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年夜饭新媒体

年夜饭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0-08-19 11:26:26

1、大概从哪年兴起的,年夜饭开始在饭店里吃了

最早是从1997年兴起的,到2000年基本上就普及了。

2、为什么新的一年要吃团圆饭! 意义何在?

春节吃团圆饭是因为一家平安地度过了一年,过年团聚在一起庆祝一年的收成。象征着平安幸福吉祥的意思,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

春节是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春节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对未来的展望与期盼; 春节集中诠释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孝道文化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又是文化传承的绝佳舞台。

团圆和谐、辞旧迎新、传承孝道应该是春节文化意义中最为重要的三种。 

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事务再忙,也得回家。几代人在鞭炮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骨肉情深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年春节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的活动,更是传统孝道的一种延伸,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及对自然的敬畏。儿孙们在春节的各种仪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不自觉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中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宣扬了孝道文化。

有关社会学者说,团圆饭只是春节的表层,其内在的精神意义才是它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充分挖掘春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具体可感的形式构筑人们的道德素养堡垒。

3、“匠心年夜饭·营造中国年”活动每年都会举办的吗?

应该是,这已经连续两年了,去年“匠心年夜饭·营造中国年”活动是2019年12月版19日–2020年2月8日,由权华润雪花啤酒广东区域公司、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深圳广电集团财经生活频道、深圳市烹饪协会主办,汕头市餐饮业协会 、东莞市烹饪协会、深圳五星总厨俱乐部联合主办的,此次活动将在广东九城开启。本次活动通过发起线上h5,消费者为喜爱的匠心年夜饭餐厅打call,通过对参与活动的餐厅进行短片展播,新媒体,电视媒体和户外媒体进行全方位的传播,同时在抖音发起“匠心年夜饭”话题挑战,联合数千家各菜系餐饮终端,打造最接地气的全民“匠心年夜饭·营造中国年”IP,旨在展现各地中国年夜饭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味,借由年夜饭所象征的“团圆”“家味”,与消费者建立起情感共鸣,让身处都市的人们感受到家乡的味道、人情的温暖以及中国年的合家欢,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年夜饭这一传统中国年文化的重视。

4、年夜饭请大厨上门靠谱吗?。

“秘密武器”变成“定时炸弹”。

民谚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碗腊八粥拉开了人们迎接春节的序幕。春节满是团圆和喜庆,而承载团圆和喜庆的一个标志物,无疑是那顿年夜饭了。眼看春节临近,北京白领赵晓凌一家却因为年夜饭闹的有些“不太平”。

所谓“不太平”,也就是冷战,赵晓凌与母亲姜艳的僵持,原因则是赵晓凌本来为年夜饭准备的“秘密武器”——大厨上门做饭。不过,在姜艳看来,“这简直胡闹,大年夜来个不知底细的外人,到时候再把年夜饭搞砸了”。

赵晓凌坚持的理由则是,“去酒店吃,价格贵,而且不如在家吃有气氛;在家吃的话,烧菜又太麻烦。现在,终于有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年夜饭在哪吃?怎么吃?很多家庭都碰到过赵晓凌的纠结。今年,私厨上门这项曾经看似高端遥远的年夜饭方式,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然而,大厨手艺是否过关、食品安全是否会存在问题?就如赵晓凌的母亲一样,不少群众也都在为这些问题担心。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年夜饭真的是件大事。

消费者:

陌生人进门存安全之忧

看得上的酒店没定上、网购年夜饭不放心,一家十几口人上哪吃这顿年夜饭,曾经困扰了赵晓凌好几个月。

“后来,朋友给我推荐了厨师上门的一个App,我试用了一次,感觉还不错,就预订了年夜饭。”赵晓凌告诉记者,她通过厨师上门App预定的年夜饭是3888元的金鸡报晓套餐,“另外还有1888元的五福临门套餐和8888元的大展宏图套餐”。

据了解,在赵晓凌预定大厨上门的App上,对私厨上门烹制年夜饭的形式做了丰富,在广州、深圳和上海区域,跳出固定的菜单模式,年夜饭期间用户可以单独选自己满意的厨师,根据自己的口味安排年夜饭,菜品由顾客自己提供,厨师服务加工的过程也更加公开透明。考虑北方年前蔬菜准备的困难,依然是采取套餐的形式,和供应商合作,保证食材的新鲜,在年夜饭前一天将所有套餐内的食材分类挑拣。

