决定了他们对泛娱乐不会产生长久黏度,在足够短的时间内,获得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垂直极限的短视频内容。一旦能够提供这样的养分,其实也就让观众实现了频道锁定,尤其能够吸引已经和电视渐行渐远、逐步移动化生存的80、90后用户。


同时,垂直类短视频红火的另一个背景则来自传统媒体特别是广电人才的转型和入驻,专业的“手艺”,配合电视台时期良好的栏目训练,其实也使得整个短视频的创业风向往垂直领域发展。


泛娱乐的田已经被耕种的差不多了,可大量的垂直领域还在撂荒,这才是开荒创业的好时节。2016年的短视频爆表,只是一个起手式而已。


秒拍自身覆盖超过40个垂直领域的5000+个内容创作者,以及秒拍与同公司小咖秀日均视频播放量峰值超25亿次的内容生态,日均覆盖超过7000万用户数,也在告诉内容创业者,不垂直、不边缘化突围,很难活。


变现:怎样的商业化姿势能养活创业者


短视频创作者和早前如博客、微博、微信公号、长视频等内容创造的前辈一样,都有一座大山需要翻越,即商业化,或者更通俗点说,就是内容变现。不可能长期靠风投活着,依靠粉丝打赏也就是个温饱,可怎么变现走向小康呢?


一个贯穿互联网内容创造始终的状态是,商业化生态总是滞后于内容爆发的节点许多,甚至可能到了内容创造激情消退后,也一直就没找到结合点。


秒拍白皮书列出了三种主流短视频商业化生态:基于客户付费的广告模式、基于购买付费的电商模式和基于用户付费的打赏订阅模式。第一项目前大量品牌还在观望期,市场并没有爆发完全,而后两者则基本是试水阶段,小打小闹,尽管有成功案例背书,但成熟、完整的商业化路径还没有真正显现。


笔者认为,传统的贴片、植入广告和转化率并不稳定的电商导购,还不足以在2017年实现真正的爆发,而靠内容付费呢?国内被免费分享模式教育长大的用户群体多少也有点水土不服。


破局点依然是在垂直上。秒拍白皮书认为,医学、财经、母婴、两性等专业知识类垂直内容在2017年可能会更受内容消费者青睐。


这是内容创业的路径,但并没有一个范例式的模式引领。愚以为,单纯依靠广告或导购这样营销效果滞后、广告转换率难以统计的方式,至少在目前还不成熟。而专业知识类垂直领域的内容付费,则大有可为。


其实就是通过短视频,出售分享状态之外的更有价值的知识,而且是短平快状态下即时有效地知识。如财经类中,有效的股评短视频,其时效性和即时有用性,可以触发用户的购买热情,这其中所蕴含的商业化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博弈。用户利益和付费所得一旦完成博弈,知识的即时生效、让内容消费者利益得到更大增值,不用太多点击,不用太多粉丝,亦可完成垂直短视频的商业变现。


或许,这就是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提过的一千个铁杆粉丝就可以养活一个手艺人的奇葩预言的落脚点所在。然后呢,再去走先导购、进而广告的路径。这其实就是一个短视频下,异于其他内容创造领域常态商业化(先广告、后导购、最后出现少了付费订阅内容)模式的逆向演进。

6、2017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已达57.3亿元了吗?

据报道,2017年短视频市场规模达57.3亿元,同比增长184%。预计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

报道称,近三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生的投融资额累计超过136亿元。百亿资本进来了,自然要求回报,研究报告显示,广告是现阶段短视频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在今年完成新一轮融资后,用户规模最大的快手市场估值将达到百亿美元级别。

同时,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整体营收达到218.5亿元,平台数量250多家,用户规模3.44亿。网民总体渗透率达47.1%,其中30岁以下网民渗透率73.6%。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重拳出击不仅让视频平台追逐的流量大幅缩水,更将影响其动辄百亿美元的估值,而后者对平台的持续融资和发展至关重要。

7、短视频是不是新的机会和风口?

