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研究生专业怎么样
研究方向:
01传播理论研究
02编辑出版研究
03广告研究
04影视传播研究
05网络传播研究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6新闻传播史论
④416新闻传播业务
复试备注: 复试科目:新闻传播专题
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目
636新闻传播史论
《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李苓 四川人民出版社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16新闻传播业务
《新闻采访论》邱沛篁 四川大学出版社
《现代新闻编辑学》蒋小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摄影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广播电视学导论》欧阳宏生 四川大学出版社
《应用广告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编辑学理论与实务》黄小玲四川大学出版社 复试新闻传播专题:
参考书同新闻传播史论,新闻传播业务
【新闻学学习内容】 1.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 2.实践方面: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 【新闻学的就业】 1.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2.出版社 3.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 4.教师。 【新闻学的分支】 研究生阶段,新闻学要分好多方向。比如: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 传播学: 【专业学习内容】 1.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 2.传播学偏于理论。范围较为广。其中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都有相关涉及。 【传播学分支】传播学也有分支。 1.传播法学 2.传播理论研究 3.媒介发展研究 4.跨文化交际 5.广告学 6.艺术传播。等等 新闻传播学:新闻学的发展比传播学要早很多。传播学涉及范围广,凡是与信息的流动有关的都可以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后来,随着传播学的出现,有人提出要用传播学代替新闻的说法。有人提出折中的说法,用新闻传播学统一起来。部分彼此了。但是这种说法依然是对传播“火并”新闻的肯定。 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1)传播偏于理论。新闻偏于实践。 (2)传播范围广。新闻范围窄,就是媒体。 (3)传播学的缺点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新闻学过度注重专业。 如何学新闻传播学?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建议有三个途径可以选择: 1.读基础理论的书籍。 (1)传播学方面的《传播学概论》《传播学通论》等都可以。多看几个版本的。这是基础,不要指望跨过这个直接去看国外的书。诸如戴元光、郭庆光等人的。新闻学方面的也是如此,建议看童冰、李良荣等人的。 (2)国外著作。也是基础理论方面的,比如施拉姆等人的基础作品。 (3)新闻传播学方面的杂志。一般的学校里阅览室都有如《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新闻战线》等方面的杂志。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4)上网搜集关于新闻传播学的复习笔记。这些都是一部分考友在考研或者自考时,自己整理的。可以下载后打印,作为快餐式的资料。 2.读深层次理论的书。这一般是对硕士和博士而言的。比如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的《传播学概论》、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等,也建议读一些原著。是英文版的。 3.实践角度。 (1)在学校里通过社团活动、院报、院刊、校报、校刊等。 (2)争取到媒体实习的机会。 (3)多看电视、杂志、多上网。多听广播。电视看CNN报纸看《南方周末》广播听BBC。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采纳。
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系所设置
学院现下设中国文学系、中国语言学系、新闻学系、广告与传播学系、影视艺术系、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等6个教学系,另设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史研究所、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广播电视研究所、符号学与传媒学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西部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文学艺术研究中心等13个科研机构。现有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学人类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14个教研室 。 序号 教研室名称 所属系别 系主任 教研室主任 教研室成员 1 文艺学 中国文学系 阎嘉 阎嘉(兼任) 冯宪光、傅其林、刘文勇、马睿、任真、阎嘉、赵毅衡 2 中国古典文献学 罗鹭 何剑平、刘长东、罗鹭、伍晓蔓、项楚、张勇、尹富 3 中国古代文学 黄勇 丁淑梅、何江南、黄勇、李瑄、吕肖奂、王红、谢谦、张朝富、周裕锴 4 中国现当代文学 陈思广 陈思广、冯勤、干天全、黄峰、姜飞、靳明全、李怡、毛迅、唐小林、张放、周维东、朱彤 5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邱晓林 曹顺庆、刘亚丁、卢迎伏、邱晓林、王晓路、张怡 6 语言学及对外汉语 中国语言学系 谭伟 刘颖 杜晓莉、李宇凤、刘春卉、刘颖、杨文全、朱姝、 Valeria Petrone(莉丽) 7 汉语言文字学 谭伟 顾满林、郭萍、蒋宗福、雷汉卿、谭伟、王彤伟、肖娅曼、杨光荣、俞理明、郑春兰、周仁平 8 新闻学 新闻学系 操慧 操慧、陈雪奇、黄顺铭、姜英、蒋晓丽、罗飞、吴建、徐沛、张玉川 9 广播电视学 李宜篷 蔡尚伟、侯洪、李静、李宜篷、欧阳宏生、魏薇、曾娅妮、朱天 10 广告学 广告与传播学系 杨效宏 杨效宏(兼任) 曹邑、丁浩宸、黄海荣、刘平、彭虹、杨晓明、杨效宏 11 编辑出版学 白冰 白冰、陈翔、段弘、李苓、王炎龙、吴琳、张艳 12 戏剧影视学 影视艺术系 黎风 黎风(兼任) 曹峻冰、黎风、王彬、肖薇、易丹 13 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学人类学 李春霞 李春霞、李祥林、梁昭、徐新建 14 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 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 吴兴明 吴兴明(兼任) 陆正兰、吴兴明