“3888元已经可以定一桌很好的酒店宴席了,质量还有保证,这大厨谁知道靠不靠谱?”即使如此,对于女儿的选择,姜艳从一开始就表示强烈反对,“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我可不能把年夜饭当‘试验品’。”

最后,姜艳也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如果赵晓凌能解决以下问题,她就让大厨进门:

上门服务之人如何保证安全可靠——姜艳的担心是“陌生人进家门,不能是有歹心之人”;

是否有统一培训、是否配备卫生证明——姜艳说“安全性保证最为重要”。

对此,某厨师上门服务平台的创始人曾做过这样的回答:“作为平台方,我们会对每名厨师进行严格把控。厨师入驻平台需经过面试、试菜、身份登记、交纳高额押金等流程,平台也会将厨师身份信息进行统一备案。”

但这样的一家之言,却无法让姜艳放心。

通过走访,记者注意到,现在用私厨上门的人并不多,原因和姜艳的担心很相似。

“一些厨师上门的平台上每天都只有几百单,和百万级的外卖订单量根本没法比。”先后在长富宫、新侨饭店等酒店从事餐饮管理的王泰对记者分析起原因时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叫外卖不健康但很方便,让人上门烧菜还是太麻烦了;很难请到会烧饭的阿姨,但是只有这样的长期服务才能建立信任。

对此,“好厨师”的CEO曾表示,私厨上门是家政领域的自然延伸。不过,记者走访的结果却似乎与之不太吻合。

在网络上的103名受访者中,只有1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请大厨上门进行服务,很多人表示这似乎是项“贵族服务”。

据了解,私厨现在所服务的领域主要还是非家常的节假日家人聚餐或周末年轻人聚会。

“私厨原来是高大上的富豪在家里宴请时的专属,现在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价格可以接受,但饭菜也不见得惊艳。吃饭作为一种高频需求,天天这么做就显得有点奢侈了。”即使预订了大厨来做年夜饭,但对于这项服务,赵晓凌也有自己的考虑。

老厨师:

上门做厨师“受不了”

在很多人看来,请大厨上门就是为了自己做不出的那种味道,但是这味道如果不如意怎么办?

这样的问号也存在于王泰心里,“厨师做出来的菜品,顾客不满意或者没有达到顾客期望值,怎么处理纠纷与收费,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处理方式”。

对于这样的问题,当了二十多年厨师的周延鹏说了下面这段话:“再好的厨师,你给他用50种灶,50种火,50种锅,在第一次做的情况下,一个菜也能给你做出几十种差别出来,手势的习惯在做菜过程中还是很重要的。厨师上门可以带刀,但不至于带着锅带着灶,就算米其林厨师,你给他换个厨房,他也很难一次就完美地复制他在餐厅里做的菜肴。大家也可以看下电视里的厨王争霸,绝大部分厨师都大失水准,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对厨房不熟悉。”

面对记者提出的是否考虑做上门厨师的问题,周延鹏极其肯定地摇了摇头,说了句“不现实,也受不了”。

“一个人洗切炒,对于厨师的职业要求其实很高,还要顺带给客户家的厨房卫生搞干净,总不能烧完菜留下一堆垃圾拍拍屁股走人吧。学校刚出来的毛头小子肯定适应不了,大部分餐饮行业都是饭点上班,没人来做兼职,当然也有那些星级酒店三班倒的,可以做兼职,但有多少人愿意来做兼职?”周延鹏说。

对于厨师来说,周延鹏认为同样存在问题,“比如说顾客取消订单,食材已经购买,损失怎么计算。还有就是在顾客家里烹饪出现问题或纠纷怎么解决”。

多位私厨告诉记者,目前上门做家宴还存在一些瓶颈。“如果是家庭聚会,我们建议自己备料。”某私厨团队的杨先生介绍,一般来讲,商务宴请要求菜的规格比较高,自己备料可能有难度,家庭宴请以家常菜为主,自己备料价格更合适。

私厨仵先生则介绍,目前来看,每个月订单不固定,多的时候一个月有十来桌订单,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元。仵先生说自己是兼职做私厨,如果全职做,收入难保证。“二三百元的上门服务费已经不低了,如果再高,客户可能就接受不了。”仵先生介绍,如果一个月每天都有订单,收入也不过6000元。

