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众应该如何面对“新媒体村”的出现?
近日,因为一篇题为《实地探访山东新媒体村,农妇做自媒体收入破万》的报道,让一群“隐居”在鲁北农村做自媒体的留守妇女迅速爆红网络。据负责人李传帅介绍,两年前他回到老家山东商河县李庙村,带领20多名留守妇女成立了一家自媒体工作室,开始了“自媒体”内容创业。目前这些农村妇女一人管理一号,不少人月入过万,7月份平均收入高出上海平均工资462块钱。
正当人们惊叹于农村自媒体内容创业居然也有这么大的空间,并向这群学历不高、收入不低的留守妇女投来艳羡的目光,以为她们会因为这次爆红而走上事业巅峰,成为人生赢家之时,却有媒体爆出,由于不堪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工作室的不少员工心态崩溃,这两天有多人没来上班,自媒体工作室已陷入停工状态。
而所谓的“压力”,主要是网络上不少人质疑,这些农妇制作的内容没有价值,有滥造嫌疑。同时,也有人直接将这种内容创作称之为“洗稿”。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说起“洗稿”、抄袭这档子事,已经是司空见惯。以致现如今,看到相似的文章,网友便会条件反射般地指责“这是洗稿”,而被指控者多数时候则置若罔闻、“岿然不动”。如此随便的背后,是因为谁也没将这当成一回事,双方都知道,掐架热闹一番后,所有指控都将不了了之。
相比城里人的淡定,淳朴的农村人就要敏感得多。在她们眼中,被控“洗稿”与说人考试作弊、婚姻不忠一样,都是很严重的指责,将使自己在十里八村的“熟人社会”里难以立足。而这种态度差异的背后,固然与城市农村不同的生活环境、道德观念等因素有关,但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舆论视角,对于农村、农民根深蒂固的轻视甚至歧视。
比如关于“新媒体村”这事,我就看到有不少评论质疑:“现在连农民都搞起自媒体了,那以后谁来种地,中国的粮食安全如何保障?”这种言论表面看来是在忧心“三农”,实际上还是“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旧观念在作祟。问题是,农民凭啥不能搞新媒体,又凭啥认为农民搞不好新媒体?
最近几年,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赴各地农村考察,光山东的农村和县城,今年就去了好几处。据我的观察,拜移动通讯及互联网等“技术破壁”所赐,现如今城乡间的信息鸿沟已经很小,接近被抹平。很多农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信息闭塞与后知后觉。之所以类似山东“新媒体村”这样的事例还不多见,主要是囿于各种现实资源、公共配套、基础条件的阙如。一旦这方面的短板能够补上,诸如山东“新媒体村”、浙江丽水“淘宝村”等互联网新农村将大批量涌现。
至于说农村自媒体内容有没有价值,是不是粗制滥造,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就像你可以指责拼多多,却不能无视其在四五六线城镇及农村市场的巨大占有率,因为这不仅仅是个消费品味的问题,而涉及到收入分配、城乡差异等方方面面。
同样的,尽管根据调查,近六成新媒体人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但五环内的内容审美依然不能覆盖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内容需求。所以,对作为填补市场空白的山东“新媒体村”尝试,舆论更应该给予理解之呵护,而非无端之指责。
