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尔砸冰箱事件说明了什么?
海尔老总张瑞敏为了把住冰箱质量关,为了不让一台不合格的冰箱流入市场,就让工人把当天生产的冰箱全部砸坏,把冰箱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这样把消费者视为上帝。所以海尔成为当今最让老百姓放心的家电企业。
2、有没有类似于海尔砸冰箱的质量意识培训视频,但是不要海尔砸冰箱的那个了。
世纪之约,两弹一艇建造的,是个连续剧,中间有一段剪辑下来大概二十分钟左右,培训质量意识可用
3、有没有比较好的质量意识视频?海尔砸冰箱的除外。
百度看的了
4、关于海尔砸冰箱的视频
电影:《首席执行官》,马跃主演,就是以张瑞敏为原型拍摄的。
海尔砸冰箱
事件经过: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
点评: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海尔砸冰箱事件不仅改变了海尔员工的质量观念,为企业赢得了美誉,而且引发了中国企业质量竞争的局面,反映出中国企业质量意识的觉醒,对中国企业及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海尔砸冰箱视频的感想什么写
忽悠消费者
6、海尔砸冰箱 视频如何写质量感想
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做到的是诚信。通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7、看完海尔砸冰箱的视频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到了那些启示?
如果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首先要得到自己的认可;企业想要长远,马虎不得
8、海尔砸冰箱观后感
“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只有做不了事的人。如果你真的下决心去做一件事,那全世界都会给予你帮助。如果你选择了一条路,别人肯定都会为你让路”,这是我观看首席执行官的真实感言。
首席执行官的这部影片我是第一次观看,以前仅是听说海尔公司有位神奇人物---张瑞敏,当时说实话没什么印象,只是当个故事来听,但通过这次影片的欣赏,真的是由内而外的感叹。和对张瑞敏的由衷敬佩。同时,对自己也是有新的要求。
纵观全片,最让人感叹的是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机会更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影片中的凌敏,最初作为一个集体制工厂的厂长,眼看把工厂经营得战战兢兢,终于发现了一条发展之路,而走这条路的代价就是要承受一百多万的贷款风险。而他没有退缩,即使谈判的中间遇到外方供应商的重重难题,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最终以合理的价格拿下了进口的生产线。想想当时的中国国情,这该是一个多大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远见!凌敏做到了,也正是因为这条生产线,使这个工厂起死回生,走上了重生的路。
工厂发展越来越快,国内的经济发展也逐渐升温,而凌敏并没有满足现状,他看上国外市场那块大蛋糕!放着国内市场大量需求不做,他硬是去啃那块难啃的骨头。培养人才,开拓市场,建立国外办事处,甚至在国外建立分厂,一步一步走的那么自信!而他做的也是中国工厂现在仍旧需要努力地。怎样让自己在市场站住脚跟,怎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没有胆识和自信是不行的。
影片中介绍了张瑞敏的创业历程。他的成功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的。是那么的扎实。就像影片的一个片段:他在办公室,看楼下的工人。说了句:“看到他们,我重来不敢停止脚步”。他真的是非常敬业、负责任。我想海尔公司之所以被现代消费者所认可和张瑞敏的做事态度是分不开的。影片中还有个片段让我记忆忧新。“一次庆功会上,外国人对张瑞敏说:中国的烟花是世界一流的,但中国的工业还需要50年就会赶上西方国家了。”这句话刺痛了张瑞敏的心。他当时就励志一定要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之后通过他的严格管理和对工作的要求,仅仅通过十四年的努力,海尔品牌让世界所熟悉。也让西方人对我们有重新的认识。
张瑞敏是中国人的骄傲,为中国人打造了自己的全球品牌。本片的主人公敢于接受一个集体制的烂摊子,不惧怕困难,永于面对用心的信念和坚持,让已失去信心的工人重新燃起对公司的信心。努力达到第一不容易,那么要保持一直的第一就更难了,主人公就是用这种恒久的信念让大家找到了热情。主人公面临烂摊子和失去信心的工人的双重压力,依然走出困境,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主人公的双重压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主人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清醒的充满信心的完成了每一个目标,这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标榜吗?我想主人公的精神不紧是我们的标榜,更是全社会的榜样。而恰恰就是因为这样一种精神,让世界超级大公司AE公司垂青于海尔,而AE公司看到了海尔的现状,但主人公相信,只要我们的信念在,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事。
海尔公司面临资金的压力,而面对第一批带有一点点瑕疵的产品,主人公毅然举起重锤,主人公做事的真诚、严谨、一丝不苟,打动的不紧是员工们的心,更是那些合作伙伴和用户的心。一个公司只有做到这样才能长久立足于商战之中。真诚也是一个企业的长久之计。海尔就是用真诚到永远倡导着企业走向全球化,不断发展壮大。而张瑞敏本人,从一个带着翻译出国谈生意,一直到自己用英文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演讲,更懂得如何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商场上与AE进行谈判,斗智斗勇,当张瑞敏的朋友参观他的书柜时,当看到零点钟声敲响时,他才回到家吃饭,这一切我全明白了,没有不能,只有不去做,不去学!当海尔公司冲破重重困难逐渐发展壮大,走向国生日祝福 际的时候,海尔也是靠着严格的制度以及人性化的管理立足于异国他乡,并成为今人瞩目的明星。企业而当他的翻译为自己没有选择海尔感到后悔时,张瑞敏也把公司的大门再一次向他敞开,翻译这样说:“我现是为钱而工作,但我找不到那种家的感觉以及自己内心一种创业激-情和成就感。张瑞敏说:“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而在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时,企业面临更多挑战,也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空手来、空手去,想想人离开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但为什么拼命的工作,是为了——梦想”。
为什么凌敏每一次冒险都能成功的度过甚至发展更快速呢。凌敏心中饱含着创业的激-情,能够用清醒的头脑去分析当今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针对这些巨大的变化,他勇敢地抓住了机遇,奋力直追其他企业,进而一步一步地推进企业的发展目标。 他始终坚信着“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自己敢去想敢去做”,对待挫折,他毫不畏惧,毫不退缩,更不会犹豫不决。
其次,在这部影片中海尔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配合也是相当默契的。片中的管理者管-理-员工的办法十分灵活,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时管理者也能够很好的抓住员工们的心理,实行激励员工的办法来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进而也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好日子是从苦日子创造出来的。”如影片中语。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拿出勇气,坚持不懈。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如凌敏所说:“就要像狼一样,拼命找食,如果甘愿做羊,就只有被吃掉的份。”“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句话让我懂得了,当日计划要当日解决的重要性。因为事情拖得越久,积累得就会越多。没有时间来约束自己,就没有了压迫自己完成的动力,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无所谓。接受任务时没有责任感,也没有尽力做,我们要以一种必胜的心态,全力以赴,必须完成来约束自己。
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
9、海尔砸冰箱事件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海尔砸冰箱事件如下:
1985 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 76 台!
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
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 76 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 76 台,明天就可以是 760 台、 7600 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
(9)海尔砸冰箱培训短视频扩展资料: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2017天猫双十一“亿元俱乐部”榜单显示,海尔位列第三名。 [3] 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海尔(3502.78亿元)居第三位。
2018年10月5日,青岛海尔公布在法兰克福上市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