“包工包料价格高一些。”仵先生说,一方面兼职做私厨,没有充足的时间备料;另一方面,如果是家宴,超过600元可能很多家庭难以接受,觉得还不如出去吃。

“之前有过相关业内测试,要求不同的私厨准备同样4种菜,结果私厨采购的价格相差比较大。”对于食材提供问题,王泰向记者表示,“如果私厨拿过期或者已经不好的食材来做菜,顾客吃了之后出现闹肚子之类的问题,这种后续纠纷的解决目前还存在问题”。

此外,也有消费者表示,即便会选择上门服务,也只会选择上门美甲或者化妆等服务,让陌生人在自家厨房做饭,这在很多消费者看来都不够安全,即便平台会为下单用户购买保险,但消费者与厨师的安全仍然存在隐忧。

运营者:

安全仍是无法回避难点

“除去对服务质量的考虑,上门厨师的实操性、安全性也成为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纵观平台,基本都已对厨师的资质和身份进行过完整的登记和考察。”王泰向记者介绍说,不过,厨师在实体餐饮机构工作时,需有上岗证、健康证、技术等级证,而私人厨师App目前还是比较新颖的餐饮服务业态,服务标准尚属空白,更多的行业规范还有待时日加以完善,“特别是在食材选购上,如果用户自备食材,建议到正规菜场、超市购买;如果是厨师代为采购,则建议平台应将采购渠道统一管理,选择有资质、可追溯的供应商,这样可以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在厨师上门服务中,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食客也可以找网络平台维权”。

去年10月中旬,厨师上门平台“烧饭饭”因难以寻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而宣布放弃厨师上门业务,转型做外卖。而此前,“爱大厨”联合创始人侯鹏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爱大厨”在去年获得融资后将要向天津、武汉、成都等城市扩张,但是直到现在,“爱大厨”的业务仍然只分布在北上广深四座城市。

据业内人士分析,资本寒冬暴露了厨师上门服务的痛点,用户与厨师的黏性弱、平台只能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增加两方的黏性,平台没有适合的盈利点就只能选择转型。

而更为重要的是,厨师上门平台转型高端家宴,既满足了消费者在家吃饭的场景需求,同时也满足了部分消费者高端宴请的需求,但提供上门服务厨师的服务品质以及用户与厨师的安全仍然是厨师上门平台无法回避的难点。

据接近“烧饭饭”的知情人士介绍,此前“烧饭饭”的厨师与用户之间发生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些在大餐厅工作的厨师在后厨有明确的分工,并不需要干所有的活,而且中餐餐厅的后厨等级制度一直存在。水平较高的厨师去消费者家里,不但要洗菜做饭,还要保证让用户满意,很多厨师都不能适应,因此经常发生冲突”。

作为此类平台曾经的运营者,李韬也深感不易。启动之初,他的私厨目标客户是高端人群,基于这个定位,规划是与高端酒店合作,找最顶尖的厨师,到客户家中做大餐。

“一顿饭的费用大致在3000元以上。”即使看似如此高价,但在李韬看来这个价格十分“辣手”,因为“上门厨师不仅会自带原材料,而且连餐具也都是自备的,每一道大餐都会有精致的摆盘,与在高档餐厅用餐的体验一模一样。在上海,五星级酒店和高档餐厅,一顿大餐也大致需要这个价格”。

不过,在试水了几个月之后,李韬决定放弃这个项目,放弃的理由是“路太窄,走不通”。对比红红火火的外卖平台,他认为,高端私厨的优势反而是自己的“痛点”,比如私厨虽然单价高,但是相对覆盖面小、消费频率也很低,一般都是周末放假或者“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才会想到叫个大厨,难以垄断流量入口,就难言后续的发展。此外,高端私厨服务的灵魂在于大厨,优质的“大神级”大厨都躲在五星级酒店里,私厨App大都是创业企业,并没有议价权,留给自己的利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5、年夜饭中含有的生物对人体的好处?

