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商报是哪里的报纸啊?
华商报》是陕西侨联主管的一份综合类城市生活报,报纸已被批准为对开日报60版。每日发行量超过60万份,其中1/5为零售,4/5为订户。发行量在西安占70%,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宝鸡、咸阳、渭南、汉中、铜川、延安、榆林、安康、商洛等九个中等城市及周边县城的发行网络。《华商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突出市民化、都市化、生活化和时尚化。是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发行量、阅读率、影响力最大,广告千人成本最低的报纸。
2、华商报是否属于省级报
当然属于了
3、汉译英,求助大神!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2013 of June to August of the "China Daily" news ("today") study, respectively, from the brand positioning, value judgment, text layout, the transition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everal aspects in detail explores "brand in Chinese newspaper", and then try to interpret them in the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ry. "China Daily" positioning in the general public, which contains all the cultural level of urban citizens, the audienc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organ, born newspaper media. In the value judgment, "China Daily" topic whether news value, social value, historical value the attention point not to reflect the principle of value i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rough its brief and direct text style and atmosphere lively arrangement, objective truth and not lack of beauty for the audience to provide "the most valuable news and information". The "yellow vest" distribution companies in the market baptism into service efficiency,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first China Daily every day" to see...... To many, "China Daily" and establish a good brand, and established in Xi'an and northwest instry leader. However, in the worl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media face a predictable decline and even extinction, "China Daily" away in new media is increasingly faced strong pressure. Since last year advertising share declined steeply as evidenced by the most direc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is also gave "power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wspaper" more powerful.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news and promote digital efforts, towards the "city comprehensive service" the ideal forward, no matter what to do, in case there is no reference, this is undoubtedly a great try and meet the market process selection
4、纸媒深度报道为什么不行了
因为在报社做新媒体,近一年来我看了些互联网方面的书,终于对此前一直思索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纸媒的深度报道为何突然不行了,有了一些认识。
几年前,深度报道还曾一度被视为纸媒对抗网媒的最重要武器之一。与喧嚣浅薄的网媒内容相比,大气庄重的深度报道看起来确实器宇轩昂,似乎有甩网媒几条街的潜质。不承想,移动互联网来势汹汹,深度报道反而率先成了“气候变化”下的“生态难民”,要么乏人问津,要么处境尴尬,很多以深度报道为生的部门甚至被裁撤。
2015年遭遇“大拆迁”的纸媒深度部可真不少,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华商报等都裁撤了深度部门。据传,华商报深度新闻部的解散会上还有人掩面哭泣。
虽然南都撤销“深度周刊”后恢复了深度版,中国青年报也于2016年初恢复了深度调查部,但从整个深度报道领域来看,随着从业精英的纷纷出走,优质内容产出严重下滑,纸媒深度报道的辉煌时期已经消逝。
除了财新传媒、新京报等少数几家纸媒在深度报道上表现抢眼外,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抢走了不少风头。腾讯的“棱镜”和“探针”、网易的“路标”、新浪的“新知”、搜狐的“新闻当事人”等栏目近年来在深度报道上屡有惊艳表现。澎湃等新媒体平台更是频频出击,已成为国内深度报道的生力军。
为什么纸媒的深度报道不行了?除了政策空间收缩及生产成本较高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现在大多数纸媒的深度报道已经沦落到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地步,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南都的官方微信负责人就表示,深度报道是南都的强项,独家、原创的深度报道,也是南都官方微信希望推送给用户的,“但是尝试多次,阅读数还是那么凄凉。每次看到那么优秀的一篇深度报道,阅读数还不如一个荤段子,心里都在滴血”。我在纸媒做过8年深度报道,目前负责中国青年报的官方微信,对此也深有同感。
究竟是深度报道本身质量下降,还是新媒体平台不适合深度报道的传播?在我看来,后者是主要原因。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成为用户获取新闻的重要通道。腾讯企鹅智库2015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平台在个人获取新闻的渠道中扮演重要角色。
很多人都知道六度分隔理论(平均而言,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之间所间隔的人是六人),但不一定知道《大连接》一书中的“三度影响力”理论:第一度是我们的朋友,第二度是我们的朋友的朋友,第三度是我们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影响力”适用于态度、情绪和行为的传播,比如“每一个快乐的朋友,让你也快乐的概率大约增加9%;每一个不快乐的朋友,让你快乐的概率减少7%”,等等。“三度影响力”理论可以解释人们为何很少在微信上分享深度报道乃至严肃新闻,因为这些内容往往不能带来“快乐”的情绪。社交媒体更适合传播轻悦化的内容。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这是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写过的。他说,作为媒介,印刷品和电视本身并没有思想,然而作为工具,它们对于文字与图像的不同偏好,决定了不同文化的发展。这就像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提出的问题:“如果印刷机存在,这世上是否还可能有《伊利亚特》?”
