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是什么分析
面向过程就是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然后用函数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使用的时候一个一个依次调用就可以了。算法第一,方法第二。 面向对象是把构成问题事务分解成各个对象,建立对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叙某个事物在整个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行为。方法第一,算法第二。
2、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信息流分为哪两种类型
A
3、软件工程基础 第四章 总体设计 用面向数据流的方法设计第二章习题17系统的软件结构
UML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DFD数据流为导向的设计方法。课程UML功能,表现很容易清除,面向对象的实现,将节省大量的努力,于未来。
的UML表达工具,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参与计划,包括用例图,活动图,类图,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覆盖整个开发从需求分析到设计,编码过程模型使用。
的DFD表达工具,面向过程的分析方法是可能的用例图,活动图,连同ER模型,可以覆盖面向过程的分析(业务建模,概念建模)模型。
4、软件设计的方案有多种,方法不属于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UML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DFD数据流为导向的设计方法。课程UML功能,表现很容易清除,面向对象的实现,将节省大量的努力,于未来。
的UML表达工具,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参与计划,包括用例图,活动图,类图,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覆盖整个开发从需求分析到设计,编码过程模型使用。
的DFD表达工具,面向过程的分析方法是可能的用例图,活动图,连同ER模型,可以覆盖面向过程的分析(业务建模,概念建模)模型。
5、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什么映射成软件结构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是以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数据流图为基础,按一定的步骤映射成软件结构,因此“又称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Design,简称SD)。该方法由美国IBM公司.Constantine和E.Yourdon等人于1974年提出,与结构化分析(SA)衔接,构成了完整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件设计方法之一。
6、面向数据流的设计过程包含哪些步骤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是以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数据流图为基础,按一定的步骤映射成软件结构,因此“又称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简称SD)。该方法由美国IBM公司L.Constantine和E.Yourdon等人于1974年提出,与结构化分析(SA)衔接,构
成了完整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件设计方法之一。
7、跪求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选择题答案
24 c 34 d
25 c 35 c
26 b 36 b
27 c 37 d
28 d 38 d
29 b 39 b
30 a 40 d
31 a 41 d
32 d
33 b
8、软件工程基础第四章总体设计用面向数据流的方法设计第二章习题17系统的软件结构
解决方法很多!UML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DFD数据流为导向的设计方法。课程UML功能,表现很容易清除,面向对象的实现,将节省大量的努力,于未来。的UML表达工具,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参与计划,包括用例图,活动图,类图,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覆盖整个开发从需求分析到设计,编码过程模型使用。的DFD表达工具,面向过程的分析方法是可能的用例图,活动图,连同ER模型,可以覆盖面向过程的分析(业务建模,概念建模)模型。
9、办公自动化中数据流 工作流 信息流 各是什么意思 哪位大虾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一下
谁说在网上很难搜到呀,在oa知识天地就有。给你个参考,其他自己看看:
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早已定义了工作流技术的标准体系,但并未指明具体实现的方法。工作流引擎在实现方法上可以基于不同的软件技术架构,引擎本身应该是与具体业务无关的,但又需要考虑各类应用领域,工作流引擎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有一定差异的,但无论基于什么架构,无论基于哪个领域,有些原理是相通的。
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易用性原理