蔬菜水果类可供给人体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肉蛋海鲜类可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类等,水饺点心等主要由植物小麦面粉,糖奶类,肉菜等组成可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6、吃年夜饭怎么拍视频

7、一家人吃年夜饭的情景

广东人过年过节不吃饺子。
广东人过年都吃火锅从来不吃饺子,而其他地方的人都有吃饺子的习惯,不单是广东,南方都没有吃饺子的习惯,很多南方人大多不习惯吃面食的。南方主食以大米为主。

年夜饭,又称围炉。南方称为团年饭、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目的是在过年前一家团聚并共度新春,传统上年夜饭多在除夕祭祖后食用。通常年廿九(农历如果是小月)或年三十晚。

各地风俗
华北地区普遍称为年夜饭,又称围炉,江南、华南地区则称为团年饭、团圆饭。各地团年饭时间不尽相同,较为常见的是晚上吃,所以媒体普遍称为年夜饭。但在中国极为少数地区,团年饭亦有农历腊月三十下午、中午、上午、甚至早晨吃的。有些地区,可能街坊邻居间的团年饭时间都不尽相同。

以前团年饭必定全家大小留在长辈家中吃饭,不过近几年有些家庭为了方便,改上酒楼、餐厅。另外也有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只能一家二人、三人吃饭。

中国南方人和越南人团年是做一顿有鸡、鱼、肉等丰富菜式的晚饭,上海的年夜饭(阁家欢)的菜肴,有水笋红烧肉、白切鸡、炒鱼片、醋烹芥辣菜,是地道的上海菜。
中国北方人、朝鲜人、日本人多会围炉吃火锅。饺子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的应节食品,而南方地区则以团子(肉丸子)和圆子(糯米做成的元宵)来象征团团圆圆,岭南地区会以煎堆来寓意团圆和财富。

8、一起同过窗吃年夜饭是第几集?

我仔细的帮你看了一下这个剧情介绍,他是在第5集的时候出现了,你可以直接看一下就行了,非常的方便哦。

9、公司年夜饭,要做个PPT来放公司的照片,求PPT中插入什么样的背景音乐好点呢?

THE WIND OF CHANGE 变换的风

ANNIE'S WONDERLAND 安妮的仙境

STAR OF BAGHDAD 巴格达之星

THE DAYLIGHT 日光

ANNIE'S SONGS 安妮的歌

LATERNA MAGICA 蓝特纳麦吉卡

ADIEMUS 爱地默司

YOUR SMILE 你的笑颜

LAPROVENCE 普罗旺斯

LITTLE MERMAID 小妇人

TRILOGY 三部曲

THREE TIMES A LADY 与她的三次邂逅

这是我自己收藏的一张班得瑞的音乐CD 《仙境》我很喜欢!
希望能帮的到你!
祝你开心!

班德瑞乐团是由一群年轻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源采样工程师组成,1990年发迹瑞士。班德瑞从不愿在媒体暴光,一旦开始执行音乐制作,便深居在阿而卑斯山林中,直到母带成品完成。置身在自然山野中,让班德瑞乐团拥有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也拥有最自煌阉椎囊衾址绺瘛C恳簧