移动互联网会选择哪些内容呢?在这个时代,阅读的时空障碍不断被打破,阅读的仪式感也逐渐丧失殆尽,这就使得内容生产者需要生产在任何环境下都适合阅读的内容,再加上移动终端屏幕有限,导致不易于阅读的内容难以广泛传播。这正应了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的预测:媒介的长远发展趋势是内容越来越简单。
所以,社交媒体排斥深度难懂的长文章,根本原因还在于这种媒介形式决定了内容的方向。梅罗维茨还说:“电子信息资源的增加不会使我们返回到印刷媒介的分隔系统,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可能轻易地接触任何资源。新的亚群体可能会出现,但是他们的差异、稳定性和可识别性都较低。”深度报道的读者,就是随着内容的极大繁荣而流失,因为,“人们必须去主动寻找印刷信息,但电子信息会主动出来接触人们”。
5、华商报的报纸发行
《华商报》在发行渠道上实行自办发行、上门征订、投递到户的方式。发行队伍(黄马甲)有1800人左右,日发行量60万份左右,拥有47个发行站和11个零售站,发行总量中60%为固定订户,40%为零售。发行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汉中、铜川等地市,其中西安市占到了发行总量的70%,合理的发行区域、“上门征订、投递到户”的送报方式使《华商报》成为本地的强势媒体,也使客户的广告投放更接近目标群体,广告反馈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黄马甲坚持以黄马甲方便千万家的宗旨,在送报的同时,相继开展了免费送书上门、送票到家(各种门票、机票)、代售各种日用品、回收旧报、送奶到户等一系列投送业务,使黄马甲成为三秦大地上一道风景线。
6、答《华商报》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答《华商报》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记者:总说中国今天的文学是苍白无力的,不够震撼人心。那么,在你看来,中国文学为什么缺乏力量?
如果一年中国出了一千个作品,你是不是要求这一千个作品全部“震撼人心”?如果其中哪怕只有十个作品震撼人心了,那么你又怎么能说中国的文学“苍白无力”?现在谈文学动不动就是全称判断,听上去很铿锵,实际上很空洞,他在批评文学的时候心里没有什么作品,没有具体对象,只是要发泄他的情绪。当然,我也期待着更有力量的作品,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现实和人心。
记者:传统文学的读者在锐减,尤其是青年人。传统文学真的和青年读者之间有那么大的距离吗?我们又该怎么缩短这个距离呢?
这不仅是所谓“传统文学”的问题,也是媒体的问题,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阅读方式构成了很大的压力,报纸本身也面临这个问题,《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快办不下去了。但是我想,不管是什么媒体,人类面临的问题是,除了消费和娱乐,我们是不是要面对生活和生命中严……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7、简要分析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新闻标题的不同特点
新闻标题无论对于传统报刊还是新媒体网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新闻标题来源于报纸新闻标题由于媒体的不同特点二者的新闻标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将从新闻标题的形式、结构、功能及内容等多个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异同从而分析网络与报纸在新闻标题制作上各自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报纸 网络 新闻标题 比较 一、标题的形式结构 1、新闻顺读与新闻导读。传统意义上的报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各级党报是没有新闻导读版面的。追其原因这些报纸大都是日报版面不是很多一般情况只有4版8版内容多的时候也就16版。如《人民日报》平常也就只有16版在国庆假日期间版面缩减为4版。所以新闻导读版面也就没有必要。读者只要按照新闻版面的安排来阅读就可以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顺读。现在一些都市报晚报如《华商报》《羊城晚报》等由于广告等原因版面非常多动辄三五十版。虽然这些都市报首页也出现了新闻导读但毕竟由于版面限制不可能导读全部内容。读者也需按照版面的安排来阅读。 在网络时代无论党报新闻网站还是商业新闻网站新闻导读首页是必须有的。新闻导读首页采取标题排列方式按照要闻国内国际娱乐体育等频道安排基本涵盖所有内容。读者可以根据兴趣直接选择新闻没有版面的限制。这与网络的特点有关在网络时代信息以海量出现如何选择新闻成了首要问题一个网站中的新闻往往多达成百上千条。于是新闻首页标题导读就显得至关重要。网络新闻标题是否新颖有创造力直接关系到整个新闻文本乃至网站的成功与否。网络新闻标题重要性超过了报纸。
2、题文相对与题文分离。报纸除了一些标题新闻、标题导读题文相对是其必须遵守的一条规则。即正文要围绕标题来编辑安排。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标题除了揭示新闻内容外还起着划分版面组织内容的作用。 在网络新闻时代为了节约版面新闻导读首页全部采用标题导读因而首页标题与正文出现了分离即重要新闻标题位于首页正文采取超链接的方式与之联系。非重要新闻由于主页页面的限制和突出重要新闻的需要就在每类新闻频道以“更多的新闻”之类的形式将标题放在与主页链接在一起的另一从页上。 网络标题作为一个个指向相对应的新闻的指针而存在。网民要浏览新闻先点击新闻标题。链接到正文后网页内的文章前还有一个相对完整信息更多的标题。这与报纸新闻标题题文相对是一致的。如新浪网新闻首页简短标题亚欧峰会闭幕链接到正文后标题完整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闭幕。网络新闻标题的这种首页题文分离正文超链接方式是网络标题和报纸标题的最大区别。这一特点也决定了网络标题一些特点如网络标题必须短小简单具有吸引力等。
