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面试,新媒体技术部。面试自我介绍后,有关于技术部的兴趣和特长我能说什么?
最好,结合这次新媒体技术部的招聘要求,说自己在相关领域平时有进行知识储备和学习,并且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查询相关技术资料,不断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2、新媒体技术的介绍
<
3、中国传媒大学几个新媒体方向的研究生好考吗
今天说说数字媒体,该学科是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涉及到的领域颇多,深得艺术生的青睐。今天acg艺术留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数字媒体国外读研院校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字媒体国外读研院校有哪些
1.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美国)
申请难度:4.5;优势专业:动漫设计、数字媒体、影视制作;院校地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大学公园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又译南加州大学,简称南加大(USC),是美国西海岸最古老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1880年由监理会创立,是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南加大的众多学院均居全美前10。其中电影学院,新闻学院位列全美第1,公共政策学院位列全美第2,建筑学院本科和研究院分别位列全美第5和第9,工程学院位列全美第8,商学院本科和研究院分别列为全美第11和第18。
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美国)
申请难度:4.5;优势专业:建筑、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艺术史;院校地址:美国加州伯克利市(旧金山湾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简称伯克利,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位列2016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3、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 。
伯克利是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也是美国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学之一;该校学生于1964年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伯克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及教学中心之一,ARWU理科排名世界第1、工程及计算机均排名世界第3、人文社科也长期位列世界前5,与旧金山南湾的斯坦福大学共同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
3.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英国)
申请难度:4.0;优势专业:电影;院校地址:英国伦敦
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是伦敦大学的创校学院之一,全球20强大学,英国金三角名校和罗素大学集团的知名大学,又译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简称KCL或King's College。伦敦国王学院在1829年由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威灵顿公爵于伦敦泰晤士河畔精华地带所创建。
伦敦国王学院目前共有9大学院,其中国王商学院成立于2017年:
自然科学与数学学院(Faculty of Natur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工程科学学院(Faculty EngineeringSciences)
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院(Faculty of Life Sciences and Medicine)
佛罗伦萨南丁格尔护理与助产学院(Florence Nightingale Faculty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学院(Institute of Psychiatry,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4.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英国)
申请难度:4.0;优势专业:纯艺术、电影;院校地址:英格兰布里斯托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简称“布大”,建于1876年,是一所位于英国英格兰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的世界百强名校,英国老牌名校,以“学术卓越创新与独立前瞻性精神相结合”享誉全球,科研实力全英Top5(2014REF),在各大世界排名中稳居英国十强,历史最高世界排名第27名(2011QS)。布大一直是英国本地人心中的顶级名校,也是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最青睐的大学之一,并长久以来作为牛剑之外的首选(Bristol has long been a natural alternative to Oxbridge)。
4、新媒体新技术中的知识点指什么
第一周:新媒体导论
1.1什么是新媒体
1、技术说:可以使用户之间,或者用户与信息之间进行互动的技术
2、行为说:带给人们无穷尽的知识,收获对信息进行再加工,能够使人类的行为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3、组织说:《新媒体与社会》新媒体创造了一个新的知识空间和传播空间,使人们脱离了原来的线性的 等级的僵化的的本土关系,形成了复杂灵活的知识体系
4、三合一:以上三种观点结合在一起,媒介技术、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整合在一起,信息和传媒技术及 其相关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扩展我们传播能力的技术和设备(2)我们开发、利用这些 技术的传播活动和实践 (3) 围绕这些技术和实践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结构
综上定义: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体的包含特定技术、实践和社会组织的信息与传播系统
1.2 前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经历的几个时代
语言:劳动产生了语言
文字:新时代诞生
造纸:蔡伦
印刷:北宋民间,毕升;金活字印刷术,德国古登堡
摄影: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银版摄影法,《巴黎寺院街》
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将传播和交通分离开来
电影:1895年 卢米埃兄弟 电影的开元年
广播:1920 匹兹堡
电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 1936年BBC开播
第二周: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2.1 技术决定论
本堂重点:媒介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层面:媒介技术如何影响社会变迁
媒介决定论,核心观点:媒介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媒介偏向论:加拿大Harold Innis“媒介总会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种偏向”,不同的媒介要么偏向时间,要么偏向空间
时间偏向媒介:雕塑石窟、墓碑、寺庙,难以移动可以经受很长时间而不受太大的影响
空间偏向媒介:在空间上方便传输易于移动的,纸张印刷电视等……
媒介偏向的社会影响,空间偏向媒介让社会更注重历史、宗教、等级关系,如中国,相对传统封闭的社会 形态;
空间偏向媒介:更注重现在、未来,地理的扩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科学和技术,呈现出活力的社会形态
2.2 社会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的反思:①简华论:技术决定论倾向于把社会变迁归结于媒介 ②单向轮,技术决定论认为技 术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单向的 ,技术是鸡,社会是蛋 啊哈哈哈哈 ③机械论,技术的发展像钟表一样是 自治的,技术必然的概念 ④中立论,大部分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中立的,不会偏向于任何人任何阶级 ,比如老年人无法从网络技术中受益
弱技术决定论:技术并不是所有的原因,还有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交互的影响,但技术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推动社会发展的
2.3 技术社会互动论
互动演进模式,三个阶段,1、诞生期:社会决定;2、成熟期:技术决定;3、过时期:社会决定
互动论: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的互动
5、新媒体技术专业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不同。
曾几何时,互联网络的盛行,曾经使业内人士无不感叹,网络媒介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介。在一段时期内,网络媒介成了新媒体的代名词,似乎一提起新媒体,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就是网络媒介。在本人就读于大学的时候,专业课老师也是这样对我们讲的,互联网就是新媒体。但是,说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正确吗?答案是不正确。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变迁,具有越来越多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梯广告、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等。
最后,可以明确地说,所谓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
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
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
从岩画和巫会的模拟传播,到诗歌和戏剧的口语传播,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文字传播,到无线电发明之后的电子传播,回顾人类的大众传播史我们可以发现,传播的媒介形态日趋丰富,而传播行为日趋自由。
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其传播的专业要求和边际成本都很高,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而数字化必然带来的网络化,以及网络化必然导致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如今,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
“信息”与“意义”无关
尼格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比特就是比特”。在数字语言里,所有的文本、声音和影像都只是0和1的组合。传播的信息从传播的意义中抽象出来,使“把关人”的能力大大削弱。
因为意义是完整、单一而不能分割成片段来进行传播的,易于甄别,而信息是可以编码、分段、压缩,进行传播,再组合、复原、解码,进行读取的,很难在传播过程中判别每一片断的信息意味着什么。上海目前发展很快的楼宇视频和地铁视频系统是电视还是计算机?曾经发生一场定性之争,就是这种突破的生动案例。
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在传统传媒一统天下的鼎盛时期,传播的效果似乎是无坚不摧的,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有着“魔弹”般的效力。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信息和“噪音”越来越多,以一个人的接受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进行接收和处理,同时,在技术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复制和传递已经非常容易,因此,信息接收者按照什么样的标准,通过什么途径,如何选择和过滤信息,又如何屏蔽噪音,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送者的传播意图能否实现。这意味着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主动性和消费偏好变得日益重要。
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传播学研究中曾经有一个“沉默的螺旋”的发现,表明人们为了避免成为异类,陷入孤独,往往在大众媒体或舆论活跃分子发表了意见之后,不再表达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而在数字加网络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就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沟通,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开始分割为气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如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团体、户外旅游论坛、短信交友俱乐部等。在小众中,人们也许更容易找到声气相投的伙伴,以对抗大众传播所造成的“社会孤立
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