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是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博士点,按照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重新规划研究方向,实行人员优化组合,面向全国招聘人才而组建的新型研究机构。我校的俗文化研究一贯具有优势。项楚的变文、歌辞、白话诗研究,其卓越成就为国内外所公认。其《敦煌文学丛考》获原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一等奖,《王梵志诗校注》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一等奖。周裕锴的俗文学和禅宗偈颂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也很有影响,其《宋代诗学通论》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二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三等奖。俞理明教授、雷汉卿教授、张勇教授等也曾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此外,近10年来,两个博士点的青年科研人员开拓了民间信仰研究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取得很大成绩。1999年6月,根据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由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学科点对原有研究方向重新规划,对原有学术力量实施优化组合,建成了本所。并邀请国内名牌大学的杰出教授加盟,实现强强联合,如清华大学的王小盾教授、浙江大学的张涌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董志翘教授皆是学坛翘楚。目前全所科研人员少而精,大都承担着本领域的国家或部省级项目,整体力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本研究所由项楚教授任所长,周裕锴教授、李诚教授任副所长。 汉语言文学研究所 成立于 1981 年,本所在汉语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学人类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郭沫若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和散文的研究亦蜚声海内外。其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文系合办并具体承办的学术期刊《中外文化与文论》自 1996 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所目前承担有国家、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10 余项,所长冯宪光。 汉语史研究所 成立于 1990 年。含汉语史、文字学、汉语辞书 3 个研究方向,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向,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地位。近年来,该所创建并不断健全了中古汉语语料、资料库。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永言教授,现任所长为俞理明教授,成员有张永言、赵振铎、向熹、蒋宗福、雷汉卿、杨文全、杨光荣等教授。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成立于 1998 年,主要研究比较诗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外文学关系。主要成员有曹顺庆、杨武能、赵毅衡、徐新建、王晓路等学者,所长为曹顺庆教授。 文学艺术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涉及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影视剧创作与制作中心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在艺术美学、中国古代艺术史、艺术人类学、艺术符号学、艺术文化设计等方向上形成了丰富的学术积淀和鲜明的自身特色,近五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国内艺术学领域权威期刊《文艺研究》发表论文12篇,国际A&HCI检索论文数篇。此外,本学科学者不仅先后获11项国家专利授权和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还多次参与金沙博物馆、成都宽窄巷子等全国知名的重要文化艺术产业策划。现任主任为曹顺庆教授。 新闻传播研究所 成立于 1994 年 12 月,其学术特色重在研究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方面的实际问题,紧密为新闻实际工作服务并在报业研究方面颇具特色。首任所长邱沛篁教授,现任所长欧阳宏生教授。 广播电视研究所 成立于 1995 年。该所所为高校师生科研、实践作品成果提供及时发表、出版的机会,在“教学、科研、实践”上开创了一条社会与高校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新路子。现任所长为蔡尚伟教授。 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创办于2003年12月,是集研究、咨询、培训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活动于一体的学术机构。中心的宗旨在于综合发挥四川大学的学科优势,联合国内外有关学术力量,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面向地方与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文化研究。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接受地方委托决策咨询任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中心以四川大学为依托,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由高校优秀管理专家、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企业共同参与,以自觉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传播为己任,致力于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现任所长王炎龙副教授。 