3、标题复杂与标题简单。从标题结构上看报纸标题确实比网络标题复杂报纸新闻标题大都是复合型结构除主题外还有辅题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而且报纸标题没有字数限制可以充分表达意思。 引题车管所16项新规定明起实施 主题买二手车须换新牌照 副题卖车人6个月内买新车可用原号 更改车身颜色无须事前申请《北京晚报》2008-10-5网络新闻标题由于导读面的限制除了特别重要的新闻在标题下有提要题外一般情况下只有单行标题并且为了整个页面的整齐网络新闻标题在字数上也是有限制的一般单行标题的字数不会超过13个字太长的标题会分成前后两句。 如郑州政府将买空置房救市 专家称北京房价暴利程度高 歼-10战机进行热身训练 灵活性超苏-27图 有些网络标题也有主题加辅题的结构但不同于报纸网络标题只有一行。 报纸中往往是虚题实题并用不仅叙述事实而且表达意见有时还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如比喻、比拟等手法制作标题使其形象生动。如 虚题北京奥运的中国名片 实题记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人民日报》2008-10-7 而网络新闻标题导读首页是不允许出现虚题的网络标题必须让网民了解标题的内容才能确定是否继续点击。
4、单一媒体与多媒体。复杂与简单是个辩证的关系从标题结构上看报纸确实比网络标题复杂但是从标题种类上看报纸属于单一纸质媒体。报纸标题也只能是单一种类以文字标题为主辅以图片标题。而网络标题除了文字标题外还有图片标题视频标题动画标题等。如关于“神七”报道网络标题充分运用其多媒体技术动画视频图片标题生动形象的展示了“神七”全过程。从标题的动静来看报纸只有静止文字标题而网络还有24小时滚动标题。从标题的修饰上来看报纸标题除了改变字体大小颜色方向来突出重点外别无他法而网络标题除了颜色字体大小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表意符号来突出标题。如在标题前加上“New”等表示刚刚上传或加上一个摄像机标志表示视频标题等。所以网络标题并不比报纸标题简单网络根据自己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新闻标题来吸引受众点击。
二、标题的功能 1、告知与吸引。一般学者把报纸新闻标题功能概括为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和美化版面。可见报纸的新闻标题排在第一位的功能是揭示新闻内容即告知读者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报纸新闻标题便运用多种方式充分体现告知功能。如采用多行标题交代最重要的事实外为了更好的履行告知功能比喻、借代等手法也常被报纸标题所用。这种告知功能使报纸读者只要浏览新闻标题不用看内容也能大体了解事实。 网络新闻标题第一功能是吸引。这是因为网络新闻标题采用逐级分层的引导式结构将大量新闻标题放在导读首页每条新闻只有通过点击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内容所以标题成为引导网民阅读的第一力量网络新闻标题必须明确揭示内容将最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受众从而引导受众深层阅读。这一特性也决定网络标题只突出一点把事实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东西展示出来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而不必全面概括新闻。如著名导演谢晋于2008年10月18日逝世在报纸媒体上可以用多行标题详尽告知读者而在网络标题中只揭示出最关键的内容。如新浪网标题2008-10-19 谢晋遗体运抵上海 突然去世可能因喝酒 突出了谢晋导演去世的原因。而当天的报纸标题复杂的多 主题金杯银杯不如观众口碑 副题影迷第一时间悼念谢晋导演。《新民晚报》2008-10-19
2、美化版面与链接搜索。报纸标题与网络标题最大的不同就是报纸标题题文相对标题起着统领稿件划分版面的作用“标题有不同的形式、种类有不同的字号和字体还可以有美术的装饰和处理。如果把它们灵活运用就可以避免版面的单调刻板有助于版面的美化。” 1 网络标题采取的是分层引导超链接形式因而网络标题还提供链接和搜索功能。一般网站新闻都包括三层。网民在新闻导读页上看到的标题是第一层标题的正文是第二层正文后面的“相关新闻”等背景新闻则是第三层。网络新闻层层相扣新闻标题则是链接各层的桥梁。网络标题的短小关键词突出还为网络的搜索引擎提供了方便。新闻标题是最先被搜索引擎所查询到所以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能否在浩瀚无穷的信息中被搜索出来。标题中的人名地名关键词更是人们搜索信息时的途径。如输入“奶粉事件”这个关键词google搜索引擎中约有1050000项符合奶粉事件的查询结果。
