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出版社新媒体发展

出版社新媒体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19 21:46:13

1、出版社的发展

中国出版事业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奴隶社会已出现原始的书籍,到春秋战国就有了编辑工作。一些儒家经典,很多都是那时整理编辑出来的,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之后,出现了民间的私营出版业性质的刻坊。宋元时代的官刻机构──国子监、兴文署设有专职官员、编辑校勘人员和刻字工人、印刷工人,是后来印书馆、印书局的雏型。明代的国家出版机构已分门别类刻书 (如都察院、工部、礼部、兵部等国家机关兼理刻书工作);地方出版机构比宋、元时期有所发展,各省都有布政司、按察司刻书,许多府县也刊刻书籍和地方志。清代初期改变了明代中央机关分管出书的办法,官刻集中统一于皇室内府的武英殿。刻坊是一般书商所办的手工业刻书机构,在唐代出现,到宋代更为兴盛,成为书籍出版的重要力量。宋时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书坊,杭州和建阳最为发展。元代的坊刻比官刻还多。明代时,刻坊遍布各地,刻书种类有医书、类书、小说、戏曲等。清代坊刻更为兴盛。除官刻、坊刻外,还有一种私刻,也称家刻,是私人出资校刊书籍。这些人尽量选择优秀善本,进行认真细致的校订翻印,一般质量较高,其中不少成了传世的“善本书”。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印刷设备的传入,外国传教士办的墨海书馆于1843年由新加坡迁到上海。清政府创立的同文馆(1862)、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开始编译书籍。一批近代资本主义出版企业如商务印书馆(1897)、文明书局(1902)、中华书局(1912)、亚东图书馆(1913)、泰东图书局(1918)等先后成立,并大量编印图书。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版事业开始有了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1921.9)、上海书店(1923.11)、长江书店(1926.11)、华兴书局(1929)先后成立。一大批私营出版企业,如华夏书店、光华书店、开明书店等和著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以及共产党领导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知识书店一起在艰苦的条件下,编辑出版图书。到1949年,全国公私营图书出版社有 200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新华书店兼有出版、印刷和发行三重任务。1950年全国新华书店第二届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国营书刊出版印刷发行企业分工专业化与调整公私关系的决定》,从此,出版、印刷、发行分开管理。同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211家,其中,中央级6家,地方21家,私营184家。到1956年底,经过合营调整,减为 101家。30多年来,尤其是在1978年以后,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中国出版事业有了大的发展,到1987年底,全国共有图书出版社 467家。在图书出版社中兼办音像出版物的有24家,另有专营音像出版物的出版社72家(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事业)。

2、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未来的发展必然紧跟5G技术、智能穿戴技术、虚拟现实(VR)等技术进步,同时也会朝着创造性、开放性、交互性等几个维度进行变革。单独看大数据和新媒体产业,它们都是互联网行业的热点风口,如果双剑合壁,那么将可能发挥出1+1>2的功效。因为大数据的挖掘能力能为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受众带来更精准的指导,从而提升新媒体的精准定位、并不断优化改进,为受众带来更个性化和他们想要的定制优化媒体服务;同样的,新媒体的营销变现能力则能为大数据挖掘打开变现渠道,从而赋予大数据更多的额外价值。"新媒体运营"是任何互联网企业不可或缺的职位,薪资和发展前景也是众多人转型、入行的动力。新媒体运营岗位全国平均薪资在6K-8K,北京市更高达7460/月。并且,根据智联招聘等网站薪资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行业人员晋升较快,2-3年后薪资普遍达到10K-12K,3-5年后可到15K-20K!现在转行,还来得及。建议你去传智黑马官网上看看,它们会给你些运营的免费视频,你可以先了解了解。有不明白的可以再问我

3、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经过哪几个时代?

新媒体发展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发展而言的,“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

4、新媒体行业未来几年如何发展?

互联网新媒体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举个例子,就比如说那些自媒体平台吧,今日头条,百家号,一点资讯,搜狐,网易之类的,注册这些平台的人是越来越多,但平台规则也越来越严;再比如说一些论坛,比如,天涯,再比如说知乎,很多人都会利用这些平台去做推广。
所以说,新媒体这块儿的前景很不错,就比如说2 8 推 ,现在做得越来越好。如果是真的想要做新媒体,可以好好学习。
就拿我来说,从最开始的行业小白,到现在自己创业做老板,在这段时间里虽说很坎坷,但我认为却很值得。
希望采纳,谢谢!