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成立于2004年,是四川大学所属的从事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决策理论研究的跨学科、跨院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心的宗旨是发挥各学科综合优势,深入研究世界文化产业特别是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走向,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与方案,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服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现任主任为蔡尚伟教授。 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文学与音乐传播研究所 成立于2009年,该研究所是为促进文学与音乐学科间的互动交流和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研究与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为国家培养文学与音乐专业的高级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经两校共同协商而建立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该研究所所长曹顺庆教授,成员有四川音乐学院柴永柏教授、易柯教授、敖昌群教授、宋名筑教授、甘绍成教授、胡晓教授等六位学者担任副博导工作,通过合作方式联合培养“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自2009年成立以来,该研究所围绕“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制订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开设相关课程。迄今,共培养了10余名“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从2013年起,该研究所开始招收艺术学学位“艺术与文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腾讯新媒体研究所 2009年5月成立,是四川大学与著名IT公司、新媒体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依靠新媒体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策略等。现任所长为蒋晓丽教授。 娇子创意产业研究所 研究所是整合四川大学校外内从事文化产业、广告营销及品牌传播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学术力量和专家队伍,进行创意产业研究、相关学术交流、组织合作攻关的高校学者与行业专家自由结合型的非正式编制的研究机构,也是发展四川大学对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创意产业进行适时观察与研究的机构。现任所长为杨效宏教授。
研究所的基本任务:适时观察和注视当前正在蓬勃发展的我国创意产业的动态、尤其是我国在产业领域的创新理念、创新人才和创新模式的最新进展,并依此建立创意产业文献资料和信息档案库。同时寻求与产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合作,进行相关方面的科研课题和组织学术活动。
本所中长期目标是加强与产业领域内相关企事业单位与组织的合作,进行产业创新理念与实施效果的研究和创意人才的研究与评估等专业学术活动。今后的目标为扩展国家级或省部级研究课题立项,召开有国内外同行学者参加的学术讨论会,加强与国内外创意产业领域研究机构学术联系与交流,创办学术刊物或专业网站,逐步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在创意产业领域的研究基地。
研究所的任务方向:为政府提供创意产业的政策咨询;为创意产业企业提供市场策略咨询;为创意产业市场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为创意产业提供原创性的内容及成果。 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2008年12月创立,隶属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由赵毅衡教授主持。该研究所系统把符号学方法扩展至传媒学、文化研究、叙述研究,以及中国典籍研究,拓宽了符号学运动的封面。 出版专业辑刊《符号与传媒》(Signs&Media) 建立网站“符号学论坛”,编辑电子刊物《符号学-传媒学研究动态》 编辑《符号学丛书》、《符号学开拓丛书》 出版《当代符号学译丛》 开设符号学与符号叙述学课程,并招收硕博士
3、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这对于习惯了考前突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要考研,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耐住寂寞,忍受痛苦。我当时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真的是孤注一掷了,因为如果考研不成功,我的退路会很有限,这么说吧,考上研,前面就是碧海蓝天,考不上,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哈哈,其实有些夸张啦。我当时也看了好多介绍考研心态的帖子,也是很受鼓舞的哦,因为是第一次考研,所以对别人说的经验都是半信半疑,毕竟自己没有实践过,但要记住,万事开头难,在我周围,打算考研的人有好几种,一种是随大流型,他们并不努力,只是在大家都埋头苦读的时候也象征性地“学”,其实多数时间是心不在焉的;一种是犹豫不决型,他们想考研,但对于自己的实力深表怀疑,于是只想小试牛刀,以便来年再考;最后一种是坚定不移型,他们下定决心要考研,并愿意为考研付出自己的汗水,这类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门心思要考研,花上一年的时间只为考研,其他的一概不管,这种人要么考研成功,要么西瓜桃子就全丢了;另一类是其他科目也不丢掉,但以考研为主,这样一旦考研不理想,还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以及:1:身体,什么时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记得锻炼,不要感冒,很费时间。。。
2:坚持,其实干什么都是要坚持的,这个坚持可能时间久一点,需要持续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你没有什么很放松的时候,因为你玩得时候,对手在学习。。。
3:后勤,后勤要跟上,可能你在学校一个人,但也要照顾好自己。。。
4:规划,其实现在我很感激当年上的高联考研辅导班,商志石磊他们不管网上怎样怎样说不好,但对我,我认为是很有帮助的,当年他是我的精神支柱,可以这样说。。。
5:交流,很多时候,你在牛角尖里转了很久,通过交流,豁然开朗,社会也是这样。。。
6:泰然走过,这一年,你坚持走过。。。
个人观点:考研考的不是智力,而是耐力!!