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五环内的自媒体精英和山东的“自媒体村”,并无直接的高下之分。山东这个“新媒体村”目前的停工,可能原因比较复杂,“压力太大”只是一个表象,但是面对“新媒体村”现象,还是请放下五环内的傲慢,大家都在一条跑道上竞争。
如果非要说“新媒体村”带来什么思考的话,我想或许是:为何农村自媒体内容创业这么少,这么难?那些所谓“粗制滥造”的内容又为何这么有市场
来源:澎湃新闻网
2、媒体村的全运期间
十一运会媒体村开村 媒体大战即将展开
媒体村紧挨着运动员村,能接待3000多名记者,每个房间都能上网,村里配套服务设施齐全。
十一运组委会新闻宣传部部长高玉清:十一运全运会建设了媒体村,这在全运会历史上是第一次,为记者提供通信、交通、住宿、餐饮一条龙服务,让记者能够及时地把全运会的赛事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
中国广播联盟秘书长武劲松说,将充分借鉴全国奥运广播联盟和大冬会广播联盟的成功经验,发挥媒体村全国全运广播联盟国际广播中心12 间直播间的作用,做好11运报道。
武劲松:参加这次全国全运广播联盟的记者将近400人,规模应该是超过历届的全运会。 全运会历史上首个媒体村,十一运会媒体村即将开村。究竟能否给各家媒体提供充足的便利,是记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记者一行作为首批体验入住者,亲身感受了媒体村的贴心服务。“家的舒适,酒店的服务”是记者们最大的感受。
超市24时营业
为了真正体验媒体村的服务水平,记者特意在晚上11点钟来到媒体村。入口处服务人员24小时在此值班守候,仔细安检过往人员,保证进入媒体村的人员安全。紧靠入口的媒体餐厅里可容纳1500多人同时就餐,3000多道菜品涵盖南北口味。“媒体村正式开通后,餐厅里将根据记者的工作特点提供为各式宵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酒店的服务
记者进入媒体村百合园南区时已过23点,仍有志愿者在值班守候。见到记者后,马上热情地上前询问具体房间号码,帮记者提着行李并带记者到房间。志愿者向记者简单介绍了空调、热水器、饮水机等电器的用法和位置,临走时不忘提醒记者,“若有需要帮助,请随时拨打7000,我们24小时提供服务。
2009年9月23日早上,由于记者忙于采访,把房间钥匙委托餐厅服务人员转交给公寓管理人员,不多时,记者收到一条短信:“您好,我是三十七楼小马,钥匙我们拿到了,请您放心。祝您天天有个好心情。”
全运村的公寓全都是按照商品房设计,欧式风格楼房依山而建,小区内绿树苍翠青草成荫,花园般的小区内曲径通幽,喷泉点缀其中,显得格外富有诗意。清晨,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到客厅里,格外明亮。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伴着微风吹进来,同行记者不禁感叹:“真想在这里买一套房子,有家的感觉。”
媒体村的公寓全部精装修,房间里家具齐全,每个卧室有两张单人床,床头柜上还有一张“温馨提示卡”上面手写着明天的天气及用餐时间。一张小小的卡片,让记者们心底顿时涌起一股家的温暖。
工作便利
作为媒体村,自然少不了为记者工作提供便利的设施。每间房里都有网络端口,可供记者上网发稿,村里的3G网络也已全部覆盖,7.2M的网速完全能够满足传送文字稿件和图片的需要。
交通便利同样是媒体村的一大优势。整个媒体村紧邻运动员村,与济南奥体中心约有1.5公里的路程,媒体大巴与城市公交通行其间。村内同样为记者们准备了电瓶车,往返于记者公寓与媒体大巴之间,随叫随停。 菜市场
(1)最近的应该是大家说的易初莲花斜对面的亿客弄建材城的第八厅,最南边的那个,距离南区600m,距离北区1.2Km
(2)菜品最新鲜的菜市场在北苑的大鸭梨旁边,需要从北苑东路过去,离MTC1.8KM