10、当春节遇上互联网:是坚守传统,还是做出变革

 “微信红包大战”是互联网时代时髦的过年方式,但也占用了大量陪伴家人的时间。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又到一年春节时。王安石在《元日》中这样描写春节的场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兴的过年方式正在成为主流。“网上赶集”替代了传统的集市和庙会;微信拜年、视频拜年取代了祭祀与守岁;晒美食、发微信红包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惊喜……这些都表明,不管我们如何忧心传统年俗的式微,新年俗都在形成,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保持春节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做出适应新时代的民俗变革。
互联网为传统年俗注入新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大潮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的春节自然也抹不掉互联网的印记。
置办年货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大包小包的鸡鸭鱼肉、瓜果蔬菜,是一道春节必有的风景。而如今,置办年货习俗依旧,购物方式却发生了改变,“网上赶集”逐渐兴起。现在各大购物网站都在醒目位置推出了年货专栏,生鲜蔬果、坚果蜜饯、各种饮料……想要的商品应有尽有。消费者只要轻轻点击鼠标,自己心仪的年货就能送货到家。即使在乡村,随着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能足不出户坐享电商送货上门的便捷,年货大集已不再是农民置办年货的唯一选择。
春节当然要吃年夜饭。随着网络O2O服务的兴起和普及,把大厨请到家中做年夜饭也成为许多人的选择。用手机下载一个APP,选择属意的厨师并约定时间,厨师就会上门服务。准备年夜饭时的那种忙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逐渐离我们远去。此外,自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推出以来,手机抢红包也已成为“指尖上的新年俗”。与传统红包相比,这种新科技催生出的“红包”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便捷;同时,抢的过程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打破了传统红包的单一性。
从一桌丰盛的“网络年夜饭”到各色“网购年货”,从微信红包到“淘宝众筹”的年画,从“拼车回家”到“视频拜年”,互联网催生出各种新的过年方式,在丰富和方便老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传统年俗注入了时代内涵。
不是年味儿淡了,而是我们不够用心
尽管互联网让春节文化更丰富了,让过春节时不再那么忙乱不堪了,但也有不少人指出,互联网把你我拉近了,却把你我的心拉远了,也把对“年味儿”的感情拉淡了。有人就以“网络年夜饭”为例质问,哪一个大厨能“私人定制”出记忆中外婆、妈妈的味道?的确如此。在家里吃年夜饭,吃得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团聚的那种氛围。虽然自己备菜、洗碗会累一些,但心里暖和,能感受到纯正的年味儿。另外,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也广受指责。过年期间,全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但若家庭成员个个都成“低头族”,沉迷于抢红包、发微信中,那受冷落的自然是亲情。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所谓年味儿,其实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好好说话,好好吃饭。现代人对科技工具的过度依赖,导致人际交流的时间大大减少。也正是这个原因,腾讯此前已经宣布,将取消2017年春节期间的微信抢红包活动,并呼吁广大网友春节期间多陪陪家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确实让传统的年味儿淡了。
不过,这并非说互联网与春节文化的矛盾不可调和。因为互联网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工具和平台,而春节文化的主体是人。春节遇上互联网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互联网,更取决于使用互联网的人。当一个人的心中满溢着浓浓的孝心,当一个人无比珍惜宝贵的亲情,那放下手机陪父母说说话绝非一件难事。所以说,不是年味儿变淡了,而是我们不够用心。
其实,作为工具的互联网,只要用好了,完全可以让年味儿越来越浓。远隔千里无法回家的子女,可以跟父母来一次从容的“视频通话”,也可以为他们网购年货,献上一份孝心。网络约车可以为没有买到回家车票的游子插上回家的“翅膀”,让其早点跟亲人团聚。至于“网络年夜饭”,可以让大家从厨房中解放出来,虽然年夜饭不是自己亲手做的,但能有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又有何不好呢?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去丰富传统年俗的形式,延续传统年俗的内涵,而非将新技术与传统文化割裂对立起来。
春节的文化内涵从未改变
互联网席卷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生活方式。很多人担心,红包大战等互联网时代的新年俗会颠覆春节文化,消解春节的文化内涵。
其实若将互联网放在人类发展史中考量,它不过是技术的“一小步”。曾经盛极一时的电视春晚才经历30多年就没了昔日的气势,红包大战等互联网化的过年方式又能兴盛多久?
不管是电视春晚,还是互联网化的过年方式,放在4000多年的春节历史中,都不过是沧海一粟。新的过年形式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这是文化形态中最为正常的新陈代谢。春节的文化内涵在过去4000多年都未曾改变,今天又岂会被轻易颠覆?因此我们不必过度担心互联网对春节文化的挑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尽管为春节文化提供了红包大战等几乎可以全民参与的过节形式,但传统春节的保留项目像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等所承载的团圆、喜庆的文化内涵以及合家欢乐的那种年味儿,始终难以在网络化的过年方式中体会到。正是那种以年味儿为主的深层文化内涵,才让祖国大地上出现了“春运”这种在世界历史上都堪称奇迹的人口流动。中华儿女正是在这种年味儿中坚守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情感寄托,这是春节从未改变的魅力所在。
“互联网+”赋予了传统春节全新的载体,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只要保持其中的蕴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情感的聚合、“孝文化”的绵延等),让年味儿更加醇厚,我们就可以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传统新春佳节魅力,并利用互联网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互联网让全民参与到了新年俗的重构之中,并创造出了更具文化认同感的文化娱乐内容。是否能让更多人参与到这场传统节日文化的迭代进程中,意味着是否可以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通往未来的文化革新之路。未来,在越来越互联网化的春节里,我们最该期待什么?我想这最终指向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更具开放性的未来。

与年夜饭新媒体相关的知识