英语则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的!从现在起开始着手英语的复习,从基础词汇开始,温故知新,(即使你通过了英语专业六级)。5月份左右开始做真题,结合真题处理相应的问题。10月份背诵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短文、格言、名言。
政治:政治呢可以考前一两个月突击;
平时多关注时事新闻,尤其是每晚的新闻联播,到十一月份开始系统复习政治,背诵相应的习题。
专业课:专业课你更要下苦工了,根据你报的学校、专业对照相应的教材系统复习。
可以放到过年后,从自己最不熟悉的科目开始,先一科一科来,过一遍后,重新的再过一遍,做一遍真题,对应真题结合教材,找出自己复习的重点。九月份开始背诵相应的知识点。
4、国内哪些大学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比较好?
要想了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首先要明确一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属于新闻传播学类的,因此,问及哪些大学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比较好,必须从具备一定新闻传播学类水平的大学里找。
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2018年国内共有37所高校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进行招生。这个数字证明了这一专业的年轻和潜力,但它的发展离不开新闻传播学的铺垫,从国内较好的新闻传播学类大学中筛选即可知其中的佼佼者:
1.中国传媒大学
中传作为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大学,具有业内顶级的教学实践经验,如果真的很想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这座殿堂级大学一定是值得你认真考虑的。具体的学校科研成果什么的我也不废话了,度娘都有,但需要提醒你的是,优秀的大学往往竞争激烈,如果你是准备高考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学校一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顺便说一句,帝都的房价还是比较伤不起的。
2.暨南大学
答主和暨大有一些特殊的情感,所以对暨大也算有点了解。暨大的新闻专业是王牌学科,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A级,所以如果题主想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并且是南方人不想离家太远的话,完全可以选择报考暨大。坐标广州市中心,是有韵味的老城区,交通也方便,如果你有语言天赋,多学一门粤语也是很有(zhuang)用(bi)的。
3.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的老牌文科强校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但是人大目前是没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不过个人认为这是早晚的事,况且,人大你都考进去了,还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呢?
最后,正如前排所说,诸如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知名新闻传播学强校都是不会令人失望的,希望题主综合考虑作出选择。
以上。
5、四川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今年高考生能报考吗?