(3)海鲜最多的明天第一城地下农贸市场,价格还可以,新鲜度不如爱家和京深,距离北区1Km,南区1.8Km
(4)筹备之中的,顺着红军营南路向东距离北苑路大约1.2Km有个北苑海鲜市场,还未开业,估计你们都入住了也该开业了
超市
(1)离南区最近的,红军营南路和北苑路十字路口东北角,易初莲花,东西价格一般,不算便宜,下班时候总要排队结账,每个队伍都在3-5人或更多。
(2)天居园对面的天翠园下面有个ZD便利店,24小时的,有蔬菜,管送货上门。
(3)距离南区第二近的,北苑家园里面的物美超市,物价比易初莲花便宜,不过人巨多,尽管所有收银窗口都开了,每个队伍都在5-7人以上
(4)家和物美店,距离大羊坊车站3站地,规模较小,物价还可以
(5)据天溪园保安说,22号楼底层正在装修,要做超市,不知是哪个集团的,这个应该会对南区居民很方便。
(6)另外往南去还有亚运村漂亮广场的旺市百利、华汇大厦一层的华汇超市,都可以去,往北去龙德广场的家乐福超市(人巨多,似乎天通苑的人都在那购物)这几个坐快三都能到,很方便。龙德停车不花钱
银行
近处的银行大多集中在天乐园1号楼楼下,有工行、北京银行、建行
天朗园A座楼下:交通银行
北苑家园内:交行、农行
北苑车站民机宾馆楼下:工行、旁边是农行
坐快三到华汇大厦:有建行、交行、民生银行、北京农商行
坐464到慧忠路东口,有招行
北苑路大屯车站:北京农商行
亚运村:广发银行、兴业银行、招行、交行、建行、工行
坐479到秀园,下车就是中国银行、工行
送水
天乐园小区地下室有个水站,电话没记着,南区门口有辆送水车,上有电话
有线电视:
我们小区电视办理是到物业,如果要去歌华,就去亚运村那个,在秀园下车,走不远
电话办理
在北辰购物中心对面亚运村网通营业厅(现改为联通)
医院
MTC内要建社区医院,负责北辰绿色家园大社区的。
普通商场
价廉物美,属于要淘宝的那类,北苑家园内有个世代百货,家和物美楼上有上品折扣
另外还有阳光广场、龙德的翠微大厦、北辰购物中心、亚运村华堂,这些都算比较近的
电影院
龙德广场有个万达影城、阳光广场有个阳光影城、亚运村有个北京剧院
远点就是望京有个星美,其它中关村、王府井、远大路就很多了不一一介绍了
下馆子
家常菜附近没有,万科那有不少馆子,便利点的在易初莲花北侧有马兰拉面,还有成都小吃等。
锻炼
天朗园南侧的体育公园,免费,室外网球场,收费;拂林园有个健身俱乐部,万科有会所,上元那也有健身中心,北苑的世代百货楼上有室内羽毛球馆,等售楼处拆了要建个大型水上休闲娱乐中心
药店
天月园底商一个药店,去过两次,私人开的。附近大点的也就是北苑车站旁有个药店。天翠园利君安大药房,服务不错,还管送药.。
足疗
天月园底商有个还可以,开了3年多了。上元那边开了几家,没去过,不知效果。
家政
拂林园、天月园小区内都有家政公司,拂林园的侠姐家政,我用过感觉还可以。
3、农妇自媒体为何停工了?
爆红农妇自媒体工作室已停工,负责人:农村妇女心态很崩溃。
近日,一篇名为《实地探访山东新媒体村,农妇做自媒体收入破万》的文章刷屏了。文章讲述了一名叫李传帅的小伙几度创业,最终回到家乡带领村里的留守女性做自媒体的故事,文章称,她们7月的收入平均数达到7594元,上海2017年的月平均工资比她们少462块钱。团队负责人李传帅称,光靠自媒体,每个月收入达到一百万。
农妇自媒体爆红后,有网友质疑这种流水线制作的内容没有价值,有粗制滥造嫌疑,会助长自媒体乱象,伤害原创文章价值,留给外界自媒体行业就是低质量的印象。同时也有人直接将这种内容创作称为“洗稿”。
如今,在舆论的漩涡中,这个小小的农妇自媒体停工了。工作室负责人李传帅说,“现在我们这边的农村妇女心态很崩溃,近期不打算接受采访。”李传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有多位农妇没来上班,同时他表示自己工作室的原创账号也遭到了恶意举报,损失很大。
来源:凤凰网科技
4、实地探访山东新媒体村他们平时干什么?