在短视频行业布局背后,涌动的是IP化的趋势。“一千个铁杆粉丝就可以养活一个手艺人”的预言,其实已经成真。

如果说2月8日短视频作品《川普背后神秘华人助选团长的一天》拿到全国第一个短视频版权登记证书,是一场秀的话。在2017年,正在风口上快速沉淀为垂直化精品内容的短视频们,将会让这场秀从一张纸,变成真金白银。


当新手还在想着盗版时,老司机已经正版化了


缘起于2013年的短视频,直到2016年才真正形成燎原之势,这一切都拜papi酱和直播所赐,让视频成为了内容创业的一个重镇。


盗版却是横在任何内容创业前的老大难问题。有人曾经对媒体称:“2015年搬搬视频在今日头条上发布,就月入好几千。”

而在国外,问题也同样严重,据YouTube的官方数据,该平台每天用户上传的视频数量大约为30万个,不过仅有35%的视频拥有明确版权,26%由版权持有者经营,其余的视频中接近9%的视频会因为侵权被下架。尽管YouTube官方曾表示,Content ID(内容识别技术)的成功率高达99.5%。但在环球、索尼和华纳三大唱片公司看来,哪怕只有0.5%的音乐未被识别,那也意味着数十万的非法上传。


然而,因利益而衍生的盗版行为,却也因为利益的急剧增长,而被内容创业者们快速突破。


2月8日,界面CEO何力在朋友圈晒出一张据称是中国第一份短视频的国家版权登记证书的图片。对此,界面新闻旗下箭厂视频的总制片人钟伟杰的解读是,箭厂遇到过作品被他人剪掉片头片尾上传在其他平台的情况,也遇到过各种未经允许擅自下载传播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获得第一张版权证书对箭厂来说意义重大,它将更有利于箭厂对自身作品的保护和维权。

但其实维权并非一定要如此麻烦,甚至在盗版视频发布之初,已经得到了遏制。之前对媒体表达2015年“搬运”视频获利颇丰的那个短视频运营者其实还有后话:“现在头条不好做了,做原创视频还可以。不说了,头条要封我号了。”


这段采访发生的时点是2016年9月。彼时,微博秒拍宣布将在一年内拿出1亿美元扶持短视频,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亦宣布,在未来12个月,今日头条至少投入10亿元补贴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而在令人目眩和关注的10亿元背后的保护伞,则是在2017年1月宣布将引入的Content ID系统。


显然,这一系统的原始版本已经在今日头条的平台运营中,开始了实践。同时,一个鲜明的诱惑则是,在今日头条上,从2016年12月初起,通过粉丝观看视频产生的视频收益也提升为过去的三倍。


相类似的短视频内容保护,在其他多个平台上也皆有呈现。在短视频分发平台的老司机们已经如此行动之下,短视频创作和运营者中的老司机,却并不以为然。


“只要速度够快、质量够好,发布的短视频就一定能够获得关注。”短视频创业者王虎告诉笔者:“甚至在初期我们不介意盗播,因为只要原创和加水印,其实那都是在为我们吸粉。短视频因为短小、频道高、更新快,盗版者往往不像盗电影那样有极强的专业剪辑能力,只是短平快的做内容分发,初期看似损失了些流量,但如果我们是在做IP呢?”


垂直+高度黏合=最佳防盗法则


在短视频平台秒拍的2017年1月榜单上,排名第一的是月播放量达5.6亿的二更视频。


须知,就在一年前,秒拍月播放量过千万的账号只有15个,而1月榜单上过2亿次的创作者就达到了11个,而千万级账号则多达200个。


与今日头条采取内容分发的短视频传播路线不同,秒拍因其母公司一下科技是新浪微博的战略投资对象这一关联,从一开始就和社交媒体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在整个板块设定上,也从依仗大V形成关注度转向依靠垂直领域中小V来创造内容的微博。