川大是工科强势院校,这个专业在川大属一般专业,你的压力主要来自名额和保研的人
6、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专业
050101文艺学01 中国古代文论02 文艺美学03 文化与文论04 艺术美学05 文艺理论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 汉语应用与规范02 对外汉语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1 汉语词汇史02 汉语语法史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1 古文献学02 中国俗文化文献03 古典文学文献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1 中国古代俗文学02 唐宋文学03 明清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化02 中国现当代诗歌03 海外华文文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1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02 多民族文学的跨文化比较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1 比较文学02 比较诗学03 欧美文学04 中外文化与文学05 俄苏文学06 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07 中外文学关系
0501J1中华文化国际传播01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02 跨文化传播学研究03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
0501Z1文艺与传媒01 文化与传媒02 音乐艺术研究03 文化科技04 影视剧研究
0501Z2文学人类学01 文学人类学02 文化遗产与人类学
0501Z3汉语国际教育01 汉语国际教学理论及应用02 汉语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际
0501Z4宗教语言文学01 宗教语言02 宗教文学03 宗教文献
050301新闻学01 新闻传播业务02 新闻传播史论03 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
050302传播学01 公共传播02 传媒与文化产业03 传播学与符号学
0503J3符号学01 理论符号学02 设计符号学
0503Z1广播电视学01 广播电视史论02 广播电视新闻03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04 电视文化与纪录片
0503Z4网络与新媒体01 新媒体与社会文化02 网络与新媒体产业
130100艺术学理论01 比较艺术学02 艺术理论与批评03 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04 艺术生产与文化产业05 电影学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由国家人事部于1998年批准设站。设站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下设的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自主设置的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一级学科科研实力雄厚,设有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1个;在职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7人,其中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享受院士待遇)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及“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在教育部第二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5。
本流动站目前在以下方向提供博士后科研合作:
1.文艺学(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文艺美学、文化与文论、艺术美学、文艺理论、文艺与传媒、影视剧研究、符号学
合作导师:冯宪光、曹顺庆、阎嘉、吴兴明、马睿、赵毅衡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汉语应用与规范、汉语国际教育
合作导师:俞理明、雷汉卿、杨文全
3.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宗教典籍语言
合作导师:项楚、俞理明、蒋宗福、雷汉卿、谭伟
4.中国古典文献学(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古文献学、中国俗文化文献、古典文学文献、宗教文献
合作导师:项楚、周裕锴、张勇
5.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俗文学、唐宋文学、明清文学、宗教文学
合作导师:项楚、周裕锴、谢谦、吕肖奂
6.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中国现当代诗歌、海外华文文学
合作导师:李怡、靳明全、赵毅衡
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多民族文学跨文化比较
合作导师:徐新建
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中外文化与文学、欧美文学、俄苏文学、中外文学关系、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文化研究、文学人类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合作导师:曹顺庆、赵毅衡、王晓路、刘亚丁、徐新建、靳明全
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批准设站。设站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系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西部地区唯一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专职教师及科研人员34人,其中教授11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达到70%以上。近五年来,本学科在职专业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生新闻发展走向研究”等在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发表论文374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145篇),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二等奖以上2项)。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排名全国第5。
本流动站目前在以下方向提供博士后科研合作:
1.新闻学
研究方向:新闻业务、新闻史论、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
合作导师:蒋晓丽、欧阳宏生、蔡尚伟
2.传播学
研究方向:公共传播、广播电视、传媒与文化产业、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学与符号学
合作导师:蒋晓丽、欧阳宏生、蔡尚伟、赵毅衡
7、大学有没有新媒体专业
有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该专业是对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该专业申报工作。2013年首次批复28所高校招生,2014年批复20所高校招生,2015年批复29所高校招生,2016年批复47所高校招生。该专业文理兼收,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7)四川大学新媒体扩展资料
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1、具有深厚的传播学学科背景和网络与新媒体的知识结构;
2、既懂得传播规律,也懂得市场规律,在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中,形成对当今互联网业和数字传媒业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将知识转化为创意、策划和执行能力;
3、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4、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与整合能力;
6、掌握借助科技手段完成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7、具有在IT、传媒领域和相关的文化传播行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8、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怎么样,最好是学生回答
坦白说,在新媒体迅速崛起的今天,“自媒体”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抢了专业新闻人的饭碗,所以我们老师说,新闻人华丽丽地从高富帅沦为屌丝。不过,必须要承认的是,新闻是唯一一个不靠爹妈和干爹、干妈来出人头地的行业,一切都要用自己的实力来说话!如果你不是出生于很有背景的家庭,选择新闻作为出路显然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公平的竞争渠道。
谈到就业的话不能只顾眼前,你得考虑几年后的社会需求,如果你要考研的话,是不是更要想长远点?
9、理科生可以报考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研究生专业吗?
研究生报考不规定文科理科,每年跨专业成功的人也很多,所以只需要初试分数够高,复试整体表现不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