在山东省北部的一个小农村里,一群农妇成了自媒体运营者,她们7月的收入平均数达到7594元,上海2017年的月平均工资比她们少462块钱。
团队负责人李传帅称,光靠自媒体,每个月收入大到一百万。
李传帅是谁,他为什么要在农村组建自媒体团队?她们又是如何制造爆款的?无数个疑问成为了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这次寻访的重点。
收入最高者一个月拿了1.5万
在一辆出租车上,李传帅用电话告诉我,进村后,看到一辆宝马车,让出租车师傅在那儿停下来。从山东省商河县往东出发,出租车穿过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包谷地,20分钟后,拐进一个叫李庙村的地方。“就是这儿了。”师傅看到一辆宝马车停在摆着绿色垃圾桶的水泥路上。
村子建了很多靓丽楼房,满脸褶皱的老人在楼房下打扑克牌,小孩儿在空旷的水泥路上玩耍。这里是万千“389961”部队(即妇女、老人和儿童)部队的驻扎地之一,不热闹,荒凉。
下了出租车,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出现在我眼前,圆润,腼腆,说话操着一口商河口音。他领我穿过一个狭小胡同,走进一栋四合院,打开正房门,里面摆满了电脑,坐满了女工。那是李传帅的自媒体王国。
办公区的自媒体工人们
“这里就是我们的办公区,有20多个人。”李传帅是一家自媒体工作室的创始人,在鲁北的一个小村庄里办公。他说,大家都很努力,工人的上班时间没有固定要求,只要在工作日上满8个小时就行。
放在办公桌上的一份签到表显示,有个叫“苗苗”的女工,好几天都在早上5点30分签到上班。她已经在这里一年多,还要继续做下去,因为能拿到很高的收入。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块写满名字和数字的白板。李传帅说,那是工资公告牌。
白板上写满了员工们的工资收入。16岁的苗苗在6月拿了4337元,7月拿了6790元。她不是这里收入最高的人。收入最高的人叫路文静,6月拿了10121元,7月拿了15690元。把她们7月的收入做平均数,17个女工每人可拿7594元。
当地,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一般工人的月收入抵不上她们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而上海2017年的月平均工资,还比她们少462块钱,北京2017年的月平均工资也只比她们多873元。
传统意义上驻扎农村的“38”部队,很少参与到挣钱工作中来,在家带娃、照顾老人保固后方是常态。
现在,一支不一样的留守妇女军团出现了,她们每天与电脑为伴,在鲁北农村拿着一线城市的收入填补家用,家庭话语权也变得硬气起来。她们上班的地方,就是她们的家乡,不用担心住房,也不用担心孩子教育。
正在打扑克牌的老人
在北京打拼的人不这样,他们为住房而焦虑,也为未来而担心。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北京住房租赁的月租金均价为4649元/套,环比2017年下半年的4335元/套上涨了300多块钱,涨幅7.3%。
在那个聚集了中国最多精英的城市里,新中产们正在被房租涨价侵扰,丢掉了乐观主义者的积极态度,开始悲观起来。
拥有初中学历的苗苗听说,和她们同样从事自媒体工作的人,大多在大城市里的写字楼上班,生产内容。如她所说,一份调查基数是2887人的数据显示,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新媒体人最多,占59%。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从业者人数,比例是33%。另外的7%分布在农村地区。
可就是在那个方圆五里地都是庄稼的村庄里,她们成了7%里的一部分。都市白领、进城农民工、城市大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内容消费对象。
制造爆款
自媒体工人张红很在意爆款,看着文章阅读数字蹭蹭蹭往上涨时,她会变得兴奋起来,“很有成就感,很多大城市的人都会看我们的文章和视频”。
她是这样制造一个爆款的。刷最新的剧,撰写一些比较简单的娱乐内容,然后将文章放到一个李传帅自己研发的原创文章检测系统里,如果在系统里没发现内容重复,没有违反平台和政府的规定,那篇文章就可以进入自媒体账号后台,通过400块钱一年的网络通道,传送到更为广大的网络世界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这样生产的。李传帅做起来后,镇领导建议他给当地的扶贫工作做免费宣传推广。他最近一次做宣推,是给当地镇上的一家西瓜种植基地。“我们在文章里嵌入购买链接,很快就有订单了,还卖到了郑州”。
现在他的团队是流水线工作,每天好几个爆文,李传帅都麻木了,唯一让他引以为豪的爆款内容,全部涉及农村风俗风貌。那些内容承载着李传帅对家乡的反哺之情。
5月,他的一位员工用一张图片和一首小诗,拿了23.8万的阅读量——文章标题是《家里喜得千金,外公不远千里来祝贺,送的礼物让人佩服》。
而另一篇文章只靠几张房子图片,就拿到了26.4万的阅读量——文章标题是《农村花二十万的四合院,宽敞明亮,胜过楼房》。
媒介渠道降低了生产内容的门槛,提高了内容的传播的便捷程度,却没有全面提高内容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