工作流引擎在多数应用中是由客户或实施人员来设计相关业务流程,因此易用性相当重要,有些工作流引擎的设置器,在设计流程时按照代码语言的语法,或其它技术化强的术语去设置,让人不知道如何开始,也不太容易明白相关设置的具体意义。因此要求图形化视觉效果,包括流程设计时的图形化和流程应用时的图形化。设计时的图形化以拖拉的方式就能去设置流程,应用时图形化让用户非常直观的感觉到流程运作情况;也要求操作便利,提供鼠标单双击、键盘快捷方式、工具栏、流程导入导出、打印、节点导航、流程复制粘贴、流程校验等等功能方便用户快速设置流程
二、功能完整性原理
工作流引擎必须支持各种流程特性,包括串行流程、并行流程(分流合流)、子流程、条件路径、条件人员、环节信息权限设置、普通环节、机构环节、会签环节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既然提供用户在代码外定义流程,那么流程定义工具就要求能够支撑到所有流程特性。
三、数据完整性原理
工作流本身对于业务系统而言,其作用是隐藏在背后,业务系统包括大量的业务处理数据,工作流引擎本身也有数据的处理,如何保证业务数据和流程数据的事务完整性?如何设计才能保证业务数据与流程数据的关联完整性?流程是自定义的情况下,业务数据如何统计?这些都是设计工作流引擎及工作流应用框架时必须解决的。
四、伸缩性原理
设想一个企业应用,如果公司只几十个人,又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流应用的价值不是很大,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流应用是在集团公司大量烦琐的事件处理,如省级邮政的OA系统,15000的用户量,跨各个地市的不同流程模式。还有就是大的业务处理量,处理环节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流程引擎协调和处理这些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工作等,这些应用场景均是大处理量,流程跨越大,而且业务流程本身会有调整,会有不同组织结构层次复用同一流程模式的需求,因此在处理能力上需要有伸缩性,流程设置上也需要有伸缩性。
五、扩展性原理
工作流引擎设置工具能包括各种特殊权限的支撑,如交接、跳转、自动处理、终止流程、自定义时限等等,企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应用流程时不一定需要按照流程设置去运作,流程设置工具能扩展特殊权限的功能去实现这样一些特殊要求。 工作流应用框架能够支撑业务上的扩展,如与财务系统集成、ERP集成、消息平台的集成、SPS的集成、INFOPATH的集成等。
六、接口原理
其实接口是工作流引擎的关键,也是面向对象设计与分析的关键,工作流应用筐架只需做“我要做什么”,工作流引擎返回结果,内部“我怎么做”,是不需要搅在一块的。关键接口包括:启动、发送、回收、退回、消息通知、结束等等,当然实际业务需求中的接口需求远不止这些。
七、可行性原理
现在工作流技术非常流行,很多朋友希望能开发自己的工作流引擎,如果要自己开发,其实可以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经济的可行性:工作流引擎是需要能帮助客户创造价值才有前途的,如果我们自行开发的工作流引擎给客户带来多大价值,获得多少回报,对比付出的成本及浪费的机会成本,收益如何?有得赚再自己做。
2、 技术可行性:工作流引擎设计并不复杂,关键是稳定、成熟的过程中,其它技术都在发展,工作流引擎需要集成的技术甚至解决方案的思想也在进步,工作流引擎能否与时俱进?盘算一下,如果有把握再自己做。
3、 时间的可行性:工作流引擎本身对客户来说没有价值,但可以降低应用开发的成本。具体的企业应用需要工作流引擎时,是否在规定的工期内能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工作流引擎去实现具体应用?计划一下,来得及再自己做。
10、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主要有哪几个步骤
通常所说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就是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1.变换流
信息沿输入通路进入系统,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进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变换中心,经加工处理以
后再沿输出通路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软件系统。当数据流图具有这些特征时,这种信息流就叫作变换流。
2.事务流
数据沿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T,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
类数据流应该划为一类特殊的数据流,称为事务流。图中的处理T称为事务中心,它完成下述任务。
(1)接收输入数据(输入数据又称为事务)。
(2) 分析每个事务以确定它的类型。
(3) 根据事务类型选取一条活动通路.
3.变换分析
第1步复查基本系统模型
第2步复查并精化数据流图。
第3步确定数据流图具有变换特性还是事务特性。
第4步确定输入流和输出流的边界,从而孤立出变换中心。
第5步完成“第一级分解
软件结构代表对控制的自顶向下的分配,所谓分解就是分配控制的过程。对于变换流的情况,数据流图被映射成一个特殊的软件结构,这个结构控制输入、变换和输出等信息处理过程。位于软件结构最顶层的控制模块Cm协调下述从属的控制功能。输入信息处理控制模块Ca,协调对所有输入数据的接收。变换中心控制模块Ct,管理对内部形式的数据的所有操作。输出信息处理控制模块Ce,协调输出信息的产生过程。
第6步完成“第二级分解”
第二级分解就是把数据流图中的每个处理映射成软件结构中一个适当的模块。
第7步使用设计度量和启发式规则对第一次分割得到的软件结构进一步精化。
4.事物分析
数据流具有明显的事务特点时采用事务分析方法。事务分析的设计步骤和变换分析的设计步骤大部分相同或类似,主要差别仅在于由数据流图到软件结构的映射方法不同。由事务流映射成的软件结构包括一个接收分支和一个发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