三、标题的内容 1、独创与重复。在报道政治、经济等硬新闻方面报纸与网络在风格上差别不大。但在权威性、独创性等方面网络是没办法和报纸相比较。报纸媒体有自己的采访队伍追求新闻的独家性。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独家性的新闻越来越难面对相同的事件各家媒体也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去报道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各家报纸的风格定位也决定各家报纸都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网络媒体却不一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基本上都是传统媒体新闻的网络版网站转载报纸的情况比较多。由于政策的限制商业网站不能拥有自己的采访机构只能转载规定范围内传统媒体的新闻。所以网络新闻重复的现象比较多不仅表现在重复报纸的新闻各家不同的新闻网站重复转载的现象也很多。比如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新闻人民网2008-10-11上的标题是 央行称有信心能力应对危机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 中华网7国集团宣布计划 24国集团呼吁 中国:有信心应对 虽然各大网站标题有所不同正文内容却是一样的。
2、严肃与庸俗。在报道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方面报纸与网络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传统的报纸一向以严肃的报风著称。因为我国的纸质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新闻把关、读者的文化水平等都比较高。即使报纸在报道社会新闻、娱乐新闻风格也往往是严肃的。 网络新闻在这些方面是不如纸质媒体的。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充分体现其标题的吸引功能从而导致其风格庸俗不堪。哗众取宠耸人听闻标题突出“色情暴力猎奇”已成为网络社会、娱乐新闻标题的特色。以下是新浪网2008-10-27社会频道的标题。大家可以看到网络标题的吸引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81岁教授与网友见面3天闪婚 打工老人讨薪无门冻死街头 失恋男生剜女友眼睛 游客与老虎合影被抓伤 教师被指性骚扰欲证清白 网络标题和报纸标题相比还有一些不足比如网络标题有时出现题文不符的情况当网民点开标题看了正文才发现上当。“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很多。还有网络标题有时链接出现错误点开标题发现标题与正文内容完全不同。另外网络虚假新闻出现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可信度远不及报纸。 报纸与网络作为两种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介两者的标题在形式结构、功能上还有内容都有所不同。二者如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已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大家可以看到随着都市报版面的不断增多都市报首页也采用网络首页标题导读的形式引导读者阅读。在负责任地传播新闻方面相信随着我国网络文明的不断建设网络标题在增强其吸引力的同时低俗煽情的风格也会有所改变。■
8、2018外滩新媒体峰会举行会有何看点?
2018年7月25日,由澎湃新闻主办,汇聚全国近60家主流新媒体机构的 “2018外滩新媒体峰会”在上海举行。 此次论坛主题为“内容新生态 平台新势力”,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澎湃新闻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联合主办。论坛旨在展现中国互联网的治理和新媒体的发展,探讨中国新媒体融合与转型的新未来。
作为中国主流原创新媒体领跑者,澎湃新闻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指示,成立四年来锐意创新,立志率先建成中国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
会上,澎湃新闻创新启动推出了全球专业创作者开放平台计划,并同步在澎湃新闻客户端上线了湃客频道。当日,澎湃新闻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联合开办的镜相非虚构工作室与复旦大学数据未来实验室也正式揭牌。
澎湃新闻相关负责人指出,区别于现有的一些自媒体平台,湃客希望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专业创作者的交流分享平台,并联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新媒体创作的标准研究、新媒体创新、人才培养和线下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据了解,全球专业创作者开放平台“湃客”频道将主要包括三大方向内容:视频新闻创新、非虚构写作创新、数据新闻创新。其中,在线上,澎湃新闻将推出创作者频道,支持全球创作者作品产品呈现分发,同时进一步彰显澎湃平台功能。
新媒体的发展,除了做好内容外,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成立四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新媒体整体解决方案——澎π系统也正式亮相。该系统能够实现线索收集、舆情分析、内容审核管理发布、智能分发、广告发布支持系统、后期数据监测等新媒体全流程需求。
当天的会上,澎湃新闻还分别与阿里云、网达软件2家技术公司,以及吉林日报、华商报、春城晚报、辽沈晚报、猛犸新闻、山西日报、长城新媒体集团、钱江晚报、三晋都市报、山西晚报、燕赵都市报等11家媒体战略签约,从技术到内容方面,实现澎湃新闻平台化的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