二更视频的玩法,则与在平台之上建设自己的平台近乎一致。据二更COO皮行间早称:“整合国内外五六十家主流影视类、短片类的获奖资源,包括国内的金鸡百花奖短片单元以及戛纳电影节的短片单元可以帮助国内所有优秀的影视剧导演完成一个生态的搭建。”而在去年6月1日起,二更陆续上线五大视频新号,“更北京”“更上海”“更成都”“更杭州” 和“更财经”,构建城市和行业垂直领域视频生态。


这等于将传统影视制作的优势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了有效平移。但并非一定只有影视圈人士才能玩转这一富矿。就在2016年,一则讲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照顾熊猫宝宝的普通保育员陈敏的短视频,仅在微博一个平台就有1300多万人观看。


类似的突破还有许多,如名为“人在深圳”的微博专注记录深圳里的各色人等,这同样是没有多少专业技能的内容创业者们,经常选取的方向。


专业,不一定是剪辑技术的专业,还可以引申为在自己所处领域或准备深耕领域上的垂直。在秒拍推出《2016短视频内容生态白皮书》上,有一个结果让人大跌眼镜:“2016年的短视频内容项目融资中,只有5笔发生在泛娱乐和搞笑类内容项目上。专注于贴近衣食住行的垂直品类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秒拍从2016年6月起发布的原创作者榜单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行业走势的合理性:专注于美妆、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领域的创作者集中发力,其他垂直品类也开始逐步出现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截至目前,秒拍短视频创作者覆盖的垂直品类已经超过40个,而秒拍最新一期原创作者榜单中,TOP50中只有15个属于搞笑分类,其他35个创作者分别来自8个垂直品类。


“规模才是一切,没有规模,再美也没人理你。”生活类视频“一条”创始人徐沪生在面对内容创业的大风口上,注意力其实只在规模,而不在盗版问题上。


凯文•凯利关于“一千个铁杆粉丝就可以养活一个手艺人”的预言,其实在此就有了立足点。


短视频成为IP,盈利视野才能更加广大


秒拍的白皮书上,列出了三种主流短视频商业化生态:基于客户付费的广告模式、基于购买付费的电商模式和基于用户付费的打赏订阅模式。第一项目前大量品牌还在观望期,市场并没有爆发完全,而后两者则基本是试水阶段,小打小闹,尽管有成功案例背书,但成熟、完整的商业化路径还没有真正显现。


但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和平台其实都已经在想办法跳出这样的传统盈利模式。


“我们每个月在各个平台上的分成能达到20万左右,但这在整体营收上可以忽略不计。”短视频内容制作机构何仙姑夫的创始人刘飞的话语中有无奈:“建议内容创作者们不要靠分成来养活自己,这是不健康的。”


而对最早成名的papi酱来说,其拿到天使投资后,就成立Papitube用以孵化更多的内容作者。秒拍白皮书亦指出,2016年超级网红、老牌视频内容生产商、头部垂直栏目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从单一内容生产者转型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频道网络)。


在这样的布局背后,涌动的是IP化的趋势,即在实现对粉丝形成品牌认知后,再将短视频所呈现出的视觉形象以衍生的形式进入各种文创行业之中。“在网上形成的张小盒漫画和其衍生品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典范吗?都不用去说漫威。”业内人士指出:这样才能摆脱不太稳定的广告、电商和打赏模式,进入真正自力更生的粉丝经济。


而平台方则在谋求开出其他的药方。如今日头条,其Content ID系统背后还留着个后招:除了保护原创作品以外,视频作者也可以合法地使用视频素材,通过二次创作让素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也享有平台的广告分成补贴。


其实这一招和它在图片电商中为图文内容创业者提供有版权的图片库的路数极为相似,即更大范围地激活那些或许被图片、视频的素材门槛挡住的内容创业者,为其创造更多的价值,以方便的工具和实质的奖励为诱饵。

8、这是一个短视频内容为王的时代,短视频具体来源有哪些,如何创作有质量的短视频内容?

想要创造一些比较优质的视频的话,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想法,只要有好想法的话,那么绝对不愁做不不出来优质的视频。

与2016年短视频内容白皮书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