5、如何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应是综合性的融合,全方位的融合。核心问题是思想观念的融合。在大数据正向出版业疾步走来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刷新着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调整着整个时代的认知角度。作为以信息传播为己任的出版传媒业,受到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新媒体不仅在产品形态和生产运营模式方面与传统出版迥然不同,而且从根本上改变着出版业的社会功能、价值属性和思维理念。对此如果缺乏应有的认识,就容易对新媒体产生疏远感和排斥感,故步自封。
很高兴为您解答!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6、图书编辑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

“《大英百科全书》停止发行”的消息让传统图书出版业感受到又一次震撼。这套号称当今世界最知名、最权威的百科全书,自18世纪中期首次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以来,历时几个世纪的不断编辑修订,完成全部二十四册共十四个版次,确立了其在百科全书界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谷歌”、“雅虎”等网站强大检索能力以及“维基百科”等网站无与伦比的互动性,昔日的“大佬”已经少有优势地位可言了。尽管该图书出版公司还在继续电子出版,但《大英百科全书》的时代宣告终结了。更新理念 迎接挑战新媒体资讯之丰富、传播之迅捷、载体之多样、互动之频繁,确实让传统出版业望尘莫及。面对汹涌而至的媒体革命浪潮,图书编辑绝不能固守阵地、不思变革,一定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更要转变角色、迎接挑战。首先,编辑要练就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中撷取精华的“火眼金睛”。在新媒体时代,科技的力量改变了知识的结构和传播途径,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既超越了图书所能承载内容的极限,也超越了传统图书出版所需的时间周期。要在不断变化的新媒体时代赢得图书出版的独特地位,图书编辑要一如既往地视质量如生命,使图书能够经得起读者和市场的检验;编辑还需要增强学习意识,熟悉和掌握新媒体时代的特殊性,正视数字革命给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练就一双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中撷取精华的“火眼金睛”。其次,编辑要能够对信息敏锐地作出预判,凭着一双慧眼发现尚未打磨的“璞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出版社有相对固定的分工和出版领域,由此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作者和读者群,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信息垄断,一本图书一印几十年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更新频率前所未有地加快,读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也会随之不断变化,每一个信息都可能孕育着一个机会,它可能突如其来,也可能稍纵即逝。要想在激烈的图书竞争中取得优势,编辑应该对这些信息敏锐地作出预判,快速地作出反应,凭着一双慧眼去发现那些尚未打磨的“璞玉”。再次,编辑要熟悉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的新变化,对编辑出版做到全面策划。读者的关心和需要是图书市场的原动力。新媒体时代恰恰最重视个性和互动性,这使得读者在阅读取向上也更加注重个性化、独特性和原创性,跟风、炒作、人云亦云的作品越来越鲜有应者,这就要求编辑更加注重图书的策划环节,从出版的目的开始,就要具有独特之处。图书编辑应当具备全局观念,通过增加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应用和整合能力,对社会生活形成基本的判断,对读者的关心和需要形成基本的认识,再根据自身所长全面策划,敏锐地洞察市场,增强协调能力,在策划选题前,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预测,通盘考虑读者定位、作者遴选,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进行精细的成本核算。顺应潮流 取长补短新媒体技术发展在冲击传统出版行业的同时,也给传统出版提供了更多选择。作为传统行业从业者,图书编辑应该意识到新媒体所具有的海量内容、即时传输、互动畅通等特点,反映了未来出版业的潮流。图书编辑只有主动顺应这样的潮流,在策划、编印、宣传等环节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才能推进传统图书走向新时代。一方面,要打破图书出版平面、单一的模式,实现立体的、多媒介出版。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同一内容通过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维度,以不同的特点展现成为可能。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时,就应树立立体化、多媒介的观念,注重产品的立体开发和利用,在编辑出版图书的同时,积极探索网络、手机出版以及影视联动等方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让产品得以延伸,价值实现倍增。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编辑效率,优化出版流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现代编辑的工作手段实现了飞跃,电子处理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文稿处理。一些专业软件的推出,可以让图书编辑从繁重的审校工作中摆脱出来,而网络传输的便捷也让出版周期得以大大缩短。因此,信息时代的图书编辑必须学习相关新技术和新手段,掌握跨媒体技术的综合编辑能力,以提高效率,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选题策划中,同时还可以利用先进传播方式,使图书拥有更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内容为王 坚守价值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图书依然牢固地占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一方面,读者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使然;另一方面,传统图书经典、高雅、严谨的特质所带来的厚重、系统、深刻的阅读体验也是其生命力的根源之一。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固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阅读视野和范畴,但是由此而来的各种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乃至虚假消息混淆视听,为坚持“内容为王”的传统图书留出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图书编辑应该坚持“内容为王”的价值取向,以眼光、学养和热情,打造出更多精品。笔者认为,在整个策划制作过程中,图书编辑尤其要注重形式与内容、人文与科学、审美与实用的结合,让纸质阅读焕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

7、新媒体发展四大趋势

与出